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達媽

    記得啊!上海知青下鄉在雲南,返城後的生活現狀。其中有一個知青在農村找了一個當地媳婦生了孩子後死了。孩子長大後來上海找他發生的故事!

    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大概30多歲吧!

  • 2 # 咖啡不加糖146841817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卻沒有我的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

  • 3 # 在天涯等你來

    當然記得了,知情插隊雲南的電視劇,特別是歌曲好聽,聽著歌就會哭的那種,一代人的悲情故事,不僅僅是發生在那裡

  • 4 # 小路118

    《孽債》非常真實的反映了大批中學生下鄉參加“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悲催結局。

    當時的情況是貧下中農不願意接受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城市青年,而這些年紀在15歲到20歲之間的城市青年不適應農村生活,因此才有種種悲劇發生。

    當然,這些中學生下鄉後,給當時還非常封閉的鄉村帶來了先進的思想觀念和科學的生活方式,而農村艱苦樸素的生活也鍛鍊了這一代年輕人的意志和獨立生活能力。

  • 5 # 汪旺886

    那時的國家還沒有很好的發展,城市沒有更多的崗位提供給人們就業,所以大批的知識青年到農村那個“廣闊的天地”去“發展”,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電視連續劇《孽債》說的就是這樣的內容,因為整整影響三代人,所以當時播放收視率極高。

    “老三屆”指的是1976年畢業的那批人,他們(包括我)經歷了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那個《難忘的歲月》,每天每日每時都是刻骨銘心。用:欲哭無淚、欲罷不能、慾火焚身等詞語也不為過。

    他們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等等。

    這樣的人最富有創造力,吃苦耐勞,先人後己,最有同情心。

    在今天,他們已退休或近退休了。對人生,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

    希望後人以他們精神為榜樣,把人生生活過好。

  • 6 # 午後陽光775

    1994年這部劇播出時我上大四。如今也26年了,梁思凡,安永輝,沈美霞,盧曉峰,盛天華,這些劇中人不知現在如何?

  • 7 # hjyhjn11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有沒有我的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

  • 8 # 黃河筏客

    當時除了葉辛的《孽債》,青年作家孔捷生的小說《在小河那邊》也很轟動。反映北大荒的電視劇《今夜有暴風雨》更是讓當時的街上萬人空巷。

  • 9 # 艾喔佳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多,也沒有一個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留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

  • 10 # 使用者5416834566

    當然記得。對主演趙有亮印象深刻。片中小演員不錯,主題曲好聽。也仍然看到上海民居的困難!我已50歲。我係統有很多當年上海下放知青。回城工作大都在大集體。工作環境、生活環境都極都艱苦!但他們任勞任怨(覺得比在農村好多了)等單位改制時,基本都退休了。早前按上海落戶政策,都把他們的獨生子女送回上海上學,等退休後管上海有房無房,也都回上海與子女團聚,幫忙帶孫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穿高跟鞋的女人是最漂亮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