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印Rea
-
2 # 胡圖的胡
歷史上的馮太后一般指的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獻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冀州)人,生於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漢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
馮太后(442—490)北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祖弘、伯祖父跋為北燕國王。父朗降魏,任秦、雍二州刺史,因事被誅。乃沒入宮。太安二年(456),文成帝立為皇后。和平六年(465),帝死,獻文帝繼位,尊為皇太后,臨朝秉政。時以帝年幼,丞相乙渾謀叛,下令誅之。次年還政於帝。後因內寵李弈為帝所殺,深怨之。皇興五年(471)獻文帝傳位於孝文帝,自稱太上皇。延興六年(476),毒死獻文帝。稱太皇太后,復臨朝稱制。重用李衝等漢族士人,推行改革:禁拓跋氏同姓為婚;行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租調製。又整頓吏治。臨朝十五年,卒後孝文帝始親政。諡文明太皇太后。
在北魏早期,百官原無俸祿﹐靠著對外的不斷征戰而獲得賞賜。但是隨著拓跋燾統一北方,和擊破柔然之後,北魏的戰事逐漸變少。到了,馮太后稱制時﹐開始制定俸祿。太和八年定每戶增調帛三匹﹑谷二斛九鬥﹐充百官俸祿。稱為“班祿”。班祿以後﹐貪贓滿一匹者處死。規定地方守宰任期按“治績”好壞為定﹐不拘年限。太和九年採納給事中李安世建議﹐實行均田制﹐使農民附著於土地﹐勞力得以利用﹐荒田得以墾闢。北魏原來沒有戶籍制度﹐由宗主管理戶口﹐稱宗主督護制。因此宗主廕庇人口甚多﹐往往三五十家合為一戶。在九品混通制之下﹐賦役負擔不勻﹐政府收入也受影響。九年或十年初﹐李衝建議﹐仿古制立黨﹑裡﹑鄰三長﹐用以代替宗主督護的統治(見三長制)。定民戶籍﹐按戶徵發調役﹐當時反對李衝建議者很多﹐馮太后力排眾議﹐認為立三長則廕庇的戶口可以檢出﹐課調可有常準﹐決定實行。結果不僅北魏本土見效﹐同南朝歸於北魏的淮北州郡戶口﹐幾十年間也比屬南朝時大見增長。馮太后主持制定的三長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調製三者配合實行﹐為孝文帝遷洛以後的繁榮富庶打下了基礎。
馮太后的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她的推動下,極大的促進了鮮卑的漢化,包括後來的孝文帝改革也是受了她很大的影響。由她主持而進行的政治、社會改革,推動了中原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
3 # 讀未見書
馮太后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中國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和改革家。曾輔佐三位皇帝,主張吸收漢族先進科技和文化,對北魏社會的發展有很大貢獻。
-
4 # 愛妮品歷史
北魏馮太后執掌北魏政權二十多年抄,實行了大量社會政治改革,使國力達到鼎盛。她的bai一些改革成果積極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的太后du不少,除了當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對中華zhi文明的貢獻而言,幾乎沒有一個超過馮太后的,因而,馮太后有千古第一後之稱。
-
5 # 三維地理漫遊
很多人從政治上分析他。現在我從經濟方面分析下,我認為馮太后的功勞遠遠超過世人樂道的唐太宗,是從北朝到南宋這一千年裡,影響中國歷史程序的第一人。從她改革的一些細節上你可以看得出來。
1:她對中央財稅體系的改革
由於北魏的地方官僚制度不夠完善,各級政府都以搜刮的方式向民間攤派稅收。縣一級的政府負責收稅,但是州和郡的政府也不時跳出來直接向人民徵稅。政出多頭。馮太后下令,未來的稅收只能由縣政府徵收,由其他級的政府監督調運中央,再由中央政府統一調撥財政,供給各級政府使用。這次改革使得皇帝逐漸建立了一套財政規則。然而它引起的新問題是,當各級政府沒有權力擅自徵稅,財政由中央統一調撥時,中央就必須把各級政府的辦公經費、官員薪水都承擔起來。當時北魏的官員沒有固定的薪水。與後來的元代一樣,朝廷的官員依靠戰爭和劫掠獲得第一桶金,佔領大量的土地,再把土地租出去獲利,或者放貸實現財產增值。馮太后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做法是無法長久維持的。官員們每天都在操心自己的財富,就無心為國家付出全力。
人都是有侷限性的,經過試錯她又推行了官員俸祿的改革。
讓官員從掠奪和資產經營中退出來,由政府提供俸祿,政府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懲處那些劫掠、貪汙的官員。不過,俸祿改革又引出了新的問題。政府必須有足夠的財政收入,才有錢去發薪水。為此又要實行稅收改革,增加政府收入,充作官俸。北魏原來每戶的稅收丈存在州郡庫內,作為政府的戶調外收入。政府收官俸稅之後,稅收相對來說比以往有所增加。馮太后的做法,相當於要民間付出一定的代價,來換取官員不再隨便掠奪經濟,從而穩定社會環境。王莽、司馬氏都曾經嘗試把土地私有制廢除,改為公有制和均田制。但可惜的是,在他們的年代,由於當時情況錯綜複雜,改革根本不可能進行下去。北魏時期,由於遊牧民族剛剛在中原定居不久,對於漢文化充滿了憧憬和敬畏,而漢代所整理的儒家典籍更是被他們奉為經典。所以,漢儒們理想中的土地公有制和均田制歪打正著地在遊牧民族手中復活了。
2:配田及三長制改革
當時,家家戶戶都需要養蠶,桑樹成了一種重要的資源。但是,桑樹是一種長效的經濟作物,桑田不適宜流轉,所以桑田的受田人死後,政府並不收回,而是傳給受田人的子孫。另外,生產麻布的地區還有麻田十畝,女子減半。除了這些田,還有每三口一畝的宅基地,三口人六百平方米的住宅,比現代人都寬鬆得多。另外,地方官員也有公田,刺史授予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都是八頃,縣令、郡丞六頃。官員離任時,必須將全部公田交付給他的繼任者。
不過,隨著全國開始推行配田,新的問題接踵而至。
最重要的問題是,政府發現自己根本摸不清楚經濟的底。孝文帝初期剛剛取消了州、郡、縣胡亂徵稅的局面,規定由縣統一徵稅。但是縣這個行政單位仍然太大了,政府很難對每家每戶進行細緻的管理。而統計田地和人口、分配田地、徵繳稅收都需要巨大的人力才能做到準確無誤。
可以說,均田制如果要實行得好,政府必須有一個實時更新的資料庫,其中有人口、戶籍和土地的詳細資料。當時的政府機構無力建設這個資料庫。
後來成為太后情人的李衝提出了最後一項改革:三長制改革。
所謂三長制,就是在縣以下設立半自治機構,來負責一部分中央政府的行政工作,同時也可以實現民間經濟的自我管理。在任何一個穩定的時代,雖然皇權不下縣,但是,縣以下都存在類似的半自治機構。
三長制就是五家設一鄰長,五鄰設一里長,五里設一黨長。三長要求挑選當地有威望的人擔任,並享有一定的免徭役優惠。三長負責釐清土地和人口狀況,徵收土地稅和戶調。李衝的提議得到了太后的肯定,卻遭到了其他官員的激烈反對。官員們之所以反對,在於官員其實是霸佔土地、隱匿戶籍的大頭,如果政府透過立三長來統計資料,那麼受到損失最大的是官僚階層。
馮太后看到了問題的癥結,但堅決把改革推行了下去。結果證明,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三長制的執行讓政府的土地改革順利推行了下去,獲得了土地的人民瞬間享受到了好處,對於政策也不再質疑。隨著三長制的確立,北魏得以查清了統治範圍內的人口和土地資源,政府有了廣闊的稅基。
北魏雖然亡國,馮太后的改革卻跨越了朝代的界限,被北齊和北周繼承。在土地分配問題上,北齊和北周大致採取了北魏的做法,只是偶爾做一些小小的修改。而隋代又繼承自北周,接納了北周的財政制度,再將整個制度傳給了唐代。北魏馮太后的改革透過一系列的傳承,影響了中國最偉大的皇朝。
-
6 # 致閱歷史
文成文明皇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或稱文明太后,馮氏,名不詳,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魏文成帝的皇后,她的姑姑是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
馮氏的父親馮朗因事被誅殺,馮氏因此連帶受罰進入掖庭 ,受到姑姑馮昭儀的細心呵護。魏文成帝登基後,時年十四歲的馮氏選為貴人,後來被冊立為皇后。
文成帝的妃子李貴人生下了皇子拓跋弘(獻文帝),因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李貴人被賜死。李貴人死後,皇子拓跋弘由馮皇后代為撫養,而在拓跋弘登基為帝之後,馮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之後馮太后孫元宏出生,也是由馮太后撫養。元宏登基為孝文帝之後,她在承明年間被尊為太皇太后。
馮太后在文成帝死後於466年發動政變除掉了矯詔擅權、多行不法的丞相太原王乙渾,隨即長期攝政,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她對北魏的影響,在其孫北魏孝文帝朝更加發揚光大,史稱孝文帝改革。其攝政二十多年期間,推行三長法、均田法、班祿法建立了農業大國的雛型,革除了相當多朝政亂象和貴族圈地行為,政策影響力陸續擴及後續所有朝代。
-
7 # 大思糊
我認為馮太后還是很不錯的,完全有機會稱帝,但是她沒有,如果稱帝,相信絕對是可以和武則天比肩的。
馮太后是長樂信都人,出身於北燕皇族,幼年進宮,輔佐新帝和文帝
後來還頒佈了均田制度,三長制度,改革朝廷官員的俸祿,對國家的功績都是很大的。
-
8 # 妙弋FASHION
雲中北顧是方山,永固名陵閉玉顏。豔骨已消黃壤下,荒墳猶在翠微間。 春深巖畔花爭放,秋盡祠前草自斑。欲吊香魂何處問?古碑零落水潺湲。該詩便是對馮太后最好的評價。
-
9 # 正點歷史
北魏是一個有有鮮卑族所建立的國度,前後歷經了148年的歷史。而北魏的馮太后是北魏中期的一代“名後”。如果說你對北魏馮太后的印象還是不清楚的話,那麼歷史上有個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應該有所瞭解吧!基本上就是那個時期了。
馮太后的出生馮太后原名馮淑儀(馮朗之女),馮朗因受到姐姐馮姑(北魏太武帝昭儀)的連累,而馮姑因為馮邈戰敗投降的事件牽累,整個馮家被誅殺。馮邈(北燕昭成帝的兒子,後投降北魏,成為北魏大將軍),因此,馮太后實際為北燕皇族的後人。後來馮淑儀輾轉之下,戴罪(罪:馮邈投降事件)入宮為奴婢,馮淑儀的哥哥馮熙逃亡外族倖免(馮熙後與花木蘭一起參軍,並領兵有方,取得戰功,洗刷了馮家的恥辱)。因此,馮太后的出生是比較悲劇的,好好的皇族做不出,反而成了奴婢。
聰慧的馮淑儀,如何成為皇后自幼聰明伶俐的馮淑儀,進宮之後,機緣巧合之下成了年幼的皇子——拓跋浚的伴讀,照顧飲食起居,拓跋浚13歲正是登機為帝(文成帝),將自己的伴讀馮淑儀(11歲)納為貴人。因常伴拓跋浚,加上自身的出生,馮淑儀的學識、見識都很淵博。因此得到文成帝的喜愛,夫妻恩愛有加,一步一步坐上了皇后高位。
命運多坎坷,2次臨政掌權文成帝年僅26歲就昇天了,年幼的太子拓跋弘登機(獻文帝),馮太后第一次臨政掌權。這個時候大將軍乙渾結黨營私,欲叛變篡奪皇位。因為馮太后早對此人有所防範,最終在馮太后的周密計劃下,除掉了乙渾,為了防止死灰復燃,把乙渾滅了三族。之後馮太后就把政權還給了皇帝。
獻文帝退位之後,年幼的拓跋宏繼位(孝文帝),馮太后再次臨政掌權,開始了10幾年的臨政統治。因為馮太后的學識、見識淵博。因此在她統治期間,進行了很多改革,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使得北魏在她的治理下,國富民強,兵強馬壯,空前繁榮。
總結馮太后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區區一介奴婢,成功逆襲,走上了人生巔峰。馮太后一生知人善用、學生淵博、殺伐果斷、心胸廣闊、體恤民眾,威嚴有加。
-
10 # 漩渦鳴人yy
北魏的馮太后,這一點是中國歷史上面,很多人都會去低估的一位女性,不是因為其他,而是這段歷史太過於混亂,人們不願意去回憶,所以放過了這一位擁有著自身閃光點的女性。
我們必須得說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武則天,呂雉還有慈禧與這三個人對比的時候,北魏馮太后的所作所為,可以說高尚了許多。
一方面,她知道進退,在北魏獻文帝選擇向自己母親索要政權的時候,並不是像某位歷史上面所謂的女強人一樣,在自己兒子病重的時候跑過去上躥下跳,亦或者把某位自己收養過來的孩子囚禁在深宮大院裡面,而是選擇退讓或者是保證國家利益的前提之上,選擇向自己兒子妥協,這一點是難得可貴的,我們都知道人最難做到的就是放手,原本到手的東西,想要把它交出去,這是很困難的,包括天下最高的權利,能做到這一點的北魏馮太后,確實有一些讓人覺得敬佩。
另一個方面不同於武則天晚期,因為寵幸男寵而晚節不保,北魏馮太后尋找到的這幾位男寵,可以說其能力也算得上是當世之人才,有人能在猛虎撲於前,而泰山不改,護衛皇帝一家,也有兢兢業業,孜孜不倦體北魏政局不斷謀劃,不斷籌措的能臣,不爭權,不奪權,安安靜靜的坐著自己本分工作,而不選擇因為自己是太后的情人,而去爭權奪利,北魏馮太后眼光之毒辣,確實讓人有些感覺驚歎。
從北魏馮太后執政效果來看,應該是針對民族問題,做出協調,這也就是北魏在當時眾多的證券裡面能夠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解決這一點,遊牧民族在中原的統治永遠只是暫時的。
當然,第四條就必須要和第一位皇后呂雉去比較,呂雉在自己執政期間,大力的提拔原先自己的呂嘉子孫,可是我們去想一下馮太后原本是北燕的皇室,後來卻被北魏所滅,自己也只能夠寄人籬下,但是等到自己種掌握政權以後卻並沒有打擊報復,而且也沒有大力的提拔自己的親族和黨羽,一心一意的替拓跋家族辦事兒,從這一點上來講,也屬於中國傳統女性的優良品德。
所以說馮太后是一個趨向於完美的女性模板,比起那些女強人或者是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我覺得類似於馮太后這樣的人,確實值得很多中國現代女性去學習。
-
11 # 大骨頭渣子
胡太后臨朝聽政之初還算一個賢明的當政者,但隨著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逐漸沉迷在權利當中,被權利慾望遮住了雙眼。
在政治上恣意專權、排斥異己,生活上十分淫亂。最有名的就是胡太后逼迫她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懌與自己同房。元懌是宣武帝的弟弟,容貌俊美,胡太后藉故將其召入後宮,不但與其私通,且將朝政大權委託於他。最終權利導致她被沉於黃河。
-
12 # 蔚來計劃
北魏時期的胡太后是一個過大於功的人,是一個玩物喪志的人,是一個淫亂不堪的人。
鮮卑人統一了大大小小的政權十六國,建立了北魏。北魏建國就立下一條祖訓:子貴母死。可是玄武帝不但沒有殺死胡氏,而且胡氏的地位越發的突出。就在5歲的元詡繼位那一刻起,胡氏的地位得到更高一步的鞏固,獨攬大權。
胡太后的功胡太后剛拿到大權的時候,她也為北魏做了一些有貢獻的事情,比如設立申訴車,讓有怨的人有地方申訴;親自策試孝廉、秀才等,可謂勤政的表現了。
胡太后的過胡太后政權在得到鞏固以後,開始萌發出她骨子裡淫亂的種子。皇帝是後宮佳麗三千,胡太后更是後宮帥哥千千萬。只要當朝文武百官長得說的過去的,胡太后通通要嘗上一嘗。更可恥的是,逼奸楊華後,楊華攜部逃跑,胡太后思念其身體,寫下了《楊白華》豔情小調。
胡太后弒子加速北魏滅亡由於胡太后在宮中長期淫亂不堪,天天玩弄男票,其兒子一天天長大,再也受不了母親這等淫亂,開始與胡太后作對。胡太后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給毒死了。
胡太后執政期間,在國內大肆興建寺廟,勞財傷民,本來就在走下坡路的北魏,國力財力更是一落千丈,民聲四起。當時爾朱榮正想尋找時期篡奪了北魏,胡太后此舉無疑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爾朱榮打著為孝明帝元詡報仇的幌子,舉兵攻進了洛陽。北魏滅亡。
總結北魏滅亡的主要原因是胡太后的淫亂政權。上樑不正下樑歪,當時很多大臣都紛紛效仿這種淫亂生活,弄得整個北魏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
13 # 橡小膠
其實說起北魏胡太后,結合資治通鑑的描寫,只用兩件事就可以提現出她的荒淫無度,禍國殃民。其一,魏太傅、侍中、清河文獻王(元)懌,美風儀,胡太后逼而幸之。清河王元懌在北魏宣武帝元恪駕崩後,擔任太傅、侍中等職,是小皇帝元詡的皇叔。由於“美風儀”而被胡太后“逼而幸之”,所謂“風儀”即風采儀表之意,也就是元懌儀表堂堂丰神俊逸。“美風儀”是誘因,胡太后為此而食不甘昧寤寐思服,最終還是憑藉著至高無上的皇權逼迫著元懌“獻身”。“幸”字當然象徵著赫赫皇權,男性皇帝到某處就稱之為“幸”,臨朝稱制的女後幹某事同樣也可稱為“幸”。其實最重要的一個字還是“逼”,一個“逼”字蘊蓄著萬千內容:胡太后的姿色也不會很差的,而且胡太后也是不到三十歲,但元懌一開始還是堅決不從,那就說明元懌在心中遵從著一些做人為官的規則或原則;但胡太后是當今小皇帝的母后呀,又是臨朝稱制大權獨攬,當然說一不二,為了得到元懌便有些不擇手段了,最後運用各種手段逼迫著元懌,成了她的好事。其二,鄭儼)拜諫議大夫、中書舍人,領尚食典御,晝夜禁中;每休沐,太后常遣宦者隨之,(鄭)儼見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鄭儼不像元懌那樣,他沒有什麼原則,只要太后召喚就立刻進宮,太后的需要其實也正是他的需求。但胡太后對他也是看管得非常嚴,因為既然是我太后所幸之人,其他人等就不能享受了;連鄭儼的妻子也不行,這不!每當鄭儼休假回家,太后都要派一個宦官隨時隨地跟隨而加以監督,從而確保太后是鄭儼的唯一,於是鄭儼見到自己的妻子,也只能談談家事而已,而不能有其他的事。“唯得言家事”讓人感覺到皇權的專制與可怕!上述兩件事足已體現北魏胡太后禍亂宮圍,禍國殃民的統治性質,後,竟然為持續保持這種穢亂行為,毒死親身兒子,當然,由於她的惡行昭彰,最後避免不了滅亡的結局,被豪強爾朱榮攻破洛陽,她被扔到黃河淹死,不知道她在陰間見到自己的兒子會有什麼感想呢?
-
14 # 秦皇漢武唐宋元明清
歷史上最多欲求的女性,不是慈禧,她要的只是富貴和權勢;不是武則天,她要的只是天下;也不是趙飛燕,她要的只是肉體之歡——而是胡太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元詡的生母。她既有文才,又貪武藝;既愛天下,又喜金錢;既信佛教,又善權術;既貪圖玩樂,又耽於情慾……直想把好處都佔全。眾所周知,天底下哪有這麼多的便宜可佔? 胡氏出身低微,入宮,不過緣於她有一個做尼姑的姑媽,經常來皇宮打秋風,順便引薦了她。胡氏進了宮,很快就被封為世婦。 看多了兩漢兩晉的外戚把宮廷搞得貓三狗四,雞飛狗跳,所以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定下規矩:立太子殺生母。所以,元恪的嬪妃們都寧願生諸王、公主,而不是太子。胡氏批評那些嬪妃:“天子哪能沒有兒子!你們怎能那麼自私,只顧個人生死而不顧國家前途!”她懷孕了,反而禱告說:“賜我兒子吧,讓他當上太子吧,我萬死不辭!”在後宮的角力中,她的兒子活下來了,她也活下來了。看來,同樣的性格在不同的境況下可以成為一枚硬幣的兩面:未發跡時,胡氏的鐵心腸是英豪大略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而獨掌政權後,胡氏成了胡太后,同一副心腸就成了無情無恥兇殘暴虐的代名詞。 一次,胡太后去盛放絹布的倉庫巡玩,對從行的王公嬪主一百多人下令:依自己力氣,隨意取絹。這些人醜態百出,使盡氣力左夾右扛成百匹地往家裡搬。尚書令李賢和章武王元融最貪心,負絹過重,顛撲在地,一人傷腰,一人傷腳,太后又笑又怒,讓衛士把兩人趕出倉庫,一匹絹也不給他們,當時被人傳為笑柄。只有侍中崔光和長樂公主拿了很少。魏王朝在胡後掌政初期達至極盛,可惜是迴光返照。高陽王元雍,富可敵國,僮僕6000,樂伎500,一頓飯就吃掉幾萬錢。河間王元琛馬槽都以純銀打製。胡太后本人也好不到哪裡,不停地營造廟觀,並下令各個州都興建五級浮圖,洛陽城內,諸王、貴人、宦官、公主等各建寺廟,相互鬥比。 同時,這個胡太后也是性情中人,而且一般的白麵小生還滿足不了她。她技高一籌,硬生生地把才華橫溢、威望甚篤的清河王元懌逼成了自己的面首,後來又不斷培養和發掘新的面首,天天濃妝豔抹,花枝招展。這位多情女詩人還親自創作《楊白華》歌辭來懷念遠走高飛的情人楊華,“……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讓宮女們晝夜連臂環繞,踏足歌唱,憶念情人。就是這幾位面首,釀下了數次宮廷政變的禍根。 最可笑的是,胡太后在親生兒子元詡十九歲的時候把他毒死了,強行立了元詡新生一個月的嬰兒為帝;幾天後,宣稱剛立的皇帝是女孩,廢掉,再立了一個三歲的小孩做皇帝。如此的兒戲必不會長久,兩個月後,胡太后和小皇帝被一個部落首領爾朱榮俘獲了,裝進籠子扔到水裡淹死了。
-
15 # 田野之廣
北魏政權(386年-534年),為鮮卑族拓跋珪所立,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說起北魏,有兩個人需要特別提起:拓跋燾(太武帝)與孝文帝。
太武帝拓跋燾,作為開國皇帝,他的重要歷史貢獻在於結束了十六國戰火紛飛的年代,化解了遍地群豪的格局,自三國、西晉四分五裂之後重新統一北方。
孝文帝,登基後推行漢化,積極融入漢文化圈,努力學習漢人的語言、行為習慣等方面,採取民族大團結政策,期待與漢族融為一體。遺憾的是,這些積極政策造就的良好效果、局面隨著孝文帝的“英年早逝”而停滯,未能良好延續。
孝明帝時期的胡太后(宣武靈皇后;一說名胡仙真,一說名胡承華,史書多稱為靈太后),縱觀其一生,特色照明:
第一:才女
胡太后出生於書香之家,才華橫溢,精通琴棋書畫,為標準才女。
第二:膽略
北魏後宮存有殘酷無情的“潛規則”:為皇帝生下兒子,在兒子被立為太子時就會被處死。
自古以來,為皇帝生兒子、為皇室傳宗接代,是每個後宮佳麗的夢想,是魚躍龍門的絕佳機會,畢竟這樣更容易得到皇帝的寵幸,就這樣好處多多的明規則,到了北魏怎麼就演變成了以性命為代價的“潛規則”?
之所以存在這樣荒謬、可笑、甚至是可怕的後宮“潛規則”,是北魏皇帝擔心後戚專政(畢竟歷史教訓並不久遠)。在北魏皇帝看來,雖然生下的兒子最終並不一定能夠登基,但始終存在這種可能性,為了徹底杜絕後患、杜絕這種可能性所帶來的破壞性後果,北魏皇帝便定下了此“潛規則”。意外的是,北魏皇帝對此的執行力度堪稱強大,讓其幾乎完美地流傳下來。
到胡太后時,宮女都怕被皇帝臨幸,因為她們很清楚,被臨的也許不是“幸”,而可能是不幸的“性命不保”。在眾宮女避之而唯恐不及時,胡太后卻反其道而行之、我行我素,要生、敢生,正所謂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膽略。公元510年,胡太后生下兒子元詡(拓跋氏易俗就漢,改“元”姓)。
第三:手腕
元詡五歲時被立為太子,而根據後宮“潛規則”,元詡被立為太子之時,就是胡太后之祭日。然而,宣武帝並沒有殺她,而之所以沒有殺她,只因胡太后:若殺了我,我的兒子、未來的皇帝元詡回一輩子恨你。
胡太后太瞭解宣武帝,解決此問題,一席話就足夠,而她也憑此成功打破讓眾宮女膽寒、心寒的後宮“潛規則”,而這也直至兵法之精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公元516年,宣武帝駕崩,年僅六歲的太子元詡登基,為孝明帝。胡太后以皇帝年幼不經事為由,以生母身份“垂簾聽政”,且很快以強悍手腕將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四:放縱的私生活
權利滋生野心,同樣滋生慾望,包括個人生活慾望。全面掌控權利後,對於自己的私生活,胡太后甚是放縱、甚至不檢點,縱情笙歌、縱情享受。
第五:狠毒
對於胡太后實際掌控權利後的胡作非為,不少人甚是不滿,這其中就包括她的兒子孝明帝,而胡太后對反對她或對她不滿的人所採取的做法非常直接、冷酷:一個不留。
對於孝明帝,在胡太后看來,由於他對自己心存不滿且有著能夠直接決定自己性命的權利,所以決定先下手為強,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決不留情,必須心痕,所謂“心不狠,位不穩”。於是,公元528年,胡太后毒殺了孝明帝。誰曾想,就這樣一個標準才女,卻是一個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下手毒殺的狠毒之人,而這也正應了一句: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
第六:理政能力強
孝明帝初登基,幼小不經事,胡太后親理朝政,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在初期,把朝政處理得有條不紊,顯示出強大的理政能力,只可惜,這樣的良好局面由於胡太后後期的自我放縱從而導致戛然而止,未能得到良好延續。
第七:拜佛建廟,勞民傷財
孝明帝死後,胡太后窮奢極欲的生活變本加厲,終導致國政敗壞,國勢一落千丈。面對萎靡世風,胡太后不是從整頓朝綱、約束自己行為著手,而是求神拜佛,寄託神佛解決爛攤子,真是夠諷刺。
至於建寺廟,則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更何況是雨後春筍般的建築數量,而這就只有一個結果:勞民傷財。這不免會激起民怨,激化社會矛盾,而這也為其最終不幸命運、國家最終四分五裂命運埋下了伏筆。
回覆列表
馮太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權多年,其團隊中主要是中書學畢業的
士族大地主,對北魏國家封建化有一定作用。
馮太后加入北魏管理層多年,以個人智慧實現了北魏兩代人的順利交接,北太和改革
前期是由馮太后實行的,她輔三代帝王,為北魏王朝的政局穩定做出重大貢獻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馮太后病逝於平城,葬於永固陵,累諡“文明太后”。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在龍門石窟修建古陽洞以紀念馮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