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水滸傳》中潑皮無賴高俅兒子高衙內是怎麼死的?
1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李森

    《水滸傳》中潑皮無賴高俅的兒子高衙內怎麼死的?巜水滸傳》幾個版本都沒有具體描述,但多行不義必自斃,可以斷定高衙內肯定是死了。

    那麼高衙內究竟怎麼死的?我認為一是害上相思病,與巜紅樓夢》中賈瑞一樣竭精而亡。二是被魯智深的那些潑皮徒弟想辦法弄死的,為師傅出了口惡氣。

    高衙內被林沖娘子的美貌迷戀的不可自撥,礙於林沖又不可得手,必然闇火焦心而成頑疾不可救藥。《水滸傳》第十回:林敎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這節書中透過陸虞侯等三人對話,可以證實高衙內己經病的不輕了。書中寫到:“那人道,林沖今番直吃我們對付了!高衙內這病必然好了!又一個道:張敎頭(林沖岳父)那廝!三五次託人情去說:你的女婿沒了!張敎頭越不肯應承。因此衙內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兩個央浼二位幹這件事,不想而今完備了。”

    從這句對話中可以斷定高衙內確是因想林娘子得病,而且病的越來越重。雖然以為害死林沖就可以得手,如願以償娶了林娘子。但事與願違,不但林沖末死,林沖娘子也被高太尉威逼親事,自縊身死。

    高衙內本就忌憚林沖的報復,如今林娘子又被逼死,弄個雞飛蛋打。高衙內連思帶嚇病上加病,恐怕就一命嗚乎了。所以書中第二十回以後,就再也找不到高衙內的影子了。

    高衙內被魯智深的潑皮徒弟們弄死,書中也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只是個人推測而己,不以為憑。

    如高衙內這等潑皮無賴,己是天怒人怨,怎麼會讓它苟活於人世?不管怎麼死的,都大快人心。

  • 2 # 愛跳的球

    高衙內有致命缺點,病死的可能性非常大。

    身體不夠硬朗

    仗著老爹是太尉高俅,高衙內一直在京城胡作非為,尤其喜歡霸佔別人妻女。從他“花花太歲”這個綽號就可以看出,這小子平時在美色方面沒少下功夫。

    一般人再怎麼色,也不會好意思去打熟人家屬的主意吧,可高衙內他就敢。明知道是老爹屬下的妻子,他竟然能三番五次的追求,這臉皮得是有多厚才行啊。換是普通的百姓的妻女,無法想象他會怎麼對付人家。

    過度沉迷美色自然不是好事,比如蔣門神因為新娶了個小妾,導致和武松打架的時候腳步都不穩了。高衙內就是個純粹的紈絝子弟,平日裡花天酒地慣了,想必這身體原本就好不到哪裡去,加上在美色方面付出太多,身子極度虛弱是免不了的。

    欺軟怕硬的紙老虎

    高衙內其實有可愛的一面。雖說他喜歡霸佔別人妻女,但真遇到硬茬了,他很快就慫。第一次和林沖發生衝突,看著林沖掄起的拳頭,高衙內嚇得大喊“林沖你幹嘛!”一聽是人家妻子,他很快蔫了,最後還是一幫狐朋狗友的說情才化解了尷尬。事後,也不見高衙內像電視劇裡那麼囂張之類的表現,只是一個人悶悶不樂的暗戀著林娘子。

    雖說老爹有權有勢,但高衙內卻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人。

    其實這個事原本可以到此為止,偏偏就蹦出了一些拍馬屁的小人,於是事情也就越鬧越大了。所以說,有時候主犯自然有責任,但身邊煽風點火的酒肉朋友也該打五十大板才對。

    心理承受能力差

    也許是壞事做多了心虛,或者天生就這德行,總之高衙內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差。

    第一次和林沖發生衝突,高衙內的心病很快發作,一連幾天悶悶不樂的,茶飯不思。第二次衝突的結果是高衙內跳窗逃跑,這樣一來,驚嚇加思戀,這小子居然一病不起。

    如果說高衙內是因為哪戶人家的女兒病成這樣,那我們還可以給他加點同情分,可他偏偏是因為思念有夫之婦而病。高俅本身就沒有子嗣,好不容易認了一個兒子,當然不希望高衙內就這麼窩囊的死去。有些壞事到了奸臣那裡,往往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林沖就這樣被人咬著不放了。

    高衙內害的不是一般的病,而是挺要命的那種。陸虞侯在滄州就說過,眼看高衙內的病越來越重,得趕緊滅了林沖。想女人居然還能想出大病來,這花花太歲也真是奇葩。

    林娘子後來堅決不從並自縊身亡,這事對高衙內必定又是一個新的打擊,再次一病不起也是自然。身體本來就不行,加上老毛病一折騰,估計他的下場是因心病而死。

  • 3 # 浩瀚影音

    高衙內並沒有死,不過讓魯智深手下的張三,李四這幫人給閹了。還有就是魯智深回到粱山泊後見到林沖,告知:他娘子自縊了,他一氣之下把高衙內宅院放火燒了,至於高衙內燒沒燒死,很難說明。

    我認為,象高衙內欺負良家婦女在古代是很多的,因為高官有權有勢,其子女仗著其父權勢傷天害理,為所欲為。逼上粱山的好漢,多半是因權勢所逼。

    高衙內仗著有他爹那把傘,居然無法無天,自然和他爹不一樣,當年高太尉的球技可是一流的,這小子是什麼也不學,不是上花街柳巷去看看青樓女子,就是到秦淮河畔去欣賞歌舞,每日裡提籠架鳥,一副不學無術的樣子。儘管如此,高太尉還是拿他當寶貝,說自己兒子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甚至要開始物色給自己兒子選娘子。

    書中還說到,惡貫滿盈的高衙內此時還尚在人世,甚至連傳說中的相思病都沒能要了他的狗命。但自從林沖娘子自殺後,高衙內就徹底在水滸中銷聲匿跡,消失得無影無蹤,如同人間蒸發一般。他病情如何發作、情緒有何波動,書中再未交代半句。罪大惡極的高衙內就這樣輕易地失蹤,竟絲毫沒有受到正義的懲罰,這讓很多善良的讀者心存不甘。

    最後,不管他怎樣死的,在沒有論證的情況下誰也說不清楚。在那個年代,這個例子還算輕的,有的甚至草踐人命,因為官就是天。

  • 4 # 自說文史

    林沖從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到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其實主要就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高俅的兒子高衙內。高衙內按輩分來說,應該是高俅的堂兄弟,但是高俅做太尉後無子,古人又重視香火延續,所以高衙內自降輩分,給高俅做了乾兒子。也是因此,所以高俅寵愛這個乾兒子。

    高衙內仗著高俅的權勢,沒幹啥好事,就做糟蹋別人妻女等缺德事了。東京人不敢惹,所以大家送了他一個綽號,叫“花花太歲”。

    有一天,高衙內看中了林娘子,上前調戲,差點被林沖打了一頓。回到家後,高衙內不思悔改,反而更加想念。越是得不到的就越好,陸謙為了迎合高衙內,欺騙林沖,讓高衙內再次調戲林娘子,可惜依舊沒成,高衙內還被林沖嚇到了。

    相思再加驚嚇,高衙內病倒了,病得很嚴重。為了救這個乾兒子,高俅聯合富安等人陷害林沖,這才有了林沖誤入白虎堂、發配滄州、怒殺陸謙、上梁山落草等事。而當晁蓋上梁山,林沖派人回家接娘子時,林娘子已經自殺了。

    林沖差點被害死,林娘子自縊而死,那麼,高衙內結局怎麼樣了呢?這個禍害了林沖和林沖家人的害人精,是死是活呢?

    陸謙等人在草料場放火後,曾提到高衙內。

    又一個道:“張教頭那廝,三回五次託人情去說:‘你的女婿歿了。’張教頭越不肯應承。因此衙內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兩個央浼二位幹這件事,不想而今完備了。”

    由此可知,那會兒高衙內病得很厲害了。但是,至此之後,書中再沒有提到高衙內,所以,原著沒有明確提及高衙內結局。

    但是,我們可以做個推測,推測結果就是高衙內病死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火燒草料場之前,高衙內就說過自己病重。

    衙內道:“實不瞞你們說,我為林沖老婆,兩次不能勾得他,又吃他那一驚,這病越添得重了。眼見的半年三個月,性命難保。”

    自己的病,自己最清楚。高衙內這番話,其實已經暗示了他結局。若不是性命快要沒了,恐怕高衙內也不會急著要得到林沖的老婆了。

    而且我們想象一下,前面說高衙內重病,得不到林娘子就會小命不保。後面林娘子寧死不從,高衙內的確沒得到,如此他豈能有命?所以,高衙內肯定是死了。

    另外,高衙內必死無疑,其實作者也有暗示。

    高衙內生病時,作者寫了一篇詞,來描述生病後的高衙內。

    不癢不疼,渾身上或寒或熱;沒撩沒亂,滿腹中又飽又飢。白晝忘餐,黃昏廢寢。對爺孃怎訴心中恨,見相識難遮臉上羞。七魄悠悠,等候鬼門關上去;三魂蕩蕩,安排橫死案中來。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不疼不癢,但是身體又時寒時熱;沒吃沒喝,但是肚子又飽又飢;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這樣的高衙內,恐怕華佗在世,扁鵲重生,也救不活了。所以說,高衙內只能等死了,後面兩句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一些版本的《水滸傳》中,對高衙內結局很明確。

    明代《寶劍記》中,林沖受招安立大功,最後皇帝把高俅父子都送到梁山大軍前,讓林沖處死;《蕩寇志》中,高衙內被林沖放血烹了;央視版水滸中,高衙內被人閹割了,推測應該是魯智深派一些潑皮做的;邵氏電影《林沖夜奔》中,高衙內被林沖一槍刺死了;香港電影《水滸之英雄本色》中,高衙內被林沖劈為兩半;新版水滸中,魯智深把高衙內騙到了大相國寺的菜園子裡,然後一把火燒了。

    這些版本的水滸,高衙內結局普遍一致,那就是受到應有的懲罰,可見後人對其痛恨。相信施耐庵寫高衙內結局時,應該也是這樣的態度。

  • 5 # 文明愛國請勿犬吠

    沒有死。

    高衙內一共出場兩次,還有一次被人提起。

    第一次出場,高衙內調戲林沖老婆,林沖把他掰過來正要打,認得是上司兒子,沒有下手。然後魯智深和菜園附近的閒漢趕到,就散了。

    第二次出場,富安和陸虞侯設計把林娘子騙到陸虞侯家閣樓上,高衙內在閣樓上求歡。林沖趕到,高衙內吃了一驚,“斡開了樓窗,跳牆走了。”

    然後高衙內就稱病在家。太尉兒子生病,自有人來巴結。然後就是白虎節堂事件,林沖刺配。但是林娘子一直不肯成親,高俅又派人陷害林沖。高衙內被提到一次:

    三人在廟簷下立地看火,數內一個道:“這條計好麼?”一個應道:“端的虧管營、差撥兩位用心。回到京師,稟過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這番張教頭沒的推故。”那人道:“林沖今番直吃我們對付了,高衙內這病必然好了。”又一個道:“張教頭那廝,三回五次託人情去說‘你的女婿歿了’,張教頭越不肯應承。因此衙內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兩個央浼二位幹這件事,不想而今完備了。”

    然後這三人都領了便當。但是林沖也無路可走,投奔了柴進,然後上了梁山。一直到火併王倫之後,林沖才讓人去東京打探訊息。

    直至東京城內殿帥府前,尋到張教頭家,聞說娘子被高太尉威逼親事,自縊身死,已故半載。張教頭亦為憂疑,半月之前染患身故。止剩得女使錦兒,已招贅丈夫在家過活。訪問鄰里,亦是如此說。打聽得真實,回來報與頭領。 林沖見說了,潸然淚下,自此杜絕了心中掛念。 可見這時高衙內還沒死,大概相當於想要一個玩具一直沒拿到的心態吧。

    林沖和高俅較量的結局就是家破人亡。其實林沖這時也死了,變成了林沖級精銳決戰兵器。人間的一切,好似與他無關了。

  • 6 # 義薄雲天蔣麻子

    要探尋高衙內的最終結局,就必須遵循水滸原著(120回本或100回本),任何水滸的衍生版本都會讓高衙內的結局顯得不那麼嚴肅、嚴謹。

    在水滸原著中,高衙內原本是高俅的叔伯兄弟,過繼給了高俅做乾兒子。高衙內仗著高俅的權勢,在東京胡作非為,“專一愛淫垢人家妻女”成為他的獨特癖好。

    這個花花太歲,對待林沖娘子卻是一見鍾情、一往情深。可是苦於林沖的本事,高衙內兩次勾搭未遂,居然還害上了傳說中的相思病,整天為此要死要活。富安、陸謙聯合獻計陷害林沖,於是就發生了著名的“白虎節堂”事件,結果林沖刺配滄州。這之後,得了相思重病的高衙內便再也沒有露面。他病重病癒、是死是活,書中也沒有直接描寫。可以說,高衙內在水滸中最後人間蒸發、生死成謎。

    但是,在旁人的嘴裡,我們還是可以探尋到關於高衙內的蛛絲馬跡。在水滸原著第10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中,富安、陸謙火燒草料場,在土地廟前避雪,其中一人說道:“林沖今番直吃我們對付了,高衙內這病必然好了。”還有一人說道:“……張教頭越不肯應承,因此衙內病患看看重了。”此時距白虎堂事件半年有餘,高衙內的相思病漸漸加重,但並沒有死。

    在水滸原著第20回《梁山泊義士尊晁蓋、鄆城縣月夜走劉唐》中,也出現了與高衙內相關的隻言片語。當時林沖在梁山火併王倫,站穩了腳跟,便派了兩個小嘍囉去東京打探娘子訊息。小嘍囉回來報告:“聞說娘子被高太尉威逼親事,自縊身死。”可見,高俅還在逼親,惡貫滿盈的高衙內此時還好好活著,相思病也沒能要了他的狗命。

    但是,自從林沖娘子自殺後,高衙內到底有何情緒波動、病情發展如何,書中再無交代。高衙內也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也給讀者留下了足夠的想像空間。後世的人們對高衙內的結局進行了種種解恨的改編,以教育後人、警醒惡人。如《蕩寇志》中高衙內被林沖活烹,98版《水滸傳》中高衙內被閹割等等。但不管怎樣,我們仍要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7 # 清散居士

    感謝邀請!高衙內這個角色在原著中沒有交代其結局,很多人比較喜歡央視水滸中被潑皮閹了的結局,這個結局確實大快人心。但是在《蕩寇志》中的結局更是眾望所歸,他被林沖放血後剜眼割耳後煮了,也算是報應。這個人本來是高俅堂弟,卻認作兒子,仗勢欺人,死有餘辜,所以他的下場越慘,觀眾越覺得解氣,所以《蕩寇志》的結局還是不錯的!

  • 8 # 冬天的大雪125

    高衙內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故事裡面沒有詳細的描述,我們更不能胡亂的猜測而評價!

    但是他仗勢欺人,胡做非為,不會老死!

  • 9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中,沒有交代高衙內是怎麼死的。三山聚義打青州之後,花和尚問及阿嫂下落時,才從林沖嘴裡提了一句:小可自火併王倫之後,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婦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隨即自縊而死

    從此,書中再也沒有任何高衙內的資訊,更無這個人物的結局。

    細細讀來,林沖的話很古怪,其中反倒是隱藏了高衙內之死。那麼,林沖的話古怪在什麼地方,高衙內究竟又是怎麼死的呢?

    高俅身上藏有“天機”

    要解讀高衙內之死,首先得搞清楚他的養父高俅是什麼樣的人。簡而言之,高俅就是“殿前太尉”,就是龍虎山上誤走妖魔的洪太尉。

    洪太尉這個人物十分不簡單,他的背後隱藏著趙弘殷、趙匡胤、朱洪武、朱標這兩對父子。同時,他又是張天師(虛靖先生)。因而,高俅的故事,其實就是大宋、大明兩個王朝的神機隱秘。

    此處要講高衙內之死,我便選擇高俅身上有關大明王朝的“天機”,再簡要地解讀“高太尉”。

    在“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這回書中,施耐庵又給高俅賦予了新的隱喻,這個人物的故事中,便暗藏了朱洪武立孫子做皇帝的秘聞。怎麼回事呢?

    書中說,高俅原本叫做高二,因為踢得好腳毛毬,汴梁人便叫他做“高毬”。這一筆是寫實,歷史上的高俅確實善蹴鞠。但是,施耐庵為何又不寫“蹴鞠”,而說高俅“踢得好腳毛毬”呢?

    在介紹高俅出身這段話中,施耐庵反覆交代“毛毬”:後來發跡,便將氣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查閱歷史資料,高俅就是高俅,沒有“高毬”這個名字的記載。施耐庵這樣著重強調,那就大有“可考”了。

    說完高俅的身世,便立即講高俅的故事。因為高俅唆使生鐵員外的兒子在勾欄瓦肆使錢,便被自己的父親告了一狀,開封府尹便把他迭配出汴梁。高俅無奈,只得來到“臨淮州”。

    這一段描述,講的是明朝的“燕王”,也就是後來的永樂皇帝朱棣。

    毛毬,著重於毬的修飾字。生鐵員外,就是一毛不拔的意思,還是在講“踢得好腳毛毬”。這裡反覆寫到的這個字,出自《禮記》中的一句話:王燕,則諸侯毛。意思是,周王到了燕國,諸侯朝見,便以鬚髮排定座次,也就是按照年齡大小依次朝見周王。

    施耐庵取“王燕”二字,如顛倒“趙點檢”為“趙檢點”那樣,暗寫的就是“燕王”。

    高俅被迭配到“臨淮州”,歷史上並無這個地方,實際上寫的是“臨淮縣”。從臨淮縣的歷史沿革來看,又是暗藏的泗州(盱眙)、鳳陽(大明中都,朱洪武差點在此建都),都是大明王朝的龍興之地。高俅被趕出汴京,暗寫的是朱棣之藩北平,從而離開了當時的明朝都城南京。

    從這幾條暗喻資訊來看,高俅的故事中,就暗藏了歷史真實。既然是歷史真實,那麼,《水滸傳》中高俅的結局也就不難推測了。而完全虛構的人物高衙內,也就可以從高俅的故事中,探知他的生死之謎了。

    高衙內原本是阿叔高三郎的兒子

    書中說,高俅排行第二,原本叫做高二。因為踢得好腳毛毬,大家都叫他高毬,反倒不記得他曾經有過高二這樣一個大號。這一筆,就是為了收高衙內做養子所埋的伏筆。

    高俅是老二,那就必然有個高大郎。書中沒寫高俅的這個哥哥,暗藏的“高大郎”實際上卻是他的長輩,也就是高俅的父親,高俅的父親就應當叫做“高大郎”。為什麼呢?

    在林沖的故事中,高衙內才出場,書中說,高俅初發跡時無人幫助,便收了阿叔高三郎的兒子做養子。這樣一來,就等於高俅升了一輩,他就變成了“高二郎”。

    所以說,高俅的父親是高大郎,高俅是高二郎,高衙內的父親就是高三郎。怎麼這麼亂?施耐庵竟然寫了這樣一個違揹人倫禮律的荒唐故事?

    確實是夠亂的,所以,《禮記》的那句話就暗藏在了《水滸傳》中,以此反襯朱洪武的“失禮”。

    朱洪武家確實也是很亂的,明明自己有下一代,卻偏偏要立孫子做皇帝。立孫子做皇帝也就罷了,還廢掉嫡子,立二房的朱允炆為皇太子。書中在其他故事中,也多次點到了朱允炆並非嫡子,以此破解了朱棣不被立為皇位繼承人,其原因不是因為燕王沒有嫡子的身份。

    朱允炆是孫子輩的,取代“王燕”這輩人,是不是也升了一輩呢?

    朱洪武違背“天道迴圈”倫理,以孫子取代兒子,在高俅的故事中,“高二”豈不就與高大郎、高三郎平輩了?

    那麼,施耐庵為何又要寫高家有“三郎”呢?

    “三郎”在《水滸傳》中被反覆寫到,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也被寫作“三郎”。石秀來歷不明,卻也是“拼命三郎”。以此觀之,這些“三郎”們是夠拼的了,為了做皇帝,連人倫之禮都不顧了。

    高俅家的“三郎”,比“宋三郎”、“石三郎”更令人匪夷所思,竟然說的是孝慈高皇后只生了三個兒子,“王燕”並不是高皇后所出。

    此處,只能簡要地說這麼多。關於朱棣的身世問題,我在其他文章中解讀過很多次了,總而言之一句話,施耐庵在高俅、高衙內的背後,隱藏的就是大明王朝的一次違背倫常禮律的皇位傳承,以及暗寫了朱洪武立孫子做皇帝的原因。

    如此,高衙內的結局就可以按圖索驥,從歷史真實中去尋找答案了。

    高衙內的結局是自縊身亡

    《水滸傳》中隱藏著十分精確的大明王朝滅亡的預言,這個問題,我也講過很多次,此處也只略提一提。

    梁山大聚義時,公孫勝奉命設羅天大醮祭拜天地,追念晁天王和諸多歿於戰事的亡魂。法事做到第七天夜裡時,梁山西北乾方忽然降落了一隻大金盤。

    這一筆,照應的是張天師設羅天大醮祈禳瘟疫。因為張天師祈禳瘟疫,龍虎山伏魔大殿中,“半夜軍中一聲雷”,震塌伏魔之殿半個殿角,妖魔逃了出來。“雷”,就是霹靂大仙趙匡胤。

    梁山也是因為做羅天大醮,便引出了一隻大金盤。這隻大金盤也是隨著一聲裂帛般巨響而降臨的,當然也是霹靂大仙搞的鬼。

    上文講到,霹靂大仙、朱洪武都是洪太尉,所以,朱洪武也是霹靂大仙。書中寫趙匡胤出世,取材於《宋史·太祖本紀》與《明太祖實錄》,寫的是兩個皇帝。而且,這兩個皇帝都說自己的國朝是“火德運”。

    於是,梁山上的那隻大金盤是裹著火塊出現在了梁山西北乾方,然後,落在了梁山正南方向。

    《大宋宣和遺事》中說,這隻大金盤不僅是趙匡胤,還是北宋亡於金國的預言。太祖武德皇帝曾經在《詠日》詩中這樣寫道:須臾降下大金盤,趕散殘星與明月

    這隻大金盤預言了北宋滅亡,來自“西北乾方”的金國滅掉了北宋。然後,那團火塊落在了正南方向,也就是暗示了南宋的建立。霹靂大仙震塌伏魔之殿半個殿角,果然葬送了半壁江山。

    大金盤同時趕散了“明月”,大明王朝的“火德運”也將終結於南方——這豈不就是後來的南明嗎?大明王朝豈不就是被“金(後金)”所滅嗎?

    簡要說這些,還得回到本回答的主題上來。無論高俅、高衙內指代的是朱家哪個皇帝,這個王朝的終極命運都是要走向滅亡的。

    所以,高衙內的結局恐怕就是建文帝的結局,被朱棣殺死。抑或暗藏了大明王朝的結局,當“木字輩”的運程結束時,高衙內恐怕就得自縊身亡了。

    大明王朝是“火德運”。所以,朱洪武按照“木生火”的五行流轉相生的原理,給後輩規定了字輩。朱棣這代是“木字輩”,就去生下一代之“火”。但是,朱棣卻不去“生火”,反倒滅掉了朱允炆。因而,當“五行”再度執行到“木字輩”時,大明王朝就得滅亡了。

    “林沖”就是朱家“木字輩”的象徵,“木字輩”家中有人自縊,那就是大明滅亡最為準確的預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魚要怎麼養才能活的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