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二戰末期,美軍開始反攻,日軍在垂死掙扎之際,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硫磺島戰役雖然只持續了三十幾天,但是戰況慘烈。日本方面一共損失了2.3萬名士兵,美軍則犧牲了六千多名士兵。當時美軍的計劃是佔領此島後,把它作為供戰鬥機和轟炸機起飛降落的機場,好繼續向日本本土靠攏。

    1945年2月9日,美軍的第七航空隊幾乎每日都要出動B-24轟炸機轟炸硫磺島,有時候塞班島的B-29也會幫助第七航空隊對日軍進行轟炸。光是二月初期,美軍一共就出動了軍艦64艘次和艦載機1269架次,發射了兩萬多發大口徑的艦炮炮彈,總重超過6800多噸。這麼猛烈的轟炸,日軍應該早已抵擋不住才是,沒想到最後美軍轟炸的效果卻不是很好,連島上的兩個日軍機場都沒有摧毀掉。

    日軍的修復能力令美軍都吃驚不已,後來日軍更是把重心放在修築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工事上,修建了多個堅硬的地堡。遲遲攻不下硫磺島,各級指揮官都很惱火。沒想到一位在軍方負責建築工程的工人卻想出了一個極佳的辦法,就是用水泥來對付地堡。這位工人非常熟悉日軍建造的地堡,他覺得日軍修築的連環地堡有一個很大的缺陷,為了抵擋美軍的轟炸,這些地堡的出入口都被修建得非常狹窄,要是美軍用混凝土堵死地堡的出入口,就可以把日軍悶死在裡面。

    那怎麼把混凝土運到地堡前呢?這位工人建議可以把坦克改裝成推土機,推著混凝土向前進。美軍還真就把這種方法運用在了戰場上,先用艦船把大批次的水泥運送到戰場,再用攪拌機把水泥攪拌出來。很多輛坦克都被改裝成了推土機,一噸一噸的混凝土被送到日軍構築的地堡前。硫磺島似乎變成了一個大型的施工現場,海軍陸戰隊員則是建築工人的化身。

    運用上此方法後,美軍的炮彈消耗明顯減少,士兵的犧牲數量也減少了不少,最終美軍很快就解決了戰鬥。日軍修建的近兩百個地堡成了葬身日軍士兵的墳墓,上萬發炮彈和上千名陸戰隊員都無法攻克的堡壘,就這樣被一個建築工人給征服了。後來美軍迅速將島上的日軍士兵清剿完畢,取得了戰役的最終勝利。

  • 2 # 薩沙

    二戰期間還沒有鑽地彈,如果工事修建的較深,或者頂部防護足夠好,即便被炸彈命中也沒有大的損傷。

    而硫磺島的工事大部分是地下或者半地下的,非常堅固。

    指揮官粟林將折缽山視為島內主要的據點,他下令將折缽山打造成一個巨大的要塞:要塞內部有多條通道、碉堡、地堡彼此相連。要塞內四通八達的通道,方便日軍在戰時可以重新佔領碉堡和地堡。有的地堡深度高達20多米,被多條來自不同方向的通道連線。

    除了該要塞外,當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可以成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日軍計劃用此建成許多非常堅固的地下工事,為了防止人員被圍困,每個工事都有許多出口,四通八達,通風良好,大的暗堡甚至可以容下300到400人。日軍還準備建成27000米的地下通道,連線所有的地下工事。

    所以,整個硫磺島的工事是具有很強的防空能力。

    自1944年12月8日,美國派出馬里亞納起飛的B-24轟炸機連續4天對硫磺島進行轟炸,投擲了800噸炸彈,這年底幾乎每天晚上美軍都會對硫磺島進行轟炸,雖然擊沉日軍數艘運輸船,但沒有對其地下工事造成嚴重傷害。

    這種作戰方式,後來志願軍也借鑑了。

    比如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直接利用天然山洞和人工挖掘坑道,進行坑道戰。

    當時上甘嶺山頭被炮彈炸彈削掉幾米,但坑道里面還是沒有問題。

  • 3 # 小約翰

    1945年春天,當時太平洋戰爭局勢已經明朗,日本敗局已定,日本軍國主義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但他們還要垂死掙扎,硫磺島戰役是在這時進行的。

    為儘快打垮日本法西斯,為亞洲人民迎來和平,美軍在攻佔菲律賓的萊特島後,越過臺灣島,把進攻矛頭直指硫磺島。

    硫磺島跟日本本土近在咫尺,是美國轟炸日本和登陸日本的必經之路,如果不能控制硫磺島,就不能徹底讓日本投降。所以美軍對硫磺島是志在必得,非拿下不可。

    在美軍看來,拿下硫磺島易如反掌,因為該島面積不到20平方公里,島上只有守軍23000多名。

    美軍出動了22萬大軍,將近10餘倍日軍的兵力,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

    海軍出動了14艘戰列艦、28艘航空母艦、20艘巡洋艦、94艘驅逐艦和38艘潛艇,共計650多艘戰鬥艦艇,支援登陸作戰。

    美軍航母上的數以百計的重型轟炸機也嚴陣以待,準備清除日軍在島上的所有工事。

    打個比方說,美軍為了殺硫磺島上的“雞”,用的不是牛刀,而是用了大鍘刀。

    在所有人看來,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砍瓜切菜一樣的戰鬥。

    對於美軍來說,這場戰役打得非常窩囊,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原因就是美軍一向慣用的地毯式轟炸,沒有起到什麼效果。

    美軍的優勢就是海空軍實力雄厚,火力猛,彈藥足。在美軍對硫磺島發動登陸作戰之前,很自然地採用老套路,先是無差別轟炸,等摧毀了日軍工事後,再出動地面部隊登陸。

    在登陸前半月內,美軍就出動重型轟炸機2700架次,艦載機1000餘架次對島上目標進行打擊。

    與此同時,美軍艦艇上的火炮也向該島發射炮彈15000餘發。在登陸前幾天,美軍又啟動海空火力開始對硫磺島實施狂轟濫炸,發射炮彈7500噸。

    在登陸實施前幾個小時,美軍再次對島上目標發動打擊,短短2小時20分就發射炮彈38550發。

    據戰後統計,美軍為了清除島上的日軍工事,在登陸前向這個面積不到20平方千米的小島共投下炸彈、炮彈24000多噸,可以說把島上的地皮全部深翻了一遍,美軍指揮官覺得萬事大吉,可以放心大膽發動登陸作戰了。

    但是當美軍成竹在胸,發動進攻時,卻發現,日軍的工事變戲法一樣冒了出來,無數個火力點噴出火焰,把搶先登陸的美軍割韭菜一樣幾乎全殲,戰鬥打得太艱苦了,出乎意料。

    戰鬥艱苦到什麼地步呢?

    美軍儘管有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轟炸的時候還投下數以萬計的凝固汽油彈,但登陸美軍寸步難行。

    有時每天只能前進4米遠,平均一個師每晝夜攻佔的面積只有0.2平方千米。

    二十幾萬美軍被纏在島上長達一個月之久!

    美軍指揮官對此大惑不解,為什麼戰爭打得這樣窩囊,到底出了什麼鬼,在其它戰場屢試不爽的大轟炸為什麼沒有收到任何效果?

    這跟島上地質地貌有關,也跟日軍的精心準備有關。

    我們說過,硫磺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硫磺島北端距東京只有1200km,南端離塞班島1100km,硫磺島丟失美軍就可以把 這裡變成一個大本營和橋頭堡,對日本本土進行肆無忌憚的攻擊。

    正因為如此,守島日軍根據島上的地形特點,決心把硫島變成一個固若金湯的要塞,誓死進行守衛。

    他們首先在南部的折缽山構築了堅固的中心陣地,還在中部海拔較高的地方建造了無數個工事。

    而島上的東、西海岸也構築了永久性的堅固發防禦陣地。

    這些陣地有的是用堅固的混凝土和石頭構築而成,有的則是依託島上的天然巖洞建造而成,而且他們把島上的天然洞穴都連線在一起。

    一旦戰鬥打響的時候,各個陣地計程車兵可以相互提供火力支援,補充槍支彈藥。

    硫磺島面積雖然不大,但島上地形非常複雜,加上日軍在島上構築的工事煞費苦心,非常科學,不但縱橫交錯,而且隱蔽性也非常強(很多工事都是在地下)

    因此,美軍事先的地毯式轟炸,收效甚微,根本沒有得到預期效果。

    島上一共有914個目標,但實施狂轟濫炸後,只有194個被破壞,僅佔計劃的20%。

    但不管怎麼樣,美軍還是血戰到底,英勇頑強最終拿下了硫磺島。硫磺島被攻下意義重大,無異敲響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喪鐘,日本法西斯的滅亡指日可待了。

  • 4 # 愛我園林

    因為當年美軍還沒有摧毀天然山體岩層石洞的足夠強烈的聯合攻擊彈藥武器,所以當時對硫磺島日軍天然巖洞防禦工事的轟炸才會收效甚微,如果放在今天,美軍(當然也包括我軍)便會不費吹灰之力的把這類防禦工事夷為平地。

  • 5 # 春華秋實74660021

    美軍跳島戰術,跳到硫磺島,卡住跳不動了,硫磺島戰役打的異常艱難殘酷,血流成河。硫磺島遍佈洞穴,日軍鑽在山洞裡,打坑道戰,日本鬼子不見美國鬼子不拉弦。美軍飽合轟炸,只傷皮毛,不能傷及日軍筋骨。後來美軍火攻,天降大火,凝固氣油彈,成噸的汽油往島上灌,壓住了日軍囂張氣焰。美軍逐洞爭奪,火焰噴射器開洞,清除殘存日軍。二個月時間美軍徹底拿下硫磺島,有一個洞穴,爬出幾個朝鮮勞工,獲得解救,洞內還有少量日軍頑抗,拒不投降,美軍炸燬洞口,徹底埋葬日軍。美軍傷亡八千多人,日軍二萬多人戰死硫磺島。

  • 6 # 有思想的蘆葦

    本來這個島就是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可以起到一定的減緩轟炸效率的作用。最關鍵的在於日本對於美軍拿下硫磺島做了充分的準備。日軍是這麼考慮的,既然沒有海空優勢,只能依據地形深挖地寶暗到幾乎把島上的整座山都給挖空了,構建起了複雜立體的防禦工程。這樣的工程單靠轟炸是起不到什麼實際的作用的。美軍轟炸對。日軍最大的作用就是沒有讓他們睡好安穩覺。日軍為了能夠修建如此高質量的,既能攻擊又能防守的各種山上地下掩體,花費費了半年以上的時間。

  • 7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硫磺島的土質較松,確實經受不住轟炸,但是倭國修建的工事彌補了這一不足。並且憑此給予美軍重大的傷亡後果,讓美華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首先我們下圖:

    這只是地上部分,據記載,當時日軍修建的這種混凝土工事,厚度竟然達到了1.5米-2米,再看他們放棄搶灘戰,明顯已經預估到美軍的軍事實力,並且不想在搶灘戰中造成大量減員,再加上如此厚重的龜殼,完全可以在最優勢的條件下狙擊美軍地面作戰部隊,即便能被佔領,那麼美軍也會付出相應的悽慘後果。

    我們再看下圖:

    高炮、岸炮甚至坦克直接進入坑洞。本身直接對坑洞中的敵人給予打擊就有一定困難,外面一層保護,加上坦克自身的防禦能力,造成美軍登陸後,日軍部隊一直沒有“啞火”。

    更為讓美華人頭痛的是,坑道之間是相連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冷槍戰術得以實施,保證了作戰有生力量和持續反擊能力。

    此戰日本人能讓美軍付出如此代價,不只作戰人員,日軍的工程兵也發揮了作用,如此大的工程量,如此密集的坑洞化混凝土式的佈防,而且還是在放棄搶灘戰後火速佈置起來的,速度不一般。

    炮火沒效果,完全是因為如此這般幾層的妥帖保護,而不是美軍轟炸本身的打擊力不足。

    下面列出一些硫磺島的作戰資料:

    此戰美軍70000餘人,戰役中美軍6821人陣亡,21865人受傷 。日本的22786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餘全部陣亡。

  • 8 # 娛樂社茶樓

    硫磺島從高空俯視,地形起伏、溝壑縱橫、溶洞密佈,只有南面一小片低矮處可以作為登陸作戰地點。

    硫磺島是一座由火山岩冷卻後形成的火山島,島上熔洞密佈,日軍在這些天然的溶洞中佈置火力點,並加固澆築溶洞,厚度可達一米以上,溶洞和溶洞之間相互連通,把整座島嶼變成一座“堡壘”,可直接抵禦盟軍艦炮的直接轟擊,這也是盟軍軍艦用炮彈把硫磺島“洗刷一遍”日軍也沒有出現較大傷亡的最主要原因。

    硫磺島戰役也讓盟軍付出了6812人死亡,19189受傷的慘痛代價,原計劃五天攻佔小島,卻打了36天,盟軍錯誤估計了日軍的抵抗決心,23000日軍,只有1083人生還,這也成為太平洋戰場中唯一一場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大於日軍守軍傷亡人數的戰役。

    硫磺島雖然是一個小島,卻處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南距離關島(美國屬地塞班島)1130千米,北距離東京1080千米,如此重要的位置,是硫磺島成為了二戰末期美、日兩國必爭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不把我公佈在朋友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