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無恨35
-
2 # 孤竹逍遙遊
闡教。因為闡教都是走的正大光明之道,是在替天行道,匡扶正義。截教先不說其門人多是烏龜等畜生成精,來路不正,且學的都是旁門左道,單是他們為了榮華富貴不分是非,不守清修就犯了道家修行的大忌。
-
3 # 宋坤在努力
選闡教。闡教為元始天尊所創,闡者,明也,為闡明大道之教。道教以三清為最高神仙,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道教很多神仙都是他們門下弟子。
-
4 # 識海泛舟
看過《封神演義》的讀者都知道,整個故事過程的都是圍繞闡教和截教兩大教派的鬥爭展開的,那麼如果我們發揮想象也去到了封神榜的世界裡,會選擇什麼教派加入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首先我們要對這兩個教派有一定的瞭解後再做選擇。
闡教闡教是由道教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創立的,主要道場是玉虛宮,所謂闡教,即闡明大道之教。
從教的名字可以看出,闡教是以正道自居,立位也比較高,闡明大道,門下弟子相對不是很多,元始天尊的入室弟子有十二個,即大家熟悉的十二金仙(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太乙真人、靈寶大法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懼留孫、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記門弟子有大家熟悉的姜子牙和申公豹,三代弟子中也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如哪吒楊戩雷震子等等,從闡教弟子來看都是封神榜中比較正面的人物,大多都是跟隨姜子牙興周伐紂的,從人員組成來看,闡教基本上搞得是“精英教育”,收的弟子多半都是有一定資質的。
眾所周知,封神演義最終是以闡教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其教派不滅且仍舊繼續傳承待進,且參戰的千餘名門人弟子仍就存活,哪吒楊戩等人雖封神榜上有名也都是肉身成聖的並沒有死。
截教截教是道教三清之一另外一人通天教主所創立的,主要道場是碧遊宮,所謂截教,就是要擷取一線生機,簡單來說截教是一個尋求突破不願被束縛的教派,享有“有教無類,萬仙來朝”之美譽。截教的道義思想是道法自然,繼承天人合一。
從截教的教義和美譽可以看出,截教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教派,因此也是弟子眾多,門人無數,其實當時天地萬物也有等級之分,那些動植物修煉成精的往往被闡教等仙家所唾棄因此很難繼續修煉成仙,因此截教就是他們的理想歸屬,從封神演義中也可以看出截教門人多為奇奇怪怪的人物。截教沒有十分明確的輩分劃分,基本上比較統一的觀點是通天教主有座下四大內門首席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
截教的結局是十分悲劇的,截教弟子最後集體敗亡,碧遊宮已經徹底解散,其眾門人死傷慘重幾乎覆滅,倖存的寥寥無幾。
其實無論是闡教和截教都是作者自己根據傳說故事杜撰出來的,但是也可以看出在世人眼中還是更加看重出身名門正派,闡教代表了正道所以最終的勝利屬於闡教,而尋求突破代表了非主流思想的截教最終滅亡,其實我這個人更加喜歡截教,因為我不喜歡闡教總是站在一個道德至高點上去俯視其他的存在,即使會封神榜上有名截教的人依然會萬死不辭,他們的戰鬥似乎也是在向傳統思想觀念發出一聲沉重的吶喊。
-
5 # 董江波
如果做為一個具備修煉資質的人類,我去到《封神演義》的世界中,其實,除了拜入截教門下,我別無選擇。
第一,如果我有修煉資質,並且已經覺醒了,我肯定要修道啊,可是,我怎麼拜師呢。
第二,太上老君的人教,人家肯定不收徒弟;元始天尊的徒弟,呵呵,人家也不收;而且,還在收徒的十二金仙,那都是一個個眼睛長在門頂上,不是天賦絕頂,不是王公貴族,人家根本不收;這直接相當於不收。
第三,西方教,也不收,西方教,只收已經修仙成功的,直接摘果子。再說女媧娘娘的巫族妖族,那是族群,也根本不收徒啊。最後是昊天大帝和王母娘娘,更不收了,人是九界共主,是行政機構。鴻鈞道祖更是不收徒了。
第四,我唯一能夠拜入的師門,就是有教無類,任何生靈都可以修仙煉道的截教通天教主門下了。
所以說,截教的強大,不是沒有道理的。
-
6 # Nemo9107121
截教不行,可惜很多人眼睛長在屁股上,死活不承認,很明顯的一點,修仙的人要持齋,這一點截教的大部分人做不到,要是全做不到也還好,關鍵是截教道行高的那些人還又持齋,自己打自己臉,一幫人在那吹捧的什麼有教無類,根本就沒什麼水平,濫竽充數而已
-
7 # 天下趙一之鷹擊長空
我要選擇闡教,闡教全是精英,元始天尊是道家鼻祖,三清之首,門下全是三界大能,都是大羅金仙,即便最弱,不入流的姜子牙都能擔當封神大任,三代弟子楊戩,哪吒等也都是天庭骨幹戰將
截教則內部混亂,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弟子幾代不分,來者不拒,通天教主也管理不善,只從廣成子三揭碧遊宮就能看出來,截教弟子背後不聽師命,挑撥是非,通天耳根也軟,本來門下有錯在先,為了袒護不肖弟子,貿然發動挑戰,擺起誅仙陣,名不正言不順,出師無名,後來失敗就很正常了
-
8 # 跟著馬哥一起開民宿
截教吧。截教和闡教是《封神演義》裡道家三大派系的兩個,也是弟子最多,實力最強的兩個派系,其中截教的人員組成最為龐大,正因為通天教主“有教無類”的傳道理念,才會有碧遊宮萬仙朝聖的盛況,儘管截教弟子的質量有些良莠不齊,但還是以高手居多的,隨便挑出十二個人來,也都比闡教十二金仙強,甚至有的還能以一敵多。
-
9 # 北京的劉師傅
我要是能進入《封神演義》裡,我肯定加入闡教。闡教截教本來按照《封神演義》講,他們的老師是一個人,叫做鴻鈞道長,《封神演義》裡有一句詩是,一道傳三友,闡截二教分,三友分別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闡教的教主元始天尊一生教了十二個徒弟,雖然徒弟很少但是都很正派,其中就有幫助武王伐紂的姜子牙,在這本書裡闡教是屬於正義的一方,所以我要加入正義的一方。截教的教主徒弟幾萬個,正義的很少很少,他們幫助紂王一方和武王姜子牙作對。雖然截教他們人數眾多到最後還是讓姜子牙他們打的七零八落,基本上都去了封神臺報到,以失敗而告終,最後他們的老師鴻鈞道長出面調解,給了老子,通天教主,元始天尊每個人一個藥丸,讓他們吞下,這個藥丸的作用是,如果以後誰的心裡再有惡念,吃下去的藥丸就起作用,把自己殺死。這本書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闡釋的淋漓盡致,裡面還有各種法寶,法力,各路神仙,都有非常逼真的描繪,大家有機會看看這本書,肯定會看的津津有味的。
-
10 # 鄭非夢妙文
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加入闡教,因為我的目標遠大,我的目標是要像成為老子、原始天尊、通天教主甚至鴻鈞道人那樣的聖人級別的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磨之體。我想這是任何一個志在求道修仙之人最大的理想了。而在《封神演義》中能提供這樣一個平臺的也只有闡教了。
截教是萬萬不能加入的,雖然截教中確實有不少實力強大的金仙,但他們的結局實在太慘了。辛辛苦苦修行了數千上萬年終落得鏡中花水中月一場空,不但要承受肉體上的痛苦與死亡,死後還得上封神榜,再然後就去昊天上帝那裡做牛做馬給他打工去了,只落得個神將下場,成為金仙乃至聖人都成泡影了,死前是金仙死後反而倒退成神了,越混越差還沒了自由,整天看昊天上帝那張老臉的臉色行事,憑什麼呀?所以如果我能穿越到封神世界一定要拜在玉虛宮門下成為闡教弟子。如果我去了,初來乍到根基淺薄,估計元始天尊這個級別的聖人也不會收我為徒,我只能退而求其次,能拜在十二金仙門下與哪吒、楊戩一個輩分成為闡教三代弟子也是很好的選擇。
十二金仙雖然都是金仙,都是了不起的高人,但是畢竟水平參差不齊,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拜誰為師比較可靠。首先黃龍真人是不行,他能耐太差每次出去打仗總是被截教吊打,而且這個人脾氣暴躁愛出風頭。
廣成子和赤精子也不行,他倆雖然能耐挺大但教徒弟不行,看看他倆教出來的徒弟,殷郊殷洪這兄弟倆不辨是非,好壞不分,不但不感念師恩,反而跟老師反目成仇助紂為虐,竟然跟老師打起來了,欺師滅祖真是成何體統。最後這倆徒弟都死於非命,殷郊受犁耕而死,如果誰不懂得犁耕是啥意思的話可以在夏播秋種的季節到農村去看看旋耕犁是怎麼犁地的就明白咋回事了;殷洪死於太極圖內遭烈火焚燒,落得灰飛煙滅的下場。徒弟是這個下場我還敢跟廣成子和赤精子學藝嗎?
剩下的這幾位金仙中,我還是心儀太乙真人和玉鼎真人的,一個哪吒的老師一個楊戩的老師。太乙真人對徒弟那是真愛啊,不但把全身能耐都傳給哪吒而且把洞裡最好的法寶也給了哪吒,最重要的是太乙真人是真護犢子,哪吒在外面無論闖了多大禍太乙真人都會堅決無條件站在愛徒這邊給予最大的保護和支援。
玉鼎真人更不必多說,教出來的徒弟楊戩出盡了風頭,成為了闡教三代弟子中最傑出的一位才俊。楊戩那八九玄功實在太妙了,太讓人眼熱了。總之,《封神演義》的世界中闡教和西方教都是修仙者通往成功彼岸的平臺,但是西方教更講究機緣,都是由教主來點化才能加入,自己主動加入的還沒有這個先例,再者說我也不想當和尚。所以我還是覺得加入闡教最合適,闡教公認的名門正派,不會出現有教無類這種情況出現,所以我也不用擔心跟一些狐狸精之類的畜類一起學藝。
相關內容
- 封神演義截教和闡教哪個是反派?
- 在《封神演義》中,如果沒有截教和闡教的參與,西周能打敗商紂嗎?
- 《封神演義》小說,闡教、截教和西方教誰才是最大的贏家?為什麼?
- 《封神演義》中,闡教有七人肉身成聖,那麼截教有沒有人肉身成聖呢?
- 在《封神演義》中,有人說截教在多年前就開始佈局對付闡教,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你覺得有哪些原因?
- 《封神演義》小說,為何女媧娘娘、西方教主等都幫助闡教而為難截教呢?
- 《封神演義》中,為何截教三代弟子能娶闡教二代弟子為妻呢?
- 《封神演義》裡,闡教明明有高明手段可以輕鬆破去截教陣法,為何就是拖著不破呢?
- 《封神演義》小說,女媧娘娘為什麼要幫助闡教幫助楊戩呢?
- 如果在封神時代修行,你會選擇元始天尊的闡教還是通天教主的截教?為什麼?
我願意去截教,因為我個人覺得截教更有人情味,綜觀封神榜你就會發現,截教門人絕大多數都是為同門報仇而捲入了這場封神大戰,所以截教門人更看重兄弟姐妹情義,截教之所以興隆,一方面是通天教主慧眼識人,納天下萬物英才,更一方面就是教中弟子團結一心兄弟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