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寒露健康

    刺蒺藜別稱蒺藜子、白蒺藜、三角刺等,為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蒺藜的乾燥成熟果實,入藥具有散風、明目、下氣、行血的功效,對頭痛、身癢、目赤腫翳、胸滿、咳逆、症瘕、乳難、癰疽、瘰癧等症有治療作用。

    刺蒺藜的藥用功效

    【性味】味苦、辛,性溫。

    【歸經】肝、肺經。

    【功效】散風,明目,下氣,行血。主治頭痛,身癢,目赤腫翳,胸滿,咳逆,症瘕,乳難,癰疽,瘰癧。

    刺蒺藜的相關論述

    1、《別錄》: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癀,可作摩粉。

    2、《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腎氣,肺氣胸膈滿,催生並墮胎。

    3、《會約醫鏡》:瀉肺氣而散肝風,除目赤翳膜,肺癰,乳巖,溼瘡。

    4、《本草再新》:鎮肝風,瀉肝火,益氣化痰,散溼破血,消癰疽,散瘡毒。

    刺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1、刺蒺藜的功效

    刺蒺藜中含有大量的山柰酚和一些甙類成分,它具有散風、明目以及下氣等多種功效,平時可以用於人類頭痛、身癢以及目赤腫痛和胸悶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明顯。

    2、刺蒺藜能治身體風癢

    刺蒺藜對人類的身體風癢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取刺蒺藜四兩胡麻仁二兩,把它們一起搗成泥狀,加入金銀花一兩再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天早晚各服用三錢,用白湯送服效果最好。

    3、刺蒺藜能治眼疾

    刺蒺藜對人類的眼疾和視物不清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把刺蒺藜四兩,葳蕤三兩一起入鍋炒制,炒好以後研成細末,製成散劑,每天早上飯後食用三前,連用五到七天以後,眼疾的症狀就能明顯好轉。

    4、刺蒺藜能治乳房脹痛

    刺蒺藜能治乳房脹痛、乳汁不通,平時治療時可以取刺蒺藜二三斤,一定要帶刺,把它們入鍋研成粉末,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取三到四錢,用白湯調成糊狀以後直接服用即可。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蒺藜莖葉粗皂甙製劑Tribusponin可增強貓和兔的心臟收縮力,減慢心率,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並顯示緩和的降壓作用。蒺藜皂甙尚具有明顯的抗心臟缺血作用。

  • 2 # 中醫博士臧運華

    蒺藜別名刺蒺藜,硬蒺藜。有疏肝熄風、行瘀去滯的作用。能解鬱、明目、止癢,性味苦溫,入肝、肺經。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多淚,乳汁不下。

    1、治肝經風邪所致的頭暈目眩,取其有降壓、鎮靜作用。現代治肝陽上亢之高血壓表現頭痛頭暈者。

    2、為眼科常用藥,治目赤多淚、或痛或癢、視物模糊、有外眼翳障,適用於風熱較輕的角膜炎、角膜炎退行期,或急性結膜炎。

    3、治風熱所致的皮膚髮癢和皮診,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某些型別的慢性溼疹等。

    4、治肝鬱所致的胸脅脹悶疼痛。

  • 3 # 中醫科院博士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跟藥學博士從百草故事學百草功效。

    回答中藥刺蒺藜有什麼功效,先從一個刺蒺藜的傳奇故事開始——

    永樂公主和刺蒺藜的傳奇故事

    相傳唐朝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有個女兒取名為永樂公主,可是永樂公主卻名不副實,名為永樂,卻一點也不快樂,幾乎都在鬱悶中長大。

    因為身為公主,卻未能出落得天仙般美麗,長得又小又醜,面黃肌瘦,動不動很生病。永樂公主父皇唐玄宗也很著急啊,讓太醫用過各種辦法,從小治到大,也未能把永樂公主的病治好。

    不過永樂公主還是很幸運的。

    不久,安史之亂爆發,皇帝帶著楊貴妃倉皇出逃,途中永樂公主與皇帝失散了。

    永樂公主在在貼身奶孃的帶領下到了陝西的一個地方,在一個道觀裡被一個叫做東方真人的道士收留了。

    東方真人,儘管年過七十,卻也老當益壯鶴髮童顏。公主便跟著真人每天到處在觀裡觀外,山間野外到處遊玩,渴了喝山澗水,餓了採集野果子吃。

    東方真人喜歡採集一種叫做刺蒺藜的果子做藥,剩一部分就讓公主煮水喝。

    就這樣,不知不覺過了三年,慢慢的永樂公主原來枯黃枯黃的手變得粉嫩潤澤,頭髮也從淡黃別的烏黑健康,原來發黑的刀條臉也變得又圓又白,一雙大眼睛掛在臉上忽閃忽閃的,別提多有神了,身材也是凹凸有致。

    後來,安史之亂平定,出落的楚楚動人的永樂公主回到京城,但皇帝已不是父皇唐玄宗,而是皇哥唐肅宗即位。

    唐肅宗見妹妹永樂公主幾年不見,竟然大變樣,似乎從天上修煉過一般,整個人都變了樣,真正成了個高貴的公主模樣兒,忙問發生了什麼事。

    永樂公主就把遇到東方真人和真人送給他的一袋子刺蒺藜拿給哥哥。

    唐肅宗聽後,也將信將疑的開始喝刺蒺藜煮過得水,果然一段時間以後,忙碌的唐肅宗變得神清氣爽耳聰目明,精神十足。

    對永樂公主帶來的刺蒺藜大加讚賞,讓陝西那一帶從此每年給宮裡進貢刺蒺藜。

    刺蒺藜,就這樣,長成醜小鴨的永樂公主變成真正的公主。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刺蒺藜有男人強身健體,女人美容之效用。

    那到此刺蒺藜都有那些功效呢?

    中藥刺蒺藜都有哪些功效

    刺蒺藜,也叫白蒺藜,是蒺藜科草本植物蒺藜的成熟乾燥果實。中藥裡,刺蒺藜,味辛苦,性平、溫,歸肝經。

    既然刺蒺藜歸肝經,那其作用就有平抑肝陽、疏肝解鬱、明目、祛風止癢之作用。

    主要用於治療頭暈目眩、胸肋疼痛、乳汁不通、目赤多淚、風疹瘙癢等症。

    但是,要注意的是,氣血虛弱和孕婦慎用,還有就是因為刺蒺藜含有的亞硝酸鉀有毒,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反應而發生窒息,所以一定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

  • 4 # 郭偉峰23

    1.平肝疏肝:本品辛香味苦,入肝氣分,開宣通滯,橫行排蕩,能平肝陽、開鬱結、通鬱滯、破惡血、消癥結、疏肝氣、快脾氣、宣肺滯,為宣通快利之品。用於:①眩暈:陰虛陽亢所致頭痛、頭脹、眩暈、心煩、失眠,用此平肝潛陽。②胸痺:痰熱互結所致胸痛、胸悶,用之開痰滌熱,解鬱止痛。③乳脹、乳巖:肝氣鬱結所致乳房脹痛,乳汁不行、或有包塊者,用此開鬱破結。④痛經:血虛氣滯所致經行腹痛,用之行氣消瘀,養血止痛。2.祛風明目:本品氣香味辛,能疏風熱、洩肝火、散鬱熱、除翳膜。常用於風熱或肝熱所致目赤腫痛、羞明多淚、或生翳膜。【使用注意】系開宣破氣之品,凡氣虛、血虛、孕婦宜慎用。

  • 5 # 中醫朱旭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在古代,刺蒺藜又叫白蒺藜,它是傳統的中藥材,《神農本草經》說它具有“主惡血,破癥瘕積聚”的效力,說明傳統中醫認為它具有通經發散走竄的藥性,刺蒺藜的入藥部位是植物果實,味道辛辣微苦,性溫無毒,有平肝化瘀,祛風,明目的功用,多用於肝陽上亢之頭痛,目暗不明,以及風邪侵襲引起的面板瘙癢。接下來,我將根據中醫理論為您做全面準確的分析。刺蒺藜的作用原理肝內儲藏著氣血,肝血是直接調節人體血液的流行,肝氣條達全身氣的運動,氣為陽,血為陰,所以,中醫常說“肝體陰而用陽”。情緒波動過大,急躁易怒後肝氣暴漲,肝氣盛則氣盛為火,因為《內經》說“陽盛則熱”。肝的陽氣升騰沖剋於上部,出現頭昏頭脹,肝開竅於目,肝熱衝擊眼睛紅而乾澀,肝氣暴動,氣動生風,此時,人體中肝氣失調而更易感受自然界的風邪,風邪侵襲後常導致面板瘙癢,引發紅色丘疹風團等皮損。出現肝陽上亢和風邪侵襲時,中醫常會選擇帶有平肝,祛風功效的藥物去調治,所謂平肝就是平復上衝的肝火,使陽火下降,肝陽得平。祛風的作用則是選擇藥性發散的藥物,散出風邪。刺蒺藜因外形帶有三根短刺而得名,凡是帶刺的植物入藥,皆因其有刺,可刺破瘀阻而體現出化瘀作用,如皂角刺。疾黎質地較輕且帶有尖刺,具有良好的通經發散的作用,這就是它祛風的作用基礎。此外,刺蒺藜味道微辛,辛能發散,加強了祛風發散的力量。刺蒺藜是果實入藥,古人認為“花類主升,果實主降”,因果熟蒂落的特點,故而帶有沉降的特性,清代醫學家張志聰在《本草崇原》中說“刺蒺藜,質地堅硬非常,含有金氣可平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刺蒺藜質地雖輕卻非常堅硬,堅硬的程度可比擬金石銅鐵,由此就稟賦了金石的氣質,金氣能克木氣,好比生了旁枝的樹木,需要刀斧來整理一樣。刺蒺藜雖然沒有礦石類藥物那樣的沉重,但也因質地堅硬而具有沉降平肝,清降肝熱的效力。總結

    刺蒺藜的平肝祛風作用,在中藥學中屬二線藥物,藥力雖然不強,不良反應卻比較少,它的平肝作用不及礦石,但無礦石如赭石傷胃之弊端,祛風作用不如荊防,也沒有發散消耗津液的副作用。總體來看,作用不強,柔和適中,使用得當可發揮較好的功效,朱大夫提示,對證應用是有效的基礎,掌握病證與藥性關係才是關鍵。

  • 6 # 懸壺遠志
    中藥刺蒺藜的學名為蒺藜,是中國藥典收載的中藥材之一。蒺藜來源於蒺藜科植物蒺藜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是採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而得。

    蒺藜味辛、苦性微溫,有小毒,歸肝經,具有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之功,常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等的治療。成人日服推薦量一般為6-10克。

    蒺藜為平抑肝陽之藥物。文獻資料顯示,蒺藜可用於肝鬱所致之乳房脹痛、乳脹不通;也可與百合、川貝配伍,用於肺癰,肺瘻;又可與菊花、地膚子、苦參等配伍治療面板風疹瘙癢,以及白癜風等病。現代植物化學和藥理學研究表明,蒺藜含有多種黃酮、皂苷、生物鹼、揮發油,以及脂肪油等,具有抗心肌缺血、延緩衰老、輕度利尿,還有性強壯作用等。

  • 7 # 本草百曉生

    在我中藥鋪裡,擁有一千二百六十三種藥材的藥材批發店裡,我最怕碰兩味藥,排名第一的是皂角刺,排名第二的則是刺蒺藜。

    因為這兩種藥,只要稍不注意,就會被扎得血肉模糊。相信不少中藥黨,會有跟有和我一樣的疑問,明明是刺,到底有啥用?

    皂角刺在骨科領域,及消腫破瘡領域,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刺蒺藜呢?

    一般蒺藜,在中藥裡頭有兩種,其一是杜蒺藜,主產地為湖北,其二就是我們最常用的刺蒺藜,也稱白蒺藜,整個北方都是它的產區。其中又以陝西韓城所出的最為道地。

    因白蒺藜結子如同一條“羊鞭”,殼上還帶毛。這時修仙人士,就聯想到“補腎”,認為舂碎白蒺藜,單獨服用它,對修仙事業大有裨益。還有,古代災民,甚至將白蒺藜舂碎和麵吃。

    古人主要用它來去風熱頭痛,它對目赤腫痛,面板瘙癢等症,均有療效。

  • 8 # 桂北老邪

    農村荒野間的刺蒺藜帶刺,有祛風止癢的功效,還能用於乳癰乳閉。

    農村中藥材頗多,刺蒺藜就是其中一種。刺蒺藜就是蒺藜的果實,說起它的原植物,農村的朋友或許都有印象,它是一種匍匐類的草本植物,其藥用部位是果實,這是一種具有多個稜角的果,果瓣分為好幾個,上面帶著很硬的刺,包括小刺,長刺以及短刺,故而名字裡有“刺”這個字,讓它在各類中藥材中辨識度更加高,容易在野外找著。

    這種植物常生長在草叢中,小時候放羊就碰到過,可別用手嘗試著去抓,容易被刺破錶皮,那時還真不懂,這也是中藥。秋季,選擇在果實成熟時採收,經過曬乾就可以用了,它具有平肝解鬱,明目,活血祛風和止癢的功效,較常見的作用就是乳閉乳癰和胸脅脹痛,這也是疏肝解鬱的表現,這一點針對那些經常生氣的人會有些幫助,生氣對肝不好,肝氣鬱結了就把毛病體現在胸協這方面,產後肝鬱血滯也可以用它。

    刺蒺藜的平肝類的中藥,主要入肝經,其性苦,有“洩降”的特點,作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這些方面,而明目的功效就一目瞭然了,就是看不清東西,眼睛腫痛時用它,《日華子本草》中就提到了這味藥,說它“治風,明目最佳”。提到了“治風”,風疹瘙癢也是可以用的,功效不輸於防風和荊芥等這類藥材,然而有些情況也是需要注意的,血虛氣弱者,陰虛不足者,孕婦須慎服。

  • 9 # 法生道醫

    刺蒺藜性味苦辛微寒。入肺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祛風明目,平肝潛陽,散結祛瘀,祛風止癢的作用。主治眩暈,頭痛,脹痛,乳閉不通,經閉,白癜風,瘰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持30天,每天只做100個卷腹,能練出6塊腹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