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空一鶴
-
2 # 水上晨陽
2008年,我教小學,校長租車帶領我們一行六人去了杜郞口。清楚地記得我們看到杜郞口的校園,教學樓,課間操,慨嘆那得是多麼大的上級部門鼎力支援,才有的規模。
前去參觀學習的老師,根據需要隨便進出課堂,我進的英語教學班。年輕的英語老師,在和學生做著整齊劃一的動作,內容是英語音標,當時特別感興趣或者準確地說,被那種場面震撼了:老師動作嫻熟,學生喊聲如雷。又觀摩了學生們的生物課,他們合作學習,學生講課,講得頭頭是道,全程老師不在現場。如果說英語課是震撼,生物課就是精彩。
回來後,校長立馬給每個教室定製了六塊黑板,全科開始使用杜郞口教學模式:開放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生自己講。期間有同事質疑:英語單詞應該由老師教授才行,學生自己怎麼正音?這是當時唯一不和諧的聲音。
這種情況堅持了一年多,聽說縣城某中學撤掉黑板了,某校長指出了不足,我們校長也不再堅持,這樣,風靡一時的杜郞口課改模式徐徐降下了帷幕。
杜郞口課改模式的跌下神壇,有很多原因,這裡面與媒體宣傳、過度消費教育的執行力也有很大關係。做教育不像做快餐,想透過異軍突起來獲得教育上的紅利,總有消失的那天。至於其他,但願我們都會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不是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照搬照套,拿來就用,總得有自己的靈魂才行。
反觀我們自己:那些年我們在用自己心理預期去尋找外部的切合點:怎麼快速提升教學成績?這種最原始的出發點,讓我們很多人違背了教育規律,盲目跟風,照搬照用,最後東施效顰後,再回歸平靜。
不知道過多久還有一種模式刮到教育的陣地。
-
3 #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曾經風靡一時的杜郎口中學最終走下了神壇,走向了沒落。
之後,學校組織我們一行數人不遠千里前往杜郎口中學,學習取經。
參觀學習之後,覺得很新奇,也很震撼。杜郎口模式有其科學可取之處,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但還是覺得有不少的表演成分和功利目的。
杜郎口的沒落,再一次警示我們,做教育,一定要踏踏實實,真真實實,講規律,守規矩,不能被名利所迷惑。否則的話,曇花一現是遲早的事情。
-
4 # 品信微語
一共185個回答,沒見到一位媒體大咖、專家和杜郎口的老師來回答該中學的現狀。估計都不想觸雷,人有自保的本能。185個回答大多數都不贊成杜郎口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認為是一次成功的炒作。如今主管部門領導,校級領導和教研部門也不再把學習杜郎口掛在嘴上了,不再逼迫教師們生搬硬套杜郎口的做法了。我們課堂教學改革似乎回到理性認識了。多年以來,全國中小學一直都在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總想找到一個捷徑。一下把自己學校辦成名校典範,在這樣急功近利心態支配下,肯定會有一些鬧劇出現,今後還會發生類似事件。當年學黃岡,學楊思,學杜郎口,學衡中,還有學國外。結果把一所學校學的七不像,八不像。學校自己沒有一點自己的東西。折騰了教師,把學生當成了小白鼠試驗品。背離教育規律,課堂教學改革一直圍繞教與學這一主要矛盾在進行。在人們期望中,希望提高課堂效率。杜郎口,洋思可以是一次積極探索,既然是改革,有成功,就會有失敗。不能完全說他們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沒有一點值得借鑑的地方。全盤否定,全盤肯定都不是科學態度。課堂教學改革要避免炒作,避免華而不實的東西,杜郎口中學恢復了平靜,但他們的老師的待遇,學校硬體建設得到實惠,可以說是的一次典型的商業策劃的範例。槍打出頭鳥,我真心希望杜郎口中學好好反思,沉澱。能堅持好的理念,好的做法,拋掉華而不實譁眾取寵的東西。課堂教學改革沒有捷徑可走,教與學的方法需要不斷完善提高,不能以改革,創新為噱頭,全盤否定傳統教學的精華。課堂教學改革要符合實際。少一些折騰,多一些理性。以坦然的心態去迎接第九次課程改革吧。
-
5 # 小學生美育
三十年前,我們搞目標教學,老師備課幾乎連師生對話都要備好。那時候我就覺得荒唐。後來,許多學校搞了許多模式,我也認真看了不少,值得學習的地方當然有。
但是,我永遠也不肯改變自己的課堂理念:每一堂課,當然要做好準備,但是,每一堂課,我都堅決把它當成我們師生共同探索的處女地,我希望我們能夠認真的尋找早知道會有的果實,可是,我更期待和孩子們得到不時的驚喜!
正是因為這樣,教書30年了,我不但沒有厭倦課堂和語文和孩子,我反而更加喜歡,而且,學生們也喜歡我叫我搞笑老師,只是,我的考試效果總是到不了前頭,這讓我只能把驕傲藏在心裡,把歉意寫在臉上……
-
6 # 大俠143554726
中國教育其中大部分意義是逐利的目的,無論再怎麼變化,只要脫離以人為本的根源,就變味了。中國的國情是不敢學習西方教育模式的,中國近現代的大學問家,科學們幾乎都和西方文化教育有關係的,中國幾大名校前身就是外華人創辦的教會學校,醫院也是為什麼?
-
7 # 阿呆918
中國老祖宗傳下來幾千年的教學技巧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分層施教!可是現在將就均衡教育,不知是否正確?杜郎口等教學改革開始都是因材施教,是正確的。但後期大家要學習它,那它就逐漸已表演為主了……
-
8 # 達亨吉烏紐
教育教學的物件是人,人是其活的靈魂,不可能是一個模子塑出來,是個性化的、能動的,教無定法,關乎理念,改革只能相機而行,不可能搞一個模式或統一一個模式。實踐證明,不論杜郎口模式還是郭氏生本模式,在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程序中,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是掀起一陣小小的漣漪,只能說明曾經思考過、嘗試過、努力過,僅此而已。
-
9 # 高考驛站
曾經風靡一時的杜郎口中學和山東昌樂二中課堂教學模式,當時號稱“271”課堂教學模式,活生生把課堂教學整成一場課堂模式的改革運動,風光無限,全國各地學校無不趨之若鶩,尤其是生源比較差的學校彷彿找到一條光明之路。我們學校也派出三批教師遠赴山東取經。喧囂過後一切歸於現實,現在很多學校發現效果不好,還是迴歸現實。教學沒有捷徑,唯有踏踏實實,才能有豐碩的成果。學生成功路有千萬條,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業上都很成功。
-
10 # 唐風韓韻
實際上教學這東西正應了那句話:有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每個老師有每個老師的特長,因而在教學中方法是不盡相同的,有時候甚至是風格迥異,有人善講,有人善唱,有人善練,有人善寫,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並學會運用。完全沒有必要一哄而上,搞什麼教學模式,結果千篇一律,缺少個性。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水過地皮溼,坑了學生,苦了老師!君不見當年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均是曇花一現,早已風光不再。仔細想來,只有適合自己,深受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才會永葆教學藝術之春!究其原因是中國的教育專家大多出自校園,來自於教育教學研究機構,好多人恐怕沒教過幾天學,閉門造車,鼓搗出個什麼模式,就要搞什麼實驗,繼而進行推廣,實際上均是空中樓閣,用不了幾天就轟然倒下了。真正的教育專家來自於最基層的學校,是幾十年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如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就是這樣的人!更可怕的是不懂教育管教育,不懂教育管教學才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
11 # 落葉歸根xx
08年,杜郎口正紅火時,去過那裡,參觀學習十多天,參加了杜郎口中學的培訓班,全程觀看了那裡的教學模式,買了很多書,絕非走馬觀花,真真正正的深入課堂,甚至一天不落的參加了學校的晚自習。和學生,教師私下裡交談過。怎麼說呢,作為我個人來說,全部接受杜郎口教學模式,還是有心理障礙的。整個杜郎口的教學模式,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下,很多的。但是,我極其固執的認為,如果一個優秀的教師,不能在自己的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來用自己的獨特的方式教育學生,而是讓學生主宰課堂,什麼自學互學,那還用老師做什麼?大家都讀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吧?如果沒有藤野先生抑揚頓措的聲音,又怎麼會有魯迅先生深刻的記憶呢?我固執的認為,老師,就要做老師該做的,認真教書,學生,就要做學生該做的,好好學習。對不起,崔校長,您的洗腦,在我這裡,沒起作用!可能我就是一塊榆木吧!
-
12 # 使用者111472740655
杜郎口所謂“五步教學法”,從本質而言,就是提前學習和合作學習,是屬於教學中的“下位”教學思考或實踐,即教學方法的變革,而不是中位教學方式的變革。所以模式可以借鑑,但照搬就沒有意思了。
-
13 # 兵143840059
杜郎口、昌樂、新絳的炒作讓各學校領導看到的出名的機會,所以不加任何思考,不惜違背課堂教學實際,今天學衡水,發現不靈,明天學長郡,又不靈,再學其他的。搞的老師疲憊不堪。領導們難道不知道每個學校不一樣,每個老師不一樣,你收的學生也不一樣嗎?如何教學,一線老師才最有發言權。
-
14 # 餘海上岸
一個尺子,一根粉筆,輔以三五則近年來全國及部分省市高考試題為課件平臺,感知高考氛圍,養成學科思想、審題能力與技巧,一節課就0K了。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少些花哨為好。
-
15 # 使用者3092421269337
教育沒有捷徑,出風頭的學校多數是譁眾取寵,真正的教育不需要參觀,沒有打擾,有的只是濃厚的學習氛圍。而現在的某些校長非要弄一個自己的名堂,美其名曰發展教育,實則撈政治資本。不敢說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的只要有所謂的教學模式的學校都是譁眾取寵。他們這些校長不懂教育。
-
16 # 草蜢23
能睜眼說瞎話的也就那幾個所謂的專家,當然也可能真的不懂,畢竟沒在一線教過課。反正去學習的老師就是去看個熱鬧,不會當真。
-
17 # 颯颯姐
今天學這,明天學那,學來學去亂了套,看看自己身邊的學生,什麼特點,用什麼教學方式,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
18 # 空180611769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別人的方法好,自己的方法也不差,關鍵在於自己能把握,學不來別人的就堅持自己的,不要盲目否定別人,也不要盲目跟從別人。
-
19 # dd206796883
校長參觀了回來之後,每個班發了一本《砸掉講臺應該這樣上課》,後來學校新建教學樓就沒有講臺,教室三面都有黑板。
回覆列表
現在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教育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前幾年提得比較多的就是高效課堂,以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學校為代表的,可謂風光一時,它們的出現讓廣大教師特別是許許多多的教育管理人員看到了大面積提高成績的希望。於是,學習者紛沓而至,讚美之聲不絕於口。但也有人對此現象提出了質疑。到底該如何評價呢?
先思考一下,這些學校所承擔的社會使命,這也是學校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說得簡單些,學校要乾的事,就是“立德樹人”。在杜郎口的教學模式中,是怎麼達成“立德”與“樹人”目標的?恐怕不是一兩句話,或是一紙試卷就能夠解答出來的。杜郎口模式到底成效如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十多年過去了,再回頭看看,杜郎口中學所育的學生的整體素養就可以判出,它的教學模式的是否可行,是否真的高效。杜郎口的教學更有點像泰勒的精細化分工管理,它強調的是高效能,高產出,而這些做法嫁接到教育工程之中是否合適?現在應該有了結論……
杜郎口中學是否真的實現了它所應承擔的使命?這樣講或許太高大上了,但做教育就該有這種情懷,就該用心去思考、體悟、辨析、修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這個實踐應當放到更為廣闊的時空中去檢驗,這不是專家說了算的,也不是寫論文就能證明的,而是要透過人的成長來證明。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我這樣努力得工作——為了學生的分數,我已努力到無能為力,但我並不知道,二十年後現在所做的這些是對還是錯”。
很佩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站在最樸實的立場做大眾的教育。陶先生的身體力行,真的改變了中國的教育格局,建國後的掃盲,義務教育,都可以看到陶先生的思想蹤影。很欣賞李鎮西老師沒有特色的教育,暫且稱為本色教育吧,一切都順其自然,厚積而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