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釣秦淮

    釣魚時,即使在同一個水域,有時因釣點所處方位不同,或所釣的水深不同,所釣上來鯽魚的大小也會有所不同。有的地方釣上來的都是大鯽魚,而有的地方釣上來的卻都是小鯽魚。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偶然,而是很正常的,一般有經驗的釣魚人都會知道這個規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

    其實說起來道理也很簡單,只不過是跟鯽魚的生活習慣有著一定關係。一般在任何水域裡,小鯽魚都喜歡在近岸淺水活動覓食,其原因是因為淺水處相比於深水處水壓要低,而且溶氧含量也會偏高一些,一般小鯽魚進入壓力較大的深水處時,身體便會感覺不適,於是便會遊向水壓較小溶氧較高的淺水處。還有就是小鯽魚的生長速度較快,需要進食大量食物。而近岸淺水的水草裡卻有著豐富食物,所以小鯽魚一般都喜歡在淺水處活動,相應來說這些地方釣上來的鯽魚也會比較小。

    相比來說大鯽魚卻比較喜歡在較深水域活動。這個主要是因為大鯽魚警覺性較高,而深水區相比來說隱蔽性較好,所以大鯽魚一般喜歡藏在較深水域。但有時也有例外,比如在夏秋季節的雨天或夜晚,大鯽魚也會到淺水近岸來覓食。還有春季的時候,大鯽魚也會到近岸的淺水區來產卵或覓食。一般來說,大鯽魚的活動範圍都是有規律的,它們不像小鯽魚那樣到處亂竄。比如水底深淺交界處有坎的地方、河道的洄灣處或水底有障礙物等地方,都是大鯽魚習慣藏身的地方。所以在這些地方釣上來的鯽魚個體一般會比較大。

    總之,大鯽魚和小鯽魚都有自己習慣的活動範圍,在任何水域釣魚,我們只要留意觀察所釣的水域環境,還是能夠找到鯽魚的活動規律的。

  • 2 # 筏無止境

    河道的地形相對複雜,曲折彎曲不一,還有深淺之分,更有洄水灣與譁尖。而魚兒各有特性,以群聚為主。因此,作釣時,也經常遇到不同的魚群,或大或小。

    一、鯽魚大小與魚群有關

    個人覺得今天鯽魚大,明天鯽魚小,主要還是與魚群有關。這就像成人永遠無法和小孩在一起玩耍是一樣。所以才會出現,偶爾一次釣到的鯽魚都是大鯽魚,有時又全部都是小鯽魚。

    二、與地形有關

    其次就是與水下地形有關,一般地形複雜之處,必定大鯽魚偏多,魚兒越大,對外部環境的安全性越警惕,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而小鯽魚,成群結隊的搶食,因此,我們會經常發現,淺水區多是小鯽魚,奶鯽,而大板鯽往往躲在深水區。

    三、與氣候季節關係

    還有就是,與我們作釣的時間,作釣的季節,作釣時的水溫有關。

    鯽魚越大,或許對季節,水溫越苛刻,比如在深秋冬季中,在春天的三四月份,一般容易釣到大板鯽,而夏季天熱時,氣候不穩定時,反而是小鯽魚更多。

    所以,河流中的這種時大時小的情況,有多重因素。總之,小鯽魚時釣小魚,大鯽魚時釣大魚,都是一種樂趣。

  • 3 # 釣魚人老高

    類似的魚情,筆者多次經歷,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在農村廢棄的窯坑,每次施釣窯坑北面釣到的鯽魚,個頭明顯偏大,而南面多是一些瓜子鯽、小奶鯽,所以釣友紛紛往南邊跑,聲音噪雜的情況下,依然如此。

    另一個是徒駭河聊城段一個大橋位置,按照一貫的經驗,大橋兩側水域,容易有魚群聚集,大魚數量多才對,但偏偏不這樣,大橋往西2千米處,3/4兩的大鯽魚數量眾多,碰巧還能斬獲半斤以上的大板鯽。

    後來原因逐漸揭曉,窯坑北側多大鯽魚,主要是因為較大的水深,最深處可達6米,而南側最深處多集中在3米左右,顯然大鯽魚更喜歡躲藏在深水區;大橋西側多大鯽魚,是因為水底有許多溝壑、土坎及歪倒的植物莖葉,這裡曾開通一條支河,挖掘機多次適用,水底環境複雜,而這恰利於大鯽魚的藏匿。

    那麼哪些環境更利於大鯽魚的棲息呢?

    這裡不得不提到大小鯽魚的習性差異了:大鯽魚與撒網捕魚人、釣魚人多次鬥智鬥勇,膽子小、警惕性高,不會輕易向岸邊淺水區靠攏;小鯽魚不同,似乎毫無畏懼感,岸邊進水區經常能看到小鯽魚活躍的痕跡。所以越是深水區,存在大鯽魚的可能性越大,而淺水區多是一些小鯽魚在遊弋。

    另外鯽魚生性貪玩,所以水底環境越是複雜、多變,比如有緩坡、土坎、凹凸或其他障礙物,越能吸引鯽魚的聚集,反而水底光滑、平整的水域,難有鯽魚的逗留。

    寫在後面:其他因素

    當然,不可避免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河道的一頭是否有撒網、電魚者光顧,或者有汙水的排放等等,這些也會導致一頭鯽魚數量稀少,而另一頭大鯽魚偏多。

  • 4 # 沈啟群337

    釣齡雖不長,但也有多年,包括在國外最刺激的海釣,上過魚中珍品三文魚,雪魚等品種,對國內河湖中為什麼釣鯽魚,會出現大小不同?發表一個看法:

    在完全原生態的自然水域中,同一條河道也會至少有三種情況:

    一是小河,河寬不足十米,那麼基本可以確定,釣上的鯽魚有大小,完全憑運氣加技術,這類小河無論選哪個釣位,魚都差不多;

    二是中大型河道,寬度超過20米以上,那麼釣魚大小有些講究,用小杆釣近岸淺水處魚,魚個體一般小一點,用長杆(8米以上杆),上魚會大不少;

    三是寬窄不一的河道,要釣大鯽魚,選寬水處上大魚機率高許多,窄水處小鯽多。

    當然,上述三種河道釣鯽,是用同一餌料,若餌料不同,又是另一種狀況。

    在釣魚生涯中,釣過無數次鯽魚,體會是:在人工養殖的魚場釣,上魚快,且魚體大,但最大缺點是魚肉沒有內在鮮美,一點不好吃;但在自然水域釣鯽,魚體雖小,但味道鮮美,燒出的魚湯乳白色,好吃極了。

    但這也有例外,節日長假去上海青浦山客釣場垂釣,上了一條鯽魚王,2斤9兩,問老闆這魚哪來的,老闆說,是節前到浙江大山天然湖中進了一批魚,這條魚王,就是節前剛下水的。這條鯽魚王回家燒了蔥烤紅燒全魚,味道美極了。

  • 5 # 大王的釣魚日記

    同樣一條河道為什麼有的地方鯽魚個大,有的地方個頭小?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回答問題前先給釣友們舉一個本人的真實案例:幾年前的春天在本地一個水庫作釣,南北岸邊為直線。我前一天在A點作釣,鯽魚平均個體3兩左右,釣獲20多斤。當天仍在A點作釣,魚口不斷但個體平均不到1兩。3小時後換到離A點右側大約15米的位置,水位比A點深不到10釐米,但魚個體又平均3兩左右並且魚口不斷!

    講上面的案例說明題主所遇現象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會遇到這種現象呢?下面咱就分析一下!

    首先:考慮河岸地勢問題

    每一條河道都不是直線流淌,它總是彎彎曲曲的樣子,這也就使岸邊形成不同的地勢。有凹進去的洄水灣;有凸出的鏵尖;有陡峭的斷崖面;有平坦的淺水區!對於洄水灣和鏵尖是魚洄游和覓食的必經之處,這種地方鯽魚個體不固定。大鯽魚群來釣大鯽,小鯽魚群來釣小鯽!但是淺水區除春季魚產卵時有大鯽外,多以小鯽為主。而斷崖面的深水區除春季魚產卵無大鯽魚外,多以大鯽魚為主!

    其次:考慮河底地形問題

    河岸不同河底亦不相同!除春季魚產卵和一些特殊天氣,水底平坦無障礙物和藏身處的地方多以小鯽魚為主。原因是這種地方小鯽魚的天敵相對較少,即使出現天敵,因無障礙物小鯽魚也能提前發現並逃脫!而水底高低不平有障礙物和藏身處的地方多以大鯽魚為主。原因是這種地方食物較豐富,並且大鯽魚警覺性高,遇到天敵可迅速利用障礙物逃脫或藏身!

    再次:考慮出釣時間問題

    除春季魚產卵外,總體來講同種類的大魚和小魚,在洄游和覓食的時間上是不一樣的,鯽魚也不例外!一般大鯽魚多為傍晚到天亮這段時間洄游、覓食,而小鯽魚多為天亮後到傍晚前這段時間洄游、覓食,這也是夜釣鯽魚個體偏大的主要原因!

    最後:考慮魚群遊向問題

    大鯽魚和小鯽魚不但洄游、覓食的時間不一樣,它們也很難合群!特別春季產卵期,一般大鯽魚先近岸產卵,小鯽魚後近岸產卵。就算是中後期同時產卵,也是各有水域很難混群。同樣其它時間也很少混群,比如陰雨天共同近岸覓食,但是也會遵循上面幾點!

    總之:因大鯽魚和小鯽魚的洄游、覓食習性不同,加上對地勢、水底地形要求不同,它們很少能共同在一個釣點!這也就勢必形成了不同釣點,鯽魚個體上的差異!

  • 6 # 石頭釣魚記

    這樣的情況我是確實遇到過的,但並不像問題描述的那麼絕對,只是釣上來的小鯽魚數量少而已。想知道這個問題的原因,還是要先從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入手。

    1,大鯽魚警惕性高,一般藏身於深水區。

    我們都知道,越是大的鯽魚,警惕性就越高。所以,一般個體大的鯽魚往往藏匿在深水區,特別是有水草伸向河中間的位置。

    還有水域相對於較窄並且較深的地段,往往是大鯽魚和其它型體大的魚種聚集的地方。如果再有點水草或者雜物,那可以這裡就是天然的魚窩,這也是我們常講的寬釣窄的原因。

    2,大鯽魚特別喜歡有風浪和進出水口的地方。

    這些地方聚集大鯽魚的主要原因是溶氧量高。大鯽魚往往在溶氧量高得情況下,顯得比小鯽魚更加活躍。追究其原因是,大鯽魚耐氧性要高於小鯽魚,一般的小風小浪並不能引起它們的興趣,只有在溶氧量充足的情況下,它們才會表現的較為活躍。這也是在水域進出水口,大風大浪和氣溫高的雨後,容易釣獲大鯽魚的原因所在。

    3,氣溫涼爽的時,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在春天和秋天比較涼爽時,往往是能夠釣獲大鯽魚的。其中的原因就是,氣溫比較適宜,大鯽魚活動就比較頻繁,開口就好。在春夏秋氣溫涼爽時夜釣可以釣獲大魚,也是這個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淺水和深水顯得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前提就一個食物豐富的地方。

    寫到最後:

    在同一個水域中,大型體鯽魚和小型體鯽魚的分佈並不是絕對一致的。在適合大鯽魚喜歡的環境中,當然大鯽魚聚集的比例會大些,這個也是和大鯽魚的生活習性相關的。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 7 # 煙波客11546399

    鯽魚是群居魚類,基本上個體大小相近的,會組成群體。小鯽魚群,幾乎分佈於各個區域,而大鯽魚群,卻有著相對固定的生活區域和迴游路線、迴游時間。

    小鯽魚群,因為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領地”,而且缺乏安全意識和經驗,所以無處不在。而大鯽魚群,可謂“老奸巨猾”之輩,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領地”,所以只做固定巡遊。這就出現了提問者所描述的現象。這種現象,只是因為大鯽魚群有了固定的棲息場所。

    而能讓大鯽魚形成固定“領地”的棲息河段,一定會具備幾個要素。

    二、足夠寬闊的水域。保證其群體能夠活動得開。

    三、足夠深的水位。保證其有足夠的安全感。

    體型越大的鯽魚,越能佔據食物鏈的頂端,走到哪裡,它都是大爺。可以說是衣食無憂。離食物源近、安全的環境,是大鯽魚群的首選。而食物源,一般都集中在淺水區。那麼深淺交界處,就是大鯽魚的棲息固定老巢。附近、周邊的河叉、港灣就是大鯽魚的覓食場和產卵場。在這些地方,就很容易釣到大鯽魚。

    當然,這只是大體判斷。大鯽魚群,也會隨著季節變換而整體推移棲息地。春季集中在上游淺水區附近。夏秋季則主要在中游活動。冬季則在中深水區棲息越冬。不管在任何季節,只要掌握了大鯽魚群的轉移規律,在對應的深淺交界附近,都有可能遇到大鯽魚群。

  • 8 # 我是誰賽車手

    還真是這樣的,一條河各種魚類都有自己的生活領地,根據水深,溫度,水流,水生植物環境等等,就算是同樣的鯽魚也每段大小不一!

  • 9 # 乘風破浪D

    這個真的很難說啊,有時你明明覺得這個地方肯定會藏大魚,結果全是小奶鯽。有時覺得這個地方沒大魚或者甚至不會有魚,結果還就有大貨。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水域複雜的地方大魚機率大些,比如水草茂盛,安靜,水底複雜的地方。

  • 10 # 微物路亞001

    諺語說"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

    釣鯽魚選位要選草邊,岸邊,選旮旮旯旯. 比說湖泊.水庫等水面釣鯽魚要找水面相連溝溝岔岔等區域性水面.沒溝岔要選靠近岸邊凹處離岸要太遠,選草邊或者與水面相通草洞,要適水深越靠近草或岸越,水深根據季節同選擇0.5----3米間(超5米)選擇岸邊,必須選擇凹處,諺語云:"鯉魚釣凸,鯽魚釣凹".冬初春選北岸或東岸,且離岸稍遠點深水.晚春要選擇淺水處.些場合水深甚至0.3米要水混意想釣獲量(淺水釣用4粒星漂,沒用,餌代墜或者用鉛墜.)秋季要選擇南岸或西岸背陰處要1---3米水深行,找水底深淺交界處深水處或者斜坡靠近坡底處效非.釣草邊季節同,鉤點同,比:春季應該釣草叢南邊,秋季要釣草叢北邊,哪怕兩棵草,根據季節同選擇草向陽側或背陰側效截同.野釣程選擇釣位鉤點(釣點)非重要,同釣位,鉤點相差足0.5米釣效卻差距.特別水面水草溏更.

    盛夏釣魚季節,能釣,盛夏釣魚論選位釣都要比春秋季節釣魚更要複雜些,比諺

    語說"早釣東,晚釣西"般夏才用.我說夏季釣魚門道家妨試.定點窩,鉤要鉤

    窩間,比準備釣草邊離草尺遠,窩要窩打離草1米遠,鉤鉤窩草

    間離草尺遠非.釣岸邊,要鉤窩前二尺左右,其效比鉤窩.

  • 11 # kongqingxiao

    主要是地勢問題,水有暗流,一些食物順著水的流動在這塊聚集,較大的魚會在這等待,由於大魚多小魚不敢在這搶食。所以釣到的基本上是個體較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庫孤島釣鯉魚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