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汗青正浩
-
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兩伊戰爭後期,伊朗為了抵制美國對伊拉克的支援,派遣重兵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並且在霍爾木茲海峽周圍佈置了大量的水雷。伊朗封鎖海峽之後,美國立刻派遣艦隊到達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準備跟伊朗在海上一決勝負,世界戰爭史上用時最短的一次海戰就此爆發。
美國海軍驅逐伊朗艦船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之後,美國派遣了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對海峽的伊朗佈雷船進行了驅逐。面對著美國的反擊,伊朗開始集合海上力量,準備對闖入海峽的美軍進行最後一擊。
按照伊朗最初的設想,伊朗先用護衛艦打頭陣,然後用快艇打了就跑,透過靈活作戰擊垮美軍艦隊。不過美軍並沒有把伊朗當做真正的對手,美軍只是派遣了一些巡邏艦艇到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示威,一些美軍護衛艦甚至單獨行動,絲毫沒有理會伊朗海軍的威脅。
伊朗發動進攻1988年4月14日,美軍的一艘護衛艦被伊朗水雷炸傷,憤怒的美軍開始對伊朗進行報復,伊朗也開始積極備戰。4月18日中午12點,美國和伊朗的海上對決拉開了序幕,伊朗艦艇率先發射了一枚防空飛彈,將美軍直升機擊毀。
之後伊朗艦艇又攻擊了一艘美軍運輸船,美軍在遭到攻擊後開始準備反擊,而伊朗也開始調集更多的艦艇參與作戰。4月18日中午13點,伊朗的主力導彈艇攻擊了一艘美軍巡洋艦,由於美國巡洋艦使用了電子干擾技術,伊朗導彈艇沒有命中美軍巡洋艦,反而被美軍巡洋艦擊沉。
伊朗海軍主力損失殆盡在第一波進攻失利後,伊朗海軍再次集結了更多的艦艇,準備攻擊停泊在霍爾木茲海峽周圍的美軍艦隊主力。美國海軍也派遣艦載機對伊朗的石油設施進行了轟炸,同時美軍艦載機還攻擊了伊朗巡邏艇部隊,擊沉了伊朗一艘巡邏艇。
在正面決戰中,伊朗最先進的“薩漢德”號護衛艦被美軍擊沉,伊朗派遣同級別的”薩巴蘭”號護衛艦助戰,“薩巴蘭”號護衛艦又被打成重傷。戰鬥打到傍晚時分,伊朗艦艇主力軍艦損失殆盡,剩餘的軍艦隻能龜縮到港口裡面,再也不敢外出作戰。
總結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在現代人看來就是一場螞蟻撼樹鬧劇。伊朗海軍的整體實力,還不如美軍兩艘驅逐艦的實力強。美國海軍和伊朗海軍交手之後,伊朗海軍除了繼承了美軍的一架直升機,擊傷了美軍一艘運輸船之後,在正面交手中沒有任何戰果。而美國艦隊只出動了十分之一的力量,就打垮了整個伊朗艦隊,這場戰爭也是世界海戰歷史上用時最短的戰爭。
-
3 # 葉家師爺
國人不要看伊朗笑話了,如何應對臺灣南海山姆大叔吧!網友笑伊朗嘴硬,銀河事件南海事件和近期美國越界示威,不知伊朗人怎麼看待這件事?
-
4 # 歷史堆中的胖子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和伊朗大打襲船戰,發展到最後,伊朗就開始對海面上所有的船不加分別的攻擊,最後還是美帝出面用武力擺平了這事。
當年伊拉克和伊朗鏖戰八年,誰也奈何不了誰,最後就祭出了襲船戰。一開始雙方還有所剋制,只是攻擊對方的船隻。但隨著戰爭的發展,無論是伊拉克還是伊朗,都已經開始攻擊海面上所有的船隻了。特別是伊朗,伊朗不但出動海軍和空軍攻擊船隻,甚至還大肆不止水雷。水雷這玩意可不會區分船隻型別啊,那是碰到了就炸。這邊伊拉克和伊朗炸船炸的爽,一年下來炸個幾百艘那是沒問題啊,但世界上其他國家受不了啊。
於是海灣周邊各國以及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國就告到了美國那裡,畢竟你美國是世界老大啊,那就要承擔老大的責任啊。美國也不含糊,畢竟自認是世界警察嘛。於是美國就派出艦隊到波斯灣進行護航。
而這時候,伊拉克首先惹了麻煩。因為伊拉克空軍在沒有好好識別的情況下,就把美國的驅逐艦給炸了。這把美國人氣的啊,薩達姆都嚇壞了,趕忙表示是誤擊,並且從此以後不再攻擊各國的船隻了,伊拉克也要維護波斯灣的航行安全。
這邊伊拉克雖然服軟了,但伊朗沒有啊。伊朗不但繼續不止水雷,還表示這是波斯灣國家的內部事務,美國沒權管理。美國看伊朗這麼不上道,心裡本就有火。就在這事,伊朗的水雷開始鬧事了。畢竟水雷沒眼睛,誰來他都炸,於是就接連炸了好幾艘油輪,還炸了美國的軍艦。面對這種情況,伊朗不但毫無歉意,反而還擴大了佈置水雷的規模。
美國看著伊朗絲毫不收斂的態度,決定要用武力給伊朗上一課,要讓伊朗知道藍星上是有老大的。於是美軍首先攻擊了伊朗的兩個石油鑽井平臺,以引誘伊朗海軍出來。當伊朗得知美軍攻擊自己的鑽井平臺後,立刻就派了海軍主力出去。美軍當然不會客氣了,直接就派了幾架飛機出擊了,之間啪啪的幾下,不到半天的時間,伊朗海軍一半的實力就都沉到海底喂王八了。
這一戰之後,伊朗確實被打疼了,從此再也不搞襲船戰了,整個波斯灣又恢復了平靜。所以說,別看伊朗現在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喊的聲大,你讓他封鎖個試試?那美帝是真不介意再打一次啊。
-
5 # 垂垂智庫
霍爾木茲海峽一直是伊朗保護自身安全的一大法寶,一旦伊朗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伊朗就會發出相應的公告:威脅將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此為伊朗爭取一個談判的機會。在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就曾多次使用這種方式保護伊朗國家利益,保護伊朗國家安全,甚至以此為攻擊手段。
@ 關乎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石油國家的海上貿易,佔據全球石油貿易20%左右份額的霍爾木茲海峽一直都是伊朗的秘密武器
在兩伊戰爭之前,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世界排名前20左右的強國,雙方的戰爭實力和戰爭潛力都很強,戰爭曠日持久、難分高下。因此,為了削弱對方的戰爭潛力,為了在漫長的戰爭中取得優勢,雙方開始瘋狂的攻擊前往對方港口進行石油貿易的中立國家商業船隻。試圖以這樣的方式,破壞對方的石油貿易,阻礙敵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進而取得戰爭勝利。
在兩伊戰爭之中,伊拉克首先開始“無意”襲擊伊朗石油貨輪(塔哈號、伊朗巴德號),率先組織專門襲擊伊朗相關貿易貨輪的戰鬥序列,試圖“曲線救國”,以此擊敗伊朗。在這種瘋狂相互攻擊的戰爭趨勢之下,伊朗和伊拉克一共襲擊了數百艘與石油貿易相關的中立貨輪(屬於中國香港船王的將近83萬噸的超級油輪“海上巨人”,就是在這樣的相互攻擊中被伊拉克空軍擊沉)。但是,不同於伊拉克軍方的最初設想,襲擊伊朗石油貨輪的方式並沒有快速擊敗伊朗,反而逐漸陷入了雙方緩慢放血的消耗戰。
@ 針對油輪的攻擊並沒有快速擊敗彼此,而是陷入了緩慢的消耗戰
在兩伊戰爭中後期,伊拉克的戰爭形式逐漸惡化(逐漸處於守勢),失去了長期作戰的戰爭潛力。在這樣的危機之下,沒有辦法再和伊朗繼續消耗下去(緩慢放血)。伊拉克開始試圖透過轟炸油田等伊朗石油開採設施的戰爭方式,快速摧毀伊朗經濟,在短時間內擊潰伊朗,取得兩伊戰爭的最終勝利。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此要挾資助伊拉克的西方各國,要求西方各國制約伊拉克(制止伊拉克攻擊石油開採設施的戰爭行為)。在伊朗的威脅之下,西方國家最終還是服軟、約束伊拉克,令伊拉克停止襲擊石油開採設施的攻擊行為。
伊朗的霍爾木茲威脅戰術取得成效。
@ 在伊朗的威脅之下,伊拉克停止了(西方施壓)針對石油開採設施的攻擊行為,雙方再次回到緩慢放血的油輪襲擊之中
但是,在戰爭後期,伊拉克明顯無以為繼,難以支撐兩伊戰爭,難以繼續轟炸伊朗油輪並保護自家油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美國不得不親自下場,組建美國艦隊保護來往的伊拉克油輪(以及其他與西方利益相關的油輪),甚至不得不令美軍加入戰鬥。面對這樣的情況,伊朗自然恨不得直接對美國動手。但是連續大戰過後,伊朗國力衰退嚴重,不再是那個世界前二十名的強國,實力遠不及美國。
1997年7月,處於劣勢的伊拉克試圖停戰,但遭到伊朗的無聲回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伊朗採取了側面“攻擊”美國的方式,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方式制約美國,同美國側面作戰。伊美雙方的海爭一度如火如荼,而伊拉克也趁著美國出手的機會,費力地收回了因伊朗反擊而丟失的領土。
不過,伊拉克實在是後繼無力,在憑藉美國軍隊收回失地之後(收復了被伊朗佔領兩年的法奧地區),伊拉克再度試圖停戰。在美軍的壓力之下,無法同伊拉克和美國雙方作戰的伊朗也在一個月後接受了聯合國的調解,兩伊戰爭以及伊朗的霍爾木茲海峽封鎖也就隨之告一段落。
戰爭把剛剛振興的伊朗和伊拉克拖垮了,這才是停戰的根本原因。 -
6 # 馬克觀察
在1980-1988年的伊朗-伊拉克的兩伊戰爭時期,在地面戰爭陷入僵持以後,雙方開啟了針對海上油輪的消耗戰與襲擾戰,在此期間霍爾木茲海峽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地區之一。
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緣重要性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與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最窄處只有39公里,平均水深70米。北部是伊朗,南部則是阿曼和阿聯酋。
波斯灣地區又稱海灣地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產地,佔到了全世界石油產量的20%,世界原油海上交易量的30%,所以對於世界能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在霍爾木茲的軍事行動1980年,伊拉克因阿拉伯河水域衝突問題向伊朗開戰,誘發了兩伊戰爭,一開始伊拉克勢如破竹攻入伊朗,但是由於後繼乏力,所以雙方後來陷入僵持階段。
兩伊戰爭時期的伊朗快艇
在此“油輪戰爭“期間,雙方對非交戰國油輪的打擊大大增加,由於伊拉克港口損失嚴重,所以大部分霍爾木茲海峽地區的交鋒,其實都是伊朗與美國在對抗。
1987年7月23日,美國在科威特、阿曼等國的邀請下,出於遏制伊朗的勢力擴張,開展了“操作意志”軍事行動,從在歐洲部署的第六艦隊和亞洲部署的第三和第七艦隊抽調船隻,對懸掛美國國旗的油船進行護航,最多的時候達到30多艘,成為二戰後最大的護航團隊。
美軍的護航路線
在此之前伊朗與美國已經發生了衝突,1987年5月17日,一架伊朗F1戰鬥機向美國一艘導彈護衛艦發射飛魚導彈,造成37名船員死亡,21人受傷。
在執行行動後,美國同時也在對伊朗的佈雷進行掃雷工作,調動了11艘掃雷艦和8架掃雷直升機進行清除工作,伊朗夜裡利用小船佈雷,美國白天出去掃雷。
美國打擊伊朗水面船隻
雙方在1987年頻繁交鋒,伊朗不但進行佈雷,而且還利用反艦導彈偷襲在港口的美軍,最經典的就是10月16日利用蠶式反艦導彈擊傷9.6萬噸美國油船“海島城”號。而這也引發了美國的反制行動。
1988年4月18日,美軍開啟“祈禱螳螂”行動,對伊朗海軍以及在波斯灣上的石油平臺進行打擊,雙方互有損失。為了報復美軍襲擊,伊朗又向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遊曵的加里號航空母艦發射反艦導彈,不過最終沒有命中目標。
美軍打擊伊朗在波斯灣油田
雙方因戰爭結束解除封鎖1988年中旬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授權向伊朗使用化學武器,並襲擊了多個伊朗城鎮,而且美軍也開始擴大進攻範圍,出於對局勢升級的預判,伊朗決定接受聯合國598號決議,接受停火。
隨著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邊境,和美軍加大對過境油輪的護航,霍爾木茲海峽恢復了戰前的狀態。
從兩伊戰爭來看,伊朗存在短時間內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能力,但是一旦進入消耗戰爭,伊朗沒有能力在直面美軍的形勢下長期維持封鎖,而且伊朗本身也嚴重依賴海運石油帶來的經濟利益。
-
7 # 局勢君但是當時從波斯灣運出去的石油佔了世界石油貿易很大的一部分,伊朗的這種做法對當時很多西方國家的能源需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於是美國就派出軍艦去波斯灣掃雷和護航。縱使裝備先進,派去掃雷護航的美國軍艦也碰到水雷,造成了人員和艦艇的損失。於是美國一怒之下開始主動對伊朗的石油平臺、沿海的軍事設施進行打擊。見此情景,伊朗也不甘示弱,主動派出自己的飛機和軍艦對美軍進行還擊,雙方的海戰持續了好幾個月。伊朗海軍的勇氣也給美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是伊朗終究不是美國的對手,幾個月玩下來,它家原本那些能拿得出手的軍艦也都拿不出手了。在這個過程中,伊朗一架飛往迪拜的民航客機-655號航班還被美國誤認為是一架戰鬥機,給發射導彈擊落了,造成了將近300人死亡。
這個時候伊朗人就怕了,心想美國方面既打擊自己的石油平臺,又打擊自己的海軍,而且還擊落了自己的航班,美華人怕是全面站在伊拉克裡邊了。既然這樣的話,兩伊戰爭就沒辦法繼續打了,因為這完全不是對手啊。於是在航班被擊落不久,伊朗參與了調停,兩伊戰爭結束,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也解除了。 -
8 # 蘿蔔看點
美國在海灣地區有著深刻利益存在的,封鎖過霍爾木茲海峽必須會導致矛盾升級,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布放水雷,導致美軍“羅伯茨”號導彈護衛艦在霍爾木茲海峽觸雷艦體被炸、喪失動力,所美國和伊朗衝突升級。
-
9 # 農叔LIFE
我來回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經發生過著名的戰爭,也就是兩伊戰爭,在當時伊朗和伊拉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也是兩個軍事和經濟的強國,那為什麼兩個國家到後來就走向了戰爭,這兩個國家走向戰爭的原因就是領土爭端,在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國家有著天然的分界線,那就是阿拉河,寸土必爭,這兩個國家都信奉宗教,民族矛盾特深,在加上兩個國家的領導人也有一些私人恩冤,所以在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
霍爾木滋海峽在伊朗的心裡那可真是保護伊朗的天然屏障,在伊朗人的心裡指要誰敢動伊朗人的利益,和伊朗的安全受到攻擊,伊朗就會向外面公佈伊朗政府要封鎖霍爾木滋海峽,這就是伊朗人的手段,兩伊戰爭時期伊朗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保護伊朗的安全伊朗曾多次危脅封鎖霍爾木滋海峽,這就是伊朗危脅各國的談判條件,也是一種進攻手段。
中東地區的那些產油大國,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敘利亞,還有伊朗自己的國家都是產油大國,這些國家都是在海上做貿易的國家,這些產油大國石油要佔全世界產油貿易的百分之二十或三十左右,霍爾木滋海峽就是伊朗人的秘密核武器,
伊朗和伊拉克在沒有發生戰爭以前,那也是世界上的強國,誰也不服誰,這就叫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可以說是都發揮了超強的實力,為了能夠戰勝對手,伊朗和伊拉克開始打擊各個國家和它們做生意的油船,破壞各自的石油貿易,阻礙兩國的經貿和經濟實力的增長。
其實兩伊戰爭的目後推手是美蘇兩個帝國在後面作怪,當時的美國支援伊拉克,蘇聯支援伊朗,到了後期伊拉克逐漸形成了弱勢,沒有能力在和伊朗打消耗戰了,伊拉克人開始採取了其它的手段,派出戰鬥機轟炸伊朗的油田,和伊朗的在海上的貿易油船,想取的最後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伊朗開始危脅支援伊拉克的西方國家美華人,要求美國管好伊拉克,最後西方大國美國不叫伊拉克在去轟炸伊朗的石油。
從1980開始打兩伊戰爭,長達八年之久,到1988年結束,在這期間伊拉克無力在打兩伊戰爭了,也沒有能力在去轟炸伊朗的作貿易的油船,也指有保護自己的油船了,到了最後美國也指有自己跳出來拿美國自己的艦隊來保護伊拉克和西方列強相關的油船,伊朗的國力經過8年消耗,也是力不從心了,也根本不是美華人的對手了。
到了最後不管美國怎麼幫伊拉克伊拉克也無能無力了,後來也就是美伊的戰爭伊朗打不過美國伊拉克在這個時後也指有和伊朗停戰,不過在美國強大的壓力下,伊朗也指有為了本國的百姓能夠過上幸福生活,伊朗也指有屈服美華人了,伊朗也取消了對霍爾木滋海峽的封鎖。
-
10 # 軍事天地
實力不濟沒,被“螳螂”暴打
兩伊戰爭是在1980-1988年進行的,但那場戰爭中伊朗沒有宣佈100%的全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當時伊朗軍事實力和今天無法相比。這場戰爭是由伊拉克軍隊發起的,在最初的兩年時間裡伊拉克軍隊進攻勢頭不錯,然而僅僅為了不到2年就被伊朗反攻了!
本身伊朗在1979年對軍隊進行了“大清洗”,對伊朗高階指揮官、士兵進行了“清洗”,很多中高階指揮官不在,特別是技術崗位。而伊朗又遭到了美國、西方國家全面技術、武器封鎖,伊朗國內但是並沒有軍工企業,也就是這樣,伊拉克看上了伊朗“弱點”,所以敢出動50萬大軍進攻伊朗胡齊斯坦省,但戰場形勢卻遭到了一邊倒:反倒是伊朗把伊拉克僅有的海岸線全部佔領了。
為此伊拉克在1982年開始有計劃針對經濟出口命脈石油開始打擊,特別是伊朗布什爾附近的石油港口,對伊朗來往油船打擊,後來伊朗也對伊拉克油船打擊。而美國作為當時伊拉克的“老大”,看伊拉克讓人欺負了,主動出頭打擊了伊朗。當時伊朗經過多年戰火、武器封鎖,手中用僅有的“蠶寶寶”反艦導彈、魚叉導彈對美國進入波斯灣的艦艇開始打擊,但全是沒有打中或者被攔截。此後伊朗為了波斯灣打擊美國,還進行佈雷行動,甚至派出了護衛艦向美軍挑戰,但佈雷行動港開始就被美國繳獲,護衛艦更是被美國擊沉一艘擊傷一艘。
伊朗當時的只能能挑戰美國,根本無力面對美軍的大軍。而自己的武器打一件少一件。最後美軍發動了“螳螂行動”,炸燬了伊朗兩個石油鑽井平臺,這一次徹底把伊朗打“服”,伊朗再不敢輕易挑釁美軍,一直到戰爭結束。
-
11 # 薩沙
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動了血本,真的和美國佬幹上了。
結果被美軍胖揍了一頓,伊朗才被迫服軟,接觸封鎖。
所以,沒實力就不要太囂張。
用劉華強對宋老虎的話:老虎,你弟弟脾氣太不好了,得教育教育,不然以後得吃大虧。
大體是這樣,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和伊拉克在霍爾木茲海峽互相襲擊。
發生伊拉克飛魚導彈錯擊美國斯塔克號驅逐艦以後,伊拉克停止了對海峽的攻擊。
但伊朗還是很牛逼,利用導彈快艇、導彈護衛艦、岸基導彈和水雷,對海峽進行封鎖。
霍爾木茲海峽可以說是中東地區的“油庫總閥門/咽喉”,佔海灣地區石油總出口量的90%、全球石油產量的五分之一及出口貿易量的三分之一。
伊朗此舉導致海灣石油運出困難,也就嚴重影響了歐美的利益。
美軍要求伊朗不得繼續在海峽佈雷,因為船隻是在公海行駛,受到國際法保護。
但伊朗不予理會,我行我素。
1987年9月21日,美軍開始攻擊伊朗佈雷船隻。美軍戰鬥機將一艘小型佈雷船,用機槍打癱。
10月19日,鑑於伊朗依然佈雷,美軍4艘導彈驅逐艦強行趕走了伊朗2處石油平臺的工人,隨後將平臺擊毀。
伊朗被胖揍以後,一度停止佈雷行動。
1988年4月,4月14日,美國海軍的第14護航艦隊的“佩裡”級導彈護衛艦塞繆爾·羅伯茨號,被伊朗水雷炸成重傷,死傷累累。
4月18日,美軍報復,再次強行趕走伊朗2個石油平臺的工人,將平臺摧毀。
伊朗方面大怒,當天就開始反擊。
中午12點,一架美軍直升機發現3艘伊朗巡邏艇高速行駛,就追上去偵查。
誰知道,伊朗巡邏艇突然發射了1枚英制“吹管”單兵防空導彈,將措手不及的直升機打的凌空爆炸。
這還只是開始。
伊朗海軍主力軍艦薩巴蘭號導彈護衛艦,同時攻擊了美軍一艘後勤補給船威利·蒂德號。
沒有什麼武器的威利·蒂德號,被打成重傷。
13點,伊朗海軍開始攻擊霍爾木茲海峽的美軍主力艦隊。
伊朗海軍撒手鐧約尚號導彈艇,對準美軍美海軍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連續發生了多枚美製RGM-84A“魚叉”反艦導彈。
溫賴特號急忙電子干擾,魚叉導彈失去目標墜海。
同時,海軍辛普森號導彈驅逐艦,對準約尚號導彈艇發射了標準導彈,將它擊沉。
1小時後,伊朗法制海豚直升機,突襲了美國的石油平臺,將平臺擊毀。
美軍發現石油平臺被襲擊後,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起飛的4架A-6E“入侵者”艦載攻擊機反擊。
好在海豚的飛行員技藝精湛,幾乎貼著海面逃走了。
但入侵者發現了3艘伊朗海軍的“博哈默”級巡邏艇,擊毀了其中1艘。
一場大混戰後,伊朗海軍出動了最先進的軍艦:英制“沃斯珀”-5型導彈護衛艦薩漢德號。
它試圖攻擊美軍航母戰鬥群!
下午16點,薩漢德號發現美軍軍艦,立即發射了多枚魚叉導彈。
在電子干擾下,魚叉導彈沒有一發擊中。
同時,入侵者攻擊機立即反擊。薩漢德號被1枚魚叉導彈和1枚鐳射制導炸彈擊中,很快沉沒。
直到薩漢德號被擊沉後,它的姐妹艦,就是擊沉美軍後勤艦的薩巴蘭號迅速趕來助戰。
但還沒有看到美軍艦隊,就遭遇了入侵者攻擊機。
薩巴蘭號發射薩姆防空導彈攔截,但導彈被電子干擾全部沒有擊中。
隨後,薩巴蘭號被一枚炸彈擊成重傷,艦長被炸死,軍艦燃起大火。
短短1天的戰鬥,伊朗海軍損失了大部分實力,被迫服軟。
伊朗軍艦再也不敢出港,而美軍也保持克制,沒有追殺。
這主要是美軍不想介入兩伊戰爭的爛攤子。
由此,伊朗第一次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完全失敗,被胖揍了一頓。
-
12 # 花木童說史
回答問題前先分享一個流行的段子:“美國想打誰就打誰,英國是美國打誰我就打誰,日本是誰打我我就讓美國打誰,北韓是誰惹我我就打南韓。”而對於伊朗來說,就是不管誰打我,我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伊朗為啥這麼橫?就是因為霍爾木茲海峽戰略位置太重要了,它是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天全球近30%的石油貿易都要從這經過。
在兩伊戰爭時,伊拉克在蘇聯和美國的支援下入侵了伊朗,在陸戰、空戰陷入僵局後,雙方開始襲擊對方的港口和石油設施,但伊拉克的海軍太弱,被伊朗打的潰不成軍,更為嚴重的是伊朗封鎖了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通道。
斷了財路這讓薩達姆著了急,他下令軍隊開始襲擊進出伊朗的商船,想以此逼迫伊朗停戰言和。但兇悍的波斯人也是一個硬茬,他不僅不屈服,為了報復,他也同時襲擊所有支援伊拉克國家的商船。
這樣霍爾木茲海峽全打亂套了。不僅伊朗、伊拉克自身的石油出口遭受重創,像沙特、科威特等石油出口大國也損失慘重。
但最重要的是讓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美國,利益大大受損了,吃虧的事美國肯定不會不幹,他決定尋找機會教訓一下伊朗。
1987年7月,美國組建了一支規模龐大的海軍特混艦隊,開始給他中東的小弟們護航。伊朗是個硬骨頭,為應對美國的挑釁,伊朗徹底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在海域佈下大量的水雷,並出動武裝快艇對美護航艦隊發動自殺襲擊。
美國正好找到了藉口將戰爭擴大化,美軍開始攻擊伊朗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和海軍軍艦。而伊朗也不甘示弱,用岸艦導彈攻擊美軍艦艇。
1988年4月,為徹底摧毀伊朗的海上攻擊能力,美國里根總統下達了“祈禱螳螂”行動的命令,向霍爾木茲海峽大幅增兵。
美軍的海空軍有多強舉世皆知,伊朗雖不斷對美軍艦英勇地發動自殺式攻擊,但無奈雙方實力差距太大,最終伊朗的海上力量幾乎被美軍全部摧毀。
戰爭打到這份上,再繼續就只有發動地面戰爭了。對於伊朗來說,不願引入內陸。而對於美國來說,伊朗國家政教合一,民風彪悍,再打下去或許重蹈越南戰爭的覆轍。雙方都沒有再打下去意思了,所以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雙方罷戰言和
伊朗雖然戰敗,但並沒有放棄扼制霍爾木茲海峽這一有效手段。戰後,伊朗在軍事上放棄了跟美軍全面對抗的方式,而是集中力量搞“非對稱作戰”。
為提高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力,伊朗將海峽附近水域全部換防成戰鬥力強悍的革命衛隊,並加強同俄羅斯、中國的合作,購買了大量的先進快艇。同時加大對導彈技術的研發。
目前,伊朗的導彈水平在盟友的幫助下,獲得了巨大進步,基本掌握了當今最先進的技術。另外伊朗也成了世界上第四大導彈生產國。
所以現如今伊朗對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力已今非昔比。而最近美國和伊朗的局勢又十分緊張,如果這次再鬧翻,恐怕整個中東都會烽煙四起,那將會世界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
1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從地圖上看,伊朗確實在波斯灣佔有地理優勢,其控制下的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對外的唯一出口,特別是霍爾木茲海峽口的三處小島也是伊朗領土,伊朗在島上部署了各色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和防空系統,共和國衛隊的潛艇和快艇部隊戰鬥力也很強悍,從理論上看,海空方向完全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貌似還真是可行的。不過,理論歸理論,實踐歸實踐。真封鎖的話,還是挺費勁的。
雖然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經常演習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還經常擺出一副“誰打我,我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姿態。但吵吵了這麼多年,就真封了一次,還是動了血本兒。那是兩伊戰爭期間,伊朗曾經使用海軍船艦+水雷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結果引來全球沸騰,美蘇都介入其中施壓,還跟美國惡戰了一場,最終伊朗扛不住,不得不重新開放海峽。
時間追溯到1983年10月,在地面戰爭陷入僵持以後,雙方開啟了針對海上油輪的消耗戰與襲擾戰,而霍爾木茲海峽自然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地區。
時任伊拉克的薩達姆總統放出狠話,伊朗不服軟的話,將襲擊伊朗油輪。隨即,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馬上強硬表態,如果伊朗的油輪或海上設施遭襲,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接下來的事實證明,無論是薩達姆還是霍梅尼,兩位還真的全都說道做到了。1984年3月1日,伊拉克突然對4艘伊朗民船發起襲擊;3月27日,第二次襲擊4艘民船。次日,伊朗開始報復行動,使用反艦導彈對一艘科威特油輪進行了襲擊(這裡解釋一下,兩伊戰爭期間,多數海灣國家都是站隊伊拉克薩達姆那邊的,其中,科威特表現的尤為突出,主動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貸款,這甚至成為了日後海灣戰爭的導火索,薩達姆不想還錢,乾脆滅了這國,欠債就不一筆勾銷了嘛)。
自此。戰爭進一步升級,兩國開始對進出霍爾木茲海峽的船舶進行了大規模的襲擊行動,僅1984年就有69艘民船遭襲,1985年為53艘,1986年大幅上升到106艘,1987年甚至達到178艘。
此情此景下,美國自然坐不住了。1987年6月30日,美軍成立“中東聯合特遣部隊司令部”,該司令部下轄的二戰後最為龐大的航母艦隊,以護航為名開,浩浩蕩蕩的開赴波斯灣。此時的美國,是非常明顯傾向於伊拉克薩達姆的。
(“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大軍壓境波斯灣)
伊朗這邊,為報復美國支援伊拉克,開始大肆在霍爾木茲海峽布放水雷。以當時的軍事對峙水平,依仗著地理優勢,到了1988年初,伊朗還真用水雷把霍爾木茲海峽給封了。此時伊朗埋下的水雷,就相當於在地面戰爭中部署地雷,把霍爾木茲海峽給圈成個隔離區,外人不能輕易入內,等於在事實上進行了封鎖。
此時,伊朗的如意算盤是:如果能夠堅持封鎖下去,國際油價必然會飆升,美國可能會面臨類似於1973年石油危機的不利局面,在如此嚴重的後果面前,美國將會尋求同伊朗和解。
結果,雖然美國聯合多個國家在該水域進行掃雷行動,還是沒有躲過埋伏,1988年4月14日,美軍“羅伯茨”號導彈護衛艦在霍爾木茲海峽觸雷並導致艦體被炸、喪失動力。此事引發了美國的極大震怒,隨後幾美軍對伊朗的油井發動報復行動,伊朗強硬反擊,擊沉了兩艘艦艇。
最終,美國用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干擾技術(伊朗用的還是巴列維時代最後幾個月的進口的美製了AGM-84“魚叉”反艦導彈,使美軍能順利進入其作戰資料鏈,進行電子干擾),讓伊朗在海戰中完敗。畢竟,伊朗海軍選擇了用美國生產的“魚叉”導彈去叉美國海軍這條“大白鯊”,確實不太靠譜。
此外,當時在法理層面,伊朗封鎖海峽的行為也站不住腳。霍爾木茲海峽雖然狹窄,但卻是一條國際水道,伊朗單方面封鎖海峽違背了相關國際法。
而且,這個水道還堪稱世界能源、經濟的“命脈”,是中東波斯灣各國油氣資源出口的重要運輸通道。波斯灣佔世界原油儲量一半以上,產量的1/3,一旦被封鎖,國際油價必然會大幅度上漲,這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極大,不論是中東產油國,還是那些嚴重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和地區,都承受不了這個後果。所以,伊朗的封鎖導致的幾乎全球一邊倒的譴責,引發了眾怒,連蘇聯聯都嚴肅的要求伊朗剋制。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伊朗撤離了封鎖海峽的海軍,並且清除水雷。隨著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邊境,和美軍加大對過境油輪的護航,霍爾木茲海峽恢復了戰前的狀態。
因此,此次封鎖並效果並不理想,時間短,而且也沒有做到完全封鎖。
這次經歷也說明了,伊朗在一定的時間內,依仗著地理優勢,還是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峽的,但要長時間封鎖,還是守不住的。
再看當今的資訊化戰爭時代,面對美軍海空天一體的作戰格局,要想全面封鎖,更是遠非上世紀80年代的“水雷”能夠企及的;而且,一旦行動,還會背上“破壞世界經濟”的罵名。所以,雖然伊朗總是高調號稱“誰打我,我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始終是乾打雷不下雨,畢竟,前車之鑑,還是有點陰影的。
-
14 # 雲中史記
伊朗海軍主動挑釁美軍,然後麼,當然就被美軍直接摁在海面上摩擦,然後,封鎖就被解除了。
兩伊戰爭,是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一場打的空前慘烈卻又毫無意義的戰爭,雙方打了8年,死了100多萬人,損失好幾千億美元,最後還是各回各家,誰也沒撈到什麼好。
而正因為打的特別慘,打的又特別漫長,到了最後,雙方都有些“失去理智”和“喪心病狂”起來。
伊朗不顧一切地徵召大量民眾去前線為了聖戰而戰鬥,其實就是去踩伊拉克軍隊佈設的雷場,而伊拉克軍隊也有幾次對伊朗軍隊和平民動用化學武器,造成伊朗軍民大量死傷。
打到後半場,雙方瘋狂地用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和油輪,就是困擾波斯灣幾年的“襲船戰”,兩國戰機和導彈不顧一切地肆意襲擊波斯灣上的油輪,數以百計的他國油輪被擊毀、擊沉、擊傷,各華人員死傷慘重,那幾年,波斯灣的對外石油運輸能力就已經大幅下降了,為了保護石油運輸,海灣幾個產油國紛紛拉大國海軍進入波斯灣為自己的油輪護航,而美軍的龐大艦隊,就這麼順利地介入了波斯灣,當然,美軍的主要對手,是伊朗的軍艦和戰機。
很快,伊朗的軍艦和戰機,就和美軍的軍艦和戰機幹上了,雙方摩擦不斷,當然,美軍的行動是保持克制的,畢竟他們不是參戰國,來波斯灣,主要是給沙特等國的油輪護航,同時監控一下戰爭局勢,當然,美軍背後主要是支援伊拉克的,但在明面上還是保持中立。
和美軍硬碰硬自然是佔不到便宜,伊朗一度在霍爾木茲海峽安置了許多水雷,不僅油輪,連美國的軍艦也吃了水雷,這玩意比空襲更嚇人,進出波斯灣的油輪越來越少,和有沒有封鎖海峽也沒什麼區別了。
美軍吃了虧,自然要報復,一邊出動軍艦去海峽那邊掃雷,一邊向波斯灣上的伊朗軍艦和一些石油平臺發動的攻擊。下圖是1988年被美軍擊毀的伊朗護衛艦
伊朗受到打擊,主動對美軍進行還擊,雙方對抗了幾個回合之後,伊朗的軍艦基本上就再也不敢出海了,戰機也離的美軍軍艦遠遠的。
就這樣,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被美軍用武力解除了。
最高潮的事件:伊朗航空655號航班被擊落事件。
1988年7月3號早上10點,伊朗的這架航班從阿巴斯飛往迪拜,按路程,飛機只要飛行半個小時就能到了,基本上飛行員一個油門就能到了。飛機只要爬到幾千米的高空,然後平穩地飛過霍爾木茲海峽,接著在迪拜機場降落就結束了。
當飛機飛越海峽時,“文森斯”號戰艦上的雷達兵看到它的影象之後,緊張之餘判定為一架伊朗軍機,時間緊迫,艦長也未作更進一步的檢查,就下達了攻擊命令,一枚導彈呼嘯而起,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伊朗客機被擊落,粉身碎骨,包括290名乘客也一起變成了碎片,極其慘烈。
7月18日,伊朗宣佈,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很快,伊拉克和伊朗結束戰爭,各自退回戰爭前的邊境線。
1996年,美國為這次攻擊客機事件賠了1.3億美元。
如今,伊朗如果要再次封鎖海峽,自然也比當年更容易一些,畢竟手裡的傢伙更多了。
不過,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其實也是短期的,一方面,波斯灣進出的石油,以前要佔世界石油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如今只佔3-4成,另外,沙特和阿聯酋都有龐大的管線系統,可以把石油透過陸路輸送到紅海或者外海,沙特的陸上管道每天可以輸送500萬桶以上的石油,這事兒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已經比較有限了。
-
15 # 龔柳輝
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咽喉,被認為是世界石油供應的“生死攸關的頸靜脈”,“霍爾木茲”源出波斯語,意思為“光明之神”。
阿拉伯有一句諺語:如果世界是一個指環,霍爾木茲就是鑲在指環上面的寶石。
美國把波斯灣看作是它和它的盟國的“石油寶庫”,同時把霍爾木茲海峽,看作是流出油庫的“總閥門”,西方國家把繞過好望角的這條航線稱為“海上生命線”。
曾幾何時,它每年供應西歐進口石油的70%,日本進口石油的90%,美國進口石油的30%以上。
到了80年代,每年有2.4萬船次的油輪透過霍爾木茲海峽。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人口只有伊朗的一半,兵源不如伊朗充足,於是薩達姆動用現代化的武器來消耗伊朗的有生力量。
伊朗則拼命擴充軍隊,人數發展到近百萬,用士兵的人數,來彌補武器的不足。薩達姆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開始襲擊伊朗的油輪。
伊朗針鋒相對,一面襲擊油輪,一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到1985年2月,已有一百零八艘船隻成為波斯灣上的冤魂。
可見,兩伊戰爭期間,伊朗確實曾經封鎖過霍爾木茲海峽。那麼當時的情況到底如何呢?咱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當時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情況。
其一、伊朗佔領的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阿布穆薩、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島,象三隻看門虎一樣扼守著海灣的咽喉,伊拉克對此一直憤恨不已1971年,伊朗出兵佔領了霍爾木茲海峽附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阿布穆薩、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島,引起阿拉伯各國的強烈反對。
事實上,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由於政治繼續動盪,軍隊數次清洗傷了元氣,石油生產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經濟,國力有所減弱。
面對這種情況,後來伊拉克要求伊朗將其在1971年英國實行撤出蘇伊士以東政策時,被伊朗佔領的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阿布穆薩、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島歸還給阿拉伯國家。
當英國撤走在海灣的駐軍後,伊朗於1971年11月27日出動海軍,駐紮在海灣入口處的三個小島,即大通布島、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
這三個島地處霍爾木茲海峽,象三隻看門虎一樣扼守著海灣的咽喉。伊拉克對此一直憤恨不已。
著名的霍爾木茲海峽呈“人”字形,是連線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條進入波斯灣的水道。
海峽的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作為通往海灣地區的一條要道,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水域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航道。
據說,每天數以百萬桶計的石油都要透過這條航道運往世界各地。霍爾木茲海峽承擔著全球近40%石油的出口供應。
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兩伊戰爭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其直接導火線是邊界和領土爭端,包括阿拉伯河主權歸屬問題和霍爾木茲海峽中的阿布穆薩島等三個小島的問題。
阿拉伯河下游是兩國界河,河兩岸地區是兩伊的重要經濟中心。兩國在歷史上就因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發生爭端。
伊朗主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線為邊界,兩國共管,而伊拉克則要求整個阿拉伯河歸伊拉克管轄。
一般認為,兩伊戰爭的起因很複雜,還包括民族糾葛,主要是指歷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間因連續不斷的征服與反征服、統治與被統治而結下的世代恩怨,以及教派矛盾,主要是指伊斯蘭教的遜尼和十葉兩大教派因爭奪政治權力,而引起的長期衝突和對抗。
當然,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公開支援伊拉克的什葉派教派推翻伊拉克遜尼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促使兩國關係更加惡化。
海灣地區的利益衝突,也是兩伊之間的重要爭端。兩伊都希望擴大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影響,有爭奪中東地區霸權的意思。
其二、兩伊戰爭逐步升級,薩達姆宣稱要用5架裝備有飛魚導彈的戰機襲擊伊朗油輪。霍梅尼則宣稱,一旦伊朗的油輪或海上石油設施遭到襲擊,他們將立即封鎖霍爾木茲海峽1983年10月,薩達姆宣稱要用5架裝備有飛魚導彈的戰機,來襲擊伊朗的油輪。
霍梅尼對此毫不示弱地宣稱,一旦伊朗的油輪或海上石油設施遭到襲擊,他們將立即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石油運不出去,西方國家可能將陷入癱瘓,而海灣國家的財路也就斷了。
這樣一來,一向縱容和偏袒伊拉克的海灣六國和整個西方,都不敢再旁觀而坐收漁翁之利了,海灣合作委員會馬上開始勸說薩達姆總統,不要破壞伊朗的石油設施。
1985年8月15日和9月19日,伊拉克軍隊透過兩次突然襲擊,成功地避開了伊朗的雷達跟蹤,徹底摧毀了哈爾克島的兩個輸油碼頭,哈爾克島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而伊朗則在霍爾木茲海峽佈設水雷,阻礙伊拉克的石油輸出。
這一招收到了部分效果,卻得罪了整個國際社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佈雷進行了同聲譴責,並採取各種措施掃雷,一時間,海灣集結了大大小小200餘隻掃雷船。
事實上,伊朗不會尋求於完全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即使是20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異常困難時,伊朗都沒有徹底封鎖過霍爾木茲海峽。
其三、美國藉口保護石油航道暢通和海灣盟國安全,乘機密切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合作並加強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蘇聯也不甘寂寞,積極介入中東地區美國集結大批美國軍艦於海灣地區和霍爾木茲海峽。蘇聯則重點支援伊拉克,同時拉攏伊朗,離間美國與海灣國家的關係。
為了抗衡美國,蘇聯在伊朗北部邊境交界處部署了20個師的兵力,大批軍艦駛進紅海集結,與美國軍艦對峙。
作為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的美國,曾不擇手段甚至不惜發動戰爭,維護其在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和利益。
伊朗進出口商品都經過霍爾木茲海峽,伊朗石油部一位官員說石油收入是我們唯一的收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無異於經濟自殺,伊朗海軍司令也表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不是伊朗的意圖,伊朗的目標是為地區帶來和平與穩定。
但是,伊拉克為擺脫被動局面,利用佔優勢的海空軍力量,一面加強油船戰,一面加緊對伊朗最大的石油中轉站哈爾克島的封鎖。
伊朗表示,如果伊拉克利用購買的法國超級軍旗式飛機襲擊哈爾克島,伊朗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同時,雙方相互襲擊油船,嚴重威脅各國石油運輸。
那麼最後,伊朗為什麼接觸了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呢?
其實還是這麼三個方面的緣由。
其一、美國為維護本國的石油供應,增派了戰艦,在海灣地區執行巡邏和護航任務,並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了“毒刺”式防空導彈,為保護波斯灣國際水域的安全和霍爾木茲海峽的自由通航,美國將可能使用軍事力量。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石油運不出去,西方將陷入癱瘓的狀態,而海灣國家的財路也就斷了。
海灣合作委員會一面勸說薩達姆總統不要用”超級軍旗”式飛機破壞伊朗的石油設施,一面又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建立快速干預部隊以保護海峽的暢通。
美國為維護本國的石油供應,增派了戰艦,在海灣地區執行巡邏和護航任務,並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了”毒刺”式防空導彈。
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對兩伊的上進做法作出強硬反應美國白宮發言人多次聲稱:美國政府對伊朗、伊拉克襲擊波斯灣國際水域商船的事件不斷增加表示嚴重關切,為保護波斯灣國際水域的安全和霍爾木茲海峽的自由通航,美國將可能使用軍事力量。
1987年8月,美國國防部宣佈成立“中東聯合特遣部隊司令部”,派出40艘作戰艦隻在波斯灣護航。
英、法、比、荷、意、蘇等國也先後派出艦隻往波斯灣,總數達80艘以上。美國和西方的威脅起到了威懾作用。
另外,波斯灣國家,還怕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影響它們的石油出口,兩伊戰爭還使整個中東出現了新的變化。
其二、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之間,出現了新的力量組合,很多國家反對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海灣六國: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巴林、阿曼以及約旦、北葉門、埃及、蘇丹、摩洛哥等大多數溫和派國家,都傾向於支援伊拉克。
倘若伊拉克用“超級軍旗式”飛機,向伊朗的石油設施發射“飛魚”導彈,那就不是“小打小鬧了。
德黑蘭迅速作出反應,聲言如果伊拉克大規模轟炸伊朗的石油設施,它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屆時誰也甭想從那裡輸出一滴油。
如果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世界油價將上漲3—10倍,所以西方一向把霍爾木茲海峽稱為它的生命線,伊朗揚言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意在促使海灣阿拉伯國家和西方世界向伊拉克施加壓力,要其不要破壞伊朗的石油出口。
伊拉克考慮到國際影響,暫時沒有對伊朗的石油中轉站哈爾克島下手。
1984年2月,伊拉克曾經襲擊哈爾克島附近水域的油輪,但僅限於前去裝油的船隻。
這年6月,兩國還達成了不襲擊民用設施的協議。伊拉克想以此來軟化伊朗的強硬主張,使之能坐下來談判。
其三、海峽果真關閉,第一個以及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它自己。伊拉克可以不從海灣出口石油,而伊朗則舍此別無他途,八年戰爭後,伊朗已經精疲力盡!最後不得不解除對霍爾木茲海峽的限制和封鎖。哈爾克島遭摧毀性打擊,使伊朗痛心疾首。
但若以為德黑蘭,從此就會走向談判桌旁,那就過於天真了。
伊朗一面搶修被毀壞的設施,爭取儘快盡多地出油;一面苦思焦慮如何報復。伊朗曾一再揚言,如它的石油出口受阻,它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但海峽果真關閉,且不論伊朗有無可能辦到,第一個以及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它自己。
伊拉克在它的唯一出海口法奧港於戰初遭破壞後,就不再從海灣出口石油,而伊朗則舍此別無他途,而且還使它處於同西方大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直接對抗的地位。
總而言之,從1980年9月開始,伊朗和伊拉克進行了8年曠日持久的戰爭,簡稱“兩伊戰爭”。
在這場戰爭期間,伊朗憑藉地理位置的優勢,於1987年宣佈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並對伊拉克及支援伊拉克的科威特油輪,進行襲擊。
伊朗又把轟炸目標轉移到他國油船上,使波斯灣,尤其是海灣出口霍爾木茲海峽一度出現了空前緊張的局勢。
兩伊戰爭已經打了八年之久,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經濟損失最為慘重和最殘忍的一場戰爭。戰爭給兩伊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和生活痛苦。據外國報刊估計,兩伊戰爭中雙方傷亡人數已達160多萬。
霍爾木茲海峽,是中東國家出口油氣海上運輸通道的“咽喉”,西方大國之間和西方大國與中東主要產油圍之間,為爭奪或控制中東地區,曾經進行過多次戰爭。
伊朗是否封鎖霍爾本茲海峽?舉世矚目,國際社會,特別是大國力阻爆發戰爭,以保障中東油氣供應和價格穩定。
美國也考慮一旦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西方石油安全造成的嚴重後果。
事實上,伊朗已經精疲力盡!最後不得不解除對霍爾木茲海峽的限制和封鎖。
回覆列表
20世紀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因為歷史恩怨和民族矛盾,爆發了一場慘烈而殘酷的兩伊戰爭。戰爭狂人薩達姆和伊朗領袖霍梅尼下定決心要消滅對方。戰爭的結果是雙方均付出了巨大代價,卻沒有獲得任何利益。
在戰爭進入白熱化的階段的時候,伊朗海空軍決定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切斷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動了石油美國強勢介入後,最終結果卻又是怎樣呢?
美軍和伊朗軍隊血戰霍爾木茲海峽,結果伊朗海空軍被重創
由於伊朗軍隊在挫敗伊拉克軍隊的猛烈進攻以後,發動的反擊進展不順利,霍梅尼決定採取別的策略削弱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很明顯,伊拉克的財富來自於石油出口,由於伊朗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霍梅尼打起了伊拉克石油的注意。
伊朗派出海空軍摧毀透過霍爾木茲海峽的伊拉克船隻,部署水雷和反艦導彈,以壓制伊拉克海軍的反撲。美國政府出於自己的利益,決定派出部署在中東的艦隊打擊伊朗海空軍,以打通霍爾木茲海峽,保證歐美的石油供應。一場慘烈的海空激戰就此展開。
伊朗海軍搶先動手派出快艇和驅逐艦,攔截伊拉克的運油船隻和摧毀伊拉克部署在波斯灣地區的海上鑽井平臺,美軍迅速作出反應,從航母上彈射多架a6攻擊機,攻擊伊朗的軍艦和導彈艇。伊朗派出裝載著反艦導彈的導彈快艇,迅速逼近美軍戰艦。
美國海軍可不是吃素的,他們選擇使用速度高達2馬赫的標準二防空導彈,反擊伊朗的導彈快艇,結果將伊朗多艘先進導彈快艇全部被擊沉,美海軍打敗伊朗海軍。
伊朗空軍隨即派出鬼怪式戰鬥機和海豚直升機,進攻美軍,海豚直升機憑藉高超的技術摧毀了伊拉克的海上鑽井平臺,美軍迅速發射艦載防空導彈,擊落了伊朗的鬼怪戰機,伊朗空軍至此不敢逼近美國戰艦。
隨後美軍的a6攻擊機搭載著魚叉反艦導彈攻擊多艘伊朗主力驅逐艦,結果重創伊朗海軍水面艦艇部隊,伊朗海軍至此失去所有底牌,灰溜溜地撤出了霍爾木茲相關海域,美軍取得全勝。
伊朗海空軍缺乏對抗美軍的實力,至此伊朗海空軍不敢和美海空軍直接交手
霍爾木茲的激戰證明伊朗軍隊是無法在美軍手中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此後的三四十年時間裡,伊朗海空軍繼續衰弱,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大型艦隻,空軍的戰機嚴重老化,已經缺胳膊少腿的雄貓式戰鬥機,至今依然是伊朗空軍的絕對主力,但是已經老化不堪,很難保證其戰鬥力。
伊朗目前試圖從俄羅斯獲得蘇35戰鬥機,但最終的合同很可能是俄羅斯出售給伊朗蘇30戰鬥機,俄羅斯的防空導彈系統已被證明面對美國空軍時能力有限,所以伊朗方面也很糾結,但歐美各國均拒絕向伊朗出口軍火,伊朗的國防事業面對著繼續衰敗的危險,而且伊朗的國家實力和經濟實力也很難保證伊朗軍隊的復興。
從地理上來說,伊朗確實佔著地利可以有效地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可是與實力雄厚的美國海軍相比,伊朗海空軍沒有任何反抗的實力,所以一旦中東爆發戰爭,伊朗想透過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攫取政治利益,其後果必然是慘遭失敗,所以伊朗目前的策略只是騷擾部署在霍爾木茲海峽的美軍,已經不敢正面對抗美國軍隊,這是國力的巨大的差距造成的。
雖然目前石油價格不斷下降,可是自從20世紀40年以來,石油就成為了工業的命脈和各個國家最重要資源,伊朗想要透過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攫取自己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其後果將是非常可怕的,無論是歐洲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會允許伊朗這麼做。
海灣戰爭的結果表明,中東諸國除了以色列以外,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都將慘遭痛擊和摧毀,伊朗完全不具備與美軍和歐洲部隊對抗的真正實力。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和美國關係一度進入蜜月期,美軍向伊朗出口了f14等世界頂級武器裝備,伊朗也一度非常富裕,霍梅尼的經濟建設工作做的十分糟糕,在伊朗內部有著多股反對勢力,中東局勢異常複雜,美軍試圖火中取栗,希望伊朗能搞好經濟穩定民生,否則中東亂局將越演越烈。
美軍還在加強在中東的軍事存在,長此以往,美軍完全有能力保障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伊朗雖然做出了一些努力,可是伊朗一定會遭到美軍的痛擊和殺傷,伊朗軍隊不具備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