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殿同學的萬花筒
-
2 # 娛令先生
編輯怎麼處理稿件,其實這個問題涉及的範圍挺大的 具體有三個大步驟
就從目前本人從事的工作來進行分析吧(採訪稿件編輯/採訪物件是小說作者)
首先,泛讀。
編輯在拿到一篇稿件前,必須要先泛讀整篇文章的內容,大概瞭解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個什麼樣內容,才能進行確定下一步的修改步驟。
其次,調整文章的整體結構。
編輯需要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並將內容相同的內容調整到同一部分,並對該稿件的內容再做一個規整,因為有的文章太過於長的話,適當的分部分更適合讀者去閱讀。
最後,就是修正稿件中的語句、轉折關係、格式等事項。
調整了文章的大體結構後,編輯就可以從文章的開頭開始進行改稿。這裡面的改稿內容涉及語句是否通順,標點符號是否使用正確,轉折關係是否正確,相關的文字、圖片格式是否與整體文章有所衝突等等一些事項。
但大體編輯對於稿件這一部分就是如此處理的。
-
3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審稿第一階段(1周)
新到稿件收稿(說明您的投稿已成功,15天仍在收稿階段,說明投稿未成功,您需重新用已註冊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投稿,在填寫文題時,若提示“資料庫有類似稿件”,您需在原文題後隨便加上幾個數字或字母以示區別才可進入下一步)
審稿第二階段(10天左右)
一審即初審,首先編輯部要經過初審(即一審,時間一週左右),符合條件的送欄目編輯審稿,不符合條件的做退稿處理。這裡特別說明我所不理解的一點,國內很多類別刊物均收取審稿費(國際慣例),每篇100-200元不等,因為送審專家編輯部要付出相當高的審稿費,但體育科技期刊至今沒有開這一先河者,這造成作者找不到投稿刊物的方向,另一方面給本身工作人手不足的編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負擔。
審稿第三階段(2周)
二審即欄目編輯審稿或責任編輯審稿(編委會經過二審,符合條件的進入送外審階段,不符合條件的進入退稿階段)
審稿第四階段(10天)
送第一位專家外審(專職編輯遴選審稿專家後送外審),這一階段的時間有時難以把握,畢竟專家有自己的日常工作,身份都是兼職的,很辛苦(且按國際慣例,外審專家不允許公佈自己身份,請社會監督),越是牛刊越要找牛人審稿,牛人的工作肯定更忙,所以請作者耐心。根據國際慣例要送兩個以上專家匿名評審,不及時審回還要催審、換專家。
審稿第五階段(10天)
送第二位專家外審(審稿專家正在審閱中),審稿專家大多是跨學科與非本校專家,增加大量為人正直的青年博士專家數量,外審專家資料庫已在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建立起來,送審稿均為匿名評審,但可能出現專家拒審或者專家出差之類的情況而相對延後,責任編輯會跟蹤處理。
審稿第六階段(1周)
退修(可登陸本刊網站,單擊“作者投稿與查詢”→輸入使用者名稱及密碼→點選“需要修改稿件”→點選“稿件處理情況及修改意見”欄中的審稿意見修改後,回退到上一階段→點選“更正稿件資訊及上傳修改稿”→點選“上傳修改稿”中的“瀏覽”→選中所要上傳的修改稿→點選“瀏覽”後面的“上傳”。請您在2周內將修改稿從系統中上傳,如果延期沒有上傳,請和責任編輯聯絡)這裡特別說明,如果我遇到退修情況的處理方法,我會積極按照外審專家的意見進行修改,並附上不少於退修意見字數的修改說明(可附在退修稿件文件標題的前面,欄目編輯與外審專家複核的時候一目瞭然),對於實難以尊從修改的意見,附上相應解釋說明,切忌以自我為心中,任意反駁退修意見。
審稿第七階段(2周)
主編終審(主編會召集刊物編輯、編委會成員,根據一個階段內來稿的專家、欄目編輯的具體意見,決定稿件可進入錄用編輯流程或退稿階段,若為退稿階段,因雙向匿名,如遇到外審專家意見不一致,可能會送審第3位專家,)
審稿第八階段(5天)
審稿階段一結束,等於是作者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編輯的實際工作開始了…………
編輯階段
編輯第一階段
一校(編輯加工,俗稱齊清定,責任編輯按本刊標準化、規範化修改,不明之處會與您電話聯絡,請保持電話通暢)
編輯第二階段
二校(對一校稿件進行再次校對,按照格式規範和參考文獻要求統一發表文章內容,對於文法錯誤進行修訂)
編輯第三階段
請作者對樣片,即作者查閱已校對、排版文稿,如遇到問題標註後發email編輯部技術編輯修改。
編輯第四階段
三校也稱終校,由資深專家把關,之後編輯部集體點評,也稱讀校,最終看是否編輯合格,達到待出版的要求。這裡特別說明,每次校對後技術編輯都要在電子文稿中修改相應的標紅(紅筆標註)之處,工作量非常大。
編輯第五階段
對紅也稱核紅,即終校完成後,技術編輯在電子文件中修改錯誤之處,編輯挨個核對是否修改正確,最費眼神。
編輯第六階段
發稿(主編將稿件按欄目歸入備稿件庫)
編輯第七階段(主編親自出馬)
組版(主編按時間排列生成的順序初步擬定刊期,按照刊物的傳統與各欄目的稿件量,請技術編輯排版)
第八階段
編輯對樣,印刷廠出印刷清樣後,編輯進行對清樣的工作,就是看版式、內容是否有大錯誤,怕印刷出現問題。
為何審稿需要三四個月時間,儘管對於作者來說誰都希望今天投明天就有結果(當然大家也可能覺得時間太短是因為編輯沒有認真看),但是也要體諒編輯部的苦衷,任何刊物都屬於公共平臺,並不是只處理某人的一篇論文,而是成千上萬篇,何況有的編輯部還沒有專職處理稿件的編輯,同時還得擔負沉重的編輯加工、校對等編輯具體工作。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耐心等待。
嗯,編輯真的很辛苦。。。。
-
4 # 偽文藝小短腿
一、稿件初審
編輯仔細閱讀並填寫初審意見。填寫初審意見後,根據初審意見做進一步處理。需要進行外審的,勾選“正常流程”,不 需要進行外審的,根據需要直接選擇“進入複審”。
二、指派外審專家審稿
初審透過(填完初審意見後)的稿件需選擇外審專家審稿。
三、處理外審意見
四、處理作者修改稿
五、指派複審編輯
指派複審編輯即指派編輯部負責人複審稿件。
回覆列表
編輯首先對作者上交的稿子需要對交來的稿子進行“審稿”。
審稿是編輯處理稿件重要的環節。審稿,是對書稿整體質量的全面審讀,旨在對書稿作出基本評價,決定取捨,並對有修改基礎的書稿提出修改建議。
編輯在審稿過程中需要堅持三級審稿制度,即責任編輯初審,編輯室主任複審,社長、總編輯(或由他們授權的具有正、副編審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終審。
三審制度(知識小百科,♪(^∇^*))
1、初審是三審的基礎,責任編輯必須逐字逐句地認真審讀全稿,對書稿的政治傾向、思想品位、學術或藝術價值、科學性、知識性、結構體例、文字水平等各個方面進行把關,對其質量、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評價,並提出取捨意見和修改建議。
2、複審應審讀全部書稿,並對書稿質量和初審報告提出意見,作出總的評價。
3、終審根據初審複審意見,主要負責對書稿內容作出評價,如果書稿涉及敏感問題,選題屬專項報批的,初審和複審意見不一致的,終審者也應通讀書稿,在此基礎上,對書稿是否採用作出決定。
審稿時涉及政治領域須認真審讀,慎重對待,提出處理意見。審稿時有時需要採取通讀,"通讀"是脫離原著審讀譯稿一部分,發現問題再核對原著。不僅要檢查正文,還要抽查註釋、引文等輔文。經審讀或退修不符合出版要求的書稿,要區別不同情況,採取妥善的方式退稿。
審稿結束後,稿件符合出版要求即可不退稿。接下來是審稿後的工作處理:
1、加工整理是編輯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經過審稿決定採用的書稿,在內容、體例、引用材料、語言文字、邏輯推理等方面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加工整理,使內容更完善,體例更嚴謹,材料更準確,語言文字更通達,邏輯更嚴密,消除一般技術性、常識性差錯,防止出現原則性錯誤,並符合排版和校對要求。
2、發稿是將經過加工整理和整體設計的書稿轉化成印刷符號的一箇中間環節,發稿的基本要求是"齊、清、定"。"齊",即書稿各部分包括文稿和圖稿、正文和輔文、封面及其附件等一次發齊。經過加工整理的書稿,責任編輯還要按照"齊、清、定"要求進行復查。複查工作完成後,稿件才能透過發稿。
3、校對是編輯工作的繼續,主要是發現原稿有錯漏和不妥之處以及排版出現差錯的時候,及時提交編輯部門解決。校對人員不能改動原稿,只能提出疑問,請編輯人員研究處理。
以上編輯處理稿件的流程,比較細節和程式化,但也體現出編輯工作的嚴謹和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