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藍衣阿虹

    一、注意飲水: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後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裡加入慶大黴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

    二、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剛出殼雛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而後每星期下降2℃,溫度是否適宜,除透過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活動表現,若小雞堆在熱源中心,發生“唧唧”聲、不安、行動慢、羽毛蓬亂,說明溫度過低;若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小雞分佈均勻、精神活潑、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說明溫度適中。

    三、注意喂料:出殼後雛雞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在出殼後12—24小時開食為好,出殼後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溼或乾料開食;開始幾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飽”為原則,將飼料撒在深色的塑膠布上,以後逐漸改為食槽飼餵;第5天可在喂料中新增1%的砂礫,以幫助消化,並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

    四、注溼意度:育雛初期,溼度應大一些,有利於腹內蛋黃吸收,以防體內水分散發;10日齡前溼度一般為60—65%,10日齡後為50—60%;因高溫高溼環境下,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小雞蒸發散熱受阻而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發病,特別易發球蟲病,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地面少灑水、勤換墊草。

    五、注意光照: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因雛雞視力弱,為保證採食和飲水,每天採用22—23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逐漸減少20分鐘,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持續到20周齡;為使室 內照明均勻,燈宜掛在飲水器與食槽上方,育雛6宜的光照強度可按30瓦/10m2計算。

    六、注意通風:通風換氣才能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透過換氣可以排出;一般採用自然通風,利用內外溫度差,敞開部分門窗,使室 內外空氣得以交換。

    七、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

    八、注意防病:“防重於治”是農家養好雞的有效措施;接種疫苗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雞免疫程式為:1日齡注射馬立克氏疫苗;10日齡接種雞法氏囊疫苗飲水;15日齡用雞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飲水;21日齡進行雞痘刺種;35日齡用雞法氏囊疫苗飲水;40日齡用雞Ⅱ系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混合飲水。

    只要做好以上八點,既可避免雞場的疾病繁衍,又可以提高雞群的成活率,從而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對於初次養雞的新手來說,更應該做到以上幾點,不僅能讓你獲得高利潤,還能增強自己養殖的自信心,為以後養殖打下基礎。

  • 2 # 郭郭養殖

    “育雛如育嬰”,保溫是關鍵。育雛溫度標準只能作為參考,一定要【看雞施溫】!

    1、當雛雞表現活潑好動,羽毛光順,食慾良好,飲水正常,休息時安靜無聲或者偶而發出悠閒的叫聲,體態自然、分佈均勻並不扎堆時、表明雛雞所處的環境溫度是適宜的,保持現狀即可。

    2、如果雛雞密整合堆地擠在熱源附近或某一角落,羽毛豎立,縮頭閉目,不大活動,夜間睡眠不穩,常常發出連續的吱吱叫聲,這表明溫度偏低了,應立即驅散集堆雛雞,迅速升溫保暖。

    3、若是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兩翅張開,頻頻喝水,吃料減少,則表明溫度偏高了。此時雛雞虛弱,應注意採取緩和措施,慢慢降低溫度,但要防止降溫過猛,引起雛雞感冒。

    溫馨提示:要注意處理好溫度與通風換氣的矛盾,不能為了保溫而忽視必要的通風換氣,也不能只顧通風致使溫度降得太低。應該是在保證溫度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通風換氣。比如可以先適當升高溫度,然後通風換氣,這樣既不影響溫度,也達到了通風換氣的目的。

    上苗一定要選擇安​全,副​作​用小​的藥物開口,可以提高雛雞成活率,讓後期雞不再難養!

  • 3 # 村姑小婷

    謝謝邀請:冬季育雛雞這幾個地方要特別注意,合理飼養、加強保溫、溼度調整、合理光照、飼養密度、保持通風換氣、保持環境安靜、搞好防疫工作及病後處理。①合理飼養:

    雛雞一般在12~24小時之間開水,必須採用溫水加葡萄糖(夏季可攤涼再餵食)有助於它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消化,還有利於胎糞的排出,可採用按頭喂水或針筒喂水。間隔3小時左右餵食碎粒飼料,最好是放置塑膠布上讓其啄食。同時隨後飼養要採用少食多餐制度,每餐喂至8成飽為宜,同時供足乾淨飲用水。

    ②加強保溫:

    保持育雛過程適宜的溫度,是育雛成功的關鍵。小雞出殼後絨毛稀少抗寒能力極差,其自身的體溫調節中樞還未健全,所產熱量還不足以維持自身需求,所以還需要人工幫助。初生育雛室要保持在33~35℃的溫度才行,同時每週可適量遞減2~4℃,30~40日齡後停止。

    ④合理光照:

    在雛雞1~3日齡可採用24小時全天候光照,這樣有助於雛雞熟悉環境同時還方便鍛鍊其吃食和飲水。(光線不宜過亮,以20㎡安裝一顆25w電燈泡為宜)至其4~14日齡時只在夜間餵食時開燈即可,以便於雛雞休息和促進生長髮育。2周過後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量放其在室外活動,但時間不宜過長30min左右為宜,以後可逐漸延長使其得到充足的運動和陽光,能有效增強雞體抗病能力。

    ⑤飼養密度:

    育雛室飼養密度過大不但容易造成生長髮育不良發病率提高,同時還會增高死亡率和殘次率,從而降低飼養效率。一般1~3日齡的雛雞30只/㎡,4周齡起每週遞減5只/㎡到7~8周齡時飼養密度為8~10只/㎡。

    ⑥保持通風換氣:

    通風和換氣,這對雛雞來說那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其雞糞中所釋放出的氨氣,如果不及時排除出就會導致雛雞發育不良感染呼吸道疾病或瞎眼等病。

    ⑦保持環境安靜:

    雛雞是特別膽小的,對周圍環境和聲響都極其敏感,任何干擾都會使它嚴重驚群,造成互相擠壓嚴重的還會造成死亡。所以要儘量保持環境安靜,非必要勿擾。

    ⑧搞好防疫工作:

    雛雞常患的病有白痢、球蟲病和新城疫(雞瘟)。預防這些疾病除了要搞好環境衛生,還要對其食用用具進行消毒處理,同時還可對其病症進行藥物防治:白痢:可在1~20日齡在飼料內新增土黴素0.03%;球蟲病:可於其21日齡開始在其飼料中新增0.04%的痢特靈間隔性餵養,一週2~3次;雞瘟:有專門的疫苗,可用疫苗注射防預。

    ⑨病後處理:

    如若雞新城疫(雞瘟)真的發生後,首先將可疑病雞檢出焚燒或深埋,被汙染的羽毛、墊草、糞雞新城疫病變內臟便亦應深埋或燒燬。封鎖雞場,立即對其內外徹底消毒,並給雞群進行加倍劑量的緊急接種;嚴格隔離,避免感染其它雞。一定要果斷處理,切記不能有半點馬虎,馬虎之後會造成更嚴的後果和更大的經濟損失。

  • 4 # 陽陽的快樂生活

    冬季養殖小雞成活率高生長髮育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首先冬季氣溫低,首要任務就是合理掌握溫度,剛出殼的小雞身體較弱,適應能力差,如果溫度忽高忽低極易造成小雞死亡。一般來說,出殼一週左右的小雞,室內溫度要保持在30—32℃,倆周左右的小雞,保持在29—31℃,三至四周的小雞要保持在28—30℃,如果溫度過低,小雞扎堆縮頭呆立,睡眠擁擠不安,這時可在盛放小雞的容器內厚鋪墊草,以便保溫。為促進生長,增強體質七天後的小雞要曬太陽,在沒風溫暖的天氣放出運動,頭倆天每次二十分鐘,以後逐漸延長時間,不要突然把小雞放出屋外,以免發生感冒。二、合理開食與飲水,小雞開食時間可掌握在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小雞有啄食現象時在喂,喂早易生病。一至五天的小雞要晝夜餵食,次數每天七八次,五天後減少夜間餵食次數,十五天停止夜間餵食,改白天喂五次,小雞剛出殼時,要將小米篜成八成熟飼餵,還可拌些煮熟的蛋黃。十五天後可用玉米麵四份,麥麩一份,蒸七成熟,弄碎後放涼飼餵要少喂勤喂,不可一次喂的過飽。還要喂些洗淨切碎的青菜和動物蛋白質飼料如魚粉肉粉等,並在飼養中加些砂粒以促進好消化。嚴禁用發黴及過涼的飼料喂小雞,新出殼的小雞含水量為體重的76%,如果缺水會造成生病死亡,必須給以清潔足夠的飲水。

    三、養殖小雞空間密度要合理。一般情況下一個月內的小雞每平方米不超過二十五隻,倆個月內的小雞每平米不超過十五隻,要合理利用雞舍空間。

    四、雞舍注意環境衛生保持清潔,要經常消毒,病死的小雞要及時深埋處理,不能亂扔,以防疾病散發。為防止雞瘟、霍亂,小雞出殼後要選擇合適時間用新城疫二系疫苗點鼻,到四個月齡時注射一次一系疫苗。為防止白痢病的發生,在飼料中拌入0.01—0.04%痢特靈,連喂七天,也可用20%的大蒜汁點鼻。小雞發生了“空嗉”可在飲水中加入0.1%高錳酸鉀,或喂少量大蒜。

  • 5 # 三農牧業

    一、掌握適宜溫度

    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在於給予雛雞適當的溫度,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雞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叉,在雞進場之前保證雞舍溫度升至 35℃左右,飼養人員要細緻觀察雞的行為,瞭解雞的冷熱表現,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 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 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 1 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 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 3 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 13℃。

    三、注意觀察,防止扎堆

    飼養員的日常觀察是養好雛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初冬季節尤其要注意觀察雞群的冷熱情況,防止扎堆。扎堆是雛雞因寒冷而緊密堆集在一起的現象,有時高達五六層,半徑達幾十釐米。這是育雛上常見的現象。扎堆時雛雞由於正常的代謝產熱排不出去,雛雞堆很容易過熱、過溼,堆內缺乏空氣,從而使雛雞出汗、感冒、呼吸困難,乃至昏厥,嚴重者會大批死亡。發現扎堆時要及時用手或吆喝聲將雛雞趕散。此時還要及時升高育雛溫度,堵塞穿堂風口。

    四、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

    當舍外溫度下降到-5℃以下時,雞舍的通風就應當完全以換氣為主,保證最小通風量,舍內以不悶為宜,每天應適當開啟天窗換氣或設定排風機進行排風,但要嚴防賊風。

    五、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使用生石灰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

  • 6 # 天水椒農小哥

    冬季天氣寒冷,育雛要把控好溫度,溼度,消毒等各方面問題。雛雞會因寒冷而發生流感,所以冬季育雛雞要注意一下幾點。

      一、溫度的控制

      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禽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義,進雛的前3天,要對育錐室進行預熱和試溫,讓室內溫度達到32℃左右。

      一般育雛初期溫度宜高,弱雛的育唯溫度應稍高,小群飼養比大群飼養溫度高,夜間溫度比白天高,陰雨天溫度比晴天高。入雛一週溫度要求達到35-32℃,以後要求每週溫度降低2℃,直至育室溫(20℃左右)相等即可。

      二、溼度的控制

      溼度要求第一週控制在70-75%;第二週控制在65%左右;第三週溼度控制在55-60%。20天后不而要加溼。冬季一定要控制好溼度,否則高溫低溼時會出現雛雞生長緩慢、腳幹、羽毛不鮮亮等脫水症狀,低溫高溼時會使雛雞食慾差,抵抗力低,易發生各種疾病。

      三、雞舍空氣質量的控制

      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換氣,確保雞舍空氣新鮮,防止雞舍內有害氣體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的超標引起雛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但同時更要注意防止冷風或者賊風直吹雞體,導致疾病的發生。一般適合通風的時間為中午12點鐘至下午2點鐘。

      四、雛雞的飼養

      在整個育雛期間,必須保證及時供給潔淨的飲水。尤其是第一週內要求飲溫度在25℃的涼開水。飲水中可以考慮加人4%的葡萄糖、適量的抗生素和維生素。

      飼料要求選擇適口性好、易消化、新鮮優質、顆粒大小適中的開食盤選擇大口徑淺盤的料盤,在雛雞飲水1-2小時後用雛雞顆粒飼料平撒在開食盤上,任其自由採食要求定時定量,一般第一週每隻雛雞的飼餵量在13.2-18.0g第一週每天喂8-10次,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步減少飼餵次數,增加飼料量。

      五、疾病的防治

      進人冬季,溫溼度相對較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平時還應嚴格消毒,每天勤清掃,確保雞舍環境清潔衛生雞舍地面的墊料應定期更換雞糞要及時清除注意觀察雞群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做到及時隔離和治療。

    平時要做到科學免疫,按照免疫計劃及時進行免疫接種,確保疫苗和接種質量尤其要重視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防疫。

  • 7 # 助農畜牧科技

    一、溫度的控制: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禽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義,進雛的前3天,要對育錐室進行預熱和試溫,讓室內溫度達到32左右。

    二、溼度的控制:冬季一定要控制好溼度,否則高溫低溼時會出現雛雞生長緩慢、腳幹、羽毛不鮮亮等脫水症狀,低溫高溼時會使雛雞食慾差,抵抗力低,易發生各種疾病。

    三、雞舍空氣質量的控制: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換氣,確保雞舍空氣新鮮,一般適合通風的時間為中午12點鐘至下午2點鐘。

    四、雛雞的飼養:在整個育雛期間,必須保證及時供給潔淨的飲水。尤其是第一週內要求飲溫度在25的涼開水。飲水中可以考慮加人4%的葡萄糖、適量的抗生素和維生素。

    五、疾病的防治:進人冬季,溫溼度相對較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

    要做到科學免疫,按照免疫計劃及時進行免疫接種,確保疫苗和接種質量尤其要重視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防疫。

  • 8 # 阿強土特產

    冬季育雛時若溫度過低,雛雞易受涼而引起拉稀或發生呼吸道疾病等;雛雞為了相互擠壓取暖,容易造成扎堆現象,影響採食和活動,造成傷殘,嚴重時會造成大量死亡。

    因此,冬季育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掌握適宜溫度

    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在於給予雛雞適當的溫度,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雞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叉,在雞進場之前保證雞舍溫度升至 35℃左右,飼養人員要細緻觀察雞的行為,瞭解雞的冷熱表現,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 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 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 1 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 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 3 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 13℃。

    三、注意觀察,防止扎堆

    飼養員的日常觀察是養好雛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初冬季節尤其要注意觀察雞群的冷熱情況,防止扎堆。扎堆是雛雞因寒冷而緊密堆集在一起的現象,有時高達五六層,半徑達幾十釐米。這是育雛上常見的現象。扎堆時雛雞由於正常的代謝產熱排不出去,雛雞堆很容易過熱、過溼,堆內缺乏空氣,從而使雛雞出汗、感冒、呼吸困難,乃至昏厥,嚴重者會大批死亡。發現扎堆時要及時用手或吆喝聲將雛雞趕散。此時還要及時升高育雛溫度,堵塞穿堂風口。

    四、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

    當舍外溫度下降到-5℃以下時,雞舍的通風就應當完全以換氣為主,保證最小通風量,舍內以不悶為宜,每天應適當開啟天窗換氣或設定排風機進行排風,但要嚴防賊風。

    五、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使用生石灰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飲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錳酸鉀消毒一次。

  • 9 # 愛鄉村視野

    冬季怎麼育雛?冬季育雛要注意什麼?育雛階段確保雛雞溫暖舒適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冬季育雛,各飼養場都主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墊料表面溫度偏低,雛雞生長受影響;二是通風量不足,舍內水汽和廢氣不能及時排出,墊料和空氣質量惡化。以下詳細介紹:

    冬季怎麼育雛?

      一、溫度的控制

      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禽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義,進雛的前3天,要對育錐室進行預熱和試溫,讓室內溫度達到32℃左右。

      一般育雛初期溫度宜高,弱雛的育唯溫度應稍高,小群飼養比大群飼養溫度高,夜間溫度比白天高,陰雨天溫度比晴天高。入雛一週溫度要求達到35-32℃,以後要求每週溫度降低2℃,直至育室溫(20℃左右)相等即可。

      二、溼度的控制

      溼度要求第一週控制在70-75%;第二週控制在65%左右;第三週溼度控制在55-60%。20d後不而要加溼。冬季一定要控制好溼度,否則高溫低溼時會出現雛雞生長緩慢、腳幹、羽毛不鮮亮等脫水症狀,低溫高溼時會使雛雞食慾差,抵抗力低,易發生各種疾病。

      三、雞舍空氣質量的控制

      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換氣,確保雞舍空氣新鮮,防止雞舍內有害氣體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的超標引起雛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但同時更要注意防止冷風或者賊風直吹雞體,導致疾病的發生。一般適合通風的時間為中午12點鐘至下午2點鐘。

      四、雛雞的飼養

      在整個育雛期間,必須保證及時供給潔淨的飲水。尤其是第一週內要求飲溫度在25℃的涼開水。飲水中可以考慮加人4%的葡萄糖、適量的抗生素和維生素。

      飼料要求選擇適口性好、易消化、新鮮優質、顆粒大小適中的開食盤選擇大口徑淺盤的料盤,在雛雞飲水1-2小時後用雛雞顆粒飼料平撒在開食盤上,任其自由採食要求定時定量,一般第一週每隻雛雞的飼餵量在13.2-18.0g第一週每天喂8-10次,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步減少飼餵次數,增加飼料量。

      五、疾病的防治

      進人冬季,溫溼度相對較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平時還應嚴格消毒,每天勤清掃,確保雞舍環境清潔衛生雞舍地面的墊料應定期更換雞糞要及時清除注意觀察雞群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做到及時隔離和治療。

      要做到科學免疫,按照免疫計劃及時進行免疫接種,確保疫苗和接種質量尤其要重視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防疫。

    冬季育雛要注意什麼?

      一、合理掌握溫度

      雞苗進雞場之前要提前給雞舍升溫至35°左右,但是這個溫度也不是死搬硬套的,主要還要看雞施溫,如果溫度低了,雞就會堆擠在一起,容易造成壓死雞的情況,如果溫度高了,就會有大部分的雞張嘴呼吸,當然個別雞出現張嘴呼吸的也是正常的,透過觀察雞群,瞭解雞的冷、熱需求,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1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3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不能低於13℃。

      三、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不能出現因為了通風而降低雞舍溫度的,不然雞群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當然也不能因為保溫,而把門窗長時間關閉,這樣會使雞舍內氨氣味得不到及時排除,也是引起雞群生病的根本原因。

      四、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使用生石灰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飲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錳酸鉀消毒一次。然後就是帶雞消毒,帶雞消毒的時候一下要注意提高舍內溫度1--2度,同時,不能把消毒水直接噴在雞身上,要往雞舍上空噴,然後讓其自由下落,這樣就不會因為消毒而造成雞群感冒的情況出現了。

     

  • 10 # 廣西三農業產業鏈

    一、掌握適宜溫度

    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在於給予雛雞適當的溫度,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雞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叉,在雞進場之前保證雞舍溫度升至 35℃左右,飼養人員要細緻觀察雞的行為,瞭解雞的冷熱表現,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 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 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 1 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 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 3 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 13℃。

    三、注意觀察,防止扎堆

    飼養員的日常觀察是養好雛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初冬季節尤其要注意觀察雞群的冷熱情況,防止扎堆。扎堆是雛雞因寒冷而緊密堆集在一起的現象,有時高達五六層,半徑達幾十釐米。這是育雛上常見的現象。扎堆時雛雞由於正常的代謝產熱排不出去,雛雞堆很容易過熱、過溼,堆內缺乏空氣,從而使雛雞出汗、感冒、呼吸困難,乃至昏厥,嚴重者會大批死亡。發現扎堆時要及時用手或吆喝聲將雛雞趕散。此時還要及時升高育雛溫度,堵塞穿堂風口。

    四、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

    當舍外溫度下降到-5℃以下時,雞舍的通風就應當完全以換氣為主,保證最小通風量,舍內以不悶為宜,每天應適當開啟天窗換氣或設定排風機進行排風,但要嚴防賊風。

    五、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使用生石灰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

  • 11 # A廣西阿勝

    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禽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義,進雛的前3天,要對育錐室進行預熱和試溫,讓室內溫度達到32左右。

    一般育雛初期溫度宜高,弱雛的育唯溫度應稍高,小群飼養比大群飼養溫度高,夜間溫度比白天高,陰雨天溫度比晴天高。入雛一週溫度要求達到35-32,以後要求每週溫度降低2,直至育室溫(20左右)相等即可。

    二、溼度的控制

    溼度要求第一週控制在70-75%;第二週控制在65%左右;第三週溼度控制在55-60%。20d後不而要加溼。冬季一定要控制好溼度,否則高溫低溼時會出現雛雞生長緩慢、腳幹、羽毛不鮮亮等脫水症狀,低溫高溼時會使雛雞食慾差,抵抗力低,易發生各種疾病。

    三、雞舍空氣質量的控制

    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換氣,確保雞舍空氣新鮮,防止雞舍內有害氣體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的超標引起雛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但同時更要注意防止冷風或者賊風直吹雞體,導致疾病的發生。一般適合通風的時間為中午12點鐘至下午2點鐘。

    四、雛雞的飼養

    在整個育雛期間,必須保證及時供給潔淨的飲水。尤其是第一週內要求飲溫度在25的涼開水。飲水中可以考慮加人4%的葡萄糖、適量的抗生素和維生素。

    飼料要求選擇適口性好、易消化、新鮮優質、顆粒大小適中的開食盤選擇大口徑淺盤的料盤,在雛雞飲水1-2小時後用雛雞顆粒飼料平撒在開食盤上,任其自由採食要求定時定量,一般第一週每隻雛雞的飼餵量在13.2-18.0g第一週每天喂8-10次,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步減少飼餵次數,增加飼料量。

    五、疾病的防治

    進人冬季,溫溼度相對較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平時還應嚴格消毒,每天勤清掃,確保雞舍環境清潔衛生雞舍地面的墊料應定期更換雞糞要及時清除注意觀察雞群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做到及時隔離和治療。

    要做到科學免疫,按照免疫計劃及時進行免疫接種,確保疫苗和接種質量尤其要重視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防疫。

    冬季育雛要注意什麼?

    一、合理掌握溫度

    雞苗進雞場之前要提前給雞舍升溫至35左右,但是這個溫度也不是死搬硬套的,主要還要看雞施溫,如果溫度低了,雞就會堆擠在一起,容易造成壓死雞的情況,如果溫度高了,就會有大部分的雞張嘴呼吸,當然個別雞出現張嘴呼吸的也是正常的,透過觀察雞群,瞭解雞的冷、熱需求,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1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3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13。

    三、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不能出現因為了通風而降低雞舍溫度的,不然雞群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當然也不能因為保溫,而把門窗長時間關閉,這樣會使雞舍內氨氣味得不到及時排除,也是引起雞群生病的根本原因。

    四、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使用生石灰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飲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錳酸鉀消毒一次。然後就是帶雞消毒,帶雞消毒的時候一下要注意提高舍內溫度1--2度,同時,不能把消毒水直接噴在雞身上,要往雞舍上空噴,然後讓其自由下落,這樣就不會因為消毒而造成雞群感冒的情況出現了。

    冬季怎麼育雛?冬季育雛要注意什麼?初生雛雞的抵抗力比較弱,對外界的溫溼度變化比較敏感。冬季氣溫低而且比較乾燥容易造成雛雞呼吸道等疾病,因此,只有加強管理、精心飼餵才能確保雛雞成活率高,提高其生產效能和經濟效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南寧 合作養雞 0定金 先養後結..

    大型雞苗繁育基地 合作養雞 補貼10萬 訂1000只送500只 先養後結算 免費技術..

    572019-11-08

    冬天養雞注意什麼

    冬季最常見的氣流和舍溫問題 a.問題:風機端較冷,雞舍其餘地方沒問題。溼簾處的墊料潮溼,雞隻受涼。 可能的原因:溼簾捲簾布周圍過多的漏氣,通常是在水簾捲簾布沒安裝遮擋捲簾時出現。凝露和空氣不能混合會造成墊料潮溼。 改正的方法:確保溼簾處的捲簾布裝有遮擋捲簾,並且密封良好。很多新雞舍沒有安裝遮擋捲簾。可以考慮關閉該區域內的一些進風口。如果僅用48英寸的風機進行通風,可以考慮在雞舍溼簾處增加一臺36英寸的排風扇來將熱量移向雞舍末端的門處。攪拌或螺旋風扇會有助於空氣的混合。 b.問題:溫暖的、通風不良的育雛區端部。雞隻在太冷的隧道端會受涼。熱量會散失出去。育雛區末端空氣質量較差,墊 料潮溼。 可能的原因:進風口開口大小不合適,這通常是位於雞舍遠端的進風口控制器線纜拉扯造成的。 改正的方法:進風口必須要進行校正和調整,以便雞舍所有的56到60個進風口開口大小都是一樣的。當進風口不能開啟1.5英寸以上時,氣流將不會投射到雞舍中央。同樣也要檢查靜態壓是否為0.1英寸水柱或在其附近。 c.問題 : 寒冷天氣裡風機端低溫。溫度探頭讀數為多達5華氏度的低溫。 可能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有過多的空氣透過未開啟的風機開口處流入雞舍。 改正的方法:冬季裡通常不用的風機要用塑膠布將扇葉蓋住或用罩子將風機漏風筒蓋住。負壓通風雞舍,密封不良的風機開口會讓外界空氣的反向氣流進入雞舍。在進雛前要將一半的隧道風機遮蓋好。同樣也要清潔和檢查最小通風時要用的風機其百葉是否密閉良好。

    7 瀏覽8272017-11-24

    養雞育雛階段用什麼方法給雛雞控制生長環境溫度比較好?

    有專業的育雛加溫鍋爐,自動溫控,很省心的

    1 瀏覽137

    土雞怎麼育雛最好?

    9 瀏覽1602019-11-07

    怎樣學習養雞技術

  • 12 # 農村老徐

    我建議如果沒有客戶特別的需求,冬季最好不要育雛雞,不管是保溫燈,暖風爐或是熱風爐,保溫費是個不小的開支,如果是大型的養雞場,保溫裝置非常齊全的,可以考慮冬季育雛。

    冬季育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冬季育雛,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育雛室的溫度。剛出殼的雛雞,適合的溫度是35度到37度之間,溫度過低,雛雞會扎堆,雛雞扎堆,不但會踩死雞,還會因扎堆引起呼吸道病。

    二,給其飲用燒開後的溫開水,水裡放葡萄糖,白糖,紅糖的混合水,或者是電解多維,黃芪多糖,提高其的免疫力,促進消化。

    三,給雞開口要新增開口藥,預防大腸桿菌病,防治小雞糊肛和拉白痢。

    四,要適時給育雛室通風,防止育雛室氨氣含量高,引起其的呼吸道病。

    五,做好疫苗,出殼24小時內做馬立克疫苗,3至5日齡做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新城疫二聯苗,10曰齡左右做傳染性法氏囊疫苗。

    六,7日齡後防治球蟲病。

    育雛室保持一定的溼度,不能太溫,或者太乾燥,否則雞會容易球蟲和呼吸道病。

  • 13 # 農家二姐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掌握適宜溫度

    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在於給予雛雞適當的溫度,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雞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叉,在雞進場之前保證雞舍溫度升至 35℃左右,飼養人員要細緻觀察雞的行為,瞭解雞的冷熱表現,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 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 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

    在這個時期,轉群前 1 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 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 3 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 13℃。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4 # 田園松陽一山中好物

    冬季育雛時若溫度過低,雛雞易受涼而引起拉稀或發生呼吸道疾病等;雛雞為了相互擠壓取暖,容易造成扎堆現象,影響採食和活動,造成傷殘,嚴重時會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冬季育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掌握適宜溫度

    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在於給予雛雞適當的溫度,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雞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叉,在雞進場之前保證雞舍溫度升至 35℃左右,飼養人員要細緻觀察雞的行為,瞭解雞的冷熱表現,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 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 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 1 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 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使轉群后前 3 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 13℃。

    三、注意觀察,防止扎堆

    飼養員的日常觀察是養好雛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初冬季節尤其要注意觀察雞群的冷熱情況,防止扎堆。扎堆是雛雞因寒冷而緊密堆集在一起的現象,有時高達五六層,半徑達幾十釐米。這是育雛上常見的現象。扎堆時雛雞由於正常的代謝產熱排不出去,雛雞堆很容易過熱、過溼,堆內缺乏空氣,從而使雛雞出汗、感冒、呼吸困難,乃至昏厥,嚴重者會大批死亡。發現扎堆時要及時用手或吆喝聲將雛雞趕散。此時還要及時升高育雛溫度,堵塞穿堂風口。

    四、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

    當舍外溫度下降到-5℃以下時,雞舍的通風就應當完全以換氣為主,保證最小通風量,舍內以不悶為宜,每天應適當開啟天窗換氣或設定排風機進行排風,但要嚴防賊風。

    五、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飲水管每月至少消毒一次。

  • 15 # 風調雨順151446913

    冬季育雛雞有一定的難度。冬天要有“火爐最好是空調”鋪甸麥秸稈,因為麥秸稈保溫效能好,把控好溫度、溼度,溫度過高時及時通風散熱,溫度低應及時升溫,雛雞最怕受涼,受涼就會拉希甚至死亡造成損失。做好疫苗,防制禽流感,雞瘟的發生,做好一防為主。

  • 16 # 鑫媛姐弟

    冬季育雛時若溫度過低,雛雞易受涼而引起拉稀或發生呼吸道疾病等;雛雞為了相互擠壓取暖,容易造成扎堆現象,影響採食和活動,造成傷殘,嚴重時會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冬季育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掌握適宜溫度

    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在於給予雛雞適當的溫度,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雞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叉,在雞進場之前保證雞舍溫度升至 35℃左右,飼養人員要細緻觀察雞的行為,瞭解雞的冷熱表現,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 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 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 1 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 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 3 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 13℃。

    三、注意觀察,防止扎堆

    飼養員的日常觀察是養好雛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初冬季節尤其要注意觀察雞群的冷熱情況,防止扎堆。扎堆是雛雞因寒冷而緊密堆集在一起的現象,有時高達五六層,半徑達幾十釐米。這是育雛上常見的現象。扎堆時雛雞由於正常的代謝產熱排不出去,雛雞堆很容易過熱、過溼,堆內缺乏空氣,從而使雛雞出汗、感冒、呼吸困難,乃至昏厥,嚴重者會大批死亡。發現扎堆時要及時用手或吆喝聲將雛雞趕散。此時還要及時升高育雛溫度,堵塞穿堂風口。

    四、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

    當舍外溫度下降到-5℃以下時,雞舍的通風就應當完全以換氣為主,保證最小通風量,舍內以不悶為宜,每天應適當開啟天窗換氣或設定排風機進行排風,但要嚴防賊風。

    五、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使用生石灰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飲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錳酸鉀消毒一次。

  • 17 # 屠旭東

    冬天育雛,溫度控制第一,多觀察育雛的溫度空氣,環境等因素

  • 18 # 農村人阿彬

    一定要注意保溫,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向。

  • 19 # 寶清趙小三

    要注意溫度,疾病,要做到疫苗跟上,防止互相傷害,可以戴眼鏡(雞的專屬眼鏡)定期採食。我們這冬季室內養殖,白天要遮光,室內火爐恆溫控制。

  • 20 # 土家妹湯湯

    要注意溫度,溼度,空氣質量。定期打疫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小子》的大結局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