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韓講保險

    一般延遲兌付的,公安機關會介入調查。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

    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於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擴充套件

    一、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

    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理財業務的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利益,並不保證投資者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

    三、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風險由投資者承擔,並根據實際收益情況確定投資者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

    四、商業銀行承銷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代其他機構銷售的產品,商業銀行只收取固定的承銷費用,不對產品的風險負責。

  • 2 # 鑫哥投資

    理財產品無法兌現,你要分情況:

    銷售給你的產品是否有協議,協議如何規定,協議規定剛兌,你當然要找他們維權。如果是浮動收益,或者不保證本金安全,就有維權難度。

    還要看銷售人員口頭承諾,如果有口頭承諾,也可以追責,但是要儲存證據。

    當然還要看你是否在正規機構購買,如果是P2P網路上購買,都是有難度的,打水漂機率很大。平臺很重要。

    現在連存款都不保證全部賠付了,銀行只保50萬存款的賠付額度。所以購買理財一定要小心,找靠譜的平臺購買,特別是銀行、券商、保險、信託、基金等,購買前瞭解清楚產品風險等級,自己適應的承受能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才能防範自己的血汗錢不被無情消耗。

  • 3 # 壹易財經

    做為了一個金融風控人員,看到這個問題,其實心裡面已經涼了半截了,一般情況下,理財產品出現逾期,無法兌付的情況下,其真實情況下是肯定比產品管理人對外的公告或對投資人的回覆嚴重得多,否則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為無法兌付對於理財產品管理人來說意味著信用的破產,是走到最後一步的表現。

     

    筆者看到目前有不少文章是從金融產品的角度出發來闡述理財出現風險的,這種分類較為專業,但可操作性不強,本次筆者著重從普通投資者的利益及實操性來回答這個問題,不談理財產品的合規性(合規性與能否兌付關聯性不大,因產品越正規,風險隔離做得越好,責任劃分越清楚,一般只能按照產品流程來操作,提前兌付的可能性低)。

     

    一、理財產品無法兌付,但容易聯絡到相關人員

    這種情況一般是發生在正規的金融機構,或是產品管理人的確是在積極處理中,這時投資人應該越早與產品管理人取得聯絡越好,因為一般情況下,初期無法兌付是處在擠兌得情況下,其實管理人賬上是有錢的,只是暫時無法兌付全部,或無法兌付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贖回,也就是觸及大額贖回限制,這時候是有迴旋的餘地的,同時還要與對方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給對方壓力,想盡一切辦法,能聯絡到對方的職位越高越好,如投資金額較小,很可能投資人回提前還款,如果投資金額較大,也可能取得部分還款。

    二、理財產品無法兌付,但聯絡不到相關人員或較難聯絡

    這種情況肯定要比第一種情況要差,建議按照第一種情況操作,同時做好最差結果出現的準備,諮詢律師,進行報警備案。

     

    上述兩種情況其實一般不會獨立存在的,而是一個先後的關係,建議在處理的過程中一定要保留好相關證據的留存,一定要一般新型別的理財產品中,越有可能奏效,比如保理、供應鏈金融、P2P乃至於民間借貸。

  • 4 # 無道庸人自擾

    看理財產品的合約,如果合約上約定事項發行方有違約的,可以起訴。理財產品非儲蓄,投資有風險,出現風險了自己承擔,如果涉及犯罪的可以向相關公安機關報案。

  • 5 # 鷹隼之眼投資

    理財產品,投資的型別有很多種,買之前賣產品的不會給你說清楚,只會給你說他們劃定的風險,在購買前要弄清楚錢是投入什麼行業,您現在最重要的是弄清資訊,看屬於買債券了,短期借款了,還是投資股市基金了,一般來說理財產品可能會延期,但是不會不兌付。您彆著急!

  • 6 # a趨勢為王

    如果是銀行的理財到期不能兌現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少見的情況,但是少見並不等於不會發生。

        給你講講我身邊遇到過的事,我的一個好友在銀行工作生涯中,的確遇到過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案例,這些大多發生在理財銷售不規範的幾年,那些年股市波動極大,而銀行試水“專戶股票投資”,結果導致本金虧損。他見過的投資本金最大虧損比例大概是20%左右,不知道是否還有更高的。

        但是這些年隨著國家對於銀行理財投資的規範,對於理財銷售的規範都不斷加強,銀行也是吃一塹長一智,所以近些年似乎很少有聽到銀行出現理財產品到期不兌現本金的事。

        一旦發生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不兌現本金的事,建議投資者要做以下三件事情:第一保持冷靜,仔細尋找有利於自己的證據,準備維權;第二,回憶當初銀行銷售時是否有誤導,是否有宣傳資料,其中是否存在誇大或者虛假描述;第三,看看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投資資訊披露是否及時,投資管理是否有違規行為。如果有上述的情況,那麼可以向銀行監督部門投訴舉報,進行合法維權。如果沒有發現上述事實,那麼只能自認倒黴,承擔投資損失風險。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投資者會去銀行門口鬧事,或許會遇到銀行低頭,暗地給予補償的情況,但這不是監管部門願意看到的解決方式。現在國家要的是“打破理財剛兌”,因此銀行在這種形勢下也未必會屈從客戶的要求。

  • 7 # 圖言說財

    您所提供的內容太少,我們無法具體的針對您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我們可以透過您所提到理財產品無法兌付怎麼辦?從理財產品字面上來理解應該是不存在無法兌付的。

    可能無法兌現的情況:

    1、不合法渠道購買:市面上很多點對點式的所謂“理財”,所謂理財者多數都會對我們大眾投資者一定的許諾收益率,而且還比較有吸引力。如果出現一些投資失利,也可能壓根就沒有進入投資領域,吸收來的本金用於消費等等情況。如果是這樣的理財風險是巨大的,建議我們大眾投資最好是選擇迴避此類投資渠道。往往是我們計算著他們的收益率,而他們卻盯著咱們的本金。

    2、合法機構不合規操作:還有這麼一種現象,理財機構是合法合規的,但是可能一些在其工作人員透過該機構工作機會,不合規的吸收投資資金。這樣的情況在媒體我們也看過不少,往往因為沒有公司的一些簽署生效合同,風險也是巨大的。建議可以找到機構進行溝通,畢竟該工作人員是在該機構工作時出現的問題的,雖然沒有直接責任,起碼也有失職之過。

    3、合法機構合規操作:這樣的情況是比較少了,如果是到期本該應有的收益,如果無法兌現,不要著急,如果是機構出現一些問題。我們還可以找到相關的監管機構。國內投資理財監管部門監管還是非常到位的。

  • 8 # 六O後打工大叔

    理財產生損失,理財機構不承擔資金損失責任,由投資者全部承擔,理財機構違規操作,監管部門時他們進行處罰,但損失還是由投資者承擔!

  • 9 # 淡然1704253

    理財產品都是打破了剛性兌付的,無法兌付有可能是投資失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理財管理人員非法佔用或捲款跑路,無法兌付的投資人應抱團向監管部門依法投訴,要求理產財品發行部門仔細查帳並向投資人解釋說明不能如期兌付的原因和損失的大小,並約定可兌付資金的比例、期限及辦法。盡最大努力保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 10 # 為什麼漲

    理財產品無法兌現基本上沒什麼辦法。現在理財產品是沒有剛性兌付的,意思就是說,你在購買那一刻,就應該已經知道,這筆投資有可能血本無歸,絕對不會有保本或者保息這麼一說。在這個市場中,只有少數幾個品種存款或者類存款的理財產品是具有保本保息的承諾的。

    那麼一旦理財產品無法兌付了,我們能做什麼呢?如果對方是金融詐騙或者是當初的承諾過程中,有一些誇大虛假宣傳或者違法的行為,我們可以向公安局的經偵部門報案,或者向銀保監會的主管機構去申訴。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的錢能回來。因為就算是把這些人都抓進監獄去,錢也很難要回來。不過有時候運氣好的話,還是能夠要回來一小部分本金的兩三成或者一兩成,這種案例還是有的。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理財產品之所以虧損嚴重,是因為被上游的資產拖累,比如這家理財公司想要好好幹,但他們的理財產品買了另外一個公司的資產,結果那家公司倒閉破產,創始人跑路了,於是整個金融鏈條就一環扣一環的,紛紛爆雷。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面,這種情況太多了。所以不要相信任何小的金融企業,因為不定什麼時候或者是因為他們的原因,或者不是因為他們的原因,都逃脫不了倒閉的厄運。

    我一直認為,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安全至上,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安全的,那就挑選大的銀行或者大的金融機構,預期收益率不要太高,4%以下,這種理財產品基本上是風險較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鐵同的書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