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咩咩137726920
-
2 # 櫻桃小魚子
他每次犯錯是不是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是否很容易得到原諒?如果不願意讓孩子受委屈,尤其在他犯錯的情況下輕易原諒孩子,甚至孩以孩子小為理由袒護,縱容他的錯誤行為,就會導致孩子孩子犯更多的錯。
不捨得讓孩子承擔責任,就等於放棄了教育機會,拒絕讓孩子進步。所以家長應該這樣做
1.要從思想上重視。認真思考應該怎麼讓孩子面對錯誤,樹立孩子對錯誤的正確認知。
2.孩子犯錯要及時指出。孩子犯錯時,家長不能以孩子小事情小而輕視,年齡小不應該是理由,而更應該看成是改正的好機會。
3.講清楚道理,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有讓孩子為錯誤付出代價,他才會明白這樣的路走不通。
-
3 # 老裴166415228
我不只你的孩子有多大?!!!
要是三歲以下還好辦,千萬不要叫孩子太認性,《毛歲》三歲以上你就不好辦了,打孩子你心痛,不打他她,他她真的就不聽你的話,這是個最難辦的事。
我不能教你咋辦,我知能說說我自己是咋教育我的一雙兒女的,認何一件事我是決不會讓半步的《特別是十五歲只前》子不孝父只過。
-
4 # 傾城秀
對於還孩子打人這個問題要具體看你的孩子現在年齡多大?是因為什麼去打人?打了以後他會怎表現?
假如孩子年齡不大的話,那都是對他認知有一定的積極教育。積極的教育他不能夠打人。打人是不對的。讓他積極得養成良好的習慣。但如果孩子年齡大了,也就是說有了起碼的認知,明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反而還是會一意孤行的話,那就必須要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了!有句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他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反應在自己身上得的時候,或許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
5 # 點點媽聊育兒
孩子要直到差不多7歲的時候,他們才會慢慢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並且想想別人的感受。不到7歲的孩子,“打人”只是他們表達的一種方式,可能是高興、可能是興奮、也可能是憤怒…如果你指責她或反對他,他就會變得迷茫和不安,一般就會哭。(為什麼媽媽回沖我大吼?)
這時,你的任務就是不厭其煩地重複“不要打人!”……“我不喜歡那樣!”……“我不會讓你打我了!”……然後,告訴他你希望他怎麼做,舉個栗子,你可以這樣對他說:“你剛剛這樣把我弄疼了,我不喜歡這樣。請你……。”
-
6 # 郭松霞3
關於孩子打人的問題,有時候是某種年齡階段的特殊行為模式,因為很多男孩子的語言發展得沒那麼快,說不清楚著急的時候容易動手。
實驗發現,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在做事情之前,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楚,先做了之後才能描述出來;而中班的孩子,則可以一邊描述,一邊進行動作的操作;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才可以用語言進行描述和計劃,進而組織行為。
所以出現的時候,我們要分析孩子打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否因為很多事情說不清楚著急才動手,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對,在孩子沒有打人的時候進行表揚,或者用語言或者其他方式解決問題的時候進行正向的強化,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讓孩子學會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同時觀察父母及周圍他人的行為模式,如果孩子只是模仿周圍的人,也可以從家庭氛圍著手,不要給孩子不好的示範!
總之,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科學地養育孩子,愛孩子。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
7 # 瑩心理諮詢家庭教育
當孩子有打人行為時,
我們可能會感到憤怒或者無奈,
當然還會擔心,
因為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尊重的對待他人,
懂得分享和有效溝通,
還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
以後在社會上也不至於吃虧
而且,當其他孩子被打的時候,
我們作為打人孩子的父母也會
不好意思、尷尬、甚至羞愧
恨不得當下能把問題解決,
還讓雙方都有個比較好的臺階下來。
這也許是我們大多數父母會有的想法。
現在,我們嘗試看看孩子怎麼看待打人這件事
當他們打人的時候,可能他們的情感受到了傷害,
孩子們可能會僅僅因為沒有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
就感到沮喪或者傷心。
當他們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而他們的表達能力或者其他技能又幫不上忙時
攻擊行為(打人)就是他們僅能用上的“法寶”
這個方法雖然不好,但是對他們而言則是滿足需求最有效的。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這裡介紹一些方法,當然是包含但不限於的:
1、正面語言、擁抱
“不要打人”說的是“不”語言
極有可能強化行為本身
我們可以拉著孩子的手或者擁抱說:
我很抱歉你感到生氣和傷心,
因為這個玩具被拿走了,
現在我們一起來尋找另一位玩具朋友吧。
或者溫柔的拿著她的手,一邊說:輕輕的摸一摸
一邊做給他看
2、有限選擇
我們可以說:
當我們很生氣的時候,
你是想朝著那你玩具的小朋友大叫幾下?
還是過來媽媽這裡抱緊緊媽媽?
3、告訴孩子,感覺和行為是不同的。
感覺沒有好壞之分,當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
任何感覺都是正常的,但打人的行為不可以。
孩子可以告訴對方:我生氣了!你拿走了我的玩具!
我希望你能給回我!
或者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
想出對別人和自己都尊重的方法,
可以是協商、可以是情緒表達、或者離開現場等
4、設立積極暫停角
設立一個讓情緒好起來的地方
正面管教課堂會詳細介紹
5、永遠不要打你的孩子
避免為了向旁觀者表明你是一個好父母,
並且不會讓孩子逃脫某件事的懲罰而打孩子
6、認真考慮一下,
我們自己的那些行為有可能傷害了孩子而沒有意識到
最後,孩子不良行為背後隱藏著一些氣餒的信念,
我們可以嘗試著找到這些信念,
讀懂孩子真正的需求
再給予他們溫和的引導和激勵,
陪伴他們一起度過這個時期
-
8 # 博雅1977
孩子出現打人的現象,履教不改是普遍現象,這個時候家長絕對不要體罰孩子,以防在孩子長大後學會"以暴抗暴",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把正在任性鬧騰的孩子放在一邊,告訴他父母很愛他,但必須等他意識到他錯了之後再和他說話,告訴孩子錯在什麼地方,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像孩子過多解釋為什麼。
有時候,孩子出現打人的現象,並不是因為他們想打人,而是因為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要經常和孩子交談,讓他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耐心地對孩子說:"不要急,慢慢說"。如果孩子說話不多,就教他用手來指意,儘量使孩子的願望得到表達,減少他煩躁急切的性情。
-
9 # 錢志亮工作室
尋找原因
一是從小喜歡撩人,大人不阻止,形成了動手動腳的壞習慣;二是武打內容的影視看多了,喜歡模仿;三是在家不聽話就捱罵捱打,因此,誤認為罵人打人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所以要想教育孩子改正壞習氣,首先自己要弄明白原因在哪裡。
以身示範
人與人如何交往,父母要用行動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如說話要用文明語言,早上起來問個“早”“好”,晚上道個“晚安”,讓孩子做事也要“請”,然後要“謝謝”,對孩子態度不好,或批評錯了,沒有兌現承諾要說聲“對不起”。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時,講友愛、寬容、團結、合作。營造和諧的人際氛圍,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立規立矩
教會孩子待人處事,如見了親友按稱謂主動問好,客人離開時要說再見等,不能讓孩子由著性子來。一旦提出要求,還要有配套的家庭獎懲措施。嚴格要求,獎懲分明,有助於養成使用文明語言、踐行文明行為的良好習慣。
關注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養成教育也是如此,要抓細節,從小抓起。孩子牙牙學語時就要規範訓練,出現蠻不講理的行為就要隨時矯正,不要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盧梭《愛彌兒》)
一抓到底
一個人的文明行為不是朝夕之間形成的,不文明行為也不是朝夕之間能糾正的,有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因此,不能抓抓放放,不能這個抓那個不抓,也不能爸爸抓媽媽不抓。一定要全面抓,抓到位,特別是糾偏更要持之以恆。
回覆列表
1、有可能家裡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解決問題方式粗暴簡單,是否也用武力解決問題。要正面講道理,必要時面壁思過,最後用愛的抱抱予以鼓勵,讓他體會父母的愛,克服這一缺點。2、有可能是小孩缺乏安全感,保衛自己的地盤,大了懂事了透過正確引導也可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