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北書痴
-
2 # 柏杉4
謝邀:我個人不建議,無論毛筆或硬筆,建議應當從揩書開始可臨正揩或唐揩。楷書可以說是書法的基礎,揩書寫好後再寫行書、草書都不會太難,再以楷轉隸比隸轉楷要容易。如初學者一開始臨隸書,是寫不出好的楷書,行書草書更難。當然有天賦的人一上手兩者可以兼修,我有一個明友開始學書法,楷、隸、篆一起練都寫得不錯,特別是行書中帶有隸的味道。因此,這事沒那麼絕對,應當是因人而異。
-
3 # 書風
隸書還是非常適合初學者的,首先隸書的筆畫比較簡單,橫平豎直,這使得入門極為便利,其次能夠達到快速熟悉運筆的要求。再次入門是要由簡入繁的,“取法乎上”不是讓人一開始就學高難度動作。學顏真卿楷書的多從年輕時代入手而非“老顏”,就是這個道理。 初臨隸書,在這裡我首推《曹全碑》,《曹全碑》是一塊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碑高二百五十三釐米,寬一百二十三釐米,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清康熙十一年後,碑身出現裂痕。此碑文字清晰,結構舒展,字型秀美飛動,書法工整精細,秀麗而有骨力,風格秀逸多姿,充分展顯了漢隸的成熟與風格。此碑碑石精細,碑身完整,實為漢碑、漢隸之精品。也是目前我國漢代石碑中儲存比較完整、字型比較清晰的少數作品之一。
曹全碑不論用筆、結字、章法已達漢代廟堂書的極致,最適初學。初學書法選隸書是對的,大多人從唐楷入門,雖然技法和實用性上有一定優勢,但到後來學習篆隸時總是不免帶入楷書用筆的習氣,這種轉變很是困難,古人學書講究取法乎上,篆書是古文字範疇,普通人難以入門,所以隸書是最好的入門途徑。
-
4 # 千年蘭亭
相比於楷書,隸書和篆書相對簡單,是可以作為初學書體的。
之所以大家說初學以楷書為宜,原因之一是因為楷書幾乎包含篆書和隸書的所有筆法,可以舉一反三,為學習其他書體打下基礎。
隸書有兩個高峰,一是漢代,一是清代。清代隸書個性太強,不適於初學。
而漢代留下的大量碑刻,可以為我們學習漢碑提供了大量資料。不過學習漢隸要注意兩點:
一、漢碑的選擇
漢碑的種類多,學習時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但值得注意的是,《張遷碑》《褒斜道刻石》等個性張揚,不易把控,對初學者不適宜。
二、臨作的借鑑
漢隸多為碑刻,其筆觸無從感知,所以學習時,建議收集歷代大家臨習漢碑的臨作,從中領悟其筆法。
-
5 #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初學者要從漢隸開始,這是我一直主張的。
為什麼呢?這兩面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漢隸入門容易。二是漢隸在文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關於書法初學者是從漢隸入手還是從楷書入門之問題,近年來網友們對此爭議較多,還有不少網友說楷書是一切書體的基礎 …… 今天,我實在不想再爭論這個問題了。
我的觀點已經表明,初學書法者,宜先從漢隸入手。但是,如果自己喜歡楷書、草書、行書和篆書,也可直接進入臨摹程式,因為沒人規定初學書法者一定要從哪種書體開始學起。自古以來沒有!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若學漢隸,建議從《曹全碑》、《乙瑛碑》、《張遷碑》、《禮器碑》、《石門頌》、《朝侯小子碑》中,選擇一帖臨摹之。另外,《肥致碑》和《夏承碑》也可考慮。
把漢隸臨摹到六七分像時,可轉入楷書,行書的學習。至於篆書,我的觀點是越早學越好。
以上為個人觀點,經驗之談,僅供參考之!
-
6 # 釜麟藝術
臨帖從漢隸開始,次之,從於右任的標準草書開始,事半功倍。 “師法乎上,僅得乎中”,這句話深刻、有理。既然從傳統中汲取養分,就必須具備對傳統的認知能力。中國書法傳統浩浩湯湯5000年,我簡化為兩個階段,一是文字書寫階段,從上古到東晉,二是書法自覺階段,從東漢至今。漢魏六朝這個重疊期,是最有說頭的過渡階段,書法藝術相關的諸多內容在這個階段形成甚至成熟,對比其後的唐宋元明清諸階段,再去揣摩書法藝術的訓練方法很有意義。
從唐楷入手較為普遍。這恰恰是千古奇冤。唐人楷書法度森嚴,對晉人的楷書進行了深刻的改進、修飾和個性化處理,學習難度很大,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把毛筆書寫之樂趣一掃而空。唐朝時,字寫得好才能當官,是硬指標,所以即使沒有樂趣也得練,最終練出了樂趣,今天沒有這樣的社會約束,只能從樂趣中找到深入的途徑,沒有一定的基礎是無法深入唐楷的,有了基礎以後,再臨唐楷不遲。我看到5歲、7歲的兒童,寫出那麼標準的顏體、歐體、柳體,佩服之極,那需要多麼嚴格的訓練啊,可是這些孩子的藝術鑑賞力、創造力很可能已經被削弱殆盡。
臨帖從漢隸開始,次之,從於右任的標準草書開始,事半功倍。
-
7 # 不二齋
用隸書入手學習書法有什麼好處:
首先我覺得用隸書入手學習書法還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相對於楷書而言,隸書的筆畫的書寫並不是很複雜,而且結構也沒有楷書嚴謹,同時隸書寬厚古樸,有利於初學者培養更高的審美水平,所以很多輔導班喜歡用隸書入門,學起來比較輕鬆,見效也比較快,尤其是學習清代的隸書,效果更快了。
初學書法,練習隸書有什麼缺點:初學書法,練習隸書,缺點也是有的,首先隸書的結構沒有楷書嚴謹,不能夠從一開始就培養書寫者的好的結構意識。
另外,相對於楷書,隸書的筆法還沒有發展完善,由隸書過渡到楷書、行書都比較困難,而如果初學書法直接學習楷書,那麼從楷書過渡到隸書、行書、草書都比較容易。
我有一個同學,高中的時候一起學習書法,我們都是以唐楷書入門,學習顏真卿、歐陽詢,只有他學習的隸書《曹全碑》。
到了學習的後半段,學習其他書體的時候,我們都能很快適應隸書、行書,只有他寫什麼都是隸書的味道,寫什麼結構都很扁。隸過度到其它書體,確實比楷書要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的原因。
建議:初學書法可以從隸書入手,但是最好還是要從楷書入手。
-
8 # 桂系先生
傳統意義上,很多人誤以為楷書是初學的基礎,事實上,楷法的確嚴謹,學好楷書的確是對將來的書法路子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書法初學者很多對楷書這種嚴謹感到恐懼,致使很多人敬而遠之。
漢隸,從篆書演變而來相對來說就就沒楷書那麼嚴謹,漢隸注重的是線條和結剃,初學者可以從漢隸中體會到中鋒走筆的樂趣,往往也更容易達到書法的入門。
當然,初學者最好是選用自己喜歡的字型作為入門練習,這樣更能持之以恆。
-
9 # 白石書法工作室
我個人覺得學習書法先從漢隸入手是非常好的選擇。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隸書是由象形文字轉化成現在的方塊字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過度,它不僅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人們的審美對於字形結構以及書寫方式的一種重要轉折。
學好隸書對於書寫草書和楷書都有幫助。有時有些人覺得隸書和楷書相差很多,但事實上楷書的雛形很多筆畫是從隸書演變和過渡過來的。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隸書的線條相對流暢,結體不像楷書那樣森嚴。但是並不是說隸書特別容易入手,或者說特別容易掌握。無論如何一定要找一個比較靠譜的老師帶你入門。
第三個原因是隸書多數是以中鋒運筆,對於未來練習楷書或者是篆書,其實都非常有好處。當然這要看您到底選擇從哪本字帖入手。
第四個原因,其實說起來有些不合時宜,但在我實際教學中,有這樣心態的人還有一定比例。說起楷書作品,大多數人一眼就能夠分出來好看或不好看。但是說起隸書,很多人不懂,至少很多外行人是不懂什麼叫好或什麼不好。有些跟我學習的企業家喜歡從隸書入手,就是為了能夠寫一些字,能夠用於商業場合中。雖然聽起來有些荒誕,但是對於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提高自己的書法藝術和鑑賞水平還是很有作用的。
-
10 # 老路書法
書法中最難的就是楷書和草書。
而楷書中最難的是小楷和榜書。自古道,楷法無欺。真正的大師的楷書作品,都有過人之處。
隸書講究藏頭護尾,適合初學者學習。特別是隸書的中鋒行筆,對以後攻克楷書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
11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如果特別喜歡漢隸,不論是不是初學者,當然可以練。不過,當什麼時候想起練行書的時候,楷書這一課可能還是要補上的。
-
12 # 佳順書法網院才主哥哥
學習書法,從漢隸入手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1.隸書是楷書、行書、草書的源頭。學習隸書對楷、行、草都有很大的幫助。
2.隸書學起來相對簡單一些,符合了學習的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簡單的原因是因為隸書橫平豎直!
3.漢代的碑很多,最好選擇曹全碑,乙瑛碑或者張遷碑都可以!
-
13 # 無為大聖o
學習中國書法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臨漢隸,大家都知道篆書古於隸書,隸書古於楷書是吧。所以隸書比起楷書來相對比較簡單、只是比較而已。
書聖王羲之也臨寫過很多隸書字,鍾繇的隸書也寫的很棒。隸書的幾塊石碑很有名但一開始臨我覺的臨曹全碑和乙英碑最好,自己的臨寫經驗啊不必太重視。
回覆列表
可以的,排除通用性,初學書法可以從篆隸楷三體中開始。從難度係數講篆書<隸書<楷書。當然,如果要從通用性講,肯定楷書>隸書>篆書。尤其是你如果想自己的字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的起色的話,建議你先練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