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果冰冰很優秀

    首先從個人財富積累方面來說個人積累財富一般有兩個方法即開源和節流。

    其次,節儉符合我國國情,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5000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以前我們需要節儉,現在同樣需要節儉,而且我們國家還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需要一部部分地區相當貧窮,落後,只有勤儉節約,勞動者創造成果才能越來越多,社會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最後勤儉節約和生態文明建設相符合,人類創造的垃圾已使地球生態嚴重惡化,而節約可以減少垃圾保護我們的家園,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資源是有限的,如果無限度的奢侈利用,最後受害者將是我們地球可以養活我們人類,他養活不了我們的奢侈

  • 2 # 育鄰人

    勤儉持家,是與時俱進的傳家寶。世界上的物質沒有一樣是多的,糧食是人類勞動生產出來的,自然不應該不人為浪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任何時代都是生活的必須品。

    1、勞動成果應被珍惜

    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不勞而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一份收穫都是進過勞動獲得的,勞動成果應被普遍珍惜。狩獵時代,人們從自然界獲取食物,透過捕獵獲得食物,我們付出的體力勞動,有時甚至是生命;農業時代,人們透過田間勞作、春播秋收獲取食物;今天,我們透過各行各業的勞動換取生活資源,每個領域都有辛勤勞動的同伴,是他人的勞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富足美好。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尊重、被珍惜,那麼我就應該從我做起,尊重每一份勞動成果、尊重每一份付出,勤儉節約就是對勞動者最好的尊重。同時,尊重勞動也就是對自我最好的尊重。

    2、節儉行為與生產技術同步發展、進步

    生產技術無論怎麼發達,其都尚未逃出地球引力範圍,今天的農業技術同樣還沒有突破土地、水域、季節、空間等諸因素的束縛。人們尚不能在沙漠實現大規模無水栽培,同樣不能在冰雪地理種出糧食......

    節儉的本質是使物質“物盡其用”,是每種物質能量都能得到應用的運用,這種對物質價值的深度利用與物質是怎麼生產出來的並無關係。人類社會發展的兩條主線,一條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另一條則是提升資源利用效益,其中並不包含一條線路發展了就可以不顧及另一條線路的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益,是兩條完全平行的“高速路”,維護改進它們的核心目的就是更好的為人類生存服務。

    農業生產活動從原始的刀耕火種、畜力輔助生產,發展到今天的機械化作業。食物的利用效率也從最原始的燒、煮食用,發展到現今各種搭配的美食。節儉從遠古的尋找自然界儲存,發展到當今的糧食庫、冷庫,節儉行為與勞動生產技術同步發展、進步。

    成長不浪費

    3、浪費起步容易,止步難

    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千里河堤之於蟻穴,那是多麼宏大的,而蟻穴之於千里河堤又是何其渺小、微不足道。但是,蟻穴之小卻足以使千里河堤傾覆。同樣的道理,水滴之於堅石是多麼的柔弱,但滴水卻足以穿石。一粒糧食雖小,但糧食就是這麼一粒一粒的彙集起來的。一個人浪費一粒看似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個人每天浪費一粒,全世界每個人都浪費一粒,那麼加起來該是多麼大的量呢?

    生活中人們長說“慣性思維”、“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生活中從節儉走向鋪張浪費容易、從鋪張浪費回到節儉難。所以,人生節儉之美德應從孩子成長練習中引導起、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我們家孩子現在幼兒園大班,對於飲食只有一個要求:飯碗裡不剩一粒飯菜,當然我這得從我做起......

  • 3 # 令狐青雲89088282

    為什麼不?節約是中國人民的傳統,不是我們物質生活提高了就可以浪費糧食,在中國肯定還有沒有飯吃的人。所以不能浪費。

  • 4 # 發哥的生活日記

    節約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回到真正的農村你就知道辛不辛苦了。

    真正的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夕的生活。不是在電視所看到的那我,沒有機械全是人工。

    為什麼農民不管去哪裡吃飯,碗中永遠都是乾乾淨淨的,即使是現在還有很多人都保持這個習慣。就好比去外面吃小面都會把碗裡的湯喝的乾乾淨淨,每次到外面吃麵條看到別人把麵湯都喝完了,有人還拿異樣的眼光看別人。不是他吃也不起飯,因為他是農民知道尊重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 5 # 旮旯裡的神仙洞

    無論是今天,還是古代,亦或是未來,教育永遠都不止於形,而需滲入神。所以任何內容形式的教育我們都希望讓孩子瞭解和掌握的是背後的道理和精神,是事物執行的底層邏輯。

    那麼這句古詩所傳遞的精神品質才是教育者希望孩子們理解和掌握的,而任何一種優良的精神品質都早已跨越了時空。

    1、“農業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不是天上掉的餡兒餅,而是數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農業時代的發展歷史也是從無到有的,孩子們需要了解這段漫長的發展史,更需要在歷史和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體會其人民群眾的辛苦不易以及智慧是如何在汗水中產生的道理;也需要讓孩子瞭解在人類歷史上戰爭、飢餓、瘟疫等是如何地殘酷,是如何發生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從而懂得為何人們需要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創造一個和平世界的必要性;更需要讓孩子們知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來之不易,食物、健康、和平都是美好的事物,有了我們需要共同珍惜,沒有或者被威脅時需要我們共同守護創造。

    2、“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到底想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怎麼才能知道和做到

    單拿出此句來告訴孩子們這是要讓人們知道飯桌上的飯食都是來之不易的,需要我們每個人珍惜似乎是非常蒼白的,給孩子講道理本身就是蒼白的,因為孩子們一來還沒有發展出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無法理解道理本身,二來他們嚴重缺乏生活經驗,何來能夠感受民間疾苦之說呢?所以很多時候成人給孩子單講道理是無用的。

    所以還需要把上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以及《憫農》的另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都擺在孩子面前,並且還要找機會讓孩子親身體會一番夏日烈日炎炎,站在大田裡辛苦耕作,頭上的汗珠滴滴落入土中的情景,然後再讓孩子想一想辛苦了一年後,自己卻沒有糧食吃餓死的悲哀到底是怎樣的社會造成的。

    這樣下來孩子才有可能體會到詩句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否則光是透過別人的描述,是很難真正明白事理的。這也是在很多教育理論中我們一再告誡父母需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3、如何在物質生活條件富足的今天以及未來引導孩子傳承美德

    關於節儉美德的傳承似乎並不拘泥於人的年齡、財富、地位,而在於人自身的選擇,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孩子們都知道我們需要節約用水,否則最後一滴水就是地球母親的眼淚了,李嘉誠、任正非也會吃完飯把紙巾撕開兩半擦嘴,會把盤子裡的食物都吃乾淨。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心是善良的是害怕母親哭泣的,所以能夠體恤地球母親而照做,對於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的人,他們經歷了從無到有,而且在奮鬥的過程中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嚴格的自律,所以也更加促使他們能夠成功。

    而對於今天生活在很多無憂無慮的家庭中的孩子們,他們是否能夠繼續保持那份善良和做人的高度呢?不知道,這要看家庭中的父母從小是如何做的。所以父母需要考慮的是“您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重要問題。

    所以,任何教育內容的有無必要,不在於內容本身,而在於父母的教育能力水平、思想認知高度以及對於孩子未來的期待層面。您能夠看到哪一層,孩子未來就有可能站在哪一層,必要性完全掌握在父母自己手裡。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 6 # 小小思維家

    我國早已決絕了溫飽的問題,人們對餐桌上的美食美味不再稀奇珍視。我國每年餐桌上浪費糧食700億斤,相當於2億人1年的口糧。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我們還是要讓孩子都懂節約的道理,意識到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教孩子節約糧食呢?

    1、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樣產生出來的。建議父母有機會帶孩子去農村看一下農民是怎樣播種、鋤草、施肥、澆水的,讓孩子體驗“粒粒皆辛苦”。

    2、不給孩子浪費糧食的機會

    浪費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當桌子上有孩子不愛吃而剩下的菜的時候,父母就會倒掉。這樣就給孩子留下了浪費的機會。建議父母給孩子定量的食物。

    3、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飯菜

    如果孩子剩了飯菜,父母可視情況或督促他們儘量吃掉,或讓他們把剩飯留下來下頓再吃。這樣,孩子慢慢就會養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習慣。

    4、讓孩子學會用餐的文明禮儀

    帶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時候,要給孩子講明用餐禮儀,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或者每次少取,不夠再去取。

    5、榜樣作用,言傳身教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自身要勤儉節約,為孩子示範非常重要。

    6、親子共讀,教育孩子節約糧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鵝蛋什麼時候開始吃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