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搞笑號
-
2 # 亂而且亂彈
牛逼的演技和苦逼的現實:我們現在還拍不出像樣的《十二公民》
電影《十二公民》兩年前公映,亂彈君沒有去看。然而這兩天迷何冰——好吧,那就補補課!
借電視劇《白鹿原》,何冰給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表演藝術普及。“演技”成了很多人的談資,彷彿一夜之間身邊湧現出無數藝術表演鑑賞家。其實何冰一直是亂彈君喜愛的實力派演員,表演風格質樸、走心。奈何一直不溫不火,這次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但這金子的光芒在《十二公民》中卻被另一位同樣貌不驚人的大叔給蓋了——他就是片中計程車司機的扮演者,韓童生。在12個陪審員中,韓童生的戲份僅次於男一號何冰,也是12個人中最頑固地堅持判定兇手有罪的人。最強硬最頑固的人往往內心有硬傷。韓童生的演繹將這個出身於暴力家庭、滿腦子父為子綱、人到終年妻離子散的潦倒小人物,360度無死角地展現給觀眾。他顛顛兒地跟其他陪審員們套近乎,一副熟絡而市儈的小市民形象;他捧著水杯滋溜兒滋溜兒地大聲喝水,一副看透人情世故、誰也別想糊弄我的不服、不忿和不耐煩;他被何冰戳中痛處後瞪著眼珠子要拼命的架勢……喜愛鑑賞演技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
何冰發揮穩定,撐起了男一號——家長中的檢察官——的靜水深流和激情爆發。他代表了中國當代法制正能量,理性、執著和追求公平正義的情懷。以他和韓童生為主,一眾演員基本都有精彩奉獻。特別是那個不耐煩的學校小賣部老闆,被拉來為這個模擬陪審團湊數,他心疼耽擱掙錢的時間,還得搭上礦泉水,又不敢得罪校方。演員像被抽了筋骨,站不直、坐不正、立不住,那是被生活搓弄的市井小人物無奈而又頑強的縮影,要拼演技,這一位可謂神乎其神!
寫到這裡想起了當初為什麼不看這部片子。如亂彈君所料,片中這些陪審團成員,有地域歧視的北京房東,經歷過土改劇痛的老爺子,被女大學生認乾爹的房地產界大佬,優越感很強、不太關心身外事的醫生等等,他們當中沒有一個可以稱的上是真正的公民。
公民的標誌有一個,就是能夠跳出自己的身份限制,就一些公共問題發表客觀而獨立的意見。而這些人物正如生活中的你我他一樣,生活自己的命運設定中,奔波、爭搶、躲讓、忍耐、煎熬,我們都是小人物,我們習慣了沉默,習慣了在自己的身份中掙扎,因而也習慣了由身份帶來的偏見和被偏見。何冰不顧眾人反對一再堅持:“我就是想討論討論……”而其他人想的是,討論有毛用啊,一個富二代的生死有那麼嚴重嗎?比他冤的多了去了!有這功夫不如賣兩瓶礦泉水……
沒有法律環境的法律是鬥不過人的。那沒有公民的《十二公民》呢?
-
3 # 大鵬逼逼叨
我認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平心靜氣地看這部電影 不僅是對於法律意識的樹立 而是對於認識事實態度的糾正 如何才能保持客觀 堅持獨立思考 不受自身背景的挾持 不礙於面子上的那一口氣 何況藝術價值還如此高 老戲骨 衝突激烈 光線和鏡頭的控制 完美的本土化 個人給90分
-
4 # 漫威神
看《十二公民》之前,瀏覽了一下劇情介紹。某政法大學裡為補考而設的帶有實驗性質的虛擬法庭上,是十二位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士,而他們並沒有決定他們所討論的案件審判結果的權力。就在這樣的法庭上,一個極富責任感的檢察官以一己之力說服了其他十二位“陪審員”,讓正義得以伸張。翻拍自《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也挺讓人滿意的。
-
5 # 大波的生活故事
《十二公民》觀後感
2014年,徐昂導演將一部經典的有關陪審團的的電影《十二怒漢》改編為《十二公民》,並且獲得了“馬可·奧雷利奧”獎。這個獎項是羅馬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這部中國的《十二怒漢》可以看出濃重的話劇因素,導演本人發揮話劇編導的能力,將中國現如今方法面面的矛盾融入進去,比如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保安與商販之間、富人與底層民眾之間、守舊者與弄潮兒之間並避開了一下過於敏感的問題,弘揚了主流價值觀。在很多臺詞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進行了很強的本土化改編,每個人的發言都很符合自己的身份,計程車司機的粗野,小賣部老闆的市儈,從眾者的易變,還有無緣無故的有色眼鏡,都讓我感覺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
這部電影我不是第一次看,在兩年前的暑假我就聽說有這麼一部奇片,一個場景,十二個人,一個小時四十分鐘的小成本電影,這部電影讓我對陪審員制度有了新的理解,《十二怒漢》的中的陪審團制度很有來頭,是英美法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但他對很多大陸法系國家也有很大的借鑑作用。陪審團制度要求不同階層、種族、文化層次6至12名成員組成陪審團,參與刑事案件和部分民事案件的判決。其挑選過程十分苛刻而嚴肅。涉及重大刑事案件比如謀殺時,就像電影中一樣要求必須做出一樣的判決,有一個人反對都不可以。雖然中國沒有陪審員制度,但是能夠拍出這麼一部如此貼切中國實際的陪審團電影讓我有很大的感觸,當時的我還沒有學法學,可我已經對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電影中有個細節是每個人的凳子都不一樣。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屁股決定腦袋,我感覺這部電影真實地再現了當下社會現狀下中國人的形色各態,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發言都結合著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有人冷靜客觀,沉著分析,有人無端仇富,肆意地域黑。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或多或少地有著自己的影子,那不願意理解別人但又渴求別人理解的影子,沒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說服力,又希望別人能聽聽我們的心聲,然而從我們自身來說不在特定的狀態下又不願意多聽別人的心聲的影子。
這個電影也讓我明白了人的主觀判斷其實並不是那麼可靠的,有人就是那麼的固執偏見且自大但是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就是這樣,比如那個三號,他們認為生活就應該是他們理解的那樣,就是那麼的死鴨子嘴硬,一旦生活和他們想的不一樣他們就會跳腳就會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可能你認為你絕對不是這種人,但是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有他的影子。這個電影也讓我明白了有很多人是抗拒思考的,他們是從眾的牆頭草,他們害怕,害怕自己的見解被人鄙棄,所以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思考,比如那裡面的十二號,他的一句太難了簡直戳中了我的笑點,這簡直是大多數的我們,可是笑過之後我感覺有點心酸,因為這正是大多數的我們。而這些都是未來可能成為司法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注意的,避免我們的主觀,避免我們的盲從。
我還看到了陪審團制度的優點和缺點,優點是電影中很多的證據,很多的證明需要多方面的認知,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知識,集思廣益的優點一覽無餘,需要的是人們的發散思維。但是為什麼中國沒有采用我認為肯定也是有他相當的理由的,比如他的效率問題。我們可以看見每一個證據都要用大量時間咀嚼仔細研究。在中國如此大體量的司法判決中顯然不是那麼的可行,但也是我們國家司法實踐的發展方向吧。
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其中那句“萬一,萬一,萬分之一的錯誤對當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讓想做一名司法工作者的我意識到自己肩上是有責任的。有多少人從聽見案情的第一秒就堅定了自己的刻板印象,而這第一印象又是多麼地難改變。所以一定不要在心中的法庭給別人判決死刑。請堅持真理,提出質疑。
-
6 # L影視庫
如何看待《十二公民》這部電影?
翻拍之後的《十二怒漢》定名為《十二公民》,是為了強調,還是為了反諷。
“十二怒漢”很精準的概括了這部劇作的核心,就是源於憤怒導致的階層偏見衝突。十二公民中十二位公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當他擁有權利的時候他的主觀思想觀就會成為判決的傾向。從開場到結束,除了8號陪審員何冰揭示了自己的檢察官身份,體現出他的公民意識從何而來,其他人並沒有意識到,如果身為一個公民,你該如何謹慎而堅決的使用你手中的權利,又該如何勇敢而明確的對言行負責。
有人質疑這片子沒意義,因為中國並無陪審團制度。我想說的是,其實改變制度,成立陪審團並不難,難的是讓參與陪審團的每個人,明白這權利的邊界,責任的沉重,以及一個公民應該尊重的程序正義。
每次翻拍,不同國家的導演總是竭力結合本國社會文化,融入對本國問題的思考。《十二公民》的改編很成功,是依靠很多這種本土化的意識和細節支撐起來的,粗看起來好像比較簡陋,單調,甚至生硬,不過如果仔細思考,會覺得格外意味深長,水下沒有彰顯出來的東西,遠比水上的多。
這個電影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每個人的個人傾向、偏向性思維有多麼可怕,多麼根深蒂固。其實看完後真的會讓你細思極恐,真實的社會絕不是電影結尾那般歸於和諧美好的,真理是越辯越明,但往往現實中是沒有給你越辯越明的機會的。
好的作品一定是引人深思的。
-
7 # 電影審片官
這部電影改編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由徐昂導演執導,演員何冰、韓童生、錢波等人聯袂主演的懸疑犯罪片。故事講述了當代中國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的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不誇張的說,這部電影絕對能排進2015年度華語電影top5,從電影技巧上來說,還是有些不足的地方,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戴著枷鎖去跳舞還能如此出彩,已經讓人讚歎不已。
演員表現專業十足,臺詞非常好,自然又緊湊,完全沒有做作浮誇風,演技最出彩的首推韓童生老師,表現的非常棒。
電影借法律題材去探討通識,用群像的方式方法來真實的反映了當下中國的社會現狀,展現了偏見的同時又表現了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和電影產生共鳴跟聯絡,對電影本身來講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
雖然電影改編自美國經典作品,可在經典的本土化上也做的十分到位。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影片中也很多次去解釋了這種假設,如果觀眾朋友們能接受這個假設,還是非常值得一刷,畢竟前有《十二怒漢》做紮實基礎,劇情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當下的很多社會話題也有意的插入其中,比如貧富差距、歧視、文革呀排外啊河南人啊傍大款等問題,表演方面來講,有種話劇的感覺,但表演細節又異常出彩,相當於在電影院看了個話劇,這種感覺也還是不錯的。在這個院線爛片橫行的時代,能看一部這樣的電影都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
8 # 電影幕後
《十二公民》改編自美國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相較於原版,《十二公民》有了很多限制。
一、真實性
由於中國並不是陪審團制度,所以劇情中,《十二公民》是一次法律模擬課程。而在電影《十二怒漢》中,陪審團會議室外面,是真的有一位在等待判決的少年。
二、環境影響
《十二公民》開會的地點是一個類似於廠房的空曠空間。而《十二怒漢》開會的地點是一間狹小的會議室,十二個人幾乎是塞進去的。而當時天氣炎熱,唯一的降溫裝置電風扇還壞掉了。幾乎每個人都不想在房間裡多待一分鐘。所有的環境都體現了一個字:燥。這也是標題中的怒之所在。在這種環境下,更能體現主角的冷靜和剛正。
當然,即使帶著這些限制,《十二公民》也很好的完成了改編任務。甚至將近些年的社會問題融入了其中,出色地完成了本土化改編。而眾位演員的演技可以說毫不遜色於原版。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好電影。
-
9 # 總該有故事讓後人看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在深夜觀看了這部電影——十二公民,好不誇張的說,這是我近來看過最酣暢淋漓的一場,整部劇一氣呵成沒有枯燥的過渡,兩個小時,恍如一夢。 十二個人生經歷不同、性格迥異的男人,模擬陪審員決議被控殺人的富二代是否有罪,最初的表決,只有一人投無罪票。劇中證據確鑿,整個社會都認定富二代有罪,為什麼還有人投無罪呢?答曰:直覺。這世間沒有百分百絕對的事,就為了那百分之一的可能也應該試試,更因為,判決太快了,如此輕易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實在是不公平。唯一投無罪的他,性格鮮明,正義感強烈,作風嚴謹,這也是我最先猜出身份的人。你也許認為投有罪的十一人有些冷漠,但他們都各自揹負著不一樣的沉重過往,無法對一個顯而易見的罪犯報以同情。這社會總有人隨波逐流,總有人被嘲笑遺忘,總有人生活艱辛不為人知。這個案件各個方面折射出他們個人的經歷,在討論爭吵的過程中一步步揭露了背後的故事。也許你認為他的立場是錯的,但他正是懷抱著自己的良知做出了符合自己的最正確的判斷。與其隨便揣摩別人的內心激起自己的憤懣,不如冷靜下來交個朋友,換個角度看看別人的立場。我們以上帝視角看這場電影,也可以以其中任何一的人的視角去看,當電影結束後,你會對人性有更深的理解。 在電影中,導演安排了許多對比,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因冤枉入獄的某陪審員和兒子離家多年的另一陪審員。前者因多年的冤案轉變了立場,以自身想富二代,那百分之一的錯誤會不會正好發生呢?發生在他身上的不公待遇,導致他多年生活在歧視和汙衊中,他不希望有另外一個無辜者。而後者,因為兒子多年不在身邊盡孝,臨走時動手推搡了自己,主觀的將富二代殺父的不孝放大,一直固執的堅持立場。你看,不同的經歷導致如此對立的兩面,可你能說他們錯了嗎?他們恰恰在自己的世界裡絕對正確。 我在寫這篇推薦文時,儘可能避免劇透,希望你在觀看之後,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於每個人物都能仔細品讀,人人都不易,最初的立場是個人的正義,最終的立場是社會的正義。
-
10 # 就叫我隔壁小王吧
《十二公民》一群老戲骨彪演技,當所有人都說是的時候,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不,我們就不能隨意定論
影片講述了某高校模擬法庭,正就社會上不久前發生的一起真實案件展開辯論。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產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務工人員。案件描述中,有人聽到富二代和其生父發生激烈爭吵,隨後生父在家中被人殺害。學生們圍繞嫌疑人是否有罪展開激烈辯論,而他們的父親作為陪審團觀摩整個法庭的審判過程。休庭期間,12名陪審員被帶到另一個房間展開討論,他們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得出結論,而且需要全票透過嫌疑人是否有罪。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背景,大家普遍希望儘快敷衍了事,誰知第一輪投票過後,只有8號陪審員(何冰 飾)認為嫌疑人無罪,為了孩子,大家耐心下來認真討論。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奚落戲謔、有的人搖擺不定、有的則固執己見隨著激烈的辯論,在8號陪審員的努力據理力爭下,11:1最終變成了12:0,而8號陪審員的身份也在影片最後做出了交待,原來何冰扮演的8號陪審員身份是真正的檢察官。出於職業素養與道德,他在十一票比一的情況下,憑著對於事實與真理的存疑心推動辯論,只有在100%中找出那1%的漏洞,在一萬中找出那萬分之一的可能,在所有人說對的情況下,有一個聲音站出來說錯,才不愧為真正的公平與正義的化身。而3號陪審員,表面越囂張跋扈,脾氣火爆一點就炸,動不動橫鼻子豎眼,罵罵咧咧,看上去對誰都充滿敵意的人,其實內心有更加脆弱的一面,也許生命中的某些創傷使得他用讓人厭惡的一面保護自己那柔軟的一面,這種人在失控的時候也更加的容易奔潰,影片末尾3號陪審員講出心中委屈後嚎啕大哭。 辯論過程歇斯底里,火氣沖天,也許剛開始他們是冷靜的,但是隨著審判的推進,每個人自身攜帶的來自於生活、活著的壓力迸發出來,唾沫橫飛,吹眉瞪眼,橫眉豎目,在分析過程中動不動就從據理爭執變為人身攻擊,從案件討論轉為怒罵嘲諷,甚至動粗。仔細想想,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嘛,要是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統一,就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上升針對這個人的全部,冷嘲熱諷,甚至粗暴的辱罵,網上有和自己觀點對立的,直接開噴。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我們自己或者生活的熟悉的影子。
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經歷遭遇、不同的家庭背景,成就了我們不同的性格、人格、品格。人是複雜的生物,每個人都是獨立右豐富的多面體,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有自己的苦衷,有自己的壓力,有自己故事。我們對別人的考慮是無法真正的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每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他的成長經歷,他生命的每個細節,千姿百態的人有千姿百態的想法,雖然也會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做一個槓精或者噴子,可是要知道正如電影中的臺詞:“世界上一件事是沒有百分之百的”。我們要學會在所謂的事實面前,勇敢的站出來提出質疑,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
-
11 # 影視圈Magazine
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融合中國色彩進行改編。
一開始,我曾以為影片可能會圍繞著中國的司法進行辯論,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會發現這樣的看法著實有點淺薄了,電影給予我們的不止於此。
與大學生相戀的中年大款;認定中國孝道,信奉兒子應該任何事都聽從父母的計程車司機;經歷過中國特殊年代的老人;被冤入獄的青年;伏低做小,努力生活的小商販;歧視外地人的北京本地人……
一個個社會人物的縮影,伴隨的是社會對不同層次人群的固定看法,展現的是社會不同層次人群對於社會以及社會事件的不同看法,沒有主觀情感的引導,只是丟擲這個事實讓觀眾去判斷。
老戲骨瘋狂飆戲,影片情節緊湊,每個人物心理活動細膩,從有罪到無罪的轉變有跡可循,影片給予觀眾的不僅是對法律的思考,更是對人性、對生命、對社會的種種思考。
-
12 # 米高楊貳佰
十二公民翻拍1957年的十二怒漢,推薦看原版,法學生必看電影之一,講陪審員制度,講思辨,講程序正義。好電影。
-
13 # 老陳每日財經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以美國陪審團制度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也因此活的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為是改編也沒啥好說的,很經典的劇本,這個本子也多次被不同國家改編拍成電影,毋庸置疑的經典劇本。
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是劇本另一個就是演員了,從這個角度說該片已經成功一半。
但是電影開頭確實太過牽強,因為大學裡面真不好聚集很多家長來參加這種活動。
電影場景不過是一個破舊的倉庫,全篇除結尾和上廁所的鏡頭,均無外景拍攝,可以說是相當省錢了~
我們再聊一下演員陣容:何冰 韓童生 米鐵增 李光復 (功勳藝術家)等人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演技炸裂,其中韓童生一個人撐起了半部電影,這種配置的老戲骨湊一起,想拍成爛片都不太容易。
-
14 # 大樹底下好觀影
個人覺得十二公民翻拍的不錯,雖然難免會拿來跟「十二怒漢」相比,可也無須過於小心眼。這是中國戲劇史最高票房傑作《喜劇的憂傷》導演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領銜12位北京人藝及國家話劇院的國寶級演員聯袂主演,也是國內首部戲劇電影。整部電影主要在室內一張會議桌拍攝,但全程無睡意,不過感覺塞入的事外因素多了,也就是節外生過多的枝,結尾顯出身份的處理也沒必要。
-
15 # 鄧國良
昨晚看了這部電影,電影介紹我就不說了,其他答案裡也有人多,我們說說電影本身所表達和期望的東西。很多人說這是一部被名字毀了的好電影,但我個人覺得,這名字很貼合電影的內容,電影中十二個合法的中國公民,代表著現如今我們社會中普羅大眾中主要的社會職業代表,如民工,小商販,公務員,商人,醫生,銷售,還有知識分子。
十二個人開始為了兒女的考試坐在了一起,做一個統一的決定來決定兒女的補考是否可以透過,其實我覺得這正是對映他們所討論的案件,一群人去決定一個富二代是否應該被槍斃,這兩個事情是相呼應的。開始他們為了節省時間都想著直接投有罪,沒有去思考自己兒女在考試中,說的,做的,是否合理,正確。這一點在他們後面的討論中也足以展現,我覺得這一個導演,編劇,是想讓我們懂得不要偏心,要去思考。
再有一個就是從側面的反應了社會情況,每一個人,每一個職業都有其無奈,心酸。這其中保險從業員從頭到尾一直都是發言最少,最被忽視的一個,也貼近現實中,廣大銷售人員的現況,只有聽,只有卑躬屈膝,左右搖擺。
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從,自私到就事論事,依據事實來說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變化,但這變化中有些人是因為人性,有些人是對自己專業信心,就他們討論的證據中,存在和自己專業相悖的東西,這也樣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的多樣性,需要很多不同職業,不同職位的人去維持社會的運轉,也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有其有用的地方,就如看上去像黑社會那位先生一樣,在外面他可能是毒瘤,但在這個事情中他提供的很多東西,都能把證人,證據所推翻。
其次電影裡也著重的提到了社會歧視這個問題,有地域歧視,職業歧視,關係歧視等,這些表現得都比較明顯,我們就不說了,去看看就懂了。
電影的結局比較有意思,從有罪到無罪,這個過程,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宣洩,也得到了昇華,甚至可以說,明裡他們是在討論了案情,實際確是每個人都傾訴了一番。結局其樂融融,最後8號返回,拿回自己所遺留的檢察院證件,這也表達了我們老百姓心中的一個願景,就是希望為官者能清廉,能公正的去處理事,也使得電影得到一個昇華,個人覺得這是個點睛之筆。
《十二公民》很值得人去思考的一部電影,每個人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正如電影所展示的,角度不同看的問題就不同。
以上所述,僅為個人觀點,不喜請忽略。
-
16 # 九叔影視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的經典,雖然是翻拍的電影(改編自1957年以美國陪審團制度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但裡面十二位主要演員把每個人的角色都演得淋漓盡致。電影場景非常的簡單就是大學校園的一個破倉庫,12個人為了一個案件進行唇槍舌劍般的爭論。電影情節一環扣一環,整部影片沒有任何尿點。這樣一個小成本的電影,沒有特效,沒有氣勢磅礴的外景,緊靠12個人和簡單的幾件道具便貫穿整個影片,可以說是非常經典。非常推薦大家都看看。
回覆列表
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被翻拍過很多版本。原本比較反感那種在比較少的場景拍攝的電影,感覺很無趣,鏡頭都不用切換。《十二公民》國產版的也很精彩。
一:很巧妙的利用了故事背景。
原版為陪審團進行辯論,不符合中國的例項情況,編劇就改為政法大學裡的模擬。非常巧妙的把原著和中國實際黏連在一起,拉進了與觀看者的距離。
二.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僅僅通通十二個人的口頭闡述和分析,把觀看者帶去到他們理解的故事發展中去,然後再推翻,再求證,引人入勝。
三.演員的演技
其中演員很多都不是有名的演員,但是卻把人物形象刻畫的很真實,讓人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