首頁>Club>
近日,有文章稱,馬蜂窩旅遊網部分點評及評論資訊存在虛假內容,並以此質疑馬蜂窩旅遊網的資料及使用者真實性,引起網友熱議。 馬蜂窩迴應承認部分點評造假,已對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進行清理,但文章內容片面,存在明顯誤導傾向。 馬蜂窩方面表示,目前已對全站遊記、攻略、嗡嗡(旅行故事)、問答、點評等資料進行了核查,並對涉嫌虛假的資訊展開查處。但馬蜂窩是旅遊平臺而非本地生活服務網站,使用者分享的主要載體為遊記、攻略與問答。 馬蜂窩的UGC(使用者原創)內容資料中,遊記和攻略佔比78.91%,嗡嗡(旅行故事)佔比7.92%,問答佔比10.26%。“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資料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使用者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馬蜂窩表示,自媒體文章所述的馬蜂窩使用者效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資料都嚴重不符。 同時,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為,馬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如此說來,馬蜂窩中確實存在虛假點評,那麼這算不算商業不正當競爭?馬蜂窩要為其負責嗎?
5
回覆列表
  • 1 # 李正律師J

    #馬蜂窩被指資料造假# 馬蜂窩這一回被捅了“馬蜂窩”,被指資料造假,85%的點評不真實。其實,現在快速崛起的網際網路企業,哪一個不是燒錢刷資料、燒錢做廣告?企業短時間內能夠創造輝煌,全是用錢堆出來的。網路資料造假是網路平臺的生存法則,大家都造假,你不造假就會被打趴下被淘汰。經濟好的時候,大家都這麼做,誰也沒覺得不合適。 如今經濟不景,競爭對手之間就很在乎這種“偷盜”行為了,被捅“馬蜂窩”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潮水退去,活下來的才是真正的厲害!

  • 2 # 陳方

    2011年左右開始使用螞蜂窩,主要是看一些遊記和攻略。

    每次出遊前,都會參考一下螞蜂窩裡網友們的遊記,其他旅遊平臺APP用得很少,螞蜂窩基本是必用的。看攻略看遊記,從沒有使用螞蜂窩預定過酒店或者餐飲。

    我想,很多網友使用螞蜂窩大致和我一樣,以看攻略遊記為主。那些有關景點的點評我基本也不看,點評不客觀,沒有遊記客觀。遊記裡一些作者的圖片是P過的,但這種P大體是為了證明一下“哦,我來的這個地方很漂亮,我不虛此行”,主觀上沒有去欺騙他人的動機。

    馬蜂窩官方迴應中稱,馬蜂窩的UGC(使用者原創)內容資料中,遊記和攻略佔比78.91%,嗡嗡(旅行故事)佔比7.92%,問答佔比10.26%。“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資料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使用者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這部分迴應大致屬實,對於大多數網友而言,馬蜂窩的此次資料造假風波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窩友們貼上去的遊記總不至於多數造假,而大部分使用者都是奔著遊記和攻略去的。

    最近幾次出門也會參考馬蜂窩,但感覺裡面遊記過於大眾化了,一到假期知名景點人流爆棚,所以我儘量選那些景點小眾的,只可惜這部分的資訊越來越少。所以現在出門玩,一般都是先搜搜微信公號裡有關某個地方的旅遊資訊,然後再去馬蜂窩裡尋找有無相關遊記和照片。

    對那些本著遊記和攻略去馬蜂窩的網友沒有太大影響,但點評資料造假畢竟是一件卑劣的事情,無論這個造假的比重是多大。從其他使用者平臺抓取使用者點評資訊“貼上”到自己的平臺上來,這一定是損害了其他使用者平臺利益的,儘管目前“這些使用者點評資訊的權益到底屬於誰,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擅自“偷竊”其他使用者平臺點評的這種行為無疑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就像“洗搞”似的,甚至比洗搞更嚴重。有業內人士稱,馬蜂窩此舉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我認為並不冤。

    儘管大多數使用者都是本著遊記和攻略接近馬蜂窩的,這些點評資料的抄襲和造假或許沒有直接傷害到馬蜂窩的“大多數使用者”,但醜聞畢竟是會發酵的。馬蜂窩的此次風波,會脫粉,這是一定的。

    更進一步說,網際網路平臺數據造假這一沉珂遠不止是馬蜂窩一家,資料往往可以變現成真實的利益,資料造假的卑劣就難以遏制了。江湖上都說“出來混,到底是要還的,”江湖永遠都不會風平浪靜吧。

  • 3 # 千尋法律

    2018年夏天,馬蜂窩花費了1.65億成為央視世界盃轉播的贊助商,藉助世界盃這陣風頭,一向低調的馬蜂窩“火了”。但“人紅是非多”,近日,馬蜂窩被曝出了部分點評及評論資訊存在虛假內容。隨後馬蜂窩立即作出了迴應,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使用者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

    對於馬蜂窩的迴應是否真實,是否有力,筆者不作評論,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網路經濟越發發達的今天,資訊獲取途徑越來越多,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也逐漸消除,那作為商家那說就更應該嚴守信用,信用是保障網路交易活動得以維持的重要基礎和評價因素。尤其是各個商家的線上評論,對使用者決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人人遵守規則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允許虛假點評這樣炒作信用的行為存在,不僅會損害使用者的利益,也會損害其他同業商品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而且還會破壞網路交易活動的信用評價體系和網路交易平臺的交易秩序。也希望馬蜂窩能夠正視事情的嚴重性,早日整頓完畢,為網路交易環境和網路經濟的發展作出應作的努力。

  • 4 # 留學不用等

    抄襲乃至造假幾乎成為網際網路行業潛規則,

    大家會認為這是風口企業為了追逐資本而喪失了初心;

    然而,即便是在成熟的平臺之上,類似的問題還是會不斷重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巧合:

    幾乎在螞蜂窩“被捅破”的同一時間,海外也爆出了相似的新聞,而這次的主角是兩大平臺 —— Amazon 和 Facebook

    對此爆料,Amazon 和 Facebook的官方迴應都是“表示譴責+加強監管”

    Facebook還強調了鼓勵使用者舉報此類使用者,

    最後想說的是,馬蜂窩被抓住把柄最直接的影響是讓揭發者著實火了一把,

    至於資料造假這個現象,不會因為被捅破面紗而沉寂,更有可能是自行迭代,誕生出更加逼真的線上資料。

    如果覺得我們的分享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

  • 5 # 毛琳Michael

    和豆瓣、大眾點評、知乎等內容型社群一樣,緩慢發展、佛系發展是馬蜂窩的代名詞。

    UGC內容是內容型社群的核心,也成為BTA等巨頭網際網路公司難以侵入的護城河,但是隨著“小聲比比”對於佔到官網總點評85%的合計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的抄襲,馬蜂窩只有招架之功,被口誅筆伐的馬蜂窩到底做錯了什麼?

    1、並不專業團隊的火上澆油

    並不專業的團隊是馬蜂窩在資料造假事件中處處被動的關鍵,也是馬蜂窩目前進退維谷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公關團隊的不專業。公關團隊錯失了黃金4小時的核心應對時間,同時一紙訴狀讓雙方戰事升級為網際網路輿論,明顯與“小聲比比”團隊保持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途徑,哪怕是類似支付寶彭蕾式的道歉也完全可以消弭事件,但完全看不到馬蜂窩PR的專業度;

    再次是市場團隊的不專業。馬蜂窩的一位市場經理作為個人接受央廣的採訪併發布公關口徑,此時讓公關或者創始人出面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用了12年的晦澀且導致很多人輸入錯誤的“螞蜂窩”品牌也說明市場團隊的後知後覺。

    馬蜂窩近年的營銷做得可圈可點,比如未知旅行等營銷具備不錯的美譽度,但在危機公關面前,馬蜂窩顯露出了一個以興趣為聚合的團隊在內容上儘管專業,但在其他方面卻完全跟不上網際網路發展的窘迫現狀。

    2、被資本裹挾的創始團隊

    被資本裹挾是網際網路公司必然經歷的過程,想要獲得快速增長必然需要給資本市場以交代,當然成仙的阿北(豆瓣創始人)和富二代頑主肖異(窮遊創始人)除外。但是如果跟不上資本,那最終只會像張濤、徐易容一樣出局。

    作為第一代網際網路從業者的陳罡和呂剛顯然深諳此道,迄今為止,馬蜂窩獲得了今日資本、啟明創投、高瓴資本、淡馬錫等機構的3.3億美元融資,目前,馬蜂窩準備開啟E輪3億美元融資,估計20~25億美元。

    資本要的是增長速度,所以馬蜂窩做了自由行,又接入了攜程、途牛、飛豬等多個OTA在內的產品以增加營收,以虧損的方式增加GMV和市場份額,2017年整體GMV接近百億,已經接近途牛MV的20%左右。

    但資本要的不僅是營收的增長更是使用者的急速增長,因此點評作假就在這樣的契機下發生了,這也是為什麼資料作假是在2015年新融資前後發生的。

    資本的裹挾讓馬蜂窩迷失了方向,也讓眾多的網際網路創業者不得不隨著資本的引導交出成績單,而對於資本來說,真假與否並不重要,跑贏競爭對手找到新的接盤俠推高股指才是核心,所以資本反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前朱嘯虎為映客資料造假背書就是最直接的表現。資本的放縱也形成了共享單車、直播、百團大戰、無人貨架等行業快速發展和沒落的根源。

    資本的追捧、套現的壓力、不專業的團隊造成了馬蜂窩目前的困境,而隨著一紙訴狀,馬蜂窩和“小聲比比”的戰爭還將繼續。

  • 6 # 財經無忌

    其實,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抄襲、惡意差評等)在早先幾年就湧現了很多案例。由此也促成了在2018年1月1日,修改後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透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施行。其中新《反不正當競爭法》首次對網際網路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明文規定,同時大幅提高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造假抄襲早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經濟迅猛崛起,資訊的流通也前所未有的便捷。所謂“內容為王”,透過優質內容吸引關注,從而實現變現,本無可厚非。但是優質內容畢竟產出有限,有些商家為了匯入更多流量、提升使用者活躍度,就使用垂直搜尋等相關技術對於特定行業的網站的資訊進行利用。

    但是在以往的諸多案例中,司法部門也已明確指出,這樣的資訊利用,應該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得對該網站造成造成市場替代的後果,否則即構成不正當競爭。

    而據乎睿資料的爆料,馬蜂窩抄襲的餐飲、酒店類點評數量已經佔到了其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在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佔比面前,很難說它沒有“搭便車”的嫌疑。甚至已經對被抄襲網站的相應內容產生了所謂的“市場替代”,在使自己獲益的同時,部分損害了被抄襲網站的利益。

    當然,馬蜂窩也已做出迴應,雙方上演了訴訟和反訴訟的戲碼,屆時相關部門介入,要挖掘更加具體的證據,才可能對整個事件做出定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仔豬首免豬瘟疫苗應該在什麼時間進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