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NTCHZ
-
2 # 仁愛69445492
我大姑姐就是這種情況,一個女兒多年前去了德國留學,然後工作結婚生子留在了德國,然而大姑姐在六十歲的時候姐夫去世了,從此只剩了一個人,德國大家都知道探親一次只能呆三個月,大姑姐現在七十多歲了身體不好又去不了德國,只能自己一個人生活還不願意去養老院,我們也去國外投奔了兒子不在國內,她的日子真是越來越難過了。
-
3 # Yangzi59288435
這些老人的高風諒解我很佩服,過去都說養兒防老,以後都一個孩子了,得說是養孩防老,現在不管幾個,一個都不在身邊,老了難啊,養老院是唯一的歸宿,我遇到過一個父母,可以說年齡不大,40歲左右,為了不讓女兒離開自己,連大學都得在本地讀,出國留學根本不可能,我當時感覺這對父母太自私,回頭想想,也可以理解,各有各的想法,不能強求一直。
-
4 # Amoy1984
很多華人看重回報。我對你好,希望你也對我如此。養孩子是為了將來養老需要,這點跟動物和西方人不同。有這樣的心理,得不到期望的回報就會難受和痛苦。事實上,如果調整一下心理不那樣想,對自己倒是會更好。
-
5 # 使用者3171370133
送子女出國深造就是白養了兒女!耗盡家產,費盡心血,為他國培養人才!兒女在外完成學業!成家立業,基本上與父母隔居千里,長期分離!都是獨生子女,根本淡不上養老的問題!看你一次都難!更不用說有天倫之樂!想想滿是淚水!還不如當初把子女留在身邊!為國家建設出力,也可照顧父母,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養老送終!父母的一生心血,也就這點要求!一出國全沒了!何苦呢?
-
6 # 超級華南虎
最好辦,兒女將老年的父母一併搬到美國去定居,在美國生活,在美國盡孝。讓美國民眾看看華人是怎樣敬老,愛老,養老的,讓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孝道)在美國發揚光大,既能儘子女的責任,又能宣傳中華文化,一舉兩得。千萬不要將父母留在國內等死,無人照看,自已卻跑到一邊去風流。出國的人,都崇拜一句話,“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因此有理由將年紀老邁,身弱多病的父母喬遷美國,共享月亮之圓,免得一邊圓,一邊不圓。
-
7 # 芝麻辰小七
其實就是個養老問題。
我公婆的有倆兒子,大兒子在美國,小兒子就是我老公在身邊。大兒媳是獨生女,所以她的父母早已辦了綠卡跟在他們身邊。我公婆主要依靠我們。和大兒子一般就是週末影片一次。
公婆有自己的退休金,身體也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就是情感需求會多一些,所以我們儘可能多陪他們,基本上我帶孩子一週去看他們至少一次,老公每天下班都會先回他父母家然後再回來。
不過好在公婆兩人都健在,彼此有個陪伴和照顧。我和老公也是打算,如果以後有個先走了,剩下的老人就接來我們家和我們一起住。
我自己也是姐弟兩個。我在北京,弟弟在老家。所以我的父母也都主要倚仗我弟弟。生病了都是弟弟帶著老人去醫院。
好在我父母身體也還可以。每年他們也都會來我家住一兩個月。平時就是影片電話等聯絡。現在通訊技術很發達,隨時都可以影片。
如果子女在國外,就看老人自己的想法吧。想和子女呆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就跟著孩子走。要是覺得不如國內生活的愜意,就留在老家。自己學著找到樂子,比如旅遊比如攝影比如畫畫等等,不僅是找個樂趣,更會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生活也就會充實一些了。
-
8 # 麼石29189563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和事兒,幾天前我在公交車上看到兩個老人在聊天,其中一個老年人是要去醫院照顧自己的老伴,她已經八十多歲了,原來老兩口都是大學教授,一個女兒在美國定居了,家裡的一切事情都要自己解決,自己解決衣食住行問題,看病沒人陪著去,只能是老兩口相依為命,很悽慘也很無奈!沒辦法解決。
-
9 # 海針40908451
自己過啊!老外老了都是自己過,在公寓裡最大的群體就是老年人,很多人孩子獨立後,就把大房子賣了,換成公寓,公寓樓下大廳總能看到一些白髮族在聊天。也有去養老院的,不過要有錢。曾經有一次在銀行取款機前看到一個老年人,應該是帕金森,在自己取錢,看著他抖半天按不到鍵盤,我問兒子要不要去幫他,兒子說如果他需要幫忙,他會找銀行工作人員,你不能隨便去幫忙。國外的老人很獨立,他們養孩子很多人是真的喜歡孩子,並不是為了自己老了做依靠,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很像朋友,所以家庭矛盾也少,距離近的子女週末也會回家,過節也會一家子回家聚聚。我們中國的老年人也要學會自己獨立,從身體到心理,不要總想著靠誰。
-
10 # 大海一滴水
我女兒在美國已十年了,當時我們把她送出去,已經做好在國內兩老相互挽扶養老的打算,如果一個先走,則另一個去養老院。現在我們倆人均已退休,目前主要任務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不在乎生命的長度,更注重其質量。
-
11 # 嘟嘟媽媽112
父母願意和兒女一起生活的,可以到美國來養老。給父母在華人多的小區買套房子,$20萬左右。他們可以養養花,和鄰居們一起喝喝茶,聽聽音樂會,出去玩玩。週末到子女家一起度過週末。美國也有不少華人養老院,也有家庭護理師。聽父母的,他們怎麼高興怎麼來。
-
12 # 金帥307
我的女兒在美國留學後定居以十五年了近幾年我們老二口年年去美國,幫助他們帶孩子。但是現在我們感到力不從心。近七十歲的人了。身體大不如前。而且不懂語言。總是覺得梁囩雖好,但不是久留之地。決定今後還是在中國養老,這裡有熟悉的鄉音。親朋好友。
-
13 # 燈漫午夜獨步
想要解決這個難題,只能犧牲我們這一代人,孩子才能享受到美國的教育和生活,孩子自己也要非常努力拼搏,他的後代就沒有這麼難了。
-
14 # 馬老師87143684
生老病死不是每個人都按你們想向的那樣進行的,-兒女去了美國,兩老不願去,在國內,-個死了,另一個去養老院,這樣順順的當然好,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像我媽媽,爸爸走後,她就慢慢得老年痴呆了,最後期大小便失禁,吃飯都不會吃,養老院不會尿尿屎屎的服待你,還不是靠我們子女在身邊照料十多年,每天干乾淨淨的,雖然神志不清,照樣餵養得白白胖胖的,養兒防老,我覺得我媽媽是最幸福的老人。
-
15 # 情繫彼岸
人各有志,不要因自己的生活而影響到子女的生活。也不要因自己的思維而限制了子女的發展。
時代在進步,世界經濟往來日趨頻繁,年青一代的眼界也越來越寬廣,他們的心胸,他們的志向與理想和老一輩人相比非同日而語。體驗人生,放飛夢想,子女越獨立,越證明你的教育是成功的。常言道:忠孝不能兩全。即然他選擇了到國外定居,那就是他必然要走的路。
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即使他們在身邊,也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父母,所以做為老年人還是要注意保養身體,加強鍛練。將來養老社會化越來越普遍,社群養老,進養老院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有老年大學,老年生活也很豐富多彩。
-
16 # 範行
有什麼稀奇,2.8億農民進城打工,與老年人常年不在一起,有必要把去美國事列出來嗎?什麼思路?一點不知國情嗎?
-
17 # A創玩家陶應金
雖然現在56、57歲了,還沒有感覺到需要他人照顧的時候,但是遲早都要面臨這個問題。目前,考慮到我老婆的姐姐、弟弟年齡都大了,房子都在一個小區了,起碼相互有個照應;他們的孩子都在身邊,關鍵時候還是能借點力;至於說有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的話,實在不行再說了!
-
18 # 楊子榮16
這裡有很多人說自己老了,就進養老院,是安享晚年!錯了!你們幼稚!告訴你們,人生最大的問題就在晚年!與父母等老人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老人是比小孩更難服伺千倍的了!老人隨著年齡增長,腦萎縮,記憶力下降,天天懷舊,固執己見,疑神疑鬼,連子女都會不相信,並且會給子女家庭無中生有地製造矛盾!俗話說,久病無孝子,子女與老人(父母)都會產生矛盾,而養老院裡的護工面對照顧多名老人會沒有矛盾?會天天興高彩列地來服伺老人?想想吧!自己體會地思考吧!再說多數老人因為體力不支、身體不好等原因,懶於勤洗澡什麼的,所以口氣、體氣味道很重,別說護工,就是子女也難忍受這味道!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晚年沒有病痛的折磨而能自理地生活!年輕時再有錢、有權、因折騰別人得意而到老年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歸零,病痛的折磨卻是長期的!結論是人老了,最好是有子女在身邊照顧!
-
19 # 使用者4923812002378
我的獨生女也是在美國工作,女婿也是獨生子,從目前她的情況來看是不會回國來了,我和親家也不希望他們回來(我和親家分別都在美國住了一年多)女兒準備給我們辦來美居住的手續,只是以目前情況看,可能沒有那麼容易(特朗普想改革親屬移民政策,目前還沒有開始),不過我們的想法有點不一樣,我與老伴喜歡清靜的生活,喜歡到處走走逛逛(我們有美國的汽車摩托車駕照,在美國可以去任何地方)而親家兩口子則喜歡熱鬧,喜歡呼朋喚友,也不會開車,在美國生活比較煩悶,他們在自己的家鄉過的非常開心,而我們夫妻倆個在國內走遍了幾乎所有地方(包括西藏)…………!通常情況下子女都會考慮父母的養老問題,都會盡可能的將父母帶在身邊,會將吃、住、醫療、甚至喪葬等問題安排好的,這樣也不會影響他她們是工作、生活!只是有些老人還真不適應國外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比分說有些人每天必須要跳廣場舞、非家鄉飯菜不能吃、非要抽國內某個牌子的煙!總是覺得自己是長輩對晚輩指手畫腳、干涉孩子們的工作、生活!這樣的父母我看就老老實實地在自己家鄉快活吧!去到國外自己過得不開心,也會給子女帶來麻煩(可能會真的很討厭你的)~~~~!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攀登接力比賽,我們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就應該下場了,把接力棒交給了孩子們,讓她他們繼續努力向上爬!這樣你的家租才能不段的發展!如果我們為了自己所謂的“養老”來拖了孩子們的後腿~~!不論是對子女還是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有些人拼命生兒育女就是傳宗接代、光宗耀祖嗎!那你拖了後腿怎麼能讓他們光宗耀祖呢?!
回覆列表
無論怎樣,人老了最低限度需要有一個可靠的監護人。我們學校這種情況很多,最後幾年託付給誰?人走了,誰來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