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釣魚人阿七
-
2 # 釣魚人烏蘭
這個問題就太廣泛了,剛剛接觸釣魚就如同一張白紙,任何資訊都可以在上面留下痕跡,透過我20多年的釣魚經驗來看,新手時需要特別注意資訊的準確性,否則會讓你彎路上走很遠。那麼如何快速、準確的從一個從來沒釣過魚的人變成一個有一定經驗的釣魚初學者呢?透過我的總結歸納,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是急需掌握的:
切勿急於求成,先夯實基本功
別追求高深理論,先學會三步調漂法
不迷信神餌,先了解魚需要什麼
以上3點我認為是剛接觸釣魚的朋友首先要進行學習的地方,這3個方面的細節可以說直接影響了漁獲,並不是說一開始就要懂多少釣魚知識,而是想在大家腦子裡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沿著這種思路去慢慢積累經驗,這就是最好的捷徑。
基本功雖然枯燥,但是必須要邁過的門檻這裡談到的基本功指的是開餌、拋竿、溜魚(回魚摘魚)這3大主要類別。為什麼很多新手不愛用商品餌料?就是因為無法把餌料開製成適合的狀態,不是太硬就是太軟,不是拋竿時就掉落了,就是到水下半天都不散落,所以蚯蚓、顆粒等很容易就被新手接受。但你想自己的釣技有長足的進步,開餌這一步一定要儘早踏出。
最簡單的開餌方法
首先一定要先了解餌料的餌水比,現在餌料包裝上都註明了餌水的比例,先從簡單的一兩款餌料開始用起,大部分餌料餌水比都是1:0.8或者1:1,按照這個比例,用量杯來作為測量依據,很容易就掌握技巧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額外增加拉絲粉,一定要把拉絲粉的比例計算到水比裡,拉絲粉不僅要佔水比,而且還能沖淡餌料濃度,這點要切記。
拋竿容易散落和不易溶解都是餌水比搭配不當造成的,水比大了餌料必然要稀鬆,拉絲粉的含量再不夠,那麼掉落是正常的,同時過少的水,為了怕掉落而搓的又黏又硬,自然就不容易溶解,但這些問題會隨著正確的餌水比得到解決,可以自己在家嘗試開幾次餌料就掌握了。
拋竿的技巧
新手拋竿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會發力,越使勁效果越差,要麼拋不滿竿,要麼就拋到"天上”去了,而且根本無法定準位置,左一竿右一竿的,到處都是窩子。這種情況也是釣不好魚的一個關鍵因素,窩料太散面積太大,所以要練好拋竿是必須的一個過程。
拋竿時不要用使勁“揚”胳膊這個動作,不好發力人還累,要充分利用魚竿的彈性,左手拉緊線組讓竿稍彎曲,利用彈性後右手腕子向上“挑”然後帶動小臂上揚,自然就丟擲去了,肘關節以上幾乎是不動的。這個沒有捷徑,多拋竿多練習,自然就熟練了,什麼程度算過關了呢?5.4米的魚竿你能每次都拋到普通臉盆那個範圍內,就可以滿足正常釣魚需求了,至於更精準的拋竿會隨著你釣魚時間的增加而變得更準確。
溜魚要穩住
新手釣到魚後最容易激動,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刺激人很興奮,這就是釣魚帶給人的愉悅感,那麼新手控制的不好,特別想直接就把魚拉上岸,小鯽魚還好說,如果是大點的魚,例如1、2斤以上的魚,生拉硬拽非常容易斷線跑魚,所以中魚後要強迫自己穩住情緒,別激動,魚跑不了,順著勁向迴帶魚即可。
切記不要把魚帶到過於靠近岸邊的地方,尤其大魚靠近岸邊會忽然發力,猝不及防的時候最容易跑魚,因此將魚帶到1、2米處即可使用抄網抄魚,方便省事。以上的基本功需要多次練習才可以協調起來,多釣魚是最好的增加經驗的途徑。
別追求高深理論,先學會基礎調漂新手最頭疼的是什麼,調漂。網上教程那麼多,把人看暈也不知道怎麼調,先別去追求什麼調幾釣幾合理,某種魚情該怎麼調漂,這些是你對調漂很清晰的時候才去考慮的,新手最應該做的是找到底,別太鈍,這兩點先解決比研究調漂理論要實際有效的多。
最簡單使用的調漂方法
一、初學者用這種方法最容易上手,先把浮漂拉倒距離鉛皮很近的地方,然後空鉤狀態下拋到水裡,不需要拋多遠,水深超過1米就足夠了,因為你的浮漂長度+子線+漂到子線的這段距離一般都不超過1米。
二、拋到水中後看浮漂的狀態,一般鉛皮都很重,浮漂會完全沒入水中,此時減鉛皮直到浮漂露出1目,這就說明雙鉤離底的情況下調1目,這就是調目。
三、此時掛上雙餌後,因為重量的原因,浮漂肯定會再次沒入水中,那麼將浮漂一支向上拉,直到掛雙餌浮漂露出2目,這就是釣目,也就是調1釣2,新手就這麼調漂,先別想著怎麼靈,先到底,鈍點就鈍點,這種方法也適合用蚯蚓作為餌料。
至於怎麼調靈怎麼調鈍,那是以後學習的,先把這一支浮漂出口動作搞清楚,什麼樣的動作能抬杆刺魚,什麼樣的動作就放口,把這一支浮漂弄明白,魚就容易釣了。此時你對釣魚的認識只是剛開始,越複雜越容易亂。
不迷信神餌,先了解魚需要什麼看到別人上魚你不上魚就著急,別人的餌料肯定好,這是大多數釣魚人的通病,別人釣的多不僅僅是餌料對路,包括對魚情的判斷都要比你深刻,此時就算你拿人家的餌料也釣不過他,所以別操心這個了,對於新手來說我就推薦三款餌料,把這三款餌料弄明白你一樣不少釣。魚到底需要什麼?就是香、甜、酸,把這三樣弄清楚就可以了,那麼最簡單的三種餌料是什麼呢?
對,就是老三樣,藍鯽、大野戰918和速攻。搭配的總體原則是,水溫低就腥味多點,水溫高就香味多點,藍鯽是香腥的,大野戰918分兩種,一種香味一種腥味,不同季節選擇不同味型,速攻2號就一種,奶香味的,調整狀態和增加適口性使用的。大概搭配原則是:
水溫低:50%藍鯽+30%腥味918+20%的速攻,在加入適量拉絲粉即可。
水溫高:30%藍鯽+40%香味918+30%速攻2號,加入適量拉絲粉即可。
這樣的比例看明白了,就是遵循水溫低腥味多,水溫高香味多的原則,等你把味型、狀態搞清楚後,那麼只要遵循這一個原則就可以擴展出很多搭配方法來,比如一般魚種都喜歡甜,那麼加入甜香的鯽魚套餐,水溫高是可以加入藻元素等等,但你不明白之前就用這老三樣即可。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綜上所述,是我對新手的一些建議,從基本功到調漂到餌料,這三部分是釣魚無法避免的,因此從這三方面入手,按照我說的方法,你可以很快的上手,至於能釣多少魚取決於你當地的魚密度,釣多了,經驗自然就有了,那麼如果覺得說的不錯就點個關注唄,一起交流釣魚那些事。
-
3 # 魚窩
怎麼快速做一個釣魚初學者?其實這個問題意思並不明確。看了下大家都是在講初學者的技術要求。我從我個人的釣魚經歷分享一下。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成就感促使更進一步,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忘記為什麼出發。比如釣魚。
你釣魚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讓獨處的時光更有價值,讓內心更寧靜?還是想告別酒桌棋牌的喧囂,跟朋友多一些健康的戶外運動?或者想帶孩子帶感受自然?或者家人一起休閒度假?或者想釣一些魚回家吃?
明白了為什麼出發,就可以走的更好更遠。
為了獨處,我們去尋找環境優美安靜的環境,放空自己,昇華自己。
為了健康運動,約上好友,找魚情好的釣點,一起掐魚,小賭怡情,一起歡笑中魚,一起遺憾跑魚。
如果帶孩子感受自然,孩子好動還是好靜,好靜,脾氣浮躁可以嘗試臺釣,海杆,安撫浮躁,幫孩子梳理性格,好動,運動量少,可以嘗試路亞。我的孩子就喜歡路亞。一百塊錢買的杆子輪子,也玩的很開心。
家人一起度假,就找合適的農家院,庫區附近,有山有水,景色怡人,吃住方便的地方。厭倦了鋼筋混凝土,去聞聞泥土的味道。
如果為了吃,那簡單,多瞭解釣點,多測試釣法,沒有神奇的魚餌,也沒有神奇的裝備,有的都是熟能生巧的魚情應對和心態調整。無論跟隨多麼厲害的大師就學,都只能一個腳步一個腳步的前進。所謂用杆,用餌,用漂,用線,網上有千百種成熟的經驗,那都是基礎,三五分鐘就能瞭解。
而真正讓釣魚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光彩,為我們帶來樂趣,是我們對釣魚的認識和心態。
希望你享受到釣魚的真正的樂趣。
-
4 # 野釣周小二
題主這個問題說明我們的隊伍又壯大了,那麼問題來了,新手需要用什麼樣的魚竿,線組怎麼搭配。浮漂怎麼選擇,下面是我的一點拙見。
竿長:指手竿拼裝或開啟後的實踐長度。有用規模的長度(指 採用齊竿線釣法) 分別為:2米7、 3米6、 4米5、 5米4、 6米3。現在國內競技釣鯽競賽規則規則:3米6長的手竿為競賽用竿。平常用於休閒釣,5米4長的手竿也滿足用了。運用6米3的手竿釣鯽魚, 在齊竿線釣法中應該說是極限了。由於釣竿過長,操作起來非常麻煩,鯽魚吃餌的動作本來就小,浮標拋得太遠,許多細微的訊號無法識別。 鯽魚為了尋食必定從深水遊向有食物存積的邊岸。無論是河流、湖泊,仍是水庫,離岸邊3、4米、水深在1米5上下, 水流陡峭、水底平坦的區域,都會成為魚的尋食通道,4米5的手竿完全能夠得著這個規模。有時釣竿用的過長反而使釣點越過了魚的尋食通道,反而形成因小失大的成果。
2、手竿硬度:指手竿所能承受的拉力。承受拉力大的,為硬度 高,反之則低。中國的鯽魚,無論是野生的仍是養殖的,體重超越0.8公斤的不多見, 所以運用硬調的手竿釣鯽魚就完全能夠了。硬調竿,既能運用適中的彈性所發生的洩力,對釣線起到緩衝維護作用,又能夠儘量地避免因釣竿過硬撕破魚唇。適中的調性又能發生傑出的手感, 可認為垂釣人增添不少遛魚的趣味。 而柔中帶硬的硬調竿所具有的傑出彈性, 也能夠將0.2公斤左右重的鯽魚直接飛上岸來,省去用抄網的麻煩,比較適宜競賽中運用。對釣鯽初學者來說也比較好把握。 3、 手竿調性:調性實踐說的就是手竿強度,指一支完全開啟的手竿,在尾節堅持水平狀態下,透過竿稍能提起多大的配重,一起竿體呈現多大的曲折度。承重越大麴折度越小的釣竿,調性越硬。手竿調性一般分為中調、中硬調、硬調、超硬調、極硬調五個等級。 4、主線和子線,為什麼要分主和子?這是為了我們使用中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線組。實際運用中主線要比子線用得大!比如子線用1號,那麼主線就要用到1.2或者1.5以上,出現中大魚或掛地球的情況一般都是斷子線。魚線質量有好有差,價格幾塊錢到幾百不等,通常價格高的質量還是有保證點,具體根據自己需要決定。
魚線的粗細根據垂釣的魚種類大小決定,舉例半斤左右的鯽魚我們用0.4-0.6的子線配上0.8的主線就好了。依此類推即可,新手可以適當用粗點。 鯽魚膽子小、警覺性高,所以釣鯽最好運用透明線或無影線,並且在強度夠用的前提下,線越細越好,這樣能夠下降鯽魚的警覺性。
5、魚竿和線都說完了,接下來說說浮漂。有很多種材質的、身形、吃鉛大小……學問很多,作為一個新手該怎樣選擇呢?
很多人會說買貴的嘛!其實不然,我們需要的是一隻合理的漂跟它的價格扯不上很大關係。根據魚的品種大小、水深、有無雜魚、眼睛是否近視、不同浮漂實用不同的範圍。
身長的浮漂翻身慢,身短的浮標翻身快;尾長的浮漂下降慢反之快;腳長的行程長,腳短的行程短。
6、魚鉤的選擇魚鉤根據鉤形、粗細分很多。常用的伊豆、伊勢尼、袖、新關東、千又等。每款鉤都有號數、但是同號數鉤不同款大小會有差別!比如新關東1號比袖鉤1號會大出很多倍。新手建議使用2-3號袖鉤,這樣可以大小兼釣。
7、線組的選擇新手可以考慮直接漁具店買成品線組。
借用一幅調漂圖可以讓您快速明白如何調漂。
-
5 # 遊釣山水的四毛
初學者對於釣魚來說:調漂找底是重點!
實活實說,初學者不必顧慮釣杆,餌,漂,鉤等問題!帶你入門的人一般都會給你準備好了!這是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不需基本技術含量的!但調漂與找底則是動態的,也就是它們是千變萬化的!你必須做到已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你對調漂與找底的獨自理解!萬變的是魚情,水情!需要你自己去調整。
作為一個釣魚人,不可能事事求人!自己不好意思是其一,怕別人鄙視才是重要的!所以動態的技術改變,作為一個初學者學會才是最重要的!
調漂是一個說來容易,真正精通又困難的事!可以從調四釣二學起!但必須明白理解它的前提,內容,與道理!可以為一招通,招招通作好基礎!…
找底是調漂技術中一個必須達標的引數!所以透過找底你可以更快,更好的學好調漂!這一步簡單易學,但也是往往被忽略的環節!
綜上所述:初學者要從找底做起,逐步瞭解與掌握調漂技術這二項。才會讓你體驗釣魚的樂趣與魅力!
不知說的對否?請你諒解!
回覆列表
做為初學者釣魚首先先了解基本魚味覺餌料的味型理論多看看商品料大概都是什麼樣味型釣什麼魚,這是最基本的第一課,因為初學者剛開始還沒知道從哪裡瞭解魚的味覺,不管是初學者還是釣魚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都需要了解魚食,魚喜歡吃的味型不多但是不對味覺的餌料魚不會吃,所以說初學者最基本就是先從餌料區分開始慢慢了解魚這是最符合科學的道理,瞭解基本理論要在現實中靈活運用這是初學者必須經過的道路,魚類吃的味型就腥 香 酸 甜臭,最重要的味型就是腥,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任何水域都適用,腥的成分都是以蛋白營養為基礎研發的,因為蛋白是魚類最所需的營養,以味型垂釣這是任何一個人都必須經過的過程,初學者就先從腥 香味型餌料開始選擇,以後慢慢積累經驗多看多學是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堅持不懈努力守時間的寂寞,慢慢你會發現經過努力其實自己已經開始慢慢成熟,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是不付出一定沒有回報,這是初學者的道路,相信自己堅持努力你就能成為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