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鬍子說史

    說實話,海瑞沒被處死,絕對是因為他命好!

    嘉靖皇帝在歷史上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痴迷於煉丹。但是,不可否認,嘉靖皇帝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他除採取了歷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正統以來形成的內監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並曾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系冒濫請乞及額外多佔者悉還之於民”等。

    可是,時隔不久,他就變得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長生,二十餘年不問朝政,對國家大事毫不關心。他最愛好的三樣東西就是:能長生不老的丹藥、能驅使鬼神的秘方、能呼風喚雨的咒術。他把皇宮變成了一個整天舉行修煉的場所,一個進行提煉丹藥的實驗室。

    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在嘉靖年間,南倭北虜始終是明王朝的莫大禍患。

    面對混亂、頹廢的朝政,朝中大臣出現了議禮派與護禮派的對立。由於嘉靖皇帝的支援,議禮派逐漸佔據上風,護禮派(反對派)群臣決定集體向皇帝進諫。於是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給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餘人的龐大隊伍,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哭聲、喊聲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將為首的幾為大臣押入監獄,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世宗皇帝殺心頓起,將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時間錦衣衛從四面八方圍來,左順門前血跡斑斑。

    時任戶薄主事的海瑞,謁見首相徐階,勸其諫君之過,徐不敢。海瑞自草《治安疏》本,為社稷黎民,冒死諫君。海妻及友人相繼勸阻,終為其正氣感動,聽其抬棺上本。

    明世宗得到海瑞奏疏後,大怒,把奏疏摔在地上,對左右的人說:“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逃跑了”。宦官黃錦在一旁說:“這個人素有書呆子的名聲,聽說他上疏時,自知冒犯悖逆之罪當死,就買了一口棺材,與妻兒訣別,待罪入朝,傭人都已逃散而沒有留下的,因此他是不會逃走的。”後來,明世宗又把海瑞的疏章取出來讀,一日讀了二三遍,被感動得大聲長嘆,將它留在宮中數月。最後,他還是不甘海瑞疏中痛罵,命令逮捕海瑞,關進詔獄,判為死罪。兩個月後,世宗駕崩,穆宗登位,海瑞被釋放出獄。

  • 2 # 炒米視角

    謝邀,先說說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是一個少年老成的權謀高手,作為藩王入京,他皇位在外人看來是白撿來的。但人家一旦坐上了皇位,那屁股就生了根。想想“三楊”之一的楊廷和徹底敗在了十幾歲小毛孩手裡,那說明了嘉靖絕對不白給。其權謀手段應為有明一朝之巔峰。幾十年不上朝,靠“青詞”傳達聖意。卻能牢牢掌控著整個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這麼聰明的人,自然覺得長命百歲才是唯一要務。他啟動”大議禮”,修訂大明禮法,絕對不是單純“倔強,個性”可以解釋。而是給自己的權力合法性找依託。透過大議禮,讓朝臣站隊。權利旗下的站隊,那必然泥沙俱下,所以啟用的人才也被詬病。但這些對他並不重要。

    再說海瑞,以前我們的觀念裡,在兩千年帝制裡清流是一直穩穩佔領道德高地的,一直到出了個翁同和,人們才意識到清流於實際治國未必好事。海瑞是整個明朝中後期最大的清流。海瑞的道德感是足以自負的。但海瑞也是刻板的,教條的。如果在朱元璋的治下,海瑞或許也只是個普通人,可到了嘉靖朝,海瑞活得簡直一朵奇葩。但整個明史有意思的地方,海瑞從一個小知縣進入官場,一路獲罪一路升遷,最後連幹四朝,最後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天大名分。

    最後說,嘉靖和海瑞的矛盾在哪裡?最主要的就是那份《治安疏》。這是件了不得事情。海瑞在賭,拿命賭。最終海瑞贏了。海瑞說,現在天下吏治腐敗,一塌糊塗,這樣下去,明朝要完蛋了。但不能全怪你皇帝大人,因為你身體不好麼,吃了那麼多丹藥。為保明朝萬萬年,你現在應該禪讓給皇太子。讓年輕人主持朝局麼。嗜權如命的嘉靖一看,這還不炸了?打入詔獄,詔獄可不是一般的監獄,活著從詔獄出來的,整個明朝都不超過10個,而且出來的都受重用當大官了。“三楊”之一的楊榮就是從詔獄呆了十來年出來的。嘉靖皇帝第一反應是,有多少人和你一樣的想法,趕緊抓住,別讓他跑了。後來聽說這人是個奇葩,帶著棺材上的疏。瞭解了一個小小的雲南學政,背後無人指使,僅憑一顆忠膽進這不要命的疏。所以他感嘆道,此人可比比干。但立刻給自己辯駁,但朕不是桀紂。關到詔獄,判殺頭。但一直沒執行,這不是嘉靖真要殺海瑞,而是給幼主留忠臣。嘉靖一死,隆慶登基,立刻奉遺旨開赦因言獲罪的忠臣,並且重用。海瑞知道嘉靖死了,痛哭流涕。隆慶就更是覺得你是個忠臣,敢於直言死諫。

    要說海瑞清廉,確確實實為民辦事,我認可。但這人絕對也不是一根筋的人,他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敢於豪賭的人。他的名節裡是帶著血和淚的。女兒偷了一個饅頭,他能把女兒活活餓死。足見他的心有多狠。只是從入仕的那一天起,他知道他無法走和其他人一樣的路,所以他必須要成為一個”奇葩”。他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

  • 3 # 布夫舟

    嘉慶皇帝又不傻,嘉慶皇帝雖說喜歡求仙問道,但是對朝政的事情還是很清楚,再說海瑞上疏本來就是他的職責,你怎麼殺他?

    你以為皇帝真的是想殺誰就殺誰呀?

    明朝大臣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 4 # 申紅堯

    因為當時嘉靖本來就時日不多了,他發現海瑞在上書裡面寫了後來的隆慶帝的一些事情,讓嘉靖退位,所以他關著海瑞實際上是想引出來他幕後的指使者是不是太子。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嘉靖還沒有來得及驗證自己的猜想就駕崩了~

  • 5 # 吳鉤的鉤沉

    我先簡單說一下“海瑞罵皇帝”的過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因為皇帝不理朝政,躲在深宮修煉道術,國事荒廢,時任戶部主事(相當於民政部秘書)的海瑞抱著必死之心,買好棺材,上疏罵皇帝,一句“蓋天下不直陛下久矣”,捅破了一層薄薄的窗戶紙。

    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奏疏,勃然大怒,將奏疏扔在地上,大叫:“趕快,派人將海瑞抓起來,不要讓他跑了。”宦官黃錦在側,告訴皇帝:“海瑞這個人,素有痴名。聽說他上疏時,已自知觸忤當死,買了一個棺材,與妻兒訣別,並吃點菜僮僕,在朝待罪,並沒有逃跑的打算。”嘉靖聽了默然。少頃復取奏疏讀之,“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但馬上,皇帝又下令將海瑞逮捕下詔獄,“究主使者”,“尋移刑部,論死”。

    從《明史·海瑞》傳的這段記載來看,嘉靖並不是不想懲罰海瑞,雖然他再三讀海瑞的奏疏,為海瑞的勇氣與忠心所“感動”,但最後還是下令抓了海瑞,關入大牢,準備處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嘉靖來不及處死海瑞,自己倒先病死了。海瑞在獄中聞嘉靖駕崩,傷心欲絕,將吃下去的東西都吐出來,昏倒在地,終夜哭不絕聲。可知他罵皇帝,完全是出於忠言逆耳,出於對皇帝的忠心,完全沒有半點不忠之意。最後,得了忠名的海瑞被繼位的皇帝放了出來,旋即升官。

    海瑞罵了皇帝,卻能夠逃過一死,是他運氣太好了,趕上了嘉靖適時駕崩了。

  • 6 # 營三千

    其實嘉靖也不是沒有懲治他,海瑞上疏之後,嘉靖剛讀完就想殺他,後來糾結了半天,又把他丟給錦衣衛的詔獄,最後還是把他送到刑部的死牢去了。從錦衣衛的詔獄,到刑部的死牢,海瑞沒有送命,但活罪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也不能說嘉靖沒有懲治他,只不過最後還是留了他一條性命而已。最終,海瑞的身體熬過了朱厚熜,也是有一點點運氣成分的。

    嘉靖沒有殺海瑞,一方面是因為他曉得海瑞的忠心耿耿,覺得這封奏疏確實有切中肯綮之處,他也並不是完全不通情理之人。另一方面,如果因為海瑞罵自己就把他處死,那豈不是更加坐實了自己“昏君”的名聲?所以,就算要殺海瑞,也得給他羅織一個別的罪名,而不能只以批評皇帝的罪名殺他,但海瑞這個人是十分清白,找不出什麼別的可以判罪的點,朝廷中也沒啥人有動機給他羅織罪名(相反的,還有太監黃錦幫他說好話),那麼海瑞當然不至於斬立決。單單因為上書罵皇帝就殺人還是比較少見的。在此之前,明仁宗朝的李時勉,也曾上疏批評明仁宗朱高熾,但李時勉也就是捱了一頓廷杖,並未處死,反而是明仁宗被氣得死在李時勉前頭了。正德朝的翰林舒芬(別笑,大男人怎麼就不能叫舒芬了?)好幾次直接指出正德皇帝的過錯,捱了廷杖,但也沒判死。而後萬曆朝的雒於仁,罵萬曆皇帝“酒色財氣”,也沒有死,所以說,單純的罵皇帝,其實也不至於死。——雖然百分之八十會獲得廷杖大禮包一份。

    《谷山筆麈》中記載,萬曆皇帝每當看到“直言激切”的罵他的奏疏,“有時全不動怒”,只是說:「此不過欲沽名爾,若重處之,適以成其名。」他認為,罵皇帝的大臣,大多都是“訕君賣直”之輩,如果重責他們,反而是讓沽名釣譽的大臣有機可乘,趁機博個好名聲。所以,他對罵他的大臣往往選擇冷處理,我想,作為萬曆的親爺爺,嘉靖在這方面和萬曆大概是很有共同語言的吧。

    很有意思的是,當時有個戶部司務何以尚,上疏請求釋放海瑞,嘉靖大怒,順便把這哥們也廷杖揍了一頓,扔進詔獄了,嘉靖皇帝對海瑞的矛盾心理,於斯可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純糧酒存放幾年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