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捕頭
-
2 # 採花中郎將
首先想說,高老闆的風格是最接近馬老的,尤其在組織語言的方式特點上及其相似,甚至一些細節。應該是刻意模仿的,是對先輩偶像的致敬。這個要比好多在聲音上、動作上的模仿要高階許多,真正做到了神似。這也是高老闆的段子看似包袱少不火爆,但聽起來卻十分舒服的原因。
馬老說相聲不是出怪聲出洋相,這是絕對的行業真理。但怎麼界定卻有很大難處。泛泛地說,“出洋相”應該屬於“逗”的範疇。傳統段子中的“打哏”其實也屬於出洋相,比如武墜子、拉洋片;另外武訓徒中的裝傻充愣也應該列入。但是這種出洋相,是基於“故事情節”的需要,巧妙地融於鋪平墊穩之間,既可增加滑稽效果,又無絲毫突兀之感。馬老自己有個小段叫學唱歌曲,其實也可以算是這個型別;另外謙大爺在前些日子爆笑全場的“一起學貓叫”也是如此。
但是有些演員,為了現場氣氛,脫離節目本身的語言意境,牽強附會地使用一些誇張表演方式,甚至一開場就又蹦又跳卻與後面內容毫無關聯,這個哪怕模仿逼真、效果尚可,我個人認為也並不可取。比如相聲有新人中一些年輕演員的手法。
還有一些情況,需要“拿捏”到位,稍不留神就容易“用力過猛”,給人一種出洋相的嫌疑。比如相聲有新人中陳曦的“開空調啊”、謝金的“我是師爺”,有人即認為似乎“過了”。因此,風格火爆卻不出洋相,是一種高階技巧,這一點前輩名家高英培、魏文亮是典範,年輕演員要好好借鑑領悟。
此外好多人提到小嶽嶽,認為他有出洋相的嫌疑。不過我倒覺得德運社的“騷浪賤”其實各具風格,雖然在小劇場有時放的太開了,但基本上都能把自己的特色運用自如,滿足觀眾口味同時不影響整體效果,其實是不錯的。正因為小劇場的歷練,再加上過硬的基本功,才能運用自如。無論岳雲鵬還是燒餅張鶴倫,即使正兒八經地說“主流”相聲,實力也是碾壓一般演員的。但現在岳雲鵬有時候過度使用和臺下互動的手法,拆散了段子內容,這個並不贊同。
總之,個人認為,搞笑又不出洋相是一個高階層次,並非都能準確掌握火候,畢竟文哏是最需要內涵和功力的。而區分是否出洋相也因為邊緣模糊而並不容易。
最後再舉個例子對比一下:相聲有新人中堂主和小先生的決賽作品,模仿卓別林和皮影舞,彰顯“學”的功力,而且是作品主旨的前期鋪墊,效果突出,絕對不叫出洋相。而“眼線男孩”的“我是相聲界的鹿晗”出場式,應該就是了。
還有一句題外話,各期相聲有新人所有節目中,最愛高欒的《說與唱》,雖然在這個段子中張雲雷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
3 # 永遇樂丶LJ
相聲原本就是街頭賣藝賺錢的一種表演形式 但有人非要把它定義為藝術 高雅 高層次的文化 簡單地說火鍋是現在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一種飲食方式但是國宴沒有說吃火鍋的吧 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 每個人的性格也不一樣 就是郭德綱說的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但有些人卻非要在文章上說三道四 爭來爭去 有啥意思
-
4 # 旭日東昇THL
愛看的多看點兒!不愛看的沒人逼著你看!德雲社有很多人支援!沒必要黑人家!有沒偷沒搶!至於嗎?!陽春白雪有人看!但我自己認為十四億華人能欣賞的還是佔少數!流行歌曲、民族音樂、相聲、小品!老百姓喜聞樂見!怎麼了?!
-
5 # 生活亮亮眼
高峰是雲社的另類,
他說相聲中規中矩,
真的不會出洋相!
但,
這是出了某人
和某些人的洋相!
-
6 # 莫莫清寒
很久以前看過一個專訪,說是一位相聲老藝術家要去給毛主席說相聲,他緊張的不行,壓力太大,不知道給主席說什麼樣的相聲好,說的太市井了,怕主席嫌棄,說的高大上了,怕主席不樂,後來主席知道了就安慰他說:你只要說的讓我能開懷一笑,你的相聲就成功了!比起娛樂圈那些只會背數字的演員,花瓶似的小鮮肉,連五線譜都看不明白的演唱家,德雲社的基本功還是紮實的,可能年輕一代還是少了一些人生的閱歷,所以演的有點浮誇,但真的不錯了,說實話別看這個專家,那位大師,還有那不知從哪蹦出來的學者,現在評論、批判的歡,但沒有德雲社可能相聲就此就斷片了
-
7 # 清風徐來話古今
不管是否出洋相,最起碼他們讓相聲傳承下來了,我不敢想象如果2005年,德雲社垮了,現在誰還會去聽相聲。除了那些官員們,誰能指著相聲吃飯。
回覆列表
馬三立晚年的時候被稱為相聲泰斗,一方面是他的輩分高,年歲大,另外更主要的,還是他一生表演過那麼多經典的相聲作品,不管是作品本身還是言傳身教,都令人折服,讓人感受到相聲藝術的魅力,和馬老的個人魅力。
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過程中,晚年的馬三立對當時的相聲表演提出過一些看法,也可以說是批評。他認為說相聲不是出洋相,不是出怪聲,不是靠感官刺激來逗樂觀眾。儘管馬三立並沒有指明是哪些演員在這樣做,但從中也能看出馬老對當年風行起來的一些表演方式,是有自己的意見的。
八旬馬三立如是說
在這段採訪中,馬三立的年歲已然不小,應該在80歲以上,是一位真正的相聲老人、曲藝老人,說了一輩子相聲。
面對鏡頭,馬三立是這樣說的:我們說相聲不騙自己,不蒙觀眾,我們下功夫。相聲不是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相聲不是靠這些來逗樂。一個人撤凳子,另一個人坐下的時候摔一個屁股蹲兒,這有什麼可樂的?觀眾聽完回到家想起來還一直想樂,這才是好相聲,靠摔屁股蹲兒這種表演能嗎?根本不可能。
咱們來大體分析一下馬老這幾句話的含義。
不下功夫對不起觀眾
其一,“我們說相聲不騙自己,不蒙觀眾,我們下功夫。”
這是說演員對於相聲演出的嚴肅態度和認真準備。很多相聲的表演輕鬆自然,看上去就像兩人閒聊天兒。其實他們的詞絕大部分都是事先準備好的,絕不是完全靠到了臺上現場亂撞。
就像馬三立自己的相聲,很多時候聽上去都絮絮叨叨的,好幾句話還要重複,其實這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停頓和重複,都是馬三立事先設計好的,那就是他追求的表演風格。
現在有些演員在臺下並不好好對詞兒,感覺差不多了就直接上臺,其實這樣的表演風險很大,即使再有舞臺經驗,也不應該每次都不做充分準備,倉促上臺。有可能也不出舞臺事故,但一般來說精彩也精彩不到哪裡去,那同樣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相聲不是二人轉
其二,“相聲不是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相聲不是靠這些來逗樂。”
馬老說的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你首先想到什麼?可能是二人轉。
二人轉在很多時候的表演就是如此,不能說它沒有幽默的成分在,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想盡辦法吸引觀眾的目光,不擇手段地逗大家發笑。與二人轉的表演相比,相聲更富有藝術性,主要靠語言魅力來吸引大家。
也許,相聲在早期也是靠一些這樣的手段來吸引路人駐足的,“相聲”的“相”就是相貌和外表,而且相聲四大表演風格“帥賣怪壞”中,還單有“怪”的風格。不過後來“怪”的表演被慢慢摒棄,只是在這些年又被一些演員撿了回來。一貫以幽默表演見長的馬三立,很明顯不贊同一味靠過於外化的感官刺激吸引觀眾的表演。
好相聲讓人回味
其三,“一個人撤凳子,另一個人坐下的時候摔一個屁股蹲兒,這有什麼可樂的?觀眾聽完回到家想起來還一直想樂,這才是好相聲,靠摔屁股蹲兒這種表演能嗎?根本不可能。”
聽完相聲到家回想起來還想樂,這就是相聲語言的魅力,是一種可反覆回味和欣賞的幽默。馬三立提到的撤凳子這樣的表演,其實也不是逗不樂觀眾,但這只是一種極為淺層次的逗笑,一般是逗孩子發笑的手法,或者說是一種滑稽,它也能第一時間逗笑觀眾,但絲毫不具可回味性,缺乏起碼的幽默。
聽不膩的馬三立
馬三立說了幾十年相聲,對於什麼是好相聲,什麼是好表演,有自己的經驗和表達。相聲界曾經有話叫“無人不宗馬”,說的是所有相聲演員,都或多或少受到過馬三立所在的馬派相聲的影響。
馬派相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市井,自嘲,小人物,故事性,還有就是意味雋永的幽默感。聽馬三立的相聲似乎永遠聽不膩,哪怕是絮絮叨叨說小事兒,民間智慧和幽默蘊藏其中。它們也許不會給你帶來特別具有衝擊性的大包袱兒,但那些好玩兒的語言和橋段,是足夠聽者琢磨很長時間,而且一想起來就會嘴角上翹的。
馬三立晚年表演的最知名相聲之一是《逗你玩兒》,但相聲絕不只是“逗你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