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畫畫

    原因:啃老族的誕生多半是因為兒時父母過於溺愛的行為而導致的。大多數啃老族們因為從小依賴父母習慣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會上獨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養成了懶惰和只接受別人的勞動果實的習慣,因而長大了還只會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啃老族”的行為與不當育兒方式有關。為什麼當代社會出現了很多成年之後還依賴父母生活的“啃老族”?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啃老族”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在鄭州召開的中國幼兒教師發展論壇上,幼兒教育專家認為,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他們成年以後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啃老族”就是鮮活的例子。成年以後,在經濟、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的人被形象地稱為“啃老族”。中國園長髮展論壇主席、幼兒教育專家李俊傑說:“就拿吃飯來說,孩子都好幾歲了,父母還給孩子餵飯;或者當孩子自己吃飯把飯灑出來時,一些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糾正動作,而是對孩子大聲呵斥,這對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都是一種打擊。”致力於幼兒教育科學普及工作的學前教育碩士李俊傑說:“對兒童正常行為的壓制和約束,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品格。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做事情畏首畏尾。”專家認為,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對以後孩子學寫字、學畫畫以及培養動手能力都很有幫助。根據學前教育理論,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在6歲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兒童6歲以前養成過多依賴父母的習慣,那麼以後再培養他獨立、自信、頑強的品格就會相當困難。人們對中小學教育已經十分重視,但是對於幼兒教育關注不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是獨生子女,父母和老人都是圍著小孩轉,為孩子想是就應該,不知華人是否發現這樣的奇怪現象,明明是小孩子什麼都懂了,可父母呀老人呀都要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這個“不懂事”的年齡是越來越大,不是6歲以下了,實際上,父母對10歲甚至15歲以下兒童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溺愛型居多,這樣當然就會直接影響成年以後的行為方式。6歲以前不當教育方式的後果,就難以挽回了,更何況是15歲以下呢。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胖熊說電影

    啃老族,又稱“吃老族”或“傍老族”,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

    “啃老族”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齡都在23-4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鑑於以上的解釋,我認為有幾個主要原因:

    1、家庭的過於溺愛,一看到孩子有點受委屈 恨不得掏心掏肺的給孩子,當然不能否認給孩子好的條件是錯的,但是千萬不能度過保護孩子,不經歷風雨怎麼有彩虹?

    2、眼高手低,自己能力一般卻嫌棄髒活累活,只想那種舒適的,但卻不自知自己不能匹配那些崗位

    3、自卑的心理造成,可能在外面受點挫折就再也不敢出去嘗試了吧,自認為還餓不死就這樣將就著過吧

    對社會的影響透過上面的原因分析可知:

    1、啃老族給家人帶來了極大的生活負擔;中國大多數中老年人的生活並不非常富裕,有的僅僅依靠有限的退休工資維持生活,還要支付孩子的生活費、零花錢,甚至房貸,因此,使老年人常常處於焦慮之中,多數家庭會因此產生爭吵,導致家庭不美滿,危機四伏。

    2、啃老族不就業、不學習,常年依附家人,自身能力逐漸退卻,遊離於社會大環境之外,造成自身心理扭曲,引發自閉症、社交恐懼症,有的甚至會引發犯罪行為。

    3、不就業的人口增加,相對的社會上要救濟的人數也會增加,整個社會經濟曲線亦會呈現向下的趨勢。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給社會的穩定帶來了衝擊。

  • 3 # 使用者7476598345897

    看看觸讋說太后,古人都咋對待子女前途的。愛他,就別溺愛害了他。子女愛父母就去自食其力,脖子上套大餅吃不了長久。

  • 4 # 儒姐在北京

    原因一:個體社會化的失誤

    子女往往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缺乏獨立意識,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也缺乏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在個體社會化的階段,他們在精神上始終沒有“斷奶”,沒有完成社會化中獨立人格和個性的形成過程。這與個體接受家庭、學校、同輩群體等主體有關。

    原因二:家庭社會化的偏差

    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很多父母在觀念上有一個誤區,認為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早年沒有得到的東西便想讓自己的孩子全部擁有。而且,大多數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養身”往往勝過“養心”。許多父母本身便沒有讓子女“精神成人”的意識,

    認為“因為獨生,所以啃老”。這種觀點不盡合理。即使是在多兒多女的家庭裡,父母往往會偏袒某些子女,比如老大或者老小,因此這些子女極容易成為“啃老族”。顯然,責任在於父母在家庭社會化方面的失誤,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態度塑造了這樣一批“啃老族”。

    原因三:大學教學管理機制缺陷

    據調查, 51%的大學畢業生認為,他們在學校裡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對他們的就業有幫助。同時,又有49%的大學畢業生則認為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幫助影響不大。這對於大學生就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學校教育機制的不完善,造成中國有些高校片面強調學生的就業率,輕視德育尤其忽視學生的責任教育,強調專業或職業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強調課堂責任理論教育;忽視責任實踐教育,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實踐性。相對的,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是學校的應試教育導致啃老行為的增多。在經濟結構的影響下,盲目的灌輸式教學和呆板的板書課本式教學方式讓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失去了對學習興趣,渴望學得知識機卻感到失望和無聊。同時又將他們推向了學校外以形形色色的培訓機構。因此大學畢業生除了厚厚的培訓結業證書和大學畢業證、學位證之外,剩下的只是對專業知識的一知半解和合好高騖遠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所以,學生在畢業後會認為在學校學的知識對他們的就業幫助不大,從而導致他們的就業遇到困難,出現啃老行為。

    原因四:就業壓力催生啃老

    當前經濟下行,嚴重影響人們就業和生活,大學生就業形勢比往年更為嚴峻。“啃老族”的出現,與近年來就業壓力增大有關。勞動部《2003─2004:中國就業報告》指出,當前中國正面臨自然新生勞動力的高峰期。據統計,城鎮新增勞動力中只有40%~50%能夠實現就業,新成長失業青年增幅為63.2%,青年就業問題已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矛盾。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許多年輕人就業變得坎坷曲折。這些不能或者不願就業的年輕人,自然而然就變成了“啃老族”。

    原因五:潛規則造成的勞動分配不均

    現在的工作數量有限,失業人口卻在不斷的增加,造成了供不應求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在市場經濟機制的今天,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潛規則。多數的大學畢業生面對潛規則毫無辦法。工作是有的,卻不能分給適合的人才,有真才實學的人得不到好工作,造成了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和浪費[6]。導致一部分人閒置在家啃老。

    啃老族”啃掉的是社會的期望。它是一種社會之痛,從社會責任感而言,就業是成年人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建立個人信用的基礎。在精神上無法“斷奶”、經濟上不能獨立的人,永遠無從談起其作為“人”的社會意義,更不可能承擔起推進社會發展的應盡義務。人總是要長大的,無論他情願與否。年輕人應該學會“自我斷奶”、自我生存。路,在自己腳下,“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但願不久的將來,“啃老族”一詞不再出現在我們的文字中,而從我們的社會中永遠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女性為什麼喜歡養寵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