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跨鬥

    大多數人

    95%以上的人

    連學習書法最基本的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願下苦功夫去過。

    是什麼關呢?

    就是基本筆畫這一關。

    我們不說過多的筆畫,我們只說那幾個最基本的筆畫,如:

    1、點

    2、橫(只說長橫)

    3、豎(只說垂露豎)

    4、撇(只說豎撇)

    5、捺(只說斜捺)

    6、鉤(只說橫鉤)

    這六個最基本筆畫衍生出的那些複雜的筆畫我們先忽略。

    你寫吧!

    標準範本在哪兒???

    你臨的在哪兒???

    把標準範本和你臨的拼圖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覺得自己臨的不像,看看基本筆畫。

    就全明白了!

    如果這一關過了

    你就上車了

    創造,

    是個人都會。

    一百個人寫字,

    一百個模樣兒,

    一百個體兒!

    誰跟誰也不一樣!

    不用創,

    天生你就和別人不一樣!

    這很容易,

    你不學任何東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麼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書法家的字,

    你照著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簽名模仿一下,

    能寫的像嗎?

    所以,

    檢驗一個書法家,

    一個書法愛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著自己性子瞎寫瞎創的東西,

    你讓他模仿,

    模仿什麼都可以,

    讓他自己挑。

    比如他學顏真卿的多寶塔,

    可以,

    你讓他隨便挑一個字,

    讓他臨。

    目標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後,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圖。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透過臨帖,模仿才能學到古人那些美的東西

    我用此文回覆了上千次了,說明大多數人不明白書法的法!

  • 2 # 王亮硬筆書法

    這個問題提的好,學習書法帖子就必不可少,該如何入帖出帖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的書法初學者。

    首先研究一下學習書法如何入帖。都知道學習書法臨帖是關鍵,臨帖要做到形似的同時還要力爭神似。其實做到形似就很不容易了,帖子拿過來就照臨肯定是不行的,這樣盲目去做往往功效甚微。這就涉及到了讀帖的問題,很多初學者都忽視讀帖,認為可有可無或者讀帖不認真,這樣臨帖時就很難掌握帖子的運筆規律以及間架結構問題。只有認真讀帖了,用心揣摩,臨帖時才能更加精準到位。

    再來看一下出帖,這個很難。有些初學者照著帖子臨的時候,能達到幾分相像,但自己創作的時候就總是不盡人意,不是筆畫不到位就是結構不合理。很多老師建議說要學會背帖,揹著字帖臨。我記性不好,這個我就做不到。背帖做不到,有時間我就抄一些東西,完全脫離字帖,找出一些自認為沒寫到位的字認真與字帖中這個字進行比對,找出問題所在,以便以後臨帖學習書法時注意進行改正。

    我個人膚淺的理解和總結的經驗就是這些。

  • 3 # 中國書法家論壇

    對某一個特定的人臨習某一本帖,先入帖、後出帖是兩個不可顛倒的學習階段.當然臨寫到一定程度後,臨習同一本帖也可以幾進幾齣或常進常出。學習階段不同,取捨內容各異,入帖、出帖也就不好區分先後了。

    對入帖、出帖比喻最形象的,莫過於已故書法家費新我先生。他借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一成語,形象地把“入帖好比既入虎穴又得虎子,出帖是得了虎子,還能退出虎穴”。

    先說入帖,初臨某一碑帖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不少朋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揮毫不止,“五日一筆,十日一墨,領袖若皂,唇齒常黑”仍在帖外徘徊,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古人之所以強調人帖“先宗一家、固其根本”,站穩腳根後再擴大戰果,大體上有以下二個原因:

    1,尋找規律。臨帖的目的是探索書寫的法則,掌握結字和運筆的規律,而這些法則和規律是歷代書法家所共有的。沈尹默先生在《學書叢話》中說“寫字必須將前人法則、個人特性和時代精神,融合一氣,始成家數,試取歷代書家來看,如錘、王、鄭道昭、朱義章、智永禪師、虞、歐、褚、顏、柳、楊凝式、李建中、蘇、黃、米、蔡、趙、鮮于、文、董諸公,不但各家有各家的面目,而且各人能表現出他所處在的時代的特殊精神;但是他們所用的法則,卻非常一致。”這就說明了從歷史上的每一位書家的作品中,都可以學到書法的法則。那麼學書者在擇師的問題上,看準一人即可,沒有必要今天找張三,明天換李四。

    2,尋找方法。學書者在方法上只有選擇最佳途徑,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我們把學書法比做攻打一座城池,是集中兵力選擇一個突破口攻進城去呢,還是平分兵力,今天這裡進攻一下,明天那裡進攻一下,非要把大部分城牆都推倒才進城不可呢?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是會選擇第一種方案的。

    歷來的書家在臨帖的問題上強調“無我”。這個無我不是讓人沒有想法,沒有主見,抱殘守缺,而是在沒有徹底瞭解情況之前,先無條件地、無保留地學習。在沒有弄清“梨子”什麼味道之前,先嚐嘗再說。揚棄古人之不足,有目的、有選擇地汲取古人之精華是必須的,但這種鑑別、取捨能力是建立在對所臨碑帖深入認識基礎之上的,只有透過不斷地、廣泛地臨摹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鑑賞能力。

    出帖

    再說出帖。一般地說臨習某一家某一派學得外形上像了,用筆的方法掌握了,對該帖的面貌、風格、神趣有了比較深人的理解和把握.能夠按照臨習的字拼湊一些作品了,而這些作品不失原帖風貌,已經是“雅有門庭”了,應該說某人基本上入了某一家某一派的某一帖了。學到這個程度可以“依照葫蘆畫個瓢”了。如果只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就做了別人的奴隸,真的沒了自我,在別人家裡過活如何能自主門戶呢?因此必須走出來另起爐灶,這就是出帖。

    出帖,首先必須具備入帖的功夫,對於一個沒有入帖的人來說,不存在出帖的問題。欲出帖,首先檢查一下自己真正入帖了沒有,是否真有虎子在懷。一般地說,對虎穴內部情況瞭解得越深入,出虎穴也就越便當。

    首先,出帖之初進入遺貌取神階段。把臨帖的注意力從字的點畫結構逐漸轉移到精神、氣韻、意態上來。其次,出帖還應“博涉多優”。如果覺得離開某家某派的柺棍就不能走路時,可以有選擇、有針對性地臨習二、三種其他人的帖。再請二、三位“帖先生”幫你走出困境。不必死守一家,更不應有門戶之見。可廣泛地“串串門”,到其它門戶裡轉一轉,看一看,用比較的方法看看不同流派的異同,有利於克服片面性和侷限性。

    總之,入帖與出帖是學習書法必經的兩個階段,學習書法沒有入帖和出帖的功夫一切都無從談起。

  • 4 # 順其自然159220662

    書法與習武。本來是古代一文一武。其教學方法,也是同樣的道理。

    書法,沒有被國家正式的,系統的深刻的綜合研究教學。而被傳的神乎其神。

    習武,經過看武俠小說,大家有所瞭解。人們對古代,各門派教學,習武的方式方法,如武當,全真教等等,所謂名門正派,單一的,有規矩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武術散打和特種兵全方位,系統科學的教學相比。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評價。

    當你學書法,被老師講的書法習帖神乎其神的時候,想想全真教,教楊過習武的滑稽。誰也不能說那個名門正派,教武功是錯的。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講的規矩,講的道理,講的功力。用這樣的思維看書法界。中規中矩的學一輩子。習帖五十年。充其量只能在武林混個二流高手。(如金庸小說中的全真教高手,六大門派的高徒。)

    什麼才是真正的學書法,個人認為,習各家之長,練基本運筆之法,修萬物之靈。悟自然之道。正如楊過,張無忌練武。各種歷經,千辛萬苦,見識各類雜學,自修自練自悟。才是真正的自我。正如毛澤東書法,隨筆起舞。伸手就來。如果被名門正派的規矩完全束縛了,沒了自我,沒了樂趣,死記硬背,死套路。也達不到練字為樂的目的,更沒有成大家的路!

    附:整兩年無師無帖練習,自娛自樂。

  • 5 # 執堂賈保榮

    首先要明確,你學習的楷書必須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書家的楷書。比如鍾繇,王羲之,魏碑系列,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名家的作品。而不是當代的田某某等所謂的名家的。

    其次,你所使用的字帖必須是書法原作品或拓片的影印字帖。而不是那種畫個筆畫的形狀,中間給你標註著用筆路線圖的字帖,也不是那種給你印在田字格或者米字格里的字帖。這種字帖都經過電腦作圖並且失真了,要看就要看原作的圖片。

    有了以上兩個前提,才能說如何出帖。

    所謂出帖,無非就是一個從臨摹到創作的一個過程。要出帖。必須先入帖先讀帖。透過觀察和不斷練習,去看帖裡的用筆規律和結構特點。

    讀帖可以從以下幾個點去觀察。

    一,筆畫的長短。每個筆畫都是有長短的。即使最小的一個點,也是有長度的。所謂的這個長度,並非是把毛筆按到紙上,形成一個形狀,而是把毛筆按到紙上後,向一定的方向行筆,然後把毛筆的筆尖送到筆畫的最後邊。需要注意的是,長短要有對比,對比就有一個比例問題,這個要試著掌握。

    二,筆畫的方向。每個筆畫都是有方向的。一個筆畫起筆之後,必定要向某一個方向行筆,行筆的方向,就是筆畫的方向。當然在有些筆畫裡邊,會有不同的方向的變化。三,如果以上能做到,第三個位置就容易了。就是筆畫和筆畫的安排。

    四,筆畫的粗細有變化,筆畫的粗細對比可以試著誇張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筆畫的粗細是透過提按來實現,是透過力量的輕重來實現。

    五,毛筆書寫時有一定的速度,要有一個快慢對比的感覺。這個需要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慢慢揣測的。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書寫的結果,書寫的過程我們是看不到的,只能透過多加練習來揣測。

    如果這些能注意到,再加上勤學苦練,掌握了基本的 用筆和結構特點,要出帖就簡單了。

  • 6 # 柏柏刺客

    這確實是一個困擾初學者的大問題,明明臨帖很熟練,一招一式像模像樣,怎麼離開字帖就寫變樣了呢?

    很多人總以為功夫不到,臨帖不夠,其實不盡然,進一步盲目的臨帖搞不好還會適得其反。其實這和刻苦的程度關係不是很大,是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誠然,出帖的先決條件是熟練,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是書法的目的是實用,是再創作。學習書法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隨時把字帖放下,自己獨立的寫出東西來。所以科學的方法才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出帖呢?我的經驗總結有五個要點,在此分享給書友。

    第一,多重學習方法結合。假設你臨摹的是一部大楷字帖,你可以練習後再把字縮小寫一遍,(臨摹小楷則反之),這樣做為了加強動態記憶,提高適應技能。平時把字帖電子版放在手機裡,在沒有條件寫毛筆字的時候,用鋼筆或者其他硬筆隨手寫一寫,也是一個置換記憶的好辦法。

    第二,熟記字帖,就是背帖。這一點非常重要,好多人練字多年,連自己臨摹的字帖是什麼內容都不知道,照貓畫虎的寫,一到要使用某個字的時候不記得自己寫沒臨摹過,你說這怎麼出帖呢?要練到把字帖中每一個字都記在腦袋裡,一想到某個字,立刻條件反射出字帖的映像,這樣才胸有成竹,下筆準確。

    第三,背臨默寫。這是承接上一步驟的延展,單獨拿出裡面的一個句子,強迫自己不看字帖,立刻憑記憶書寫。平時多進行這樣的訓練,這就離出帖不遠了。

    第四,學用結合。在字帖裡找一些單字,組成詩詞語句,作為集字創作訓練,既有了新的內容,接近日常應用,又沒有完全離開字帖,隨時參照,這是實戰的第一步,是出帖關鍵一步。以後逐漸增加文字數量,大量集字書寫,自然就能出帖了。

    第五,總結對此。這一步很簡單,但是很重要。就是把自己實戰結果和原貼對此,找出不足,及時總結改進。這樣反覆練習,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最終實戰出帖。

    附上拙作拋磚引玉。

  • 7 # 老路書法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你原來老是拄著柺杖走別人的路,現在必須扔掉柺杖走自己的路。

    你準備好了嗎?

    我們學習書法,第一是學習字的筆畫,第二是學習字的結構,這兩點是最最基本的。這兩點學好了,你就可以寫出一手工整的毛筆字了,但是你寫的字是死的,因為它沒有精氣神。

    現在我們就說說怎樣出貼——

    我們學習書法,其實學習的就是一種精神,書法缺少了特有的精神,它就不再是藝術,而是行屍走肉。柳體字的精氣神在哪?沉著痛快,氣象雍容,骨力十足。顏體字的精氣神在哪?氣勢磅礴,寬博雄強。

    那麼書法作品的精氣神是怎樣傳遞出來的?就是透過高質量的線條,和獨運匠心的結構特點傳遞出來的。現在從內到外,你都瞭解透了,那麼你就勇敢的打出來吧!

    勝利是屬於你的!

  • 8 # 景行書苑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現在學習書法的朋友們,往往都會在學習一個字帖一段時間後,就思考如何出帖。很多書法學習材料中也經常談到入帖,出帖的問題。似乎,學習書法就是選擇一個字帖,然後入帖,出帖,就有了自己的風格,就學好了。可實際上,沒有幾個人是學習了一本帖,通過出帖達到自己風格的。

    思考一下我們的學習程序,都是要深入臨寫字帖。一些書法院校在教學中強調要做“影印機”,努力把字寫的跟字帖完全一樣,這對於更好的理解書者的筆畫結構特點,進入其技術體系,無疑是有效的方法。但細細品味,任何人的臨寫都不可能與原帖完全一致,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東西摻雜其中。那麼,實際上,每個人的臨帖就是一種再創造。這樣,當在進行了幾個帖的臨寫後,因為每個人的審美思想有差異,自然所吸收的東西也存在差異,也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語言,自然就出帖了。

    如果僅僅是學習了第一個字帖,自然會過多的依賴這個帖,加上沒有別的東西進入,自己的個性的東西不容易被自己察覺,就會覺得自己完全入帖了。這時急於想什麼出帖就會回到自己原來的狀態,回到原點。再學習其他字帖,也會如此,從而形成惡性迴圈,最終一無是處。

    我老師就要求我們不要想什麼出帖,只管認真深入的臨寫經典碑帖就好。因此,建議你深入學習,努力臨寫經典楷書碑帖,甚至是其他書體也要臨寫,不要多分心,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所得。加油吧!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9 # 墨寶

    對於入帖和出帖,我談一點個人看法

    如何入帖第一,結構

    結構對於書法至關重要,臨帖要臨寫原帖的結構,把握單字的結構特點,比如說單字的俯仰,開合,疏密等等,只有把握了單字的結構特點,才能談整幅書法作品的章法!單字為整幅書法作品的基本單位!比如下圖的學字,上半部分非常的密,下半部分為疏

    比如下圖,這個字為上來下合,把握特點才能臨好

    第二,筆法,所謂的筆法其實就是用筆,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毛筆的筆性,說明白一點,只有仔細的觀察字帖中字的起行收,才能筆筆到位,才能真正體會用筆!這也是臨帖為什麼要臨的很像的原因,臨像了才能把字帖的用筆體會到位第三,章法

    章法需要用很長時間的臨寫才會發現其中的奧秘,比如說穿插,大小,輕重等等,一幅書法的構成需要很多的元素組合在一起,比如下圖的聖教序,有行無列的穿插

    如下圖,粗細大小的對比,很多,所以臨寫的時候需要仔細觀察

    如何出貼?

    能出貼證明您已經對自己臨寫的字貼有了一定的把握,關於結構筆法和章法等東西,已經學到手了!這樣的話,您可以試著暫時出帖,利用原帖的東西去進行創作,包括原帖單字的結構特點,章法等元素用在您所創作的作品上,如果不能運用,那麼說明您還沒有真正掌握原帖的東西,不能為自己所用,那麼您還得繼續進行臨帖!

  • 10 # 玉鄉大哥1

    入帖出帖,其實就是一句假話,不用當真,只不過懂得入和出的原因就可以了…

    因為一個人沒臨過帖的就可以寫出字來,是沒入帖,算出帖不?但被稱為江湖體等,貶聲一片,為啥?因為不懂得寫字的法度和方法,寫的字不太符合審美,寫得好看的江湖體一樣是好的,所以江湖體並不是貶義詞啊…入帖,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學習書法的筆法墨法字法和章法,為啥要學這些?因為尊法的字是美的,帖中可以學到全部書法的東西,所以要求入帖,弄懂這些,就是入帖了,瘋狂的從中汲取營養,前人好帖林立,大部分帖子都有不同的美值得我們學習…那帖子有可能全部學完學好的嗎?沒有,所以理論上說根本就沒人真正的出帖,就是有自己的風格字型的書法家,也是不斷臨帖入帖,汲取營養,所以說並沒有人真正的出帖…

    書法是藝術,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有人創作出自己風格的字型來,這算是出帖了嗎?我覺得沒有,就是前人,比如歐顏柳趙四人,雖有自己的字型了,但縱觀其一生的字型,也在不斷變化,不斷髮展,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出帖…這是弘一法師的作品,不符合任何前人字型,算是出帖了吧?可他是不是入過帖?為什麼會寫出這字?合書法的法嗎?結論是合法,為什麼合法?因為是美的,這才是一切藝術的根本標準…

    所以學習書法,不用拘泥於這種名詞,學法用法再學法,就是這樣不斷迴圈不斷進步的,這才是學書之道…

  • 11 # 不二齋

    問題:書法如何入帖和出帖?

    書法裡的入帖和出帖式兩個專業的名詞,入帖就是學進去,完全掌握一個字帖的風格,做到能臨帖、能創作,而且風格和原帖一樣,能夠熟練的運用所學字帖裡的各種技法。

    出帖是要從這個帖裡面走出來,用這個帖裡所學到的東西運用的其它字帖裡面去,不再受這個字型的影響,重新進入下一個字帖裡面去,透過不斷的進進出出,不斷的掌握新的風格和技法,提高自己的書法審美和用筆的技巧,最後融匯貫通,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

    這一點就像學表演一樣,你要先去模仿,透過模仿掌握表演的技術,然後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

    入帖很難,需要長期的專注的練習,但是出帖更難,需要不斷的擺脫自己的書寫舒適區,進入下一個難點,所以書法家們都說,學習書法,要以最大的勇氣打進去,然後又要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王羲之《姨母帖》

    你覺得呢?

  • 12 # 清涵書法

    首先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書法,並且學習書法。那麼對於初學者而言,怎麼入帖,又怎麼出貼呢?下面來發表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1.如何入帖,首先要追求形似。所謂入帖,就是深入古人留下的經典範本中學習。無論學習哪位大家的範本,我們都要堅持取法乎上的原則,一定要從最好的,最規範的學起。要想入帖,首先必須學習筆法,也就是範本上的點畫形態,以便領悟書家運筆方法,務必要達到形似。孫過庭《書譜》中提到“察之貴精,擬之貴似。”

    2.點畫練好了之後,在進一步的學習範本中字的結構。學習結構,主要是觀察筆畫之間的穿插,排疊以及筆畫之間的筆斷意連。要想練好結構就要摹帖。所謂摹帖就是把一層薄紙放在古帖上面,然後用筆描寫。姜夔《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的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所以不僅要摹帖,還要臨帖,只有臨摹相結合才能練好結構,最後學習章法。

    3.如何出貼?所謂出貼,就是把所學古人的法則運用到現實書寫作品當中。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能夠熟練的運用好古人的筆法和結構,以及章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所謂的出貼。

  • 13 # 千年蘭亭

    古人把入帖、出帖說的很玄,不好理解,其實按我的想法,入帖就是搞清楚古人寫字的方法,出帖就是把這種方法運用到我們要寫的字中去。

    要入帖,主要是要會臨帖:

    1、臨與摹要結合。摹得形,臨得神,摹與臨互動進行,力求與原帖相似。

    2、臨作要與原帖比較,找出差異。要求大的相似,小的細節可暫時放過。

    出帖,是指創作:

    1、背帖。根據記憶將原帖書寫出來,可加深對原帖的理解。

    2、集字。將帖中幾個字組合成新詞進行創作,逐步增加字數,直至集字成篇。

    3、仿意創作。根據原作風格創作不同內容。

  • 14 # 只苦無人可入詩

    我們吃飯吃雞吃魚吃肉,

    是為了補充營養,長成自己。

    而不是為了成為雞鴨魚肉~

    帶個圖好看,剛才胡劃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異性朋友(關係還不錯)經常點贊評論你的朋友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