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luck

    在打仗的時候,我們華人通常重視排兵列陣的方式。中國的名著《孫子兵法》,就把打仗從體力上的搏鬥,變成了大腦與大腦之間的征戰。最原始的打仗方式,就是沒有什麼套路的對沖,雙方的軍隊都有幾千的戰士,這幾千人就對打在一起,這種相互打鬥,由於人數眾多,所以很容易造成踩踏,導致不必要的傷亡事件的發生。

    所以後來,我們逐漸演變出來了各種方隊,各種隊形。就是要避免無辜的傷亡,儘量以更小的兵力絞殺敵軍。而古代英雄的兵器,都是近身肉搏戰時專用的,沒有什麼花哨的東西,就是揮刀,然後對方人頭落下。

    打仗的時候講究的就是戰場上的智慧,所以極其富有經驗的將領,就是這個隊伍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個隊伍制勝的法寶。正是由於如此尊貴,將領們一般都不親自上戰場,上戰場的都是地位沒有那麼高,死了也沒有那麼可惜的人物。而很多現在的電視劇裡面的情節都是騙人的,比如楊家將的故事,楊家是戰場上起的家,他們家的男子,各個都是戰場上的奇才。並不用上場打仗,所以楊家真正戰死的,根據歷史的記載,只有一個。

    由於將領不親自上戰場,而是在幕後指揮,將領們一般鼓舞自己軍隊計程車氣的時候,都是說“給我衝!”,而西方都是要上戰場的,他們將領喊的口號都是“跟我衝!”,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了。

    西方有一個戰術,被稱作是戰場上的制勝法寶,但是從現在人的角度看來,卻無比可笑。這個戰術叫做排隊槍斃戰術。這個戰術就像它的名字所說的,實質上,就是戰士們排成一隊隊,然後頂著敵軍的炮火,一隊隊挨槍子。前排的戰士們用血肉之軀幫助後排的戰士們擋子彈,整個方陣藉機向前移動。

    等最後移到了敵軍眼前,方便射擊的時候再停下來。第一排射擊之後,第二排跟上,用接連不斷的炮火不斷轟炸敵人。但是,這個戰術也十分考驗大家的默契程度。在第一排戰士們填充子彈的短短空擋裡,齊刷刷地向敵軍射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而中國的戰場,想來講究的是戰術戰略,強調動腦子,這比國外的那種單純靠人山人海擋住炮火的戰術,實施起來要費腦子的多。但是傳統的戰術也不是戰無不勝的。

    歷史記載中的少數民族地區,雖然他們都沒有什麼文化,不明白如何領軍打仗,但是他們勝在戰士驍勇善戰,所以可以採取速戰速決的方式來打擊 敵人。而這種作戰方式,也是少數民族的戰鬥特色。別說,用體力來搏,未必就比用腦力差。很多戰役,勝負並不是簡單的戰術就能夠保證安枕無憂的。

  • 2 # 老藤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主要手段是列陣決戰。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只有把軍佇列成真行,再用不同的兵器和兵種彼此配合才能發揮到最大的戰鬥力。而這一切保證就是陣型整齊不能混亂,所以只能慢慢的走上戰場,來確保己方戰陣的整齊!

  • 3 # mimidustie

    早期的槍械只有前膛槍,效率非常低,擊發以後,首先要用通條清槍管,然後倒火藥,再塞入彈頭,再用通條壓實,之後才能再射擊,整個過程花很長時間,一個士兵在擊發之後,完成上述動作之前,如果敵人靠近,基本等死。所以士兵如果是散兵,擊發之後絕對會恐慌,隨時會逃逸。

    此外,前膛槍的命中率很低,單發沒多少效果,需要依靠密集火力來彌補,所以需要密集隊形。

    列陣之後,通常是三橫排,填裝好彈藥的一排射擊,另兩排進行填裝,火力密集,互相掩護,還可以震懾對方。

    所有的優點在步兵收割機,也就是機槍,出現後,全部消失了,從此不再有密集列陣,每個單兵都需要自己找掩蔽物。同時,用來震懾對手的鮮豔步兵制服也消失了,換成更隱蔽的顏色。

  • 4 # 穩健獲利

    為什麼列陣慢慢走啊,因為大家都是這樣慢慢走,都是這樣列著慢慢走,我方這麼走,敵方也這麼走,所以都這樣也就沒什麼危險了。

  • 5 # 區一快一雞

    猜測你在問為啥列隊槍斃的那個時代,先了解下滑膛槍和火炮,再瞭解下三段射擊和線列步兵。這些百度都很容易查到,用不著伸手。

  • 6 # 黃亮0504

    裝備決定的。慢慢走是為了增加命中和開火次數。當年的滑膛槍命中率非常低,100米以外就算是一頭大象也不一定能打倒,所以就採取大家站成一排,一起射擊的方式才能增加命中率,所以當時的兵叫做‘線列步兵’,一條線排成一列然後一起射擊。後來的海戰其實也是這種思維:戰列艦就是‘站成一列的戰艦’,大家站成面對面兩排對轟就這意思

  • 7 # 平淡47901

    歐洲和我們一樣,都在不斷的進化,雖然我們發明火藥在前,史書上也有很多應用戰場的例子,但大規模用於實戰,歐洲人是領先的。古時候打仗講究陣法,騎兵機動靈活,是那個時期的主力部隊,工業革命之後,成果很快用於戰爭,燧發槍成為新軍的標配,但陣型還是要有的,一來可以提高士氣,同仇敵愾,二來中間硬核凸顯,衝擊敵陣有方,勝率會大一些。再說到燧發槍,初時只是單發,需要前排先射,後排裝填火藥,很多表現那個時期的電影都能看到,一直到二戰還可以看到蘇格蘭軍隊,吹著風笛,排排暴走的軍姿。一種傳承吧。喜歡的點關注唄,謝謝。

  • 8 # 孫子乾坤

    這個問題問的好。

    提問者所說的這種情景,其實是17、8世紀的歐洲戰場上的一種戰術,這種戰術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別稱,叫做“列隊槍斃術”。

    我們在很多電影裡都可以看到類似場景:對壘雙方列陣前進,一大坨人整齊劃一的緩慢前進,邊走邊開槍,面對“槍林彈雨”也不躲避,看起來貌似是視死如歸、無比勇猛。

    但是,真實情況是什麼呢?

    其實,這種戰術,學名叫線列戰術。提及這種戰術,就不得不說一下當時士兵的主戰裝備。

    17世紀初,火槍已經開始列裝部隊,成為軍隊常用的武器之一,但當時主要使用的是前裝滑膛槍。這種槍的槍管沒有膛線、子彈為球形。這種設計一方面制約了射程,一方面制約了準度。簡單說,就是射程短、精度差,命中基本靠意念。這種槍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裝載彈藥的速度很慢,射擊1秒鐘,裝彈1分鐘。

    在西方的戰爭觀念中,對戰場上的火力優勢追逐是一個一以貫之的努力,火力壓制,絕對在戰爭的所有戰術選項中排名第一。

    為了取得火力優勢,確保滑膛槍這“破玩意兒”的火力能夠連續不斷,於是線列戰術出現了。這種戰術,通常的陣型是將士兵們排成三列,第一列射擊,第二列準備射擊,第三列裝填,第一列射擊完畢後迅速退到第三列進行裝填,第二列到第一列射擊,第三列到第二列準備,如此迴圈。相當於人為的實現了連發。

    但這種戰術是不是送死呢?因為命中率低,傷亡不一定很大。但是,這種戰術雖然帶來了射擊效率,但同時也使目標變大、機動變慢,更容易受損。也正是這種原因,在殺傷力大、精度較高的槍械出現以後,這種“列隊槍斃術”就立即退出了歷史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CT能查出婦科的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