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梧桐樹邊羽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晚晴》,寫的是什麼意思,誰賞析一下?

    “人間重晚晴”現在的意思是說,人們都比較尊重年紀比較大、德高望重的人,或者說,類似於夕陽紅,人們比較重視老年人的情感問題。

    原本並沒有這個說法,當李商隱寫這首《晚晴》的時候呢,他才三十四歲,而當時心情還不錯。

    我看了一下其他朋友的回答,大都講的比較清楚。李商隱當時去鄭亞幕府做幕僚,遠離中央的牛李黨爭,可能這讓他鬆了一口氣,算是他摸爬滾打一生中比較平穩的時期。這就像杜甫顛沛流離半輩子,僅僅在成都草堂過了幾年安穩日子。所以杜甫那個時期的作品,不但有《戲為六絕句》這種詩詞理論的誕生,同時也有比較輕快的作品,如“黃四孃家花滿蹊”之類的,這種心態就很輕鬆。

    而李商隱的創作這首《晚晴》時的心態可能就和杜甫當時差不多。

    因為有太多的朋友在賞析這首詩講這些東西,我們這裡就不復敘了。我們只需要大概知道李商隱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狀況就行了。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這是一首平起入韻的五言律詩,押平水韻“八庚”部。晚唐格律詩的規則都已經很完善了,作為晚唐代表性的詩人,李商隱的作品少有出律,是非常完美的。因而讀起來也是高低有致,音律清朗。

    我們知道李商隱詩的特徵,就是用典精深、構思新奇。他的作品開創了古詩中的朦朧派,所以他被北宋的西昆體尊為創始人。李商隱相容幷蓄了從南北朝到中唐詩人的所有藝術特色,在表現手法中是最複雜的。他屬於這種集大成的詩人,愛情詩寫的特別纏綿悱惻、優美動人,而且機關重重,讓人有些猜不透,摸不清的感覺。代表作《錦瑟》,一直到如今還有很多人在爭論,他到底寫的是愛情還是友情還是際遇,都有各種猜測。

    其實我們要把握李商隱的詩,需要有一個概念。

    讀李商隱的詩,我們不需要去了解前因後果,因為他著重的是表現、構造一個情境,然後去書寫這個情境,至於這種情境是從何而起,他並不想告訴我們。大量閱讀他的詩,就會發現李商隱和前期唐詩風格不同在於“情”的構建。

    唐詩大多是寓情於景,那麼就肯定是要透過寫景色,或者寫事情來表達詩人的感情。李商隱的不同在於他是塑造一種感情,就是集中力量寫感情的形狀,而不是透過景色來反映感情,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你以為這是寫景嗎?這是描寫感情的樣子。這就有點像北宋開始的造景說事,不過他還是根據自己的真實感情基礎來塑造這種情境,以打動讀者,並非像宋詩一樣無中生有的捏造出各種景色,來達成自己的說教目的。

    這是李商隱詩的重要特色,也是詩歌在發展過程中藝術手法的不斷湧現。

    但是當李商隱不寫自己不想說的愛情經歷,或者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他的詩其實還是唐詩的那種比較清晰明白的風格,這首《晚晴》就是這樣。

    所以《晚晴》其實並不像李商隱聞名於世的詩歌風格,這首詩很好懂。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夾城就是兩邊都築有高牆的通道。一個人深居簡出的,住在一個城樓上,當時他是在鄭亞幕府,那就是桂林城內了。身居高樓,俯視著城下的通道。春天已經過去了,夏天剛剛開始,這就是春夏交接的日子,溫度適宜,清和氣爽。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這可能是老天爺也可憐那些幽靜處的小草吧,終於放晴了。人們也很珍惜這傍晚時的晴天。這裡晚晴就是傍晚的晴天,是最簡單的本意。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並”是“更”的意思,更加上這個樓又比較高,所以就看得遠。“微注”,就是寫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溫柔。因為自己的樓很高,斜陽,透過小小的窗戶,曬進來,讓人感覺比較溫暖。

    這裡就注入了感情。因為他在桂林過得還行,鄭亞很信任他,相處起來也比較有人情味。李商隱在官場受盡牛李黨爭的夾心氣之後,在這裡感覺一切都比較順暢、合拍,所以才有這種“微注小窗明”——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他當時的心情,應該確實是感覺比較輕鬆、比較舒適的狀態。

    他這裡實際上還是在寫景。這首五律,並沒有遵守律詩的普遍文法。一般來說,是“起承轉合”。首聯寫景,頷聯細化鋪陳,然後頸聯發生轉折,轉到其他方面去描寫,為整首詩帶來靈動變化的感覺。但是從中唐韓愈的散文入詩開始,這種格式慢慢被打破,當然後期大部分人還是遵守“起承轉合”的普遍文法。不過到了李商隱這種對詩文有精巧構思的大詩人手上,就會發生變化。

    這也是允許的,因為文法這個東西只要你寫的好,只有大式,並無定式。

    李商隱這首五律的頸聯和尾聯都是在寫景,給人一種前朝詩人作品的感覺。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越鳥就是南方的鳥。他現在是在桂林,用越鳥來指代他自己也是可以的。巢幹就是越鳥的窩被曬乾了。這裡依然在寫景,他開始寫“人間重晚晴”,其實就是交代時間是在雨後。雨後出現了晴天,所以才會是“天意憐幽草”,老天爺也是可憐這些草一直被雨水淋溼。

    這個用來形容他在經過劉李黨爭兩方受氣的情況之後,終於找到了一份自己感覺還比較舒心的工作時的心理狀態。這種比喻挺有意思,原來就像鳥兒一樣,沒有一個乾燥的窩,被連綿不斷的雨打溼了,溼溼噠噠的,肯定不舒服。現在讓晚晴給曬乾了,鳥歸巢的時候,飛翔的體態就格外輕盈。

    這是一種觀察細緻的景物描寫,同時融入了李商隱的個人想象。他這種通寓情於景,是可以明顯感覺到的。我們平時在經過了一些事情之後,是不是也覺得一身輕鬆啊?鳥窩被曬乾,羽毛也曬乾了,鳥兒飛起來異常輕靈,用來形容人這種心理放鬆的狀態,是非常合適的。我們在對動態景物的想象中就讀懂了他的這種心態,不需要過多的文字解釋和描述。

    其實我在讀到他這幾句的時候,想起了陶淵明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種輕鬆淡泊的生活狀態,當然李商隱當時和陶淵明的隱居狀態還是不同的,只不過我讀出了這種感覺。陶淵明的那首詩,最後還有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而李商隱的這首作品,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不再囉嗦。

    這就是東晉詩和唐詩的區別。

    唐詩寫這些景色,目的也是告訴你這個裡面有真意,但是我也不明說,你自己就應該體會得到。而且都是透過比較簡單的字詞來寫這種常見的景色,讓人們去感受,讀懂詩人的創作心態,從而得到一種共鳴,形成讀者和詩人的通感。

    這首詩才能夠真正的廣為流傳。

    這就是一首比較輕鬆的表達自己心境的五言律詩。“人間重晚晴”,雖然說今天的意思和他原來的本意不一樣了,但是並沒有什麼關係。個人覺得這首詩中最有味道的還是後面四句,“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這是一種比較輕鬆舒適的心態,可能更適合我們在今天引用。

    《晚晴》和李商隱其他詩風格不一樣,更類似於前唐,初唐盛唐時期的詩風,其背後的原因就是他當時的心情和一生的悲哀、抑鬱的不同,這種心態直接影響了他的創作。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裡看出唐詩的傳承性,李商隱個人風格色彩的變化,以及對唐詩的整個變化趨勢的影響。

    李商隱是晚唐最重要的詩人,也是因為這一點。

  • 2 # 封護勝463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晚晴》是什麼意思?我們共同來賞析一下,先要了解了解作者情況。

    作者的背景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懷州河內(現河南泌陽)人。在晚唐的時期,李商隱是很著名的詩人,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又與李白,李賀合稱"三李"。在李商隱的帶動下又一次把詩歌推向了頂峰,因其受到牛黨的排斥一生不得志。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離開了京城在桂林過著比較安逸的生活,所以詩中有如魚得水的感覺,昂揚的氣氛。

    《晚晴》的詩作原文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作品的賞析

    從這首詩的題目上看《晚晴》,說明天剛下過雨,雨下得時間很長,直到了晚上才晴天。詩人寫了居住幽靜之處,雨後初晴的空氣清新,春天過去了,雨後初夏的天氣令人更加清爽。寫了小草怕陰雨的長時間浸泡,老天都可憐小草得以放晴,拿小草的喜悅來比喻自己在晴天的清爽愉悅的感受,把自己比作是無人注意的幽草,暗喻自己的遭遇。雨後的清新總是短暫的,令詩人很是對時光的流逝感到有些悵惘惋惜,但是詩人仍然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筆鋒一轉寫了詩人站在高閣處眺望很遠,太陽的餘暉映照進小窗,帶來一線的光明,雖然說是很微弱,但是給人以希望。越鳥和人一樣的輕鬆,表達出了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情。詩中的"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很是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無人不曉,成為一個千古的名句。

  • 3 # 百邦的詩

    細膩的描畫晚晴景物,或許不算太難,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詩人的獨特感受與心境,特別是要不露痕跡的寓託某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使讀者在思想上有所啟示,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功力上都“更上一層樓”。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註釋

    夾城:城門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並:更。高閣:指詩人居處的樓閣。迥:高遠。

    微注:因是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和柔和,故說“微注”。

    越鳥:南方的鳥。

    細膩的描畫晚晴景物,或許不算太難,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詩人的獨特感受與心境,特別是要不露痕跡的寓託某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使讀者在思想上有所啟示,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功力上都“更上一層樓”。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首聯是說,一個人深居簡出過著清幽的日子,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首聯說自己居處幽僻,俯臨夾城(城門外的曲城),時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讀似不涉題,上下兩句也不相屬,其實“俯夾城”的“深居”即是覽眺晚晴的立足點,而清和的初夏又進而點明瞭晚晴的特定時令,不妨是說從時間、地點兩方面把詩題具體化了。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頷聯是說,小草飽受雨水的浸淹,終於得到上天的憐愛,雨過天晴了。

    初夏多雨,嶺南更是這樣(此時詩人在在桂林鄭亞幕府供職)。久雨轉晴,傍晚雲開日霽,萬物頓覺增彩生輝,人的精神也為之一爽。這種景象和感受,為一般人所習見、所共有。詩人的獨特處,在於既不泛泛寫晚晴的景象,也不作瑣細的刻畫,而是偏偏取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並進而寫出他對晚晴別有會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著夕陽的餘暉而平添生意。詩人觸景興感,忽然生出“天意憐幽草”的奇想。這就使這普通的小草無形中人格化了,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詩人自己就有著類似的命運,故而很自然的從幽草身上發現了自己。這裡託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他在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時不期然的流露出對往昔厄運的傷感,這就自然引出“人間重晩晴”,而且賦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義。晚晴美麗,然而短暫,然而詩人並不顧它的短暫,而只強調“重晚晴”。從這裡,可以體味到一種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暫事物的感情,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頸聯是說,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冉冉的餘暉透過窗欞。

    頷聯寫得渾融概括,深有託寓,頸聯則轉而對晚晴作工緻的描畫。這樣虛實疏密相間,詩便顯得張弛有致,不平板,不單調。雨後晚晴,雲收霧散,憑高覽眺,視線更為遙遠,所以說“並添高閣迥”(這高閣即詩人居住的樓閣)。這一句從側面寫晚晴,寫景角度由內及外。夕陽的餘暉流注在小窗上,帶來一線光明。因為是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柔和,故說“微注”。儘管如此,這一脈餘暉還是給人帶來了喜悅和安慰。這一聯透過對晚景的具體描繪,寫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尾聯是說,越鳥的窩巢已經被曬乾,它們的體態也恢復輕盈了。

    末聯寫飛鳥歸巢,體態輕捷,這是登高遠眺所見。宿鳥歸飛,通常是觸動旅人羈愁的,這裡卻成為喜晴情緒的烘托。這裡寫越鳥歸巢,帶有自況的意味。如果說“幽草”是詩人低微艱難身世的象徵,那麼,“越鳥”似乎是眼前託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詩人的化身。

    這裡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後的一些情況。李商隱自開成三年(838)入贅涇源節度使王茂元(被視為李黨)以後,便陷入黨爭的狹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和排擠。宣宗繼位,牛黨把持朝政,形勢對他更加不利。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鄭亞對他比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一些人情的溫暖;同時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時免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正因為這樣,詩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鳥喜歸幹巢之感。

    作為一首有寓託的詩,《晚晴》的寫法更接近於在有意無意之間的“興”,所以顯得特別自然渾成,不著痕跡。

  • 4 # 俗人張先生

    晚晴

    [ 唐·李商隱 ]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晚晴》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繪雨後晚晴明淨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達出詩人欣慰喜悅的感受和明朗樂觀的襟懷,典型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緒心態。

    李商隱自開成三年(838)入贅涇原節度使王茂元(被視為李黨)以後,便陷入黨爭的狹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與排擠。宣宗繼立,牛黨把持朝政,形勢對他更加不利。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鄭亞對他比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溫暖;同時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這首詩即是在此背景下寫成。

  • 5 # 從黔說事

    首聯說自己居處幽僻,俯臨夾城,時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讀似不涉題,上下兩句也不相屬,其實“俯夾城”的“深居”即是覽眺晚晴的立足點,而清和的初夏又進而點明瞭晚晴的特定時令,不妨說是從時、地兩方面把詩題一體化了——初夏憑高覽眺所見的晚晴。

    初夏多雨,嶺南尤然。久雨轉晴,傍晚雲開日霽,萬物頓覺增彩生輝,人的精神也為之一爽。這種景象與感受,本為一般人所習見、所共有。詩人的獨特處,在於既不泛泛寫晚晴景象,也不作瑣細刻畫,而是獨取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虛處用筆,暗寓晚晴,並進而寫出他對晚晴別有會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餘輝而平添生意,詩人觸景興感,忽生“天意憐幽草”的奇想。這就使作為自然物的“幽草”無形中人格化了,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詩人自己就有著類似的命運,故而很自然地從幽草身上發現自己。這裡託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他在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時不期然地流露出對往昔厄運的傷感,或者說正由於有已往的厄運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這就自然引出“人間重晚晴”,而且賦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義。晚晴美麗,然而短暫,人們常在讚賞流連的同時對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與悵惘。然而詩人並不顧它的短暫,而只強調“重晚晴”。從這裡,可以體味到一種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暫的事物的感情,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頷聯寫得渾融概括,深有託寓,頸聯則轉而對晚晴作工緻的描畫。這樣虛實疏密相間,詩便顯得弛張有致,不平板,不單調。雨後晚晴,雲收霧散,憑高覽眺,視線更為遙遠,所以說“並添高閣迥”(這高閣即詩人居處的樓閣)。這一句從側面寫晚晴,寫景角度由內及外,下句從正面寫,角度由外及內。夕陽的餘暉流注在小窗上,帶來了一線光明。因為是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而柔和,故說“微注”。儘管如此,這一脈斜暉還是給人帶來喜悅和安慰。這一聯透過對晚景的具體描繪,寫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體化了。

    尾聯寫飛鳥歸巢,體態輕捷,仍是登高覽眺所見。“巢乾”、“體輕”切“晴”,“歸飛”切“晚”。宿鳥歸飛,通常是觸動旅人羈愁的,這裡卻成為喜晴情緒的烘托。古詩有“越鳥巢南枝”之句,這裡寫越鳥歸巢,帶有自況意味。如果說“幽草”是詩人“淪賤艱虞”身世的象徵,那麼,“越鳥”似乎是眼前託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詩人的化身。

    作為一首有寓託的詩,《晚晴》的寫法更接近於“在有意無意之間”的“興”。詩人也許本無託物喻志的明確意圖,只是在登高覽眺之際,適與物接而觸發聯想,情與境諧,從而將一剎那間別有會心的感受融化在對晚晴景物的描寫之中,所以顯得特別自然渾成,不著痕跡。

  • 6 # 夢中的自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別署樊南生,祖籍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

    《晚晴》在內容含義上似乎比較明朗一些,不似《錦瑟》那麼隱晦朦朧,其中“天地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的詩句,也是千古名唱的佳句。

    且看全詩: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晚晴》的賞析上:首先從詩人的作詩背景時代來分析。

    《晚晴》這首五言律詩是詩人正經歷政治上的挫折,重獲信任重用的時候寫的,表達了詩人的喜樂輕快和如釋負重的心情。由於黨派之爭,詩人一直遭受執政派牛黨的排濟和打擊,詩人只好跟隨鄭亞到桂林入為幕僚,並深得鄭亞的信任和重用,想起黨爭漩渦的窘困,頓時讓詩人倍覺此時的溫暖和精神的解放。這就是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逐聯分析詩句的內容,感受詩人的情懷。

      首聯粗看感覺與整首詩毫無關聯,與下聯也銜接不等,但是細想從中可以看出,交代了詩人觀看晚晴的地點和時間。居住的夾城偏遠幽靜,春末初夏,天氣清朗氣清,好一派傍晚雨後初晴的清麗景緻。與詩題一體化之,就是在初夏的季節,站在高處俯瞰欣賞夾城傍晚雨後初陽的景色。

      頷聯實寫久經雨水浸泡的小草受到了老天的垂憐,讓經久不停的降雨停了下來,露出了久違的太陽。聯想自己剛剛的經歷挫折,以小草的命運暗指自己,隱喻了詩人重獲信任的積極向上心態和對美好事物的格外珍惜,也表達了自己政治上撥雲見日的清明。

      頸聯寫詩人登樓憑欄遠眺,天高地闊,夕陽的餘暉緩緩地透過窗欞。想象自己的政治困局,與現實的對比,有種天高任鳥飛的自由精神,雨過天晴的日暉照耀自己,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尾聯寫飛鳥的羽毛和窩巢已經被Sunny曬乾,歸來的體態也變得輕盈了。暗寓詩人自己已然不受政治困頓的影響,自己的政治歸宿也有著落,感覺也不錯,放空思想重新生活的豁達心情。表達了詩人如釋負重、重新開始的輕快情懷。

      從整首詩的意境來看,雨後初晴的傍晚,天高地迥,一片幽靜的小草沐浴落日的餘暉,羽翼初乾的飛鳥享受Sunny的溫暖歸巢,表現了一派清新脫俗、溫暖俊逸的景象,詩人借物抒懷,以小草、歸鳥自喻,表達了脫離困窘環境的輕鬆舒泰,心裡重燃希望的美好,以及對美好事物格外珍惜的情懷。

  • 7 # 文以載道MZS

    李商隱寫這首五言《晚晴》詩,是他在陷入牛李黨爭的狹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與排擠。宣宗繼立,牛黨把持朝政,形勢對他更加不利。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鄭亞對他比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溫暖;同時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所以這首《晚晴》詩也融入了南方的氣象。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優美動人,廣為傳誦,《晚晴》這首詩也是這樣的風格。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首先,這首詩描繪雨後晚晴明淨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表達出詩人離開牛李黨爭的是非地,來到了一個山水風景名勝地的一種欣慰喜悅的感受和明朗樂觀的襟懷,反映出了李商隱來到桂林當幕僚初期的情緒心態是積極的。

    其次,這首《晚晴》描述的意思是

    一個人深居簡出過著清幽的日子,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飽受雨水的浸淹,終於得到上天的憐愛,雨過天晴了。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冉冉的餘暉透過窗欞。越鳥的窩巢已被曬乾,它們的體態也恢復輕盈了。

    第三,《晚晴》雖然好像看似在寫景,卻也表露出李商隱的無限感慨。

    詩人觸景興感,忽生“天意憐幽草”的奇想。這就使作為自然物的“幽草”無形中人格化了,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詩人自己就有著類似的命運,故而很自然地從幽草身上發現自己。這裡託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他在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時不期然地流露出對往昔厄運的傷感,或者說正由於有已往的厄運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這就自然引出“人間重晚晴”,而且賦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義。所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是這首詩的“點睛之作”,是全詩的靈魂。

    第四,《逸老堂詩話》評價李商隱的這首《晚晴》詩時說:唐李義山詩,有“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之句。世俗久雨,見晚晴輒喜,自古皆然。第五,《晚晴》作為李商隱的一首寓託的詩,高古盛晗。

    符合李商隱的構思新奇的特點,它在“有意無意之間”的一時興起,在視線之內,在情感之間。情與境的融合,一剎那間別有會心的感受融化在對晚晴景物的描寫之中,所以顯得特別自然渾成,一切都在意念之中。

  • 8 # 躺在書裡的喵

    晚晴(李商隱)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李商隱的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風花雪月,花鳥魚蟲”,像“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裡頭有“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裡面有“雨”,這並不是說李商隱本人不務正業,喜好風花雪月,而是李商隱一貫喜好用最貼近大自然的“意象”來寫詩。

    我們從三方面來賞析李商隱的這篇《晚晴》。

    一、詩作背景

    這首五言律詩的創作背景是李商隱剛剛逃脫“牛黨之爭”,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前往桂林當幕僚,李商隱雖有詩才,卻在政治場上不得志,蹉跎的宦海生涯反而成了詩作靈感的來源,做《晚晴》時期的李商隱好似從大火中逃竄出的飛蛾,多得是一份輕鬆。

    二、詩意解讀

    首聯開篇介紹了李商隱寫詩的環境與時間,“深居”意味詩人是獨自在幽靜小屋裡獨居,這屋子有閣樓,一個人獨自站在閣樓上,可以俯瞰夾城,眼看春已過,夏天清朗時節。甚是不錯。

    頷聯講下了一場雨地上的小草都喝了飽,雨過天晴,人們啊也更加珍惜晴朗的天氣。“重”字用的甚有深意,頗有達觀心態。頸聯中詩人寫的一種景象,什麼景象?站上高樓,遙望夕陽透過窗戶,“微注”很是傳神,不是“可勁看”不是“輕輕一瞥”而是“微注”,微微凝望,這傍晚黃昏時的景象。彼時詩人到底是何種心境我們無從探查,但從這詩句中可窺探詩人並未沉浸在離開的長安的痛苦中,似乎還有些怡然自得的情態。

    尾聯詩人沒有像別的詩人一般昇華主題,點名中心,而是很巧妙的又寫了另外一種景象,雨過天晴,鳥兒的巢幹了,鳥兒飛起來翅膀也更輕了。

    不妨想象一下,鳥兒從在雨中沉重撲騰,到雨過天晴輕快飛歸回巢。詩人雖一字未寫自己的心情、態度,卻句句都在表達自己的一種達觀心態。

    三、從中感悟

    古人古人多磨難,十個九個要被貶。懷才不遇是常態,長吁短嘆是尋常。詩人李商隱的詩作一貫有他自己的風格在裡頭,這一手《晚晴》依舊是。但從詩作的名字上就可以感覺到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晚”“晴”,是在講晚上的晴天嗎?當然不是,是在講黃昏時分,雨過天晴,顧名晚晴。

    這也是詩人自己的一種期望,希望往後的日子雖晚尤晴。

    這份達觀的心態也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明悟的。

  • 9 # 塵世曉書僮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晚晴》,寫的是什麼意思,誰賞析一下?

    好的!讓我來稍稍淺談一下這首詩,如果覺得我的答案還可以的話,麻煩給我點人贊。

    其實李商隱的這首《晚晴》,並不能算是一流的佳作,與他其它的作品比較起來,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讀過,但是這首詩應當說寫得極為生動有趣,另外也是充滿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而他寫這首詩時其實是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中,內心是極為痛苦,畢竟時常遭受到打壓和排擠,這也使得他沒有任何的機會去展示自己的才華,自然也就沒有機會,所以在這首詩中,李商隱其實是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寄託了某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自己的可以被人欣賞,能夠有一個夠大的舞臺讓他去揮灑。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我們從這幾句詩中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完全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但是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最是能夠體現出詩人骨子裡的那份悲痛之情,從而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悲情。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站好隊,以至於被兩派的人都排擠,這也使得他一輩子只做了一個小小的幕僚。

    李商隱不僅是非常的有才華,同時還有著遠大的人生抱負,但是很顯然,正是由於他站錯了隊,從而也使得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一輩子都被踩在腳下,始終是沒有翻身的機會,這樣的一種人生遭遇,對於詩人來說原本是不公平,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會時常流露出一種悲痛的情緒,在這首詩中他也正是寄託了一種美好的願望,表達了自己想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我們想要深入地瞭解這首詩,還是要稍稍瞭解一下李商隱的生平,以及他的人生經歷,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透這首詩。

    李商隱的生平,以及人生經歷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杜牧一併被稱為“小李杜”,也就是說他和杜牧的才華,那可以和盛唐時期的李白,還有杜甫相媲美。而唐詩到了晚唐之後,應當說整體是在沒落,但是李商隱和杜牧兩人應當說是撐起了整個晚唐詩壇,如果沒有這兩位詩人,其實是很難想象晚唐的詩壇。

    公元813年李商隱出生於河南滎陽,也就是今天的滎陽市,他除了和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之外,還有李白、李賀兩人,又並稱為“三李”;另外又與溫庭筠並稱為“溫李”,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駢文也是一絕。

    李商隱早期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無非是讀書,希望長大了可以求取功名,公元837年,24歲的詩人終於是考取了進士,於是有了一個職務,但是很快就捲入了“牛李黨爭”之中,最終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牛李黨爭

    李商隱之所以會捲入到“牛李黨爭”之中,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同樣大名鼎鼎的令狐楚,他是當時的宰相,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大師,而當時還很年輕的李商隱,由於有著過人的才華,最終獲得了令狐楚的欣賞,這也就使得李商隱開始在唐詩的文壇和政壇嶄露頭角,並且擔任了他的幕僚,但是由於令狐楚後來逝世,李商隱又娶了李黨的王茂元的女兒,於是又變成了李黨從而又遭受到了牛黨的打壓和排擠,甚至連令狐楚的兒子對他也是極為鄙視。

    其實所謂的“牛李黨爭”,正是唐朝的一種政治手段,以牛增儒、李宗閔為代表的一方和以李德裕、鄭覃為代表的一方之間的鬥爭,那麼令狐楚則是牛黨一派,早期的李商隱跟著他自然被認為是這一派,可是後來又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又被人認為是李黨一派,這也使得他左右為難。最終處處遭受到了打擊,從而也一輩子也只不過是擔任一個小小的幕僚。

    我們稍稍瞭解了這一黨派之爭後,那就能夠理解李商隱的這首《晚晴》,他在這首詩中,也正是表明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自己可以有所作為,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這也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已,事實上他在兩派都不受待見。

    《晚晴》的詩意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再談一談這首詩,其實整首詩並沒有什麼新意,也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詩人寫得也是極為簡練,不像他別的詩作會引用無數的典故,在這首詩中,完全沒有引用,只不過是一種很平淡的口吻來描寫,所以這首詩還是比較好理解。

    首聯寫到了自己當時的一種處境,以及內心的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那麼大致的意思是,我現在一個人深居簡出,很少與外面的人聯絡,每當府看夾城,春天早已是過去了,正是清爽的夏季。

    頷聯這兩句同樣很是有趣,“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老天爺時常會憐惜那幽靜處的小草,對於這個人世來說,也是會珍惜這人世間的晴天。

    頸聯也是這整首詩的詩眼,也最最為經典的兩句,“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久雨過後的晴天,一個人獨自站在這閣樓上遠望,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視線並不會被擋住,夕陽的餘暉穿透窗戶,閃現出了一絲光明。

    尾聯則又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南方歸來的鳥兒,看到那自己的巢已經是被曬乾了,但是歸來時的依舊體態輕盈。在這兩句中,詩人也正是希望自己可以像鳥兒一樣,可以回到朝廷,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最後總結:李商隱的這首《晚晴》,雖然只是一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詩人透過一種極為細膩的描寫,借景抒情,從而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人生願望。畢竟對於詩人來說,他是希望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這首詩還是另有所指,寫得也是極為深刻。

  • 10 # 原卉詩詞

    《晚晴》全詩為:深居腑夾城,春去夏猶清。天哪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這首詩是李商隱遭牛黨排擠,不得巳離開長安去桂林給鄭亞當幕僚,受到信任,暫時脫離牛黨的廹害而寫的。

    首聯說自己居處幽僻,俯臨城門外曲城,初夏雨後轉晴,心情由之而覺爽。從時間.地點上點題。頸聯不泛泛地寫景,而只取幽處的小草著筆。久遭雨潦的小草忽遇晚晴,得沾餘輝。小草的人格化使人自然聯想到詩人的遭遇。頷聯寫雨後晚晴,雲收霧散,居高覽眺,視線更遠。晚景斜暉雖然微弱,卻也給人帶來喜悅和安慰。尾聯寫飛鳥歸巢,體態輕盈。是對喜晴情緒的進—步烘托。如果把幽草讀作詩人境遇的象徵,那麼越鳥就是當時精神稍有振作的詩人的化身。

    全詩手法獨特。在描寫景物中融入了詩人的感受和心境,不露痕跡地寓託了詩人極積的人生態度。對晚晴景象不作瑣細刻畫,而從虛處用筆獨取幽草。頷聯概括,而頸聯轉而細描,虛實疏密相間,使全詩有張有馳,不平板單調。

    作為—首寓託詩,《晚晴》似乎出自有意無意間的興,所以更覺自然渾成。

  • 11 # 使用者60397079085

    李商隱的《晚晴》寫的是什麼意思?

    李商隱是晚唐時期的大詩人,也是牛李黨爭的受害者。所謂牛李黨爭,乃是晚唐時期的兩派鬥爭。牛黨以牛僧儒為首,李黨以李德裕為首。其實兩黨都是依賴宦官的勢力,但因政治利益又互相爭奪。牛黨佔著上風,李商隱是李黨人員,因而受到排擠。還好,有個好朋友在桂林做官,就跟隨這個朋友鄭亞去做幕僚了。在這兒,朋友比較信任和親近他,所以還過得比較愜意,同時也避免了牛黨的白眼。《晚晴》就是在此時所寫。詩云: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䢛,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譯文如下:

    深居簡出的我,站立窗前,俯瞰夾城。春天雖然已經過去,但夏日的氣候還是很朗清。老天還是有意憐憫雨水中的小草的,一場雨後在黃昏時刻讓天氣放晴。我在這裡過得還好,但是離開我的志向還是很遠。然而,小窗裡注入傍晚的Sunny,使我能暫愜心情。因為天已放晴,鳥巢已被曬乾,回窩的鳥兒身體也變得爽輕。

    我們賞析一番: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深居”,揭示作者居住的地方是在深巷裡,但畢竟位置較高,所以才會說“俯”夾城。“夾城”是城門外的曲城。為何“深居俯夾城”?因為是在工作之餘,或者是節假日,無所事事,所以透過窗戶觀看窗外的夾城。“春去夏猶清”,春天過去了,說明寫作此詩是在夏天。“夏猶清”,春天雖然過去,看不到春暖花開的景象,但是夏天也還是不錯的——清清朗朗。其實“春去”也隱喻在朝庭為官的日子過去了,有點悵然。“夏猶清”,是隱喻現在也還免強可以,隨遇而安吧!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雨後天晴,自然現象。但是,詩人想象說,是老天爺可憐浸泡在雨水裡的小草,所以就天晴了。老天爺憐的是小草,而作者憐的是自己,自己就是那小草。黃昏後天晴,可能霞光萬道,十分燦爛,然而時間很短就要天黑了。在這時候,都想抓住機會欣賞一下,否則就過去了,這是人之常情。而人的一生,到了晚年,也時間不多。所以,也可以說是隱喻晚年當自我珍重。而更深一步的意思在於,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做事了,而又得不到朝庭的重用,所以至為哀傷。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並添”,我們似乎可以想象,作者是又登上一層樓,有“更上”、“再上”之意。“高閣”,較高的樓閣,可用以隱喻高官厚祿、更大的政治平臺、更多的資源可供選擇利用。但是,“迥”啊!困難大啊!怎麼樣才能回到朝庭裡去,有一番更好的作為呢?阻力大,困難多。所以說“並添高閣迥”。向前想了,也不能鑽牛角尖,還要想回來。悠悠微微的Sunny注入小小的窗戶內,也帶來了一點光明。這就是作者在無可奈何的時候用來安慰自己的話了。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越”,古時越國之地域,當在中國東南方向。但是又有資料說李商隱隨朋友鄭亞到桂林當幕僚。所以地點並不完全重合。依此,“越鳥”當概指南方的鳥。“巢幹”,照應了題中的“晴”字,天晴,所以巢幹。“歸飛”,照應了題中的“晚”字,天晚,所以歸飛。按說,鳥巢不可能被雨淋溼,但是,由於下雨,溼潤的空氣也可能造成鳥巢會有溼潤的情況,所以說“巢幹後”也說得通。鳥兒的身體在下雨時被淋溼了,傍晚天晴,Sunny把鳥兒的翅膀烤乾了,所以,飛翔起來,身體也比較輕便。

    全詩雖然隱藏著自己政治前途受阻,不能施展才華的苦悶心情,但是,我們讀來卻豪無痕跡。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作者看看的一些景物而已,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20191103

  • 12 # 讀史觀察局

    晚晴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這首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五言律詩,是一首有景及情的詩。是寫於自己深受牛李黨爭之害,隨鄭亞來到桂林,鄭亞對李商隱還是很信任的這讓李商隱在桂林感受到了人情的溫暖,觸景生情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詩,雖然是在初夏但沒有一點的蕭瑟之感。

    賞析算不上只是我自己對這首詩的一點看法

    這首詩整體情感是歡快的,給人一種溫暖柔情的感覺。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作者居住在桂林城,深居表示作者的一種心態就是遠離塵囂。俯夾城就是作者在桂林城高處俯瞰外城,古代城分為兩層,內層為城外層為郭,這裡的夾城也就是郭的意思。後面一句是寫景,作者在桂林城俯瞰外城的時候看到外面已經是夏天了,但是卻給人一種清朗的感覺,這就與題目《晚晴》遙相呼應。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一眼望去就看見遠處的幽草散在夕陽的照耀下發光澤就彷彿是天意的垂愛,這美好的夕陽短暫易逝,我們更應該珍重。在這裡李商隱看到此情此景和自己的遭遇寫出了這句至情詩句,鄭亞對於他的情分也要自己好好珍惜。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雨後天晴,李商隱居處的高閣,視線漸漸地明朗起來,也就看的更遠了。剛剛出來的夕Sunny線比較弱,斜陽餘暉照進小窗,雖然照進的光很弱,但卻給人一種喜悅和安慰。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天氣放晴後鳥巢和鳥兒的羽毛都幹了,鳥兒飛起來就很輕盈,太陽落山了,鳥兒也歸巢了。往往這種夕陽西下,鳥兒歸巢都是寫於外面遊子思鄉之情有一種悲慼。但是在《晚晴》中卻沒有這種感覺,反而給人一種歸家的喜悅,一種清朗的感覺。李商隱的這首詩,抓住初夏雨後晚晴那種明淨清新的感覺,傳達出對人生萬物特有的溫情。身處牛李黨爭的漩渦,鄭亞給了他信任,就像在詩中所寫的人間重晚晴,美好的事物很短暫要好好珍惜。

  • 13 # 馬未都哼哼唧唧

    《晚晴》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描寫雨後晚晴明淨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明朗樂觀的情懷和欣慰喜悅的感受。

    李商隱一直遭受牛黨的排擠和記恨。唐宣宗繼位後,牛黨把持朝政,形式對他更加不利,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鄭亞比較信任他。在幕中感受到了人情的溫暖,再者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暫時得以免於牛黨的白眼,精神上得到了解放,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

    身居俯夾城,春去夏猶青。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白話譯文:

    一個人深居簡出,過著清幽的生活,俯瞰夾城,春天已經去了,夏季晴朗,小草飽受雨水浸泡,終於上天憐愛,終於雨過天晴了。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的餘暉苒苒的透過窗戶。越鳥的巢窩已被曬乾,它們飛回的體態更輕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層洋房,一樓帶院帶地下室,三樓,頂躍送露臺,哪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