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有道教子有方
-
2 # 黃一越媽媽講育兒
有句話叫種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看你的描述,其實女兒和兒子性格都還不錯,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兩種種可能:
第一,對於女兒,從小父母對兒子女兒的培養都是正面的,所以女兒一點點都不拜金(這個拜金不是貶義詞),只重視愛情,不在乎麵包。可是長大了,踏入社會,女兒的這種行為卻又與社會格格不入,所以父母就接受不了了。
第二,對於兒子,只因為從女兒身上看到了一些現實,自然而然的就會換位到自己兒子的身上,即使兒子兒媳踏實能看,還是心理不平衡,所以又接受不了了。
所以,我認為父母現在是出於一種矛盾又無法理解的狀態,也許女兒兒子不知道的情況下還會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其實是一種社會現狀。多一些溝通和理解吧。
-
3 # 親子導師育兒記
通篇看了一遍,這應該是以兒子的身份問的問題吧?
兒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愛攀比、對女兒寬容對兒子苛刻,以及各種信念價值觀的不符。
這很正常。
即使夫妻、朋友仍有不同的價值觀,更何況和不同輩的父母之間。
作為子女,我們首先要承認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承認這種差異性。看待父母,我們知道由於所處年代,父母的認知有很多的侷限,他們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但同時,這些都並不能讓我們對父母失去尊重。即使這樣,他們仍然值得我們尊重和敬重。
他們賦予我們生命並撫養我們長大成人。
作為子女,我們能做的是從抱怨的小孩當中走出來,學會對自己負百分百的責任,去做成熟的有智慧的成人。
加油!
-
4 # 山人演易
這一個問題分兩方面來回答,第一呢,是不是兩個人都有這一種語言的暴力?嗯,第二一個是否兩個人的,地位或者是工作相差懸殊導致的不平衡出現的語言暴力。這個第一需要兩個人去面對或者是溝通,第二一個就是有第三方介入對方的父母或者親戚朋友幫忙給協調解決一下。如果這兩種方式都通不過的話,那麼就試著去把自己改變一下。當然具體的情況需要具體來分析,或者是應對,不能千篇一律。歡迎各位討論。
-
5 # 微weixiao笑
我個人觀點是
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
一人之幫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雄師
你的問題發生在嘴巴和大腦之間
解決的地方也就在這裡
不要逃避,勇於面對,去解決問題
別人可以用語言影響你
你同樣可以用語言影響別人
希望你能領悟中間的道理
祝你生活愉快,,加油
-
6 # 傻fufu的豬
生活本來不易,但是真正打擊到內心的,卻是曾以為堅韌不摧的後盾。在當今社會上,語言暴力其實已然成為隱形的自殺推手。在面對家庭語言暴力時,逃離總是大眾選擇的方式,但實際上我們應該學會用非暴力溝通來化解語言暴力,我們在溝通時可以坦然得告訴家裡人我們當時最直觀的感受以及當時我們自己態度上的示弱,如若他們不依不饒,也請你別難過。等你平靜下來 輕聲細語得跟他們說說心裡的想法。我想總會變好的!
-
7 # Tiffany00661188
對於家暴我的觀點就是:他狠,你比他更狠或者保留證據,起訴離婚。給各位推薦個電影<雙食記>挺好的,也可以學習下。他讓你身體受傷,你就讓他五臟六腑慢慢"俱損"。
不過,我覺得你是什麼樣的人找的應該和你差不多的,除非男的太會裝了,談戀愛的時候要擦亮眼睛,好好觀察觀察。
-
8 # 神鵰槍花
說起家庭語言暴利,有點不靠普,家是個溫暖的地方,家是個有情有愛的地方,家是個避風避雨訪港灣,不明白家庭怎麼成了語言暴利呢,是說了話還是做錯了事,受到了批評就任為是暴利嗎,還是自己先發制人受到了攻擊,而反說家庭語言暴利嗎,勸告大家以後不要以語言傷害所有的人,以德服人,養起良好的風氣,會受到大家的青唻。
回覆列表
這個家庭存在的問題很多,首先,父母似乎對女兒的容忍度高於兒子,父母對兩個孩子的要求不同;
其次,兒子結婚,父母因此天天罵兒子沒出息,父母的行為在告訴孩子:我不認可你,我認為你做得不好,我不喜歡你的行為,你最好改掉。而孩子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的是無窮的被迫改變的壓力,無論是誰,也不會願意天天跟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見面。
第三,這對父母的“人不能靠自己”的觀念與主流價值觀不同,這個社會已經用越來越多的例項證明,人只有靠自己才能強大起來,只有留有這樣的觀念,才能讓孩子變強,變成一個對社會更有用的人,也更成功、更幸福的人。
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孩子真的不孝,只是我們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有些家庭確實就真的讓人很想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