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嫂阿花
-
2 # 輕輕愛淺淺笑520
1、改變餵養姿勢。媽媽抱著寶寶餵母乳時,要讓寶寶的頭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這樣能減輕寶寶吐奶的症狀。給寶寶喝奶粉時儘量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坐著或站著比較好。
2、改變餵養時間。當寶寶有吐奶症狀時,要注意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不要長時間給寶寶餵奶,讓寶寶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寶寶腸胃適應了就不會吐奶了。
3、改變餵養次數。如果寶寶有吐奶現象,應該適當的減少餵奶的次數,由以前的兩小時一次可縮減為3小說一次。
4、媽媽加強護理。如果寶寶吐奶時,有可能是肚子裡喝進空氣了,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媽媽要及時把寶寶豎著抱一抱,輕輕的拍打拍打寶寶背部,讓寶寶打個嗝,就不會再吐奶了。
5、如果用以上方法寶寶吐奶症狀仍不好轉,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了,寶寶腸胃可能有病變,應及時去看兒科醫生,然後對症下藥。
-
3 # 向日葵之語
嬰幼兒吐奶可採取以下方法緩解:1.不在嬰兒過於飢餓時餵奶,避免其劇烈哭鬧;2.使嬰兒在餵奶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吃奶比較順暢;3.奶瓶餵養:每三五分鐘,可讓其休息一下,進行拍嗝;4.吃奶後,適當的延長豎抱時間;5.避免嬰兒平臥吃奶;6.餵奶時避免出現刺激聲響或晃動等
-
4 # 濟州運河印象
寶寶吐奶了,哪怕是從鼻子裡噴湧而出,媽媽們最重要的是別慌張,清理現場就好了。
發現寶寶有嘔吐的跡象或者正在吐,媽媽要第一時間把寶寶稍微抬高,防止嘔吐物進入氣管,然後在豎抱起寶寶一會兒,同時擦拭寶寶身上的嘔吐物,並及時更換衣物。吐奶後,要多觀察寶寶的狀況,吐完奶後不要馬上再次補喂。
☛ 如何避免、減少寶寶吐奶?
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不要強迫餵養和多度餵養。
母乳餵養時要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特別是下面的乳暈;如果是用奶瓶,餵奶時應讓奶嘴充滿奶,奶孔大小合適,減少寶寶吞入太多的空氣。
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瓶餵養,喂完奶後至少將寶寶豎抱5分鐘以上,並輕輕拍背部。
如果寶寶經常吐奶,可嘗試少量多次餵奶。
在寶寶哺乳前更換乾淨的尿布或清洗屁股。
如果是有胃食管反流症的寶寶,在餵奶上需要花更多的耐心。如果是奶粉餵養,媽媽們可以選擇已經預先增稠的特殊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餵養,可以先將一些增稠劑用開水預先調好,然後在母乳餵養換側的間隙嘗試餵給寶寶。
-
5 # 珍紐倍羊奶粉
新生兒吐奶多發於寶寶2到4個月的時候,因為新生兒的胃容量通常比較小,胃和食管結合的地方也比較鬆弛,奶水很容易從食道返流吐出。
1、我們成人的胃一般都是垂向下方,而寶寶的胃往往呈水平狀,容量也相對小一些。此外,賁門部位(胃和食管結合的地方)比較鬆弛,收縮能力比成人要弱,流入寶寶胃部的奶水容易返流食道,引發吐奶。
等寶寶長到6個月,胃腸道系統發育完善之後,吐奶的次數就會明顯減少。
2、寶寶的喉頭位置比成人的要高一些,含乳頭或者奶嘴的時候容易吸入空氣,從而引發打嗝、吐奶。餵奶姿勢不當、餵奶的速度過快、奶量過多、奶嘴洞口過大等因素也會導致寶寶出現吐奶現象。
P.S.相較於母乳餵養,用奶瓶吃奶的寶寶更容易出現吐奶的情況。而母乳胸喂時寶寶的嘴巴會和乳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反而不太容易進入。
3、此外還有一些病理性因素,比如寶寶發燒、感冒、細菌感染、寶寶便秘、幽門狹窄、食管閉鎖、腸閉鎖、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也會導致寶寶吐奶。
防止寶寶吐奶的方法
1、選擇流量合適、大小合適的奶嘴
如果奶嘴太小,寶寶吸奶的時候就會很費力,也容易吸入空氣;如果奶嘴太大,一次流出的奶水太多,寶寶就容易嗆到,也會引發吐奶。
2、每次餵奶後給寶寶拍嗝
拍嗝能夠有效緩解寶寶吐奶的症狀,特別是那些使用奶瓶餵奶的寶寶,每次喂完奶之後都應該拍拍嗝。
寶寶吐奶怎麼護理?
1、保持寶寶上身抬高
寶寶吐奶之後,嘔吐物很容易進入氣管引發窒息,因此媽媽要注意保持寶寶上身抬高,當寶寶平躺的時候,可以用枕頭或浴巾墊高寶寶的頭部。寶寶吃完奶之後也不要馬上平躺睡覺,最好能夠豎立20到30分鐘左右。
如果寶寶是躺著時出現吐奶,那麼可以把寶寶的臉側向一邊。
2、吐奶後注意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
寶寶吐奶之後臉色可能會不好,不過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太大問題,如果吐奶後出現了情緒不安、哭鬧咳嗽、發燒、肚子脹、嘔吐更加頻繁、顏色發綠等現象,就要馬上帶寶寶去看醫生。
3、嘔吐後過30分鐘再給寶寶補充水分
如果寶寶吐完奶後馬上就喂水很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寶寶吐奶30分鐘之後,再用勺子一點點的給孩子喂水。
4、減少每次餵奶的量
寶寶吐奶後想要再次喝奶的時候,應該把餵奶量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餵奶的次數可以適當增加。此外,如果寶寶有持續吐奶的現象,就只能給寶寶餵奶,不要喂包括輔食在內的其他食物。
-
6 #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寶寶一溢奶(吐奶),很多爸爸媽媽就會很緊張,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會不會因此而營養不夠……其實,溢奶是4~6月齡小寶寶最常見的生理現象之一,大部分寶寶會在6月齡前後逐漸好轉,少數寶寶可能會持續到學步期前後才有所改善。
這種情況與寶寶消化器官的解剖特點有關。新生兒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胃容量小,呈水平位,且胃的出口(下口)幽門括約肌緊,入口(上口)賁門括約肌松,食道或胃內容物很容易逆流到口腔外,尤其在寶寶吃得過快、過飽、吞嚥入大量空氣或吃奶後興奮運動時更常見。
如果發現寶寶吐奶嚴重,可以適當調整餵奶的時間,例如不要喂得過於頻繁,寶寶吃完奶後,消化排空母乳或配方奶需要2~4小時,如果胃內前一次的母乳或配方奶還沒消化完就喂,就會導致胃容量擴張,加重溢奶、吐奶現象;也不要等寶寶過度飢餓時才餵奶,容易導致他吃得過多而引發吐奶。
還可以嘗試調整餵奶的姿勢,可以嘗試讓寶寶採用半臥姿勢或豎抱寶寶餵奶,這樣寶寶的身體有一定的傾斜度,乳汁容易透過胃的出口進入小腸。最後在餵奶過程中或者餵奶結束後給寶寶拍嗝,也有助於防止溢奶。
另外,請在安靜、輕鬆的環境中餵奶,避免噪音、強光等刺激。用奶瓶餵養的寶寶選擇合適大小的奶嘴孔,奶嘴孔過大或者出奶過快容易嗆奶,引發吐奶。餵奶之後也不要立即就逗寶寶玩耍。
如果吐出物質含黃綠色、咖啡色液體,甚至有大便臭味,或伴有發燒、腹瀉、精神差、小便量減少等症狀,就應該儘早到醫院就診了。
-
7 # 情感心理室
寶寶吐奶應該是寶媽們經常遇到的情況,寶寶如果是在床上躺著吐奶,要及時抱起來清理乾淨,給寶寶換身乾淨的衣服,注意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沒有嗆到氣管寶寶會比較平靜,寶媽無需擔心,有些寶寶吐奶後,媽媽擔心寶寶餓,會立即給寶寶餵奶,這樣可能寶寶會再次吐奶,正確的做法是等半個小時後用小勺給寶寶喝些溫水,再喂比平時少一半量的奶,讓寶寶的胃先修復一下,再恢復到平時的奶量。
-
8 # 媽咪呀育兒加油站
第一次經歷我家大寶吐奶的時候,我和老媽都感到十分的緊張和擔心,那時候大寶還在月子裡,一個月不到,我剛給他喂完母乳,還特意豎著抱了幾分鐘,當外婆接過去橫著抱在懷裡的時候,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他噗的一下吐了外婆和自己一身,是那種大口大口的吐,然後哇哇大哭起來。這下可把我們給嚇壞了,怕他被嗆到,趕緊豎起來又拍了拍後背,等他情緒穩定下來不哭鬧,也沒有其他不好的反應之後馬上進行了清潔換洗。
雖然之前我瞭解過寶寶吐奶的一些知識,可是當時寶寶吐得比較急也比較多,為了安心我們趕緊抱著寶寶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確診無礙後才放心了。醫生也告知說,寶寶吐奶都是很平常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注意下面幾點,便可以很好的避免寶寶吐奶:
1、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胃是呈水平位的,容量小,所以餵奶的時候不要一次喂太飽,多次少量的餵養。
2、餵奶之後應該先豎抱著寶寶,不要馬上讓寶寶躺下來。然後將手掌供起來自上而下的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將寶寶胃內的空氣排出體外,通常空氣排出後能夠聽到寶寶打嗝的聲音。
3、寶寶打嗝後可以再多抱一會,如果想要寶寶躺在床上,就要讓寶寶側臥著,先不要平躺。
4、不要再寶寶太餓,或哭鬧的時候餵奶,因為這樣寶寶容易將空氣吸入胃內,引起吐奶。
5、餵奶的時候保持環境的安靜和舒適。
6、如果是用奶瓶餵養,則奶嘴的孔不要開太大,這樣容易噎到;也不要開太小,太小寶寶要用很大的力氣吮吸,容易導致空氣吸入胃中;奶嘴孔適中最好。
7、寶寶喝完奶之後,不要逗引寶寶,或要換寶寶,寶寶情緒太激動也容易導致吐奶。
-
9 # r天空一片蔚藍
1、掌握好餵奶的時間間隔:一般每隔3~4小時左右喂一次奶,不要頻繁餵奶,以免寶寶胃部飽脹而吐奶。 2、餵奶姿勢要正確:讓寶寶身體保持一定的傾斜度(45℃)可以減少吐奶。 3、讓寶寶打個嗝:喂完奶後不要立即放下寶寶,讓寶寶趴在媽媽肩頭,再用兩手輕拍寶寶背部,讓他打嗝,拍出腹內的空氣。 4、先側臥再仰臥:放寶寶躺下時,應先讓寶寶 右側臥一段時間,無吐奶現象再讓他仰臥。 5、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流入咽喉及氣道,還可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寶寶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位的奶水快速清理出來,以保證呼吸道通暢。 6、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表示吐出物可能已經進入氣管了,應馬上使寶寶俯臥在媽媽膝上或硬床上,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4~5次,使其能將奶咳出,隨後,寶媽媽應儘快將寶寶送往醫院,讓醫生再進一步處理或檢查。
-
10 # 寶哥哥和小肉丸
寶寶吐奶大多數屬於生理現象(小嬰兒的胃長的形態是水平胃,並非成人的豎直方向的),需要家長在寶貝吃完奶後,豎抱著寶貝一般會把寶貝扛在肩上,讓孩子的頭倚靠在大人的肩膀上,這時在孩子的後背以空手心,輕輕的拍拍,部分孩子會有打奶嗝的情況,打完奶嗝一般就不會再吐奶了!
另一種是出現了消化不良或受涼後,孩子出現吐奶問題,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檢查和治療。針對不同的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如受涼後的吐奶,需要保暖驅寒,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吐奶,需要調整餵奶時間餵奶姿勢以及餵奶量
-
11 # 化潔為蝶
寶寶打嗝吐奶的處理
寶寶 打嗝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主要是與由腦部經過橫膈神經,到橫膈膜肌肉的這條路徑的任何地方受到刺激有關,由於常在剛喝完奶時發生,原因可能是寶寶常哭鬧或在餵食時吃得太急,而吞入大量的空氣所造成的打嗝。
1:少量多餐的餵食法,或餵食後、抱起寶寶他拍背加強排氣,喂一點溫開水或以有趣的活動來轉移你或嬰兒的注意力,或許可以改善寶寶打嗝症狀。
2:由於剛出生的寶寶神經發育還不太成熟,所以才會經常打嗝,絕大多數不是病,無需過於擔心、驚慌及治療。
3: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寶寶打嗝,需注意餵食寶寶要在安靜的狀態與環境,千萬不可在寶寶過度飢餓及哭得很兇的時候餵奶。
如果寶寶的體重正常,只是偶爾溢奶或輕微吐奶,可以採取下列方式,減緩寶寶吐奶或溢奶的狀況。
1:少量多餐
2:側躺臥姿
3:加強排氣打嗝
4:注意寶寶吸奶的速度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
12 # 重典醫療
每個父母都經歷過新生兒吐奶的現象,新生兒在剛剛喝完奶後就開始吐奶,新手媽媽們看到寶寶吐奶也是十分困擾。新生兒吐奶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吐奶,一種是溢奶。
寶寶溢奶、吐奶,寶媽表示“頭都大”!
這時候寶媽應該要這樣處理:
1、要少量餵養,過度餵養致胃內充滿乳汁易加重溢奶/吐奶。
2、餵奶的時候要注意餵奶的姿勢和體位。哺乳時寶寶宜斜抱、半坐位或坐位,使寶寶上半身豎直姿勢;哺乳後豎抱寶寶約30分鐘,避免哺乳後頻繁改變寶寶體位。若讓孩子躺下,則讓孩子頭偏左或偏右睡,勿讓ta仰臥位睡覺。也可以採用斜的墊抬高寶寶頭部。
3、喂完奶後,將孩子豎抱拍背,促使寶寶打嗝可以預防孩子吐奶。
另外還要用柔軟的毛巾將寶寶身上的奶水擦拭乾淨,否則很容易會造成寶寶口水疹和淹脖子。擦拭過後在清潔的面板上塗抹松達山茶油或者山茶油霜,這樣可以不傷到寶寶脆弱的肌膚。
寶寶如果出現了頻繁吐奶或者溢奶的情況,寶爸寶媽一定要細心留意,是否由疾病所引起,並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做檢查,查明病因。
-
13 # 小萌老師談育兒
針對寶寶吐奶的情況,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這是嬰兒常見的生理現象,只要不是病理性的吐奶,都不用擔心。不過,還是要區分一下吐奶和漾奶。
一、吐奶和溢奶的區別
吐奶的量較多,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而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二、對策
1.掌握好餵奶的時間間隔。乳汁一般約需要23小時在胃內排空,所以寶媽最好每隔3小時左右喂1次奶。如果餵奶頻道,引起胃部飽脹,寶寶容易引發吐奶。
2.掌握適宜的餵奶姿勢。媽媽應採用坐姿抱起孩子餵奶,因為抱嬰兒使其身體傾斜,胃下口有一定傾斜度,吸入的奶汁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切忌躺著餵奶。
3.餵奶後拍嗝。媽媽喂完寶寶奶後切忌立即把他放到床上,而應豎直抱起,讓寶寶趴在媽媽肩頭,媽媽用手輕拍寶寶背部,當聽到寶寶打嗝兒的聲音後,即表明胃中氣體排空,再放下就不易吐奶。
4.吃奶後將寶寶側臥。為防止吐奶,吃奶後最好應讓寶寶先採取右側臥位,無吐奶現象後再讓他仰臥。
5.喂完奶後,不要逗引寶寶嬉笑,不要給寶寶馬上換尿布、衣服等,不要來回翻動寶寶的身體。如果寶寶經常吐奶,可掌握規律,在餵奶前給寶寶換尿布、衣服。
-
14 # 欣寶貝兒智慧屋
有了寶寶之後,我們會發現,小嬰兒在吃完奶後很容易出現吐奶現象,但是觀察一下吐過奶的寶寶,似乎沒有什麼難受的樣子。接下來,欣媽就與您一起聊聊小嬰兒吐奶的原因及止吐方法。
首先,我們來聊聊吐奶的原因。
剛出生的小嬰兒,胃的容很小,胃部發育不完善,胃的前端賁門部位鎖閉功能很弱,小嬰兒在吃奶後很容易向口中回奶,其實,更確切來講這叫“溢奶”;小嬰兒在吃奶時,很容易將空氣一同吸進胃部,吃奶後,隨著小嬰兒身體的移動,胃部空氣就會沿著氣管往上跑,這個時候的小嬰兒胃部發育不完善,奶就會隨著空氣一起出來,就形成了所謂的“溢奶”,但是,寶媽放心即可,“溢奶”屬於小嬰兒早起正常現象,不會對他的發育造成影響的,家長儘管放心。
其次,既然我們知道了原因,就可以採取有效地措施儘量避免“溢奶”的發生。
第一,拍嗝很重要。當寶寶吃奶後一定記得豎起來給小嬰兒輕輕地拍拍後背,拍嗝後半小時內儘量避免讓小嬰兒大幅度的移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溢奶”現象;
第二,喂寶寶吃奶時,儘量保證安靜的環境,豎抱或者將抱抱的頭抬得高一些,每次不要讓寶寶吃得太多,吃奶後儘量保證寶寶側臥,以防止吐奶嗆到,觀察一段時間,沒問題可以在選擇仰臥;
第三,吃奶後給寶寶換紙尿褲或者尿布時,注意不要讓寶寶的腿抬得過高,防止寶寶吐奶現象的發生;
第四,寶寶吃奶一小時內,儘量避免逗寶寶過多的玩耍與大笑,抱寶寶時也不要擁得太緊。
當然,隨著小嬰兒慢慢長大,等到三四個月後,寶寶的胃部發育逐漸完善起來,這種“溢奶”現象也會慢慢的自行消失。
雖然,寶寶吐奶屬於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寶寶在吃奶過了很久之後仍然吐奶,並伴隨著寶寶精神不振及其他異常症狀,說明寶寶可能生病了,這時候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就診,遵照醫囑進行改善和治療,可不能耽擱了!
-
15 # 豌豆的胖腳丫
三個月內的寶寶頻繁吐奶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新生寶寶胃部發育不完善。對付吐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拍嗝。寶寶每次吃完奶就要用手輕輕拍其後背,讓寶寶打出嗝,打嗝相當於拍空氣,能有效防止吐奶。
三個月後寶寶吐奶的頻次就大為減輕,有時也會因為活動翻身等吐奶。
輕微的吐奶無需止吐,那種嘔吐噴奶的情況寶媽就要格外注意了,一方面可能寶寶消化不好,注意在寶寶六個月內不要新增輔食;另一方面可能寶寶肚子著涼嘔吐,需要熱敷肚子,可以用小小的暖水袋熱敷;還有一種現在比較受寶媽推崇的方法——小兒推拿。
-
16 # 橫店海波
你好,小寶寶吐奶屬於正常現象。我記得我家寶寶小時候也是這樣,那時候孩子出生幾個月了,媽媽沒有奶水。那麼我們就給她選擇了最好的奶粉。孩子小時候餓的比較勤,大約兩個小時就要喂一次,但是我發現每次吃飽放下她就會吐奶。由於是第一胎啥也不懂,於是我嘗試著抱起她,來回走動拍拍她的後背,大約一二十分鐘再放下她。孩子一夜這樣,我是困得不行了,但是還要繼續。後來慢慢的有了經驗,每次喂完奶我都會抱著她來回走動,讓奶慢慢的進入她的胃裡。輕輕地拍打著她後背,看著她熟睡的樣子,我的心裡是高興的快樂的。
-
17 # 凡媽的超凡生活
多數寶寶都有吐奶現象,不論吃多吃少都要抱起來拍嗝,首先寶寶一定要往上抱到肩膀上,其次手掌空心狀從下往上稍用力拍寶寶背,要讓寶寶身體抖動起來才行,輕輕拍相當於在撫摸,沒有效果。如果說寶寶吐奶特別嚴重吐的特別多那就要趕緊抱去醫院看下是不是因為有某方面的缺陷或是身體不舒服引起的。祝願寶寶茁壯成長~
-
18 # 港城小蓉
親愛的寶媽,不要過於擔心!
嬰兒一般都會有吐奶溢奶現象!因為嬰兒的胃是呈水平狀,不像大孩子和成人是垂直向下的!那麼他的胃容量就比較小,存放食物就比較少;而且剛出生的嬰兒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適應能力比較差!當他們喝奶過快過飽時,很容易吐奶甚至噴射出來!
另一方面有些新手媽媽經驗不足,餵養姿勢不當,餵奶過急,兩頓奶間隔時間短等也會造成寶寶出現噴奶現象!但是這些隨著寶媽經驗增多,反覆摸索後會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寶媽可以採取一些措施的,就是在寶寶喝完奶後,豎著抱起寶寶,把寶寶頭靠在自己肩上,輕輕拍寶寶的背部,直到寶寶打出嗝來,把胃內空氣排空,再輕輕放下寶寶,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寶寶吐奶現象!
當然寶寶吐奶也要排除一些病理原因,比如寶寶吐完奶精神狀態不佳,哭鬧不止,出現感冒症狀,或者是反覆吐奶伴有腹瀉,那麼可能出現消化道炎症和感染!這時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希望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回覆列表
如何處理吐奶?
要看吐奶會造成哪些不好的地方?
1.弄溼寶寶衣服,換一件或者用口水巾之類的東西墊著就可以。
2.奶吐了會餓,如果可以,寶寶也想吃,那就多喂幾次。
3.擔心嗆到,避免寶寶吃進去太多空氣,吃奶之後不要馬上讓寶寶平躺,儘量抬起寶寶上半身,吃完拍嗝,這是能降低吐奶機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