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從北宋中後期起,隨著民間說唱等藝術形式廣為流傳,人物不斷豐富,出現了楊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楊宗寶、穆桂英、楊門女將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
但是,正史中只記載了三代楊家將,但無論是浴血國戰還是烽火邊釁,無論身為統軍大將還是帶兵統管,都散發著天生將材的光彩:
一、楊業,老令公的原型
楊業起步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當時名叫劉繼業。二十歲在軍中擔任保衛指揮使,戰鬥中身先士卒、驍勇善戰,很快嶄露頭角,出任北漢建雄軍節度使,被人們稱為"楊無敵"。
在北漢的最後時刻,楊業是守衛太原的中流砥柱。
當北漢皇帝劉繼元預備投降時,他仍在城牆上指揮抵抗。
宋太宗趙光義對劉繼業的忠勇非常欣賞,"聞其勇,欲生執之"。
最終北漢皇帝開城,率百官歸降,太宗立即召見劉繼業,命其改回本姓"楊",單取一個"業"字為名,授予右領軍衛大將軍、鄭州刺史。因為楊業在邊防事務上經驗老道,又調任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
980年3月,遼景宗率兵十萬攻打雁門關。楊業率數千騎兵繞到雁門關以北,在契丹兵毫無防備之下突然襲擊,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
這次大勝使遼國邊軍十分畏懼,看見楊業的軍旗就會望風而逃。楊業因功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
986年,宋太宗發動了志在收復燕雲的雍熙北伐,西路軍以潘美、楊業為正副統帥,連戰連勝,相繼攻克雲、應、寰、朔四州。
正準備擴大戰果之時,中路主力戰敗,趙光義要求西路軍掩護攻佔的四州百姓內遷。楊業提出了妥善的撤軍計劃,被監軍王侁奚落,楊業被迫出擊,臨行要求潘美、王侁守住陳家谷,以為退路。但當其敗回時,守軍已撤,楊業力竭被擒,不屈絕食而死。
二、楊延昭,傳說中柴郡主的丈夫
楊業的兒子,少年時就在父親的軍中成長,補選為供奉官。雍熙北伐時雖西路軍出征,進攻朔州時,楊延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手臂被箭射穿,仍堅持戰鬥。
之後,楊延昭做過一段地方行政官員。999年冬,楊延昭守遂城,遼國著名的蕭太后領兵犯境,遂城是個小城、城牆不高也不厚。
面對突然出現的遼國大軍,楊延昭巧用天時,趁天寒地凍,連夜以水潑城。當次日天明,遼國軍隊攻城時,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晶瑩剔透的冰城,遼兵沒到城邊,就已經東倒西歪了。遼國撤軍後。楊延昭以功升任莫州刺史,後又因戰功升為寧邊軍部署。
1004年年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及太后蕭綽親率大軍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臨澶州城下,宋廷震動,不少大臣動了遷都逃跑的念頭,虧得寇準堅持,宋真宗親臨澶州。
此時的楊延昭遠在敵後,不待上級指示,即率部下越過邊境,攻擊遼古城,俘獲了一批遼軍。戰後,被任命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1005年,進升為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延昭常年戰鬥在北部邊境,遼軍對其十分忌憚。在他們的文化中,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天狼星為將星,而楊延昭就是天狼星下凡,故而稱為楊六郎(狼)。
三、楊文廣,不知道是否有個叫穆桂英的媽
楊家將故事中,楊延昭之子楊宗寶,在穆柯寨陣前招親,娶了穆桂英,之後生子楊文廣。不過,這一代人只生活在故事裡,正史中記述,楊文廣是楊延昭之子。
楊文廣曾參加鎮壓陝南張海起義,因功升為殿直(基層官員)。到西北當官的范仲淹發現了他,加以提拔。
1052年,樞密副使狄青征討儂智高叛亂,德順軍知軍楊文廣隨軍出征。先後任廣西鈐轄、宣州知州、邕州知州,其後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
1068年7月,為防範西夏入侵,韓琦派秦鳳路副都總管楊文廣前往修築篳篥城,這是塊無險可守的地域,西夏軍經常出沒。
為了築城成功,楊文廣放話修築建噴珠城,趁西夏的注意力被引開之時,急至篳篥,晝夜施工。等西夏軍得到訊息,寨柵已初成。西夏增兵前來攻打,又被楊文廣殺敗;至9月,城堡建成,楊文廣受到宋神宗嘉獎。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升侍衛步軍都虞侯。
結語:
楊家將戰功最卓著的應是楊業,他在三代楊家將中地位最高,也是楊家將悲劇的代表。楊延昭機智過人,許多邊關故事都與其有關,到楊文廣時,國家承平日久,戰鬥不多,但還是給我們展示了楊家將後人的軍事天賦。
宋朝奉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所以楊家將也是一代弱似一代,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楊家將的悲哀,也是整個宋朝的悲哀。
楊家將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從北宋中後期起,隨著民間說唱等藝術形式廣為流傳,人物不斷豐富,出現了楊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楊宗寶、穆桂英、楊門女將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
但是,正史中只記載了三代楊家將,但無論是浴血國戰還是烽火邊釁,無論身為統軍大將還是帶兵統管,都散發著天生將材的光彩:
一、楊業,老令公的原型
楊業起步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當時名叫劉繼業。二十歲在軍中擔任保衛指揮使,戰鬥中身先士卒、驍勇善戰,很快嶄露頭角,出任北漢建雄軍節度使,被人們稱為"楊無敵"。
在北漢的最後時刻,楊業是守衛太原的中流砥柱。
當北漢皇帝劉繼元預備投降時,他仍在城牆上指揮抵抗。
宋太宗趙光義對劉繼業的忠勇非常欣賞,"聞其勇,欲生執之"。
最終北漢皇帝開城,率百官歸降,太宗立即召見劉繼業,命其改回本姓"楊",單取一個"業"字為名,授予右領軍衛大將軍、鄭州刺史。因為楊業在邊防事務上經驗老道,又調任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
980年3月,遼景宗率兵十萬攻打雁門關。楊業率數千騎兵繞到雁門關以北,在契丹兵毫無防備之下突然襲擊,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
這次大勝使遼國邊軍十分畏懼,看見楊業的軍旗就會望風而逃。楊業因功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
986年,宋太宗發動了志在收復燕雲的雍熙北伐,西路軍以潘美、楊業為正副統帥,連戰連勝,相繼攻克雲、應、寰、朔四州。
正準備擴大戰果之時,中路主力戰敗,趙光義要求西路軍掩護攻佔的四州百姓內遷。楊業提出了妥善的撤軍計劃,被監軍王侁奚落,楊業被迫出擊,臨行要求潘美、王侁守住陳家谷,以為退路。但當其敗回時,守軍已撤,楊業力竭被擒,不屈絕食而死。
二、楊延昭,傳說中柴郡主的丈夫
楊業的兒子,少年時就在父親的軍中成長,補選為供奉官。雍熙北伐時雖西路軍出征,進攻朔州時,楊延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手臂被箭射穿,仍堅持戰鬥。
之後,楊延昭做過一段地方行政官員。999年冬,楊延昭守遂城,遼國著名的蕭太后領兵犯境,遂城是個小城、城牆不高也不厚。
面對突然出現的遼國大軍,楊延昭巧用天時,趁天寒地凍,連夜以水潑城。當次日天明,遼國軍隊攻城時,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晶瑩剔透的冰城,遼兵沒到城邊,就已經東倒西歪了。遼國撤軍後。楊延昭以功升任莫州刺史,後又因戰功升為寧邊軍部署。
1004年年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及太后蕭綽親率大軍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臨澶州城下,宋廷震動,不少大臣動了遷都逃跑的念頭,虧得寇準堅持,宋真宗親臨澶州。
此時的楊延昭遠在敵後,不待上級指示,即率部下越過邊境,攻擊遼古城,俘獲了一批遼軍。戰後,被任命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1005年,進升為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延昭常年戰鬥在北部邊境,遼軍對其十分忌憚。在他們的文化中,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天狼星為將星,而楊延昭就是天狼星下凡,故而稱為楊六郎(狼)。
三、楊文廣,不知道是否有個叫穆桂英的媽
楊家將故事中,楊延昭之子楊宗寶,在穆柯寨陣前招親,娶了穆桂英,之後生子楊文廣。不過,這一代人只生活在故事裡,正史中記述,楊文廣是楊延昭之子。
楊文廣曾參加鎮壓陝南張海起義,因功升為殿直(基層官員)。到西北當官的范仲淹發現了他,加以提拔。
1052年,樞密副使狄青征討儂智高叛亂,德順軍知軍楊文廣隨軍出征。先後任廣西鈐轄、宣州知州、邕州知州,其後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
1068年7月,為防範西夏入侵,韓琦派秦鳳路副都總管楊文廣前往修築篳篥城,這是塊無險可守的地域,西夏軍經常出沒。
為了築城成功,楊文廣放話修築建噴珠城,趁西夏的注意力被引開之時,急至篳篥,晝夜施工。等西夏軍得到訊息,寨柵已初成。西夏增兵前來攻打,又被楊文廣殺敗;至9月,城堡建成,楊文廣受到宋神宗嘉獎。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升侍衛步軍都虞侯。
結語:
楊家將戰功最卓著的應是楊業,他在三代楊家將中地位最高,也是楊家將悲劇的代表。楊延昭機智過人,許多邊關故事都與其有關,到楊文廣時,國家承平日久,戰鬥不多,但還是給我們展示了楊家將後人的軍事天賦。
宋朝奉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所以楊家將也是一代弱似一代,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楊家將的悲哀,也是整個宋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