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寶財務媽媽

    因為今天就是愚人節,最想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出去玩玩,但現在去別的地方還是很不安全,去樓下轉轉還是可以的,小區有一個小公園,風景也特別優美,而且那裡的桃花已經全部盛開了,帶著孩子的一些玩具,讓孩子盡情的奔跑,也不失為一種放鬆的辦法,孩子開心了我們也開心了。一舉兩得。

  • 2 # 風吹皮皮涼

    為朋友點一首歌曲,準備好一個飯盆或搪瓷臉盆(其他經打擊後可以發出洪亮、高分貝的物體均可)以及電話。儘量用一種很正式的語調給對方打電話,接通後按照下面的話來說:這裡是音樂電臺,有一位X(可說可不說真實姓)先生/小姐要為Y先生/小姐點一首歌,如果您想聽的話,請撥#號鍵收聽(一般人都會按一下)。謝謝,歌曲是動力火車的《當》,請仔細收聽。然後敲一下事先準備好的打擊物,只敲一下,發出“當”的一聲,在對方未反應過來前,說:謝謝收聽,愚人節快樂,再見!

  • 3 # 沒有傘的瘋子

    小學的時候我會想整蠱同學,初中的時候我會想試探心儀的女生試著表白,觀察對方是否對我有好感,被拒絕的話就說愚人節,這樣就會少了很多尷尬,高中的時候沒有心思玩樂,因為要高考了,大學的時候會發表動態推薦張國榮的歌曲作為紀念,之後的每年愚人節對我來說不是愚人節,而是張先生的紀念日,一直到現在我依舊推薦著他的歌曲,以此表達對他的追憶。愚人節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只是會很自然的聽張先生的歌。

  • 4 # 小宋123

    循規蹈矩,平時幹嘛就幹嘛。

    只知道今天是4月1號,一大早我家的寬頻欠費了,為了不耽誤孩子們上網課,我跑去交了網費,順便充了100方的燃氣,根本不知道啥愚人節。

  • 5 # Ff夢想

    愚人節,我最想做一件事,給我老婆一個喜訊:老婆,我買彩票中了五百萬了,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買。當然,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我哪有那麼好的運氣呢?但願夢想成真,真的給老婆一個驚喜。

  • 6 # 老虎嶺往事

    愚人節,我該幹什麼幹什麼。

    對洋節,除元旦外,其他節日我基本沒有概念。很多人說我老土,我也不辯解,因為我骨子裡就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識字,但他們認準一個理兒:人不能忘本。

    在老家,忘本的第一標誌是說話撇腔,忘了家鄉話。那個年代,走出農村的路子有兩條:一是當兵,一是考學。無論當兵提幹還是成了大學生吃上國庫糧,老百姓特別討厭“一年土,兩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的人。我們村有一男青年在上海當兵,兩年多一點兒回家探親,說話撇腔,辦事誇張,最可笑的是連家鄉的石碾也不認識了,村裡人很看不慣,給他編了兩句順口溜:“當兵兩年半,回來不認識碾”。這件事兒當笑話在村裡說了很多年。

    我考上學後父母告訴我回老家一定說家鄉話,別讓人笑話。所以我回到老家就說喝水(fei),大叔(fu)……,叔叔大爺就誇我沒忘本。

    忘本的第二個標誌是穿奇裝異服,見了鄉親裝不認識。回老家不能穿得太時尚,要樸素大方,見了鄉親要主動打招呼。鄰村有一青年從外地回家,穿著洋氣,帶著墨鏡,到了村頭見一大爺帶著草帽在路邊低頭收割蕎麥,為了顯擺一下,撇著腔向大爺問路。大爺抬頭一看,這不是自己的兒子嗎?氣得拿起蕎麥就打,兒子抱頭高喝:“蕎麥地裡打死人了”。這個笑話現在還在老家流傳,諷刺那些忘本的人。

    父母的教育,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從小就認認真真地過中國的節日。春節貼春聯,祭祖宗,敬神仙;正月十五紮花燈,制蘿蔔燈;二月二炒蠍豆;清明節插松枝柳枝,吃雞蛋;端午節包棕子......。

    毛主席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不排斥別人過洋節,但我們首先要過好咱華人自己的節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老公常年大部分時間都是12點後到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