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良民大大的好544
-
2 # 趕海父子
中蜂雙王群的組織
1、利用同齡王組織中蜂雙王群
(1)利用提交尾群組織中蜂雙王群
分蜂期不能組織中蜂雙王群。分蜂期組織雙王群容易誘發分蜂。培育優質王臺宜在“立夏”時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刺槐、狠牙刺、六道木等大流蜜期,麻茹開花粉源極豐富,到分蜂中期,大部分蜂群均有分蜂熱,分蜂期雄蜂多。篩選抗病效能強、能維持強群、蜜粉產量高的優質蜂王群作育王群進行復式移蟲,培育一批優質王臺。“小滿”分蜂期基本結束,王臺成熟即可組織雙王群。
利用正方形蜂箱(12框箱),正方形蜂箱適應中蜂的球體特性,可最佳化蜂巢結構。西蜂雙王群蜂箱內中隔是塊死隔板,工蜂之間互通,蜂王不能見面。中蜂雙王群用中蜂框式隔王板將箱內隔成大小兩區:大區放9張脾,作貯蜜區;小區放3張脾,系繁殖區。工蜂之間互通,蜂王由隔王板隔開。兩區各開活動巢門,小區開後巢門,大區緊靠隔板插入活隔板,使兩區蜜蜂暫時不易往來,處女王交尾易成功。
王臺封蓋6天提雙王交尾群,每區1群,提2脾足蜂。從強群內帶蜂提1張正出房的老蛹脾,1張卵蟲脾。老蜂若返回原巢可再抖入一脾蜂。各靠外箱壁,放活隔板。上蓋覆布和小棉被。大區開前巢門,小區開後巢門,使處女王交尾不易錯投。兩區各誘入1只封蓋7天的王臺。
7天檢查處女王產卵情況。若兩區蜂王已產卵,傍晚待蜂群停止活動後,抽出緊靠隔板的活隔板,用小酒盅往大區空間撒半盅白酒,使兩區氣味相同。小區堵後巢門,雙王群即組織成功。
(2)利用分蜂后期自然分出的處女王小群與原有新王弱群組成中蜂雙王群
分蜂后期分出的處女王小群均系1~2脾蜂,可與原有新王弱群組成雙王群。先調整新王弱群,弱群在大區繁殖,從群內脫蜂抽出1張蜜粉脾,讓收捕分蜂小群使用。弱群剩2張脾,靠一側箱壁,放活隔板。
用提出的蜜粉脾收捕分蜂小群,1張巢脾即可收完,放入1個小空箱內。分蜂期最後自然分出的小蜂群處女王均未交尾產卵。如果原有弱群坐北朝南,新收捕小群可坐西朝東,相距半米,處女王交尾不易錯投。調入1張卵蟲脾,增加小群的戀巢性。上蓋覆布和小棉被,晚上進行獎飼。
7天后檢查處女王產卵情況。若處女王已產卵,傍晚蜂群停止活動時,掀開弱群小區棉被和覆布,將收捕小群輕輕放人小區,靠一側箱壁,放活隔板。小箱內剩餘蜜蜂用蜂掃輕輕掃入小區。用小酒盅往空間處撤半盅白酒。第2天儘量縮小大區弱群巢門,使小區飛翔蜂不易入內,保持兩區群勢基本平衡。雙王群即組織成功。
2、利用母女同巢特性組織中蜂雙王群
經多次試驗,有血緣關係的母女蜂王可以同居一巢,同脾產卵,無血緣關係的老少蜂王也可共居一巢,同脾產卵,即老少同巢。根據此特性,3個月的產卵蜂王即可組織老少同巢雙王群。
有計劃地培育雄蜂,雄蜂出房後,選優質蜂王群進行人工育王,每晚對育王群獎勵飼餵,直至王臺封蓋。王臺封蓋6天,將老蜂王帶2脾蜂調往小區,開小區巢門。大區剩5脾蜂,緊靠隔板插人活隔板,使蜂群感覺巢內無王,易於接受王臺。王臺封蓋7天,在大區蜂群兩框梁之間誘入1只成熟王臺。第2天下午檢查處女王出臺情況。處女王出臺後,一般5天交尾,7天產卵。出臺2天必須關上小區巢門,讓兩區工蜂暫時從大區巢門出人,使處女王交尾不易誤入小區。7天檢查處女王產卵情況,處女王產卵後,可抽出緊靠隔王板的活隔板,使兩區蜜蜂互通,開啟小區巢門,讓工蜂從兩個巢門出入。雙王群即組織成功。
老少同巢雙王群如果兩王在一區產卵,蜂群易遺棄老王,有的7天,有的10天半月,最長2個月,老蜂王即會死於巢前,同巢時間不會長久。要想同巢時間長久,必須分割槽飼養。新王產卵力強,放於大區,5張巢脾繁殖;老王產卵力弱,放於小區,2張巢脾繁殖。子脾整齊面積大,易養成強群。只要管理得當,兩王可以同巢至翌年春末夏初第一個蜜源前夕。那時除掉劣王,利用單王帶大群採蜜。“立夏”再培育優質王臺,“小滿”蜜源已到末期,分蜂期結束,王臺成熟再組織雙王群,為下一個蜜源(荊條)培育適齡採集蜂。
中蜂雙王群的管理
1、防止蜜蜂集 飼養雙王群要經常防止蜜蜂偏集,調整好兩區群勢。尤其是老少同巢雙王群,老王區蜜蜂喜歡偏集於新王區。若出現一區蜂量多另一區蜂量少情況,可將蜂多一區的出房子脾和蜂少一區的卵蟲脾對調;把蜂多一區巢門縮小,蜂少一區巢門擴大,讓更多的飛翔蜂進入蜂少的一區,使兩區蜂量相等。
2、及時補充飼料 雙王群內兩隻蜂王產卵,經過一段繁殖期,巢內幼蟲多,飼料消耗量大。如果天氣陰雨連綿或外界蜜源不佳,應及時補充蜜粉。飼餵器放於兩區之間。
3、及時擴大蜂巢 當新蜂陸續出房,巢內蜂量不斷增多,隔板外側掛滿蜂鬍子。此時,要及時擴大蜂巢加人空脾或巢礎框。
4、設法控制分蜂 接近“夏至”,箱內蜜蜂已擁擠不堪。外界有零星荊條開花,有少量流蜜。此時,巢內封蓋子脾多,缺少蜂王產卵空脾。要及時脫蜂提出封蓋子脾,與弱小群的卵蟲脾對換。搖空巢記憶體蜜,迫使採集蜂提早採集新蜜源。適當新增優質空脾或上巢礎框造脾。
5、利用單王採蜜 “夏至”以後,荊條即將流蜜。蜜源前7天,可將蜂巢進行一次調整。先除去劣王,若群內出現分蜂熱,可將兩王均除掉,換入早育的新產卵王,利用單王帶大群採蜜。將蜂王帶1張正出房的子脾,1張空脾囚在小區繁殖,關上小區巢門,以防分蜂飛逃。大區剩8張脾,到荊條大流蜜有些子脾已出空,此脾不再調往小區產卵,專供採集蜂貯蜜。蜜源期巢內始終保持10張脾。小區2張子脾;大區3張子脾,5張蜜脾,子脾與蜜脾相夾。取蜜時小區巢脾蜂王產滿卵可與大區蜂群造的新脾對調。開大大區巢門,讓採集蜂從大區巢門出入。取蜜時只搖蜜脾,不動子脾。
6、用老劣同巢再組雙王群 同齡王雙王群如果一區失王,可誘人成熟王臺,組織老少同巢雙王群。蜂王越老越易成功。
7、重新組織雙王群 “大暑”培育一批優質王臺,準備重新組織雙王群。“大暑”荊條正大流蜜,架樹盛開花粉相當豐富,雄蜂眾多,是培育秋王的良好時機。挑選抗病性強、維持強群、蜜粉產量高的蜂王群作育王群培育一批王臺。“立秋”荊條蜜源基本結束,王臺成熟。可根據母女同巢特性,將所有蜂群組織成老少同巢雙王群。.“處暑”之前,新王均可產卵,為培育越冬強群打好基礎。
8、防老王丟失 “寒露”以後,外界蜜粉源逐漸減少,氣溫日益降低,老王區蜜蜂喜歡偏集於新王區。蜂量一旦減少,老王易丟失。要及時將新王區的出房子脾帶蜂與老王區的卵蟲脾對調,為老王區增添新蜂。或關閉老王區巢門,讓工蜂透過隔王板相互往來,避免老王丟失。
9、讓兩蜂王在一區內越冬 “立冬”前夕,當蜂群即將結團,可將小區蜂王連脾帶蜂調往大區,讓兩王在一區內越冬。小區所剩蜜蜂會透過隔王板進入大區。否則,小區蜜蜂會全部偏往大區,最後小區蜂王無工蜂維持。
10、辨清新老蜂王分割槽飼養 翌年“雨水”開繁,打掃蜂巢,清除蠟屑,辨清新老蜂王。新王身上絨毛俱在,行動敏捷;老王胸背部絨毛已經磨損,行動遲緩。可將老王帶2脾蜂調往小區,新王留在大區,保持蜂群密集,再分割槽飼養。
-
3 # 大足二妹
怎樣發展雙王群偏集處理
在蜜蜂養殖中,相信我們對雙王群養殖都不陌生,由於雙王群的分蜂王是分開的,雖然同在一個蜂箱中,但是彼此獨立,使得這個蜂群產子量以及哺育能力和生產能力都高於普通單王群,所以雙王群的養殖在實際上中運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意蜂養殖,可以說雙王群是奪蜜大量蜂蜜的最佳方法。但是在雙王群養殖中經常會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一邊的蜂群很強,一邊的蜂群弱很多,我們很多養蜂的朋友把這種現象稱為“陰陽群”現象。那麼為什麼雙王群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出現這種現象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呢?
我們先要搞清楚一點,究竟這樣的現象對於我們飼養雙王群有沒有影響?其實這種現象屬於一種典型的偏集現象,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經給大家介紹過蜜蜂的偏集習性,雖然這是同一個蜂箱,但是嚴格說起來還是兩群蜜蜂,所以這也算是一種偏集現象。而偏集現象的最終結果就是強的越來越強,弱的越來越弱,強群造成勞動力過剩長期引發自然分蜂,而弱群則因為太弱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漸減弱,最後出現生病,被盜等現象,所以在實際養殖中我們應該儘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蜂王年齡相差太大優劣王形式存在。看過我文章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一個蜂群中雖然蜂王只負責產卵,但是蜂王的優劣程度決定了蜂群的蜜蜂是否把它當成王,如果一個雙王群中一邊是青年蜂王,一邊是老王,顯然蜜蜂就會向著青年蜂王的一邊跑;除此之外,如果兩隻蜂王都是青年蜂王,但是一隻是優質的青年蜂王,另一隻是劣質的青年蜂王,顯然蜜蜂還是會向著優質蜂王的一邊跑的。所以在我們組建雙王群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質量相當的蜂王。
第二:構建雙王群的時候就建立一個強弱群。在我們組建雙王群的時候,最好能夠在同等條件下組建平等的蜂群,如果一邊是強群,一邊是弱群,顯然弱群的一邊也會向強群的一邊偏集。
第三:風向、光的影響。這些影響也是有的,這屬於外部的影響,我們現在只研究雙王群內部的影響,簡單介紹一下風以及光線對蜂群偏集的影響。一般上風口的蜂群比較容易接受到偏集蜜蜂,Sunny直射進入巢門的蜜蜂容易向沒有Sunny直射的蜂群偏集。
第四: 分蜂時新老王組建的雙王群。新老王容易出現偏集,這是分蜂時往往將老王一邊,新王另一邊,這種情況往往半月後出現蜂群明顯向新王一邊偏集,而造成組建雙王群失敗。
那麼對於雙王群而言,發現偏集現象我們該如何來進行解決呢?除了上面我們說到的使用相同條件的蜂王和左右群是相當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改變巢門位置,將巢門改到雙王群巢門擋板的中間,然後使用三角形巢門板來控制巢門大小,蜂群強的一邊小,蜂群弱的一邊小。這種方式是可行的,但是不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方法,因為現在的蜂箱,不管是中標箱還是意標箱都是比較規範的,並沒有這樣的巢門開法,我們擅自改變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提強補弱。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就是我經常說到的提強補弱方法,我們可以透過將弱的一邊的幼蟲脾提到強的一邊,強的一邊的封蓋子脾提到弱的一邊,這樣就起到了互補作用,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蜂量來控制蜂群的群勢。建議在我們排除其它情況的前提下使用這種方法。
第三:調整隔王板的位置。這種方法理論上也是可行的,但是還是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畢竟現在的標準箱中隔板還是比較規範的,建議大家在維持蜂箱不改變的情況下來進行彌補。
第四: 使用大隔板隔死, 蜂群向箱兩邊靠攏,兩巢門前平臺中間放一木塊阻擋,以免蜜蜂從巢門前平臺爬入另一邊,形成偏集。
如何避免雙王群出現“偏集”現象?這些方法你必須掌握。
-
4 # 老符趕海
雙王群具有群強高產的優點,但很多養蜂者對雙王群的特點和規律並不十分清楚,處理不好雙王群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在此談一談飼養雙王群最常見的幾個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偏集偏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蜂王分泌的外激素有強有弱,對蜜蜂吸引力出現差異;二是因為養蜂者對兩區巢門間距離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兩區巢門越遠越有利於防偏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一個蜂箱同一側面的兩個巢門再遠也不可能達到防迷巢的距離。其實防偏治偏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兩區的巢門開在蜂箱正中,做成活動式巢門,中間隔一個三角塊,調節兩區巢門的大小就能有效控制兩區的蜂量,達到理想的平衡狀態。
二、失王儘管雙王同群中間隔開,也會因種種原因導致兩王會面咬殺而失去一隻蜂王,雙王群也就喪失了雙王的意義,所以防失王是飼養雙王群的一項基本任務。根據我的體會,以下幾個方面的做法是預防失王的有效措施。提脾檢查時一定要看到蜂王,準確無誤地放回原區,防止蜂王不慎從脾上跌落或兩區互換巢脾混在一起;掀起隔王板時要看清楚,蜂王是否附在隔王板上,若發現蜂王在隔王板上應及時把蜂王放回原區;外界氣溫較高時,巢門口在夜間常會聚集許多蜂而形成蜂鬍子,這也為蜂王夜間從巢門口互串製造通道,特別是拿掉巢門擋板的蜂群,蜂王極易串區。我把小木塊用蜂蠟粘在巢門口中間作隔擋,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三、見子不見蜂見子不見蜂就是蜂巢內的幼蟲量一直不少,但蜂數遲遲沒有相應的增長。這種現象養蜂者並不陌生,其原因較多,如飼料不足、哺育力不足、病蟲害、慢性中毒及近親繁殖等。但屬於雙王群的原因只有兩種情況:第一是早春繁殖時一些人有急躁心理,不顧蜂群哺育力超量加脾,放開蜂王猛產卵,導致幼蟲營養得不到保障,雖能成活,卻先天不足,有子無蜂。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是蜂巢內子脾的數量與哺育力相適應。實際的哺育力是多少呢,書刊上介紹早春蜜蜂的哺育力是 1∶1.2,但在現實管理中卻很難精確計算,一
般採取初始時蜂多於脾,加脾後蜂脾基本相稱,只有新蜂哺育力上來後,再適當多加脾。
四、強群低產強群是高產的基礎,但雙王群處置不當往往會出現強群產蜜少的現象,這裡存在繁蜂與蜜源相適應和繁蜂與採蜜相協調的問題。雙王群自早春繁殖起來後,繼箱中沒必要保持大量的子脾,巢箱中的 6~8張整框子足以維持一定群勢。在大流蜜期時,繼箱不放子脾;在輔助蜜源期,根據需要放 1~2張子脾。不分何時在繼箱保持大量子脾的蜂群不僅不能高產,管理也費工,還容易造成分蜂熱,不利於蜂群運輸。
五、換王雙王群用王量比單王群增加 1倍,如果採用專門的育王群培養蜂王,然後逐個介入蜂群,不僅用王成本增加,而且煩瑣,加大了工作量。我們採用原群分臺的方法,雙臺同時介入,開蜂箱前後門交尾。但發現,由於後門多是臨時開通,起初活動蜂很少,這會導致該區處女王推遲 2天交尾。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一定會影響交尾成功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的方法是在趕到計劃換王的場地後,先開後門或提早一天培養後門區王臺。
有人擔心生產群的排列方式不利於處女王認巢,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實踐證明,原群換王的成功率與交尾箱基本一致。當然,原群換王不能保證 100%成功,所以還需幾個交尾群同步培育蜂王以作備用。雙王群換王過程中的補王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兩王皆失,用常規方法同時介入兩王;另一種情況失去一隻蜂王,這時補王的方法是先取出蜂王,然後再同時介入蜂群。筆者發現,新王剛剛產卵到小幼蟲階段的 6天,蜂群對蜂王特別親近,於是我便試著採用直接誘入法,從專用交尾群裡提出同批新王在缺王區門口輕輕放入,結果十分安全。此法使用 20多年從未失敗過。
六、管理蜂群管理主要目的是調動並保持蜂群的生產力。主要內容是檢查蜂群,我們的方法是每天檢查調整 12群,18天一個檢查週期。檢查時把出房子集中在下一個區內,另一區調進一張空脾供蜂王產卵,4天后成為取漿用的蟲源。
-
5 # 農村風貌丶突突雷
一、難養成強群
中蜂群勢相對較小,單王很難維持大群,因此很多人採用雙王群以改變這一現狀,理論上講雙王群相當於在一個蜂箱中有兩隻蜂王同時產卵,在相同條件下兩隻蜂王在同等時間內絕對會比一隻蜂王產卵量要多,因此也容易養成強群,但事實上中蜂雙王群難以養成強群,兩區的蜂量很難超過3脾的。
中蜂雙王群
二、蜂群易偏集
中蜂雙王群容易導致蜜蜂偏集,其主要原因一是兩隻蜂王分泌的蜂王資訊素有強有弱,從而對蜜蜂吸引力會表現出差異,二是因為養蜂者對兩區巢門間距離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兩區巢門越遠越有利於防止蜂群偏集,然而問題恰恰出在這裡,一個蜂箱兩個巢門再遠也絕對不可能達到防迷巢的距離。
中蜂雙王群
三、蜂群易混亂
中蜂雙王群中同時存在兩隻蜂王,因此群內的“蜂王資訊素”可能會比較混亂,導致工蜂出勤不正常,而且在夏季高溫天氣時蜂群內溫度相對會比較高,因此較難以維持強群,同時在蜜源充足時蜂群會加大繁殖力度而導致蜂群裡全是蛹,在蜜源不足時又起不到雙王繁殖的作用。
中蜂雙王群
四、管理較麻煩
中蜂雙王群在日常管理方面也比較麻煩,要求飼養者要時刻注意兩群蜂王的情況,尤其是雙王“串門”的情況,在蜂群起分蜂熱時如一群起分蜂熱兩群均起分蜂熱,分蜂時一群分蜂兩群蜂都會跑出來,同時中蜂雙王群會影響處女王交尾,因為女王交尾時容易誤投而導致交尾失敗。
中蜂雙王群
五、病害難防治
中蜂雙王群雖然在抗病、抗盜蜂、抗敵害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在治病防害方面也非常麻煩,如果一群得病另一群也會跟著遭殃,必須進行同防同治,而且在有胡蜂等敵害侵襲的時候由於兩群蜂的氣味比較混亂而很容易出現同箱兩群蜂互相廝殺的情況,從而使蜂群造成不必要的死傷。
總結:中蜂雙王群的優勢體現在冬季和春季,冬季雙王群巢內溫度高,消耗飼料少,群勢下降也少,春繁雙王群巢內溫度高,蜂群育蟲積極,只要飼料充足蜂群發展得非常快。
-
6 # 農村阿賢A
雙王群既可在十框標準箱和臥式箱中組織,也可在巢繼箱中組織。組織雙王同箱或雙王雙箱體繁殖,通常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越冬前、後組織雙王群
蜂群群勢太弱,難以安全越冬;或者越冬後群勢較弱,難以養成強群採春蜜,又捨不得殺王合併,則可組成雙王群。
定地飼養的蜂群,如兩群蜂不相鄰,為避免蜂飛回原址,最好在組成雙王群后,暫時搬到離原地3千米以外的地方寄放,過10多天再搬回本場放置。早春越冬後蜂群的獨立性較弱,也可以直接將2個蜂群組織成雙王群。

2.將兩群並列放置的弱群,組織成雙王群
2個並列放置的弱群,在流蜜期到來前,為培養強群採蜜,可組織成雙王群繁殖。組織前,可先將左邊的群開左側巢門,右邊的一群開右側巢門,並關閉另一側巢門,讓其熟悉進出數日後,於傍晚將兩個蜂箱分別往左右兩邊挪開,並在原來兩箱蜂的中間位置,放一個有中閘板隔死的蜂箱,然後將左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左側,右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右側,再把原來的蜂箱搬走,即成為雙王繁殖群,加速繁殖,取蜜。
3.在蜂場轉地前、後組織雙王群
在蜂場轉地之前,對達不到強群採蜜,群勢較弱的蜂群,可以組織成雙王群。一般是白天先分別將組織雙王群的蜂群,連蜂帶脾提到各自巢箱的中間,以便蜂群全部集中到巢脾上,夜晚好提脾。傍晚時將兩群蜂分別提到事先準備好的分隔為兩區的蜂箱中,組織成雙王群,當晚啟運或關閉巢門1天,第2天晚上啟運。也可以在轉地後,有意識地將兩個較弱的蜂群並列,擺在一起,轉場後,趁蜂群尚未熟悉新場地時,組織雙王群。

4.分蜂時,提老王組織雙王繁殖群
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將老王帶蜂1~2脾(其中至少有一框為封蓋子脾,另外一框為蜜粉脾),放入另外事先準備好、有中閘板的蜂箱一側。然後,提另一群中的老王,帶蜂1~2脾,放在蜂箱的另一側,兩群向中閘板的兩側靠攏,各走一門,這樣就組成了老雙王繁殖群,另放新址。原群在提走老王后,應介紹新產卵王或成熟王臺,組織生產。
5.大流蜜期過後,組織雙王交尾群
大流蜜期過後,無蜜可採,這時可將蜂群按均等分蜂法,一分為二,分別放置在帶有中閘板的蜂箱兩側,將蜂群中的老王提走,扣在王籠中移寄它群。次日,在蜂箱左右兩區中分別介紹一個成熟王臺,成為雙王交尾群。待新王交尾成功之後,即成為新雙王繁殖群。除均等分蜂外,也可將蜂群拆分、組織成若干個雙王交尾群,每個交尾群有2~3脾蜂量即可。

為了保證新王交尾成功,可讓兩邊的蜂群分別自不同方向的巢門進出:或在前箱壁兩個巢門的中間,豎1塊磚、木板或空酒瓶等,並在其兩側分別貼不同顏色的紙張,作為明顯的隔離標誌,以避免處女王交尾回來誤巢而被圍殺。對於交尾失敗的蜂群,可及時調入新產卵王,或暫時利用寄養在其他群的老王,以保證蜂群正常繁殖。
6.誘王法組織雙王群
在原群只有一隻蜂王的情況下,可先用大閘板將蜂群均勻地隔為兩區,各走一個巢門(最好是開異向巢門),隔1~2天后,在無王區摘除急造王臺後,誘入一隻同齡的產卵王,組織成雙王群。
-
7 # 蜂部落名詞解釋
由於上面的問題中出現了幾個新名詞,可能我們對養蜂不是很瞭解的朋友不理解,這裡做個簡單的介紹。
第一:雙王臺群
第二:偏集
偏集可能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主要是在我們養殖蜜蜂的過程中,由於蜂王或者我們養殖方式以及環境因素的原因,導致一個區域內的蜜蜂出現一些蜂群的蜜蜂長期進入另一個蜂群,或者相鄰的蜂群一個蜂群的蜜蜂長期進入另外一個蜂群,對於雙王群來說,一般是一邊的蜜蜂長期進入另一邊,總之,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出現的結果就是蜂群中出現了特強群與特弱群,對於雙王群而言結果是一邊強,一邊弱。
雙王臺群可能出現的情況對於雙王臺群來說,其實蜂群中並不存在蜂王,在王臺期並不存在蜂王優劣的體現,如果從蜂王的角度來考慮,對於雙王臺群來說,其實我們還沒有到考慮蜂王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出現了偏集,並不是由於雙王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因為環境或者其它因素造成。
原因是雙王群引發的偏集現象,主要是兩隻蜂王出現了優劣差別,蜜蜂偏向於優質的一隻蜂王,導致劣質蜂王的一邊長期蜜蜂越來越少,優質蜂王的一邊蜜蜂越來越多,而我們的雙王臺群,蜂王還沒有出房,所以並不存在因為蜂王優劣引發的蜜蜂偏集現象。
-
8 # 農家故事人
如何組織雙王群?通常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雙王群既可在十框標準箱和臥式箱中組織,也可在巢繼箱中組織。組織雙王同箱或雙王雙箱體繁殖,通常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越冬前、後組織雙王群
蜂群群勢太弱,難以安全越冬;或者越冬後群勢較弱,難以養成強群採春蜜,又捨不得殺王合併,則可組成雙王群。
定地飼養的蜂群,如兩群蜂不相鄰,為避免蜂飛回原址,最好在組成雙王群后,暫時搬到離原地3千米以外的地方寄放,過10多天再搬回本場放置。早春越冬後蜂群的獨立性較弱,也可以直接將2個蜂群組織成雙王群。
2.將兩群並列放置的弱群,組織成雙王群
2個並列放置的弱群,在流蜜期到來前,為培養強群採蜜,可組織成雙王群繁殖。組織前,可先將左邊的群開左側巢門,右邊的一群開右側巢門,並關閉另一側巢門,讓其熟悉進出數日後,於傍晚將兩個蜂箱分別往左右兩邊挪開,並在原來兩箱蜂的中間位置,放一個有中閘板隔死的蜂箱,然後將左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左側,右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右側,再把原來的蜂箱搬走,即成為雙王繁殖群,加速繁殖,取蜜。
3.在蜂場轉地前、後組織雙王群
在蜂場轉地之前,對達不到強群採蜜,群勢較弱的蜂群,可以組織成雙王群。一般是白天先分別將組織雙王群的蜂群,連蜂帶脾提到各自巢箱的中間,以便蜂群全部集中到巢脾上,夜晚好提脾。傍晚時將兩群蜂分別提到事先準備好的分隔為兩區的蜂箱中,組織成雙王群,當晚啟運或關閉巢門1天,第2天晚上啟運。也可以在轉地後,有意識地將兩個較弱的蜂群並列,擺在一起,轉場後,趁蜂群尚未熟悉新場地時,組織雙王群。
4.分蜂時,提老王組織雙王繁殖群
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將老王帶蜂1~2脾(其中至少有一框為封蓋子脾,另外一框為蜜粉脾),放入另外事先準備好、有中閘板的蜂箱一側。然後,提另一群中的老王,帶蜂1~2脾,放在蜂箱的另一側,兩群向中閘板的兩側靠攏,各走一門,這樣就組成了老雙王繁殖群,另放新址。原群在提走老王后,應介紹新產卵王或成熟王臺,組織生產。
5.大流蜜期過後,組織雙王交尾群
大流蜜期過後,無蜜可採,這時可將蜂群按均等分蜂法,一分為二,分別放置在帶有中閘板的蜂箱兩側,將蜂群中的老王提走,扣在王籠中移寄它群。次日,在蜂箱左右兩區中分別介紹一個成熟王臺,成為雙王交尾群。待新王交尾成功之後,即成為新雙王繁殖群。除均等分蜂外,也可將蜂群拆分、組織成若干個雙王交尾群,每個交尾群有2~3脾蜂量即可。
為了保證新王交尾成功,可讓兩邊的蜂群分別自不同方向的巢門進出:或在前箱壁兩個巢門的中間,豎1塊磚、木板或空酒瓶等,並在其兩側分別貼不同顏色的紙張,作為明顯的隔離標誌,以避免處女王交尾回來誤巢而被圍殺。對於交尾失敗的蜂群,可及時調入新產卵王,或暫時利用寄養在其他群的老王,以保證蜂群正常繁殖。
6.誘王法組織雙王群
在原群只有一隻蜂王的情況下,可先用大閘板將蜂群均勻地隔為兩區,各走一個巢門(最好是開異向巢門),隔1~2天后,在無王區摘除急造王臺後,誘入一隻同齡的產卵王,組織成雙王群。
-
9 # 追花精靈
不論是中蜂還是西蜂,組織雙王群就有可能發生偏集的現象。主要原因是蜂王的品質相差大,兩邊蜂群強弱不一造成的。
首先我還是要說明,不要隨便組織雙王群,不要以為雙王群就能發展快,中蜂群更不要隨便組織雙王群。組織雙王群的目的是把兩弱蜂變成強群,在蜜源期能夠奪取高產。或者在蜂太多蜂王難以控制的情況下,用兩個蜂王控制蜂群,能加快繁殖速度,避免出現分蜂熱。如果蜂數不夠,只是三五脾的弱小蜂群是用不著組織雙王群的。在非蜜源期也不需要組織雙王群,不能提高產量,也不能加快繁蜂速度。雙王群有不同蜂王資訊素氣息,會使工蜂無所適從,降低勞動積極性,也影響繁殖速度。容易造成失王或者偏集現象。
中蜂必須是五六脾以上的蜂群,意蜂必須是八九脾以上的蜂群(左右兩群蜂巢脾數),組織雙王群才有意義。蜂數不夠,只會讓工蜂增加一個蜂王的負擔,並不會多產子的。
二,雙王群發生偏集是因為蜂王的品質不一樣,只有兩群蜂勢均力敵才容易成功。工蜂都是喜歡年輕優秀的蜂王,如果組織的雙王群兩邊蜂王品質不一樣,一老一小,優劣不同,工蜂就會都跑到年輕優秀的蜂王那一邊,就出現偏集現象了。弱蜂王這邊的蜂太少了,就難以發展,組織雙王群就沒有意義了。
組織雙王群一定要選擇品質相近的蜂王,有的人為了方便,出現自然王臺時,就想把老蜂王放在一邊兒,自然王臺放在另一邊兒組織雙王群。這樣自然王難以成功,就算成功了也容易發生偏集現象的。把已經產子的母女蜂王組織雙王群也是不可以的,一老一小品質不一樣,就會發生偏集。
三,組織雙王群兩邊蜂數相近,子脾蜜粉脾都是差不多,才能夠均衡發展,和平相處。把兩群蜂放在一個蜂箱裡,工蜂能互相感受兩個蜂王的資訊素,會擇其優者而從之。兩群蜂強弱不一樣,不僅會發生偏集,而且容易發生盜蜂現象。
雖然是在同一個蜂箱裡,因為有不同的蜂王就各為其主,互相敵對。如果發覺另一群蜂的蜜糖也會去偷盜的。因為兩個巢門相離很近,很容易盜入。如果一邊的蜂群比較弱,就會被另一邊的偷盜。在同一個蜂箱裡偷盜養蜂人更加難以發現,巢門口的蜂飛的得熱鬧還以為是在忙碌採集。最終弱蜂存活不下去,強群會累死蜂,蜜糖也容易消耗盡,雙王群就徹底失敗了。
組織雙王群要兩邊的蜂數相近,蜜粉充足,工蜂不會起盜心,有偷盜的也容易守衛住。否則發生互相偷盜的現象,蜂群就完蛋了。
組織雙王群並不是什麼高深的養蜂技術,真正專業的養蜂人是不會隨便組織雙王群的。希望大家要清楚組織雙王群的利弊,別以為兩群蜂在一個蜂箱裡,蜂王能夠活下來產子就成功了。如果不作對比,是發現不了雙王群到底是否有增產增加繁蜂速度的作用。不要聽信別人的介紹,想當然的幹。
-
10 # 荔鄉養蜂果農
中蜂個子小蜂王的王質差,蜂王資訊素比不上意蜂蜂王,同是一批育成功的蜂王都有明顯王質差異。組織雙王養殖,更明顯突出雙王王質問題,如組織雙王群時總會產生一新一老、一優一劣的蜂王現象。中蜂學習意蜂進行雙王養殖,用隔王板隔離蜂王來組成雙王群,目前這種養中蜂技術很難做到不偏集。雙王養殖蜜蜂同氣互通程況下,中蜂最喜歡健康優質的蜂王,由於雙王群這種工蜂互通,優質蜂王一邊的擁護蜜蜂持別多,劣質蜂王會變作少蜂狀態。
解決中蜂雙王同箱偏集,中蜂不能一味學習意蜂雙王養殖,只能一個蜂箱養殖兩群中蜂,組織兩群中蜂去養殖雙王群。只有養殖雙王群在蜂箱的設計上作文章,把一個蜂箱分開閘成兩個完全獨立的空間,並且閘板用上薄板,有條件用紗網混合做成閘板,再做兩個紗網副蓋蓋成兩個獨立空間,蜂箱巢門前後對開,這種方法養殖雙王群是目前中蜂最實用成功方法,完全解決蜂群偏集,還起到雙王群衡溫互補,在有弱群養殖場上組織雙王群,還起到與壯群養殖的功效。養殖雙王群還有互補加速發展壯大呢,如一邊劣質蜂群發展弱,可調轉蜂箱調節蜂的平衡。
關於中蜂雙王同群養殖要解決偏集,要從蜂箱上設計下功夫,強制中蜂雙王群的工蜂在箱內不能互通,只能透過沙網同氣。並且兩群蜂巢門都不能同在一面,只能前後對開,只有這種方法養殖中蜂雙王群比較合理。好了,多謝邀請,各位養蜂友友,你養中蜂雙王群怎麼解決偏集呢?歡迎參加評論交流。
圖片分享
-
11 # 老路的視界
中蜂怎樣發展雙王群偏集處理
雙王群既可在十框標準箱和臥式箱中組織,也可在巢繼箱中組織。組織雙王同箱或雙王雙箱體繁殖,通常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越冬前、後組織雙王群
蜂群群勢太弱,難以安全越冬;或者越冬後群勢較弱,難以養成強群採春蜜,又捨不得殺王合併,則可組成雙王群。
定地飼養的蜂群,如兩群蜂不相鄰,為避免蜂飛回原址,最好在組成雙王群后,暫時搬到離原地3千米以外的地方寄放,過10多天再搬回本場放置。早春越冬後蜂群的獨立性較弱,也可以直接將2個蜂群組織成雙王群。
2.將兩群並列放置的弱群,組織成雙王群
2個並列放置的弱群,在流蜜期到來前,為培養強群採蜜,可組織成雙王群繁殖。組織前,可先將左邊的群開左側巢門,右邊的一群開右側巢門,並關閉另一側巢門,讓其熟悉進出數日後,於傍晚將兩個蜂箱分別往左右兩邊挪開,並在原來兩箱蜂的中間位置,放一個有中閘板隔死的蜂箱,然後將左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左側,右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右側,再把原來的蜂箱搬走,即成為雙王繁殖群,加速繁殖,取蜜。
3.在蜂場轉地前、後組織雙王群
在蜂場轉地之前,對達不到強群採蜜,群勢較弱的蜂群,可以組織成雙王群。一般是白天先分別將組織雙王群的蜂群,連蜂帶脾提到各自巢箱的中間,以便蜂群全部集中到巢脾上,夜晚好提脾。傍晚時將兩群蜂分別提到事先準備好的分隔為兩區的蜂箱中,組織成雙王群,當晚啟運或關閉巢門1天,第2天晚上啟運。也可以在轉地後,有意識地將兩個較弱的蜂群並列,擺在一起,轉場後,趁蜂群尚未熟悉新場地時,組織雙王群。
4.分蜂時,提老王組織雙王繁殖群
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將老王帶蜂1~2脾(其中至少有一框為封蓋子脾,另外一框為蜜粉脾),放入另外事先準備好、有中閘板的蜂箱一側。然後,提另一群中的老王,帶蜂1~2脾,放在蜂箱的另一側,兩群向中閘板的兩側靠攏,各走一門,這樣就組成了老雙王繁殖群,另放新址。原群在提走老王后,應介紹新產卵王或成熟王臺,組織生產。
5.大流蜜期過後,組織雙王交尾群
大流蜜期過後,無蜜可採,這時可將蜂群按均等分蜂法,一分為二,分別放置在帶有中閘板的蜂箱兩側,將蜂群中的老王提走,扣在王籠中移寄它群。次日,在蜂箱左右兩區中分別介紹一個成熟王臺,成為雙王交尾群。待新王交尾成功之後,即成為新雙王繁殖群。除均等分蜂外,也可將蜂群拆分、組織成若干個雙王交尾群,每個交尾群有2~3脾蜂量即可。
為了保證新王交尾成功,可讓兩邊的蜂群分別自不同方向的巢門進出:或在前箱壁兩個巢門的中間,豎1塊磚、木板或空酒瓶等,並在其兩側分別貼不同顏色的紙張,作為明顯的隔離標誌,以避免處女王交尾回來誤巢而被圍殺。對於交尾失敗的蜂群,可及時調入新產卵王,或暫時利用寄養在其他群的老王,以保證蜂群正常繁殖。
6.誘王法組織雙王群
在原群只有一隻蜂王的情況下,可先用大閘板將蜂群均勻地隔為兩區,各走一個巢門(最好是開異向巢門),隔1~2天后,在無王區摘除急造王臺後,誘入一隻同齡的產卵王,組織成雙王群。
-
12 # 您可安好
雙王群既可在十框標準箱和臥式箱中組織,也可在巢繼箱中組織。組織雙王同箱或雙王雙箱體繁殖,通常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越冬前、後組織雙王群
蜂群群勢太弱,難以安全越冬;或者越冬後群勢較弱,難以養成強群採春蜜,又捨不得殺王合併,則可組成雙王群。
定地飼養的蜂群,如兩群蜂不相鄰,為避免蜂飛回原址,最好在組成雙王群后,暫時搬到離原地3千米以外的地方寄放,過10多天再搬回本場放置。早春越冬後蜂群的獨立性較弱,也可以直接將2個蜂群組織成雙王群。
2.將兩群並列放置的弱群,組織成雙王群
2個並列放置的弱群,在流蜜期到來前,為培養強群採蜜,可組織成雙王群繁殖。組織前,可先將左邊的群開左側巢門,右邊的一群開右側巢門,並關閉另一側巢門,讓其熟悉進出數日後,於傍晚將兩個蜂箱分別往左右兩邊挪開,並在原來兩箱蜂的中間位置,放一個有中閘板隔死的蜂箱,然後將左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左側,右邊的一群移入該箱的右側,再把原來的蜂箱搬走,即成為雙王繁殖群,加速繁殖,取蜜。
3.在蜂場轉地前、後組織雙王群
在蜂場轉地之前,對達不到強群採蜜,群勢較弱的蜂群,可以組織成雙王群。一般是白天先分別將組織雙王群的蜂群,連蜂帶脾提到各自巢箱的中間,以便蜂群全部集中到巢脾上,夜晚好提脾。傍晚時將兩群蜂分別提到事先準備好的分隔為兩區的蜂箱中,組織成雙王群,當晚啟運或關閉巢門1天,第2天晚上啟運。也可以在轉地後,有意識地將兩個較弱的蜂群並列,擺在一起,轉場後,趁蜂群尚未熟悉新場地時,組織雙王群。
4.分蜂時,提老王組織雙王繁殖群
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將老王帶蜂1~2脾(其中至少有一框為封蓋子脾,另外一框為蜜粉脾),放入另外事先準備好、有中閘板的蜂箱一側。然後,提另一群中的老王,帶蜂1~2脾,放在蜂箱的另一側,兩群向中閘板的兩側靠攏,各走一門,這樣就組成了老雙王繁殖群,另放新址。原群在提走老王后,應介紹新產卵王或成熟王臺,組織生產。
5.大流蜜期過後,組織雙王交尾群
大流蜜期過後,無蜜可採,這時可將蜂群按均等分蜂法,一分為二,分別放置在帶有中閘板的蜂箱兩側,將蜂群中的老王提走,扣在王籠中移寄它群。次日,在蜂箱左右兩區中分別介紹一個成熟王臺,成為雙王交尾群。待新王交尾成功之後,即成為新雙王繁殖群。除均等分蜂外,也可將蜂群拆分、組織成若干個雙王交尾群,每個交尾群有2~3脾蜂量即可。
為了保證新王交尾成功,可讓兩邊的蜂群分別自不同方向的巢門進出:或在前箱壁兩個巢門的中間,豎1塊磚、木板或空酒瓶等,並在其兩側分別貼不同顏色的紙張,作為明顯的隔離標誌,以避免處女王交尾回來誤巢而被圍殺。對於交尾失敗的蜂群,可及時調入新產卵王,或暫時利用寄養在其他群的老王,以保證蜂群正常繁殖。
6.誘王法組織雙王群
在原群只有一隻蜂王的情況下,可先用大閘板將蜂群均勻地隔為兩區,各走一個巢門(最好是開異向巢門),隔1~2天后,在無王區摘除急造王臺後,誘入一隻同齡的產卵王,組織成雙王群。
-
13 # 老符趕海
雙王群具有群強高產的優點,但很多養蜂者對雙王群的特點和規律並不十分清楚,處理不好雙王群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在此談一談飼養雙王群最常見的幾個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偏集偏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蜂王分泌的外激素有強有弱,對蜜蜂吸引力出現差異;二是因為養蜂者對兩區巢門間距離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兩區巢門越遠越有利於防偏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一個蜂箱同一側面的兩個巢門再遠也不可能達到防迷巢的距離。其實防偏治偏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兩區的巢門開在蜂箱正中,做成活動式巢門,中間隔一個三角塊,調節兩區巢門的大小就能有效控制兩區的蜂量,達到理想的平衡狀態。
二、失王儘管雙王同群中間隔開,也會因種種原因導致兩王會面咬殺而失去一隻蜂王,雙王群也就喪失了雙王的意義,所以防失王是飼養雙王群的一項基本任務。根據我的體會,以下幾個方面的做法是預防失王的有效措施。提脾檢查時一定要看到蜂王,準確無誤地放回原區,防止蜂王不慎從脾上跌落或兩區互換巢脾混在一起;掀起隔王板時要看清楚,蜂王是否附在隔王板上,若發現蜂王在隔王板上應及時把蜂王放回原區;外界氣溫較高時,巢門口在夜間常會聚集許多蜂而形成蜂鬍子,這也為蜂王夜間從巢門口互串製造通道,特別是拿掉巢門擋板的蜂群,蜂王極易串區。我把小木塊用蜂蠟粘在巢門口中間作隔擋,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三、見子不見蜂見子不見蜂就是蜂巢內的幼蟲量一直不少,但蜂數遲遲沒有相應的增長。這種現象養蜂者並不陌生,其原因較多,如飼料不足、哺育力不足、病蟲害、慢性中毒及近親繁殖等。但屬於雙王群的原因只有兩種情況:第一是早春繁殖時一些人有急躁心理,不顧蜂群哺育力超量加脾,放開蜂王猛產卵,導致幼蟲營養得不到保障,雖能成活,卻先天不足,有子無蜂。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是蜂巢內子脾的數量與哺育力相適應。實際的哺育力是多少呢,書刊上介紹早春蜜蜂的哺育力是 1∶1.2,但在現實管理中卻很難精確計算,一
般採取初始時蜂多於脾,加脾後蜂脾基本相稱,只有新蜂哺育力上來後,再適當多加脾。
四、強群低產強群是高產的基礎,但雙王群處置不當往往會出現強群產蜜少的現象,這裡存在繁蜂與蜜源相適應和繁蜂與採蜜相協調的問題。雙王群自早春繁殖起來後,繼箱中沒必要保持大量的子脾,巢箱中的 6~8張整框子足以維持一定群勢。在大流蜜期時,繼箱不放子脾;在輔助蜜源期,根據需要放 1~2張子脾。不分何時在繼箱保持大量子脾的蜂群不僅不能高產,管理也費工,還容易造成分蜂熱,不利於蜂群運輸。
五、換王雙王群用王量比單王群增加 1倍,如果採用專門的育王群培養蜂王,然後逐個介入蜂群,不僅用王成本增加,而且煩瑣,加大了工作量。我們採用原群分臺的方法,雙臺同時介入,開蜂箱前後門交尾。但發現,由於後門多是臨時開通,起初活動蜂很少,這會導致該區處女王推遲 2天交尾。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一定會影響交尾成功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的方法是在趕到計劃換王的場地後,先開後門或提早一天培養後門區王臺。
有人擔心生產群的排列方式不利於處女王認巢,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實踐證明,原群換王的成功率與交尾箱基本一致。當然,原群換王不能保證 100%成功,所以還需幾個交尾群同步培育蜂王以作備用。雙王群換王過程中的補王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兩王皆失,用常規方法同時介入兩王;另一種情況失去一隻蜂王,這時補王的方法是先取出蜂王,然後再同時介入蜂群。筆者發現,新王剛剛產卵到小幼蟲階段的 6天,蜂群對蜂王特別親近,於是我便試著採用直接誘入法,從專用交尾群裡提出同批新王在缺王區門口輕輕放入,結果十分安全。此法使用 20多年從未失敗過。
六、管理蜂群管理主要目的是調動並保持蜂群的生產力。主要內容是檢查蜂群,我們的方法是每天檢查調整 12群,18天一個檢查週期。檢查時把出房子集中在下一個區內,另一區調進一張空脾供蜂王產卵,4天后成為取漿用的蟲源。
回覆列表
中蜂怎樣發展雙王臺群偏集處理,雙王群有用板子隔斷,有用隔王板從中分兩個區,從中隔斷的不叫雙王群它叫一箱兩群。
從中間隔斷不讓蜜蜂透過的,但也要通氣互相適宜雙群的氣味,在隔板上鑽些小眼工蜂也不能透過,在雙群之間邊角開門,以免進錯,放脾靠雙群的隔板互相保暖,在後面中間用鋼絲網開通風窗,熱時開啟通風窗,‘最好在隔王板下面壓幾塊巢蟲清木片’,因為隔板下最容易存積巢蟲。
雙王群蜜蜂很弱可以合併,沒蜂箱想備用蜂王也可用雙王群,在繁殖期,組織雙王群也是很好的,發展非常快,
組合雙王群中間插隔王板,蜂王不能透過,工蜂可互相透過,關於偏集一頭,在雙王群前面中間靠隔板各開大門,偏多縮小巢門也可,用兩王質量差不多的,後面靠隔板中間開通風窗,發成強群了就開啟,天冷時關閉,巢內溫度高也開啟。
其實雙王群也可順其自然,使它強就強吧!雙王可以隨便將這邊群脾帶蜂可換,也不會打的但‘注意’蜂王不要提到另一群,不管什麼季節兩群可以互換位置,一定要注意兩王不放在一起,為了兩群平衡,可以將若群的空脾換強群的封蓋子脾,隔幾天又換,不能天天開箱換,直到換平衡為止,做放十六張脾大的箱,一邊有八張到流蜜期就提兩張帶一隻蜂王另組雙王群,原箱加巢礎合計十六張產蜜群,你們說呢?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