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天山雲8899

    唐玄宗開元年間:刀槍入庫:國家太平:擁現大批文人:如李白:杜甫:王維這樣一批大家文豪:人和自然的交融:盛唐的盛:天人合一:達到了頂點:是方方面面的盛!

  • 2 # 和平鴿151212276

    人們總在讚美大唐、盛唐,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鼎盛時期,亦被稱為“大唐景象”、“盛唐氣象”。縱觀全唐,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商貿、建築、書畫、音樂、詩歌、歌舞諸方面長足發展,出現了“貞觀之治”與“開元之治”,呈現出: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盡顯昇平景象。

  • 3 # 白鶴飛翔

    大唐的一個使節,可以執符帶領外國軍隊,橫掃印度。

    來回打個遍,推翻一個敵對大唐的王朝。

    這就是盛唐,骨子裡的豪邁!

  • 4 # 雲成煙雨s

    盛唐,是後世對唐王朝的讚頌之詞。史學上盛唐指從唐高宗時代開始到安史之亂爆發前,大致開始於公元650年到755年結束。

    據《新唐書》記載:“觀夫開元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牧。”

    安史之亂前的中國物產豐盈,國泰民安,邊疆穩固,物華天寶,一派盛世景象。那是唐朝相對最美好的時光,藩鎮割據還未形成。

    唐朝開元時期宰相張九齡: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以及唐朝著名詩人韋應物的《登高望洛城作》: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描述了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的景象。

  • 5 # 悠然說史

    唐朝經過幾次政變和亂政,朝政顯得十分混亂,自武后亂政後國祚綿延不順,李隆基透過神龍政變奪得政權,幫助其父親唐睿宗稱帝,結束了十多年混亂的朝局。

    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讓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朝廷內鬥。 [87-88]

    李隆基登基以後整頓諸多弊政,在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紘、韓休、張九齡等賢臣為相,整飭腐敗的吏治,並建立了一套監察制度,精簡官僚,裁減冗官,設採訪使發展節度使制度,導致地方權力增大。 [89-91] 經濟上推崇節儉、抑制佛教,並幾近荒廢的義倉制度,又透過括戶等手段緩解土地兼併導致的逃戶問題。 [92-93] 軍事上改府兵制為募兵制,並興復馬政,對外收復了遼西營州及唐睿宗時期賜給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並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韋、靺鞨等政權。 [94-99] 西域方面吞併大小勃律並且攻滅突騎施,塞北政權方面降服復國的後突厥,後又扶持回鶻剪滅後突厥。 [100-106]

    開元十一年(723年)置北都太原,然而“三都留守,兩京每月一日起居,北都每季一起居。”可見北都與長安洛陽兩京的地位不等,是為陪都。 [74] [107]

    唐玄宗統治下,唐朝國力空前強盛逐漸步入盛世,史稱“開元盛世“,這時的唐朝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不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

    盛唐是後世對前世的追憶,是後世對盛世的嚮往。

  • 6 # 花影流年

    盛唐是宮殿的巍峨,是帝王的威儀,是大明宮的恢弘。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盛唐是萬國來朝的氣派。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盛唐是為國捐軀不旋踵的豪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盛唐是詩歌裡的豪放。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盛唐是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盛唐的繁華空前絕後。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盛唐是酒肆遍地,人民富足。

    盛唐是一種聲音,是邊塞詩中的鏗鏘之音,一聲聲,把歷史都叫得熱血沸騰。

    盛唐是一種精神,永遠高昂,永遠激情,毫不頹廢。

    盛唐是一種風骨。這風骨是天子呼來不上船,這風骨是鄙視功名如糞土。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只有盛唐詩人才能這樣無所顧忌喊出這樣痛快的句子。後世的多少文人,從這句詩裡獲得安慰,人生困頓的時候,也會這麼大吼一聲,委屈的心一下子就舒展了!

  • 7 # 飛哥說史

    盛唐盛了至少一百年,從貞觀到天寶,百餘年的強盛。

    首先就是經濟基礎,自從統一以後,從太宗皇帝到高宗到武則天再到玄宗無一不是注重農事,鼓勵開荒和生產,興修水利。在政策得當的情況下,社會生產力很快恢復並且得到更大的發展,首先物質豐富了才能強盛。畢竟農業是立國之本,英明的君主都是這樣的認識。唐朝還實行均田制,國家將大量土地劃分給農民耕種,大大緩和了階級矛盾。實行府兵制,自耕農平時耕種,戰時從軍,兵農合一。

    但是光經濟搞上去了還不夠,國家體制也很重要。唐朝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在這種制度下,可以防止權臣專權,權力得到很好的制衡,只要最高統治者英明,便不會出問題。而且三省六部制還可以促進科學決策,避免決策失誤。很多政令如果不合適了,違反律令,門下省的給事中可以封駁回去。三省六部制的完善還是在唐朝,而且在當時三省六部制也是世界先進的政治制度。這種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前提下的相對民主領導班子是符合當時具體國情的。

    再有科舉制度的興起,改變了過去寒門無貴子的不合理現象,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大大增加。透過科舉考試,選拔優秀的儒家子弟充實國家行政機關,即可以鞏固政權,又可以安撫人心,也直接促進了文化上的繁榮,如果唐宋不推行科舉,唐詩宋詞哪有那麼興盛。

    經濟(小農經濟)上的繁榮,政治上的清明(政通人和),直接促使了國家基本實力的強大。

    這個時候如果最高領導人英明神武,比如太宗,高宗,則天,玄宗,都精於政治,善於用人,那麼強敵外患自然也就不足為慮了。

    軍事是經濟政治的延伸,文化則是經濟繁榮的體現。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興旺發達,必須要經濟強大,政治制度先進,做到這兩點,軍事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也就上去了

    像宋朝,雖然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但是政治制度有嚴重的弊端,國家體制有問題,自然是跛子一個。軍隊雖然龐大,但是體制下戰鬥力低下,管理效率低下,說白了還是制度問題。

    當然了,在古代人治大於法治,在封建帝制的基礎上,如果皇帝昏庸,就算經濟發達,國家制度足夠完善,國家衰敗也是正常現象,因為貪汙腐敗和知法犯法的屢禁不止

  • 8 # Seven5435

    唐人街為什麼叫唐 不叫明人街 清人街 明明明清盛世都很強大

    因為唐之盛世是第一個讓世界大範圍看到的

    開明而已開放的氣度

    繁榮強勢的經濟實力

    很簡單對嗎

    但放在今天看全球 哪個國家能同時具備這兩點

    盛唐 是驕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澆坡屋頂好還是鋼結構坡屋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