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omier
-
2 # 春天的嘎達白
綜合三國志 三國演義 來說!關羽在當時天下無敵!過五關斬六將 斬顏良誅文丑解曹操白馬之圍 水淹七軍 圍樊城 差點逼曹操遷都(若不是東吳偷襲)
-
3 # 心理觀察局
如果說戰鬥力,這實在不好說。
因為很明顯,歷史不像演義和電視劇,大家出來單挑大戰幾百回合,挑贏了就完事了。統帥可以身先士卒,但絕不會出來單挑……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即然說歷史,那主要依據就是史書,而不是演義了。
按照真實歷史,在三國時期,關羽的戰鬥力肯定排在首位。
咱們來把三國時代比較狠的幾位將領的主要戰鬥事蹟列出來,逐個進行比較。
第九名:呂布
史書中記載了呂布的一次單挑戰鬥。呂布向郭汜發起挑戰,要和他單挑。在戰鬥中還用矛剌中了郭汜。呂布的戰鬥力還是蠻不錯的。
第八名:太史慈
太史慈不僅騎射功夫好,他單挑能力也相當強悍。太史慈和一個同伴遇到了孫策一行十三人,二話不說,上去就打。在打鬥中奪取了孫策的頭盔。
然而,這裡有個疑問,那個獨自對付另外十二人的同伴武藝該有多麼強悍啊!
第七名:閻行
史書上記載了閻行的一次單挑戰鬥:這太牛掰了,居然把錦馬超擊敗了。拿著一截斷矛刺中了馬超的脖子,差點要了馬超的命。
第六名:淩統
這位是東吳的猛將,戰鬥力也是很強大的:為了保護孫權撤退,淩統斷後,同伴都戰死了,淩統也受了傷,但他殺了數十人,逃了回來。
第五名:典韋
典韋是曹操的護衛首領,武藝高強,軍中傳頌“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與呂布軍的戰鬥中,典韋做為敢死隊長,以飛戟殺敵,立斃十餘人。
張繡反叛,為掩護曹操逃走,典韋斷後與敵軍血戰,從描述中看,至少幹掉幾十個敵人。
第四名:張遼
不僅獨當一面,運籌帷幄,張遼的武藝也是很牛掰的,史書上記載:殺數十人,而且斬二將,往來衝殺,東吳無人能攖其鋒,怪不得能殺到東吳“小兒不敢夜啼”。
第三名:丁奉
這是一位被嚴重忽視了的猛將,在正史中,戰鬥力太驚人了:跨馬持矛,突入陣中,斬首數百,要不說名字,我們還以為這是張飛幹出來的事。
這必須讚揚一下。演義大大弱化了這位猛將的形象。
第二名:文鴦
這是如雷貫耳的名字,戰鬥力十分強大:單槍匹馬對八千敵軍進行反殺,衝過去就幹掉了百餘人,而且是六七次。總的合計起來,肯定殺敵數百人了。真是神勇!
第一名:關二爺
毫無爭議的大拿,無敵了。在三國時代,從正史看,這位絕對是首將:萬眾之中,取上將首級。注意史書上的用詞:“紹諸將莫能當者”,是“莫能當”,而不是“莫敢當”。這說明,在這個戰鬥過程中,並非演義中所說的敵軍“如波開浪裂”讓出一條大道來,而是經過了激烈的阻擋,但“莫能當”,關羽萬軍叢中斬了顏良,還突破了重重阻攔,回到本陣。
二爺威武!
-
5 # 不沉的經遠
和《三國演義》經常會有武將單挑不同,《三國志》裡描述個人武勇的次數不多,而關羽是極少數的例子,而且表現出來的戰鬥力非常驚人。
《三國志》裡描述關羽斬顏良時“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關羽看到顏良的麾蓋,於是直接衝了過去,袁紹軍中各將都無法阻擋,袁紹軍中各將是來保護主帥的,這個不能阻擋,基本也是被關羽刺死或者刺傷無力再戰。最後衝破袁紹軍將士的攔截,把顏良刺死,更厲害的是關羽還有空砍了腦袋帶回來,壓根沒把袁紹大軍當回事。
在整本《三國志》裡,砍人砍的這麼囂張的就這麼一例,呂布也帶騎兵衝過張燕的大軍,不過也沒能把張燕直接給砍了,所以可以想像關羽的戰鬥力有多驚人。
-
6 # 四川達州人
戰鬥力,怎麼資料化呢?
真實的古代戰爭,又不會搞什麼單挑。將軍的職能就是管理軍隊,執行上級命令進行突擊或者迂迴。在戰術層面,則需要視戰場的時刻變化進行應變指揮。
當然,某些傻瓜也進行單挑,但極少。比如董卓被殺之後,李傕郭汜進攻長安,呂布就曾經與郭汜進行單挑並擊傷了郭汜。可這隻能看作是郭汜這個領兵大將過於愚蠢,有強大軍隊在手還要裝13,與呂布單挑。
哪怕就是關羽斬顏良也不是什麼單挑。當時顏良指揮軍隊進攻,曹操命令張遼關羽領騎兵輕裝迎擊。近到十里的時候,裝儒將的顏良還在華蓋車上坐著指揮,聽到曹軍騎兵接近,顏良手忙腳亂命令軍隊逆戰。結果張遼關羽騎兵突進,關羽看到華蓋車,抓住機會衝上去將還沒有穿戴整齊的顏良刺死,再跳下馬斬首,與騎兵一起殺回本陣,周圍的顏良士兵因為驚恐和無人指揮沒有形成有力的包圍截殺。
所以,將軍的戰鬥力,應該看戰役策劃組織能力與戰術指揮應變能力,而戰略佈局則應該屬於諸侯與軍師謀士的工作。
個人認為,從這兩方面來說,曹操集團的夏侯惇、張遼,劉備集團的關羽、魏延,江東集團的周瑜、陸遜都算是佼佼者。顯然,周瑜的綜合能力更強也更全面一些,關羽次之,陸遜也不錯。戰術應變能力上,關羽的進攻能力、張遼的突擊能力超群。
-
7 # 老夥計162720415
關羽的戰鬥力在三國是屬超一流的,可在呂布張飛趙雲之間。可他的戰鬥收穫力是最高的,斬殺過的上將軍最多,死後名氣最大。
-
8 # 春野喜雨
三國時期盛產武將,真所謂亂世出英雄,群星璀璨,爭奇鬥豔,不分伯仲。在眾多的武將戰力排行榜中,絕大多數是把呂布排在第一位的,這個無需多言,一句“人中呂布”足以說明呂布在三國群英會中戰鬥力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想那劉關張三將戰呂布都不能勝呂布,不禁讓人唏噓。到後來的呂布一人獨戰曹軍猛將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的戰鬥中也只是“呂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在六將的圍攻下竟然能夠全身而退,試問還有誰?第二名常山趙子龍,世稱“常勝將軍”,征戰一生,未嘗一敗。曾於萬軍之中救回少主劉禪,而一戰成名,也是三國中為數不多的壽終正寢的武將之一。趙雲在平定益州後曾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給百姓,在關羽和張飛遇害後曾力諫劉備不要伐吳,可見趙雲的遠見卓識,被後世盛讚為具有良臣氣量的儒將,以至於整個三國時期的堪稱完美的人物。第三名典韋,典韋是曹操軍中第一猛將,提一雙八十斤鐵戟,曾“驅虎過澗”,勇猛過人。曾經三次救曹操,如果沒有典韋,曹操早就死了,三國的歷史很可能就要改寫了。第一次是在曹操和呂布大戰時被四將所圍“操不能前,無計可脫...典韋乃躍出...以飛戟刺敵,立殺十數人...四將不能敵...”曹操遂得救。第二次是曹操被呂布困在城中,典韋三次殺出城來不見曹操,又三次殺回城中尋得曹操,護送曹操逃走。第三次是張繡叛變曹操,率軍直逼曹操營帳,典韋一人獨守轅門,力戰殺敵數十人,直至戰死,為曹操從後門逃跑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第四名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威震天下,位列蜀國五虎上將之首,一生追隨劉備征戰沙場,為蜀漢政權的建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忠義聞名天下,被後世廣為讚譽,成為忠勇的代名詞,歷朝歷代以來備受推崇,被尊為中國的“武聖”,和“文聖”孔子並列為文武聖人。道教把關羽奉為“關帝聖君”,為道教的四護法之一。不只在中國,包括東南亞,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帝的信仰都非常盛行。另外,三國二十四名將中的系統排序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打末鄧艾和姜維。
-
9 # 使用者創維
廣義上的三國,指東漢末年到司馬炎建立西晉,狹義上指孫權稱帝起到蜀國亡。
三國志與正史告訴我們,廣義上的三國當數孫堅武功最高,他暫華雄,兩次擊敗呂布,攻入洛陽,趕走董卓,這種氣勢,在整個廣義與狹義三國時代,無人可比。
孫堅之後,當排關羽,一生少有敗績。
一些人搞不清這個道理,始終認為關羽最厲害,也有不少人認為呂布等人最歷害,這些人都沒有全面分析史實,沒有了解正史。
三國時代,戰亂不斷,造就了一大批武力高強的英雄,武力高強的有孫堅,關羽,張飛,張遼,許褚,文鴛,典韋,丁奉等,也造就了一批政治上的英雄,如劉備,孫策,司馬炎等,三國時代,其實是整個中華民族遭難的時代,連年混戰,人民生靈塗炭,水深火熱,因此,嚴格說來,整個三國時代,那些製造戰爭,給國家與人民帶來災難的人物,都不能算真正英雄,如董卓,諸葛亮等人。
總的來講,三國武功上數孫堅,政治上數司馬炎,謀士上數賈詡。孫堅與司馬炎在此不多講,大家不太陌生,至於賈詡,他輔佐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西晉,那個時代,除了賈詡,還有哪個謀士能辦到呢?
以上結論,是對三國曆史的一個大總結。
回覆列表
歷史上?真實歷史嘛?李小龍也不敢說自己天下第幾,拳王阿里也有敗績。武力應該是一個綜合考量值,包括戰鬥中對自身優劣的把握,對方優劣的衡量,戰鬥意志的強弱,時機的把握等等各方面。一個特種兵,可能輕輕鬆鬆的打敗他的首長,可是首長可以留下排名,特種兵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