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幸福育兒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氣質,處在不同年齡,心理特點也不相同。比如:對幼兒需要大人示範引導;大一點的孩子需要鼓勵的言語來激勵孩子;反應慢的孩子,用容易完成的任務來鼓勵他。想要讓不聽話的孩子轉變,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從而找到能夠讓他聽話的方法。

    1、表揚好的行為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他們喜歡大人的關注,這種需要恰恰沒有得到滿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大喊大叫、不聽話的方式來滿足他的需求。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首先不要斥責孩子,要先冷靜下來,靜靜地看著孩子知道他也安靜下來。

    2、樹立榜樣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雖然他聽懂了大人說的話,但是卻無法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做,當他不行動時,家長以為孩子是不聽話的。所以家長可以用行動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具體做法是什麼,比如書如何擺、玩具怎麼收、坐要怎麼坐、話要怎麼說等等。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很快就會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或者找一個榜樣,“你看那個哥哥坐在那很安靜,你可以像他一樣嗎?”把榜樣告訴孩子,引導他做正確的事。

    3、談話

    孩子不聽話時,家長用“責罵”“體罰”的方法來處理常常無法解決問題。孩子的身心遭受打擊,身體的疼痛和內心的恐懼佔據了整個大腦,他聽不進去家長的大道理,不會反省,更不會改正。家長和孩子不如心平氣和的坐下來,用談話的方式把心中的不滿或者想法說給對方聽,這比打罵更實用。

    4、共同教育

    孩子都有自尊心和榮譽感,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就越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和看法,因此家長可以和老師合作,利用外人的看法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好了,老師可以告訴家長孩子的改變,回家後父母的稱讚和肯定更能推動孩子變得更優秀。

    5、必要的管教

    家長不要被一些“自以為”誤導,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不聽話、任性都是正常現象,不需要管制,長大了自然而然然就變好了。但事實上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任性、習慣了胡鬧,仍舊不聽話。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還是要負起糾正的責任,如果家長不夠細心,沒有耐心來管教孩子,那麼孩子會更加失控。

  • 2 # 高效學習法教練張老師

    第一,培養愛好

    幼年時期的孩子,學習較深的常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開拓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觀察能力,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些都是未來學習的襯托。我們應該從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不要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慢慢培養。

    第二,培養優良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都很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以後的生活幫助很大。

    3.通訊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要罵他們,儘量與他們溝通,告訴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溝通時要放下心態,把自己想像成小孩子,這樣與她溝通時,你們之間就不會有代溝,溝通就會很好,你說的話她也會很容易理解,能夠理解自己錯在哪裡,下一次就不會出錯。

    4.給予鼓勵

    這一時節,有些孩子現在已經上學了,那麼此時無論他寫的字好不好,或是寫得怎麼樣,那麼就不要責備他們,鼓勵他們爭取下次寫得更好。成人的激勵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激勵,而你一味的責怪他們就會失去自信。

    5.讓他們放鬆孩子們貪玩是不免的,不要一味地約束他們,不讓他們玩,那是不好的。玩兒是天性,不能壓抑,要教他們安排好時間,比如可以告訴他們,你們做完作業再玩兒啊,這樣他們就會因為玩兒了一些而高興的。完成家庭作業也很辛苦。

    6.示範作用

    父母的榜樣也同樣重要。幼兒尚無判斷能力,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有影響,父母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引導他們向善。

    第七,教他如何處理問題

    由學習如何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走向更加獨立的里程碑。一旦孩子發現自己有能力處理所面臨的問題,他們會帶給他們快樂和成就感。

    在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同伴譏笑或者無法拼湊出一塊拼圖時,你可以用幾種方式幫助他:承認他的問題;讓他描述他的處理方式;找出處理問題的過程;決定讓他自己處理問題或者提供一些幫助;得出結論,他可以得到需要的幫助。

    8.為他準備的舞臺

    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為什麼不給他時間去體現呢?假設他們喜歡講故事,鼓勵他多講故事給你聽。假設他對數字很在行,帶他去逛街,讓他幫你選一些便宜的。自然地,孩子會更加自信,因為你能夠欣賞他們的天賦,並顯示出你的熱情。我們周圍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那些日積月累、無憂無慮的日子,他們需要大人陪伴著他,‘經歷’成長的過程。

    第九,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想讓孩子表現出他最好的一面,但有些時候,有些時候,過於急切地去糾正或者改善他們的表現,比如,厭棄他們不擦桌子,爽性自己再擦;或者,糾正他們必然要把東西擺到一定的位置。

    凡事要十全十美,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和不怕犯錯誤的勇氣。下一次,當你不由自主地想要嘗試一下,並且急切地想要幫助孩子把工作做得更好,不妨先想想:‘這事是否與健康和安全有關?’‘這事想想10年後,事情還會如此嚴重嗎?’如果答案是 No,那就讓孩子去做吧。

    鼓勵他多參加體育活動

    陪伴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做運動,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還能讓他開得更快。堅持不懈的日子能適當緩解孩子的壓力和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有比較積極的身體形象,並且在鍛鍊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 3 # 南方的大咖

    在我們這個社會,長久以來教育孩子的方法說的都是“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我認為不管用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父母的責任都是最大的。

    1.多瞭解孩子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作為父母的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多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多與老師溝通,對孩子多一份瞭解,就會少一份誤解。

    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不要總是墨守成規,時代在進步,人的思想也應該跟變遷的步伐,老是用上一輩人的觀念來教育孩子,往往會適得其反。我們的教育方式要不斷地進步,吸收新的教育方法和觀念。

    2.對孩子應該要有耐心

    對孩子應該要有耐心,頑皮的孩子更應該是,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首先最主要的是冷靜下來,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問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分析利弊,當你瞭解到孩子的想法之後,自己的負面情緒就釋放掉。

    3.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有時候家長對孩子多番進行勸導,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嚐嚐“自食其果”的滋味,通過了自己的親身體驗,孩子就會領悟到父母對自己愛。

    4.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隔壁的xxx”,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這樣對孩子是非常有挫敗感的,千萬不能這麼說,不要太過於求好心切了,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所以,教育孩子,最主要還是要多溝通,心態平穩,態度溫和,孩子其實是願意和父母交流的

  • 4 # 嘻嘻啊啊

    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 5 # 小船兒輕輕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打罵和嘮叨不屬於教育的方式,更不會是有效教育的方式。打罵屬於體罰,嘮叨屬於精神懲罰。

    其次,為什麼教育孩子首先想到打罵和嘮叨?因為我們的教育方法一般來自於“祖傳”,就是一代一代傳承影響。“教”這個字說文解字就是大人拿著鞭子打孩子。在西方古代也有認為人的靈魂生來矇昧,透過打可以醒悟的說法。隨著時代的進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這些觀點和做法逐漸改善。

    最後,怎麼正確有效地教育孩子?和善而堅定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第一,和善。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胡攪蠻纏,可能僅僅是為了抱一抱獲得關注。吃飯撒一地可能僅僅因為手臂的力量還不夠,等等。不能,因為結果大人受不了,或者大人理所應當的認為這個事情很簡單,就開始大發雷霆。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樣也能有效地減少大人的煩躁,幫助成人控制情緒。

    第二,堅定。堅定就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因為要理解孩子就放棄正確原則。可以理解情緒接納情緒,但是並不代表要全盤接受,都順著孩子就會成為溺愛。

    說說好了,9:00睡覺,因為好久沒有玩玩具了,孩子非要再玩。可以告訴他理解他這種想法,但是說好了,幾點就必須去執行,也可以酌情稍微的再拖延5分鐘,也是可以的。

    接納情緒,並不代表其他所有的行為。

    第三,不要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個人情緒,轉移發洩到孩子的身上。比如和老公吵架,領導批評等等,回來看到孩子調皮,立馬開始打罵。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最後推薦幾本書。《正面管教》《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窗邊的小豆豆》

  • 6 # 具電子硬體

    首先感謝在這裡我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我們這個社會,長久以來教育孩子的方法說的都是“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我認為不管用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父母的責任都是最大的。

    1.多瞭解孩子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作為父母的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多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多與老師溝通,對孩子多一份瞭解,就會少一份誤解。

    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不要總是墨守成規,時代在進步,人的思想也應該跟變遷的步伐,老是用上一輩人的觀念來教育孩子,往往會適得其反。我們的教育方式要不斷地進步,吸收新的教育方法和觀念。

    2.對孩子應該要有耐心

    對孩子應該要有耐心,頑皮的孩子更應該是,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首先最主要的是冷靜下來,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問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分析利弊,當你瞭解到孩子的想法之後,自己的負面情緒就釋放掉。

    3.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有時候家長對孩子多番進行勸導,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嚐嚐“自食其果”的滋味,通過了自己的親身體驗,孩子就會領悟到父母對自己愛。

    4.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隔壁的xxx”,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這樣對孩子是非常有挫敗感的,千萬不能這麼說,不要太過於求好心切了,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所以,教育孩子,最主要還是要多溝通,心態平穩,態度溫和,孩子其實是願意和父母交流的

  • 7 # 好奇豆HiKiddo

    更有效的教育孩子,我覺得第一就是和孩子好好的溝通,在平時的生活中以身作則。

    家長們都應該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什麼表現孩子都是記在心裡的。同時,家長要注意與孩子平等的溝通,不要說孩子小不能理解,如果你好好的跟他說他是會理解的。明星家庭杜江和霍思燕就沒有把自己的孩子嗯哼當做小孩子,每次都會徵求嗯哼的意見與他平等的溝通,所以嗯哼才會那麼乖巧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歡。

  • 8 # 庭爸談育兒

    這是一個好問題,同時也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真的,不打不罵不嘮叨,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了,對吧?

    換句話來說,我們想起來的教育,只剩下又打又罵又嘮叨了嗎?

    細思,極恐!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1、當我們發現教育孩子已經成為了一個問題,而只是沿用過往的教育方式時,我們的教育一定出了問題。

    這一點同意,對嗎?如果教育沒有效果,說明我們的方法是有問題的。而要有效果,必然需要我們改變無效的教育方式。

    2、謹防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打罵直接到了禁止。

    這樣的做法會讓家長和孩子都極端的不適應,頗有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味。

    但是,如此強烈的轉變,我們到底能堅持多久心裡沒底,孩子對我們的誠意也抱有很大的疑問。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局面:孩子徹底放飛自我,而父母卻束手無策,礙手礙腳。

    3、最有效的方法,一定是簡單又能持久的。

    簡單代表了可執行可操作,我們都是平凡的父母,不強求各種育兒全套知識與理論。但一定要是我們當前所能做的。持久說明難度不會太大,要求也是我們現在的狀態所能做到的。

    所以,這裡我給到的建議是什麼呢?

    1、逐步放開

    不走極端。原來又打又罵,現在開始可以逐步減少,凡事看趨勢,看方向。只要我們能逐步的減少,那麼家長和孩子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對於家長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每天有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而不是望著大目標卻總是做不到,三二下就洩了氣,也就無法堅持了。

    2、尊重與平等

    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代表了他有自己的想法、需求、理念和做法。你可以給他建議,但你無法絕對的去控制他。同樣,這個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去改變。平等體現在哪裡?他的觀點也是會得到我們的回饋,而不是一味的打壓。

    這個要怎麼做呢?寫下來會是長篇大論,簡單來說,先從看著孩子的眼睛開始,平視著,你會發現,這樣眼神的接觸會讓你尊重一個生命。如果孩子小一些,你也可以選擇蹲下來與孩子平視。

    3、溝通

    這需要我們換位思考,能體察孩子的感想感受,這樣的感想感受一定是在我們與孩子有平等與尊重的情況下,所進行的。

    溝通不是單向的,不是你說他做,那種叫命令。

    溝通是雙向的,你說你的想法,孩子說孩子的想法,最後我們達成一致。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點贊或者轉發。也歡迎關注我。我是庭爸,家庭教育導師,幫助過上千家庭解決育兒問題,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打造好能力。育兒從來不是講大道理,而是藏在各種細節中,一定要用系統化的思維來徹底解決育兒高耗低效的現狀,重塑育兒與家庭關係。如果有興趣,可以與我交流。

  • 9 # PMY0808

    不打不罵不嘮叨,怎樣管好孩子?這個問題題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聲。

    第一,孩子性格溫柔乖巧,家長不需要打罵嘮叨。

    第二,孩子天資聰穎,一講就懂一學就會,即使皮一點,在學習上無需家長操心。因此,不用打罵嘮叨。

    第三,弱智的孩子,打罵嘮叨也沒用。

    第四,對於一些智商情商正常,但十分頑皮的孩子,他們學習不求上進,經常調皮搗蛋,家長常用教育方式是:好言勸導→嘮叨恐唬→打罵。結果是“孩子傷心,大人傷神”。

    如果想“不打不罵不嘮叼”管好孩子,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首先管住自己,語言文明,行為端正,尊敬長輩,關愛弱小。如果家長在外喝酒打牌不歸家,或邀人到家喝酒打牌,這樣的環境影響你的孩子。有些家長很浮躁,自己沒做好,卻怪孩子不聽話。

    2,家長要耐心陪伴孩子,到外面遊玩參觀,向孩子介紹景物或參觀內容,使孩子“玩有所樂,玩有所獲”。

    3,家長說話要算數,家長自已言而有信,千萬不能出爾反爾。答應孩子的事,要兌現。不答應的要求,孩子再磨也不行。

    4,家長要認真輔導孩子,在家看書寫作業,家長要陪在身邊,能輔導的輔導,不能輔導的幫他查查資料,想想辦法,打電話請教老師或同學。如果孩子作業馬虎了,家長及時發現及時糾正。一定要將孩子良好的習慣培養起來。

    5,家長要做到寬嚴有度。貪玩好動是孩子的特點,只要能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和家長佈置的家庭任務,就不要繼續加壓了。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完成任務還有時間,就認為任務輕了,還要再佈置,使孩子看不到“希望”,只好“磨洋工",甚至直接反抗。

    孩子一反抗,家長就生氣,矛盾衝突可能又發生了。這是家長的錯誤,不怪孩子。

    總之,家長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理解孩子。做到以上幾點“不打不罵不嘮叨"也能管好孩子的。

    (我是潘明煜,和大家一起探討中小學教育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6歲從頭學醫會不會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