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氏小盜龍

    我們知道鳥類是恐龍的後代,而恐龍幾乎都是長有牙齒,鳥類卻普遍沒有牙齒。

    關於鳥類為什麼會失去牙齒,只有堅硬的角質喙嘴,科學家的傳統解釋是為了飛行。鳥類失去牙齒不僅能夠減重,而且提高了嘴部的流線型,能夠提升它們的飛行能力。

    失去牙齒是為了飛行,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同樣獲得飛行能力的翼龍家族,為什麼又在上億年前的進化中一直保留著牙齒這個結構呢?同時在白堊紀時期生存的已經完全具備了飛行能力的鳥類也普遍長有牙齒。

    2017年,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爍博士領導一箇中美研究團隊,在研究發現於中國新疆的一種奇特恐龍——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的時候發現其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存在著牙齒丟失的現象,幼年的難逃泥潭龍嘴中長有牙齒,而成年的難逃泥潭龍嘴中沒有牙齒。

    科學家發現牙齒的退化與角質喙的發育有著必然的聯絡,兩者都與骨形態發生蛋白BMP直接相關。當發生蛋白的訊號通路表達上調的時候就會導致牙齒髮育的中斷,同時有會促進角質喙的發育。簡單的說,就是當角質喙出現之後,作用於牙齒髮育的基因就會受到抑制,從而導致鳥類牙齒的丟失,這種現象被稱為牙齒異時發育退化。

    角質喙取代牙齒的現象不僅出現在鳥類之中,恐龍家族中的竊蛋龍類、似鳥龍類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鳥類牙齒的消失並不是為了飛行,而是角質喙出現之後導致了牙齒異時發育退化,這個過程是在鳥類已經掌握飛行能力之後才開始出現的。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許多恐龍都有羽毛,很明顯它們很可能進化成了鳥類。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有著許多牙齒的恐龍變成現代鳥類的無牙,被喙取代?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必須發生兩件事,抑制牙齒和喙的生長。現在新的化石證據顯示了它是如何發生的。

    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王朔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一系列恐龍和早期鳥類化石來觀察這一轉變。他們發現一些恐龍進化後失去了它們的牙齒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長出了一個小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過程越來越早,直到恐龍最終以完全成形的喙從蛋中出來。 例如,侏羅紀晚期(1 . 5億年前)和早白堊世(1.25億年前)最老的鳥始祖鳥實際上有像爬行動物一樣的牙齒。但是其他早期的鳥類已經失去了牙齒,比如孔子鳥,也來自早白堊世。

    現代鳥類都沒有牙齒,除了南美洲的白頭翁,它的幼鳥有一顆小牙齒,用它來幫助啄開蛋。20世紀80年代實驗顯示如果用正確的人工方式刺激它們的下顎組織,現代鳥類可能會長出牙齒。這表明它們的祖先在某個時候會自然長出牙齒。 同時,許多恐龍確實有某種喙。喙由角蛋白組成,角蛋白是一種柔韌的蛋白質,也是指甲、角、羽毛和毛髮的成分。我們通常認為喙是無所不包的結構,從前部向後延伸到眼睛,包括現代鳥類的鼻孔。但是化石例子顯示許多有齒的恐龍實際上在鼻子前部有一個小的喙。

    獸腳類泥潭龍與鳥類的祖先和早期鳥類密切相關,泥潭龍年輕的時候牙齒就長在下巴的前面,但是隨著成長失去了牙齒。化石的詳細內部掃描顯示泥潭龍沒有牙齒,但是在它們的下顎上仍然有齒槽,被關閉並且形成一個單一的管道。成年泥潭龍,下顎後面有牙齒,但下顎前面沒有。 隨著現代鳥類在卵內發育,喙角蛋白開始在吻端形成,然後長回來覆蓋上下兩層口。 用這些化石來展示動物是如何隨著時間進化的,這表明一些恐龍和鳥類親屬的喙最初是隨著成長和牙洞的關閉而向後擴充套件的。最終,這一過程在發育週期中發生得越來越早,直到孵化出來的幼鳥有喙但沒有牙齒。

    今天鳥類骨基因BMP4控制喙的生長和牙齒的抑制,這些可能在鳥類進化的早期起作用。動物失去牙齒都與用角蛋白喙替換牙齒有關。 成為鳥,恐龍必須在許多方面進行改變,包括縮小體型、長出翅膀、改造羽毛能夠飛行,改善它們的感官,縮短尾巴,失去牙齒,和許多其他的方面。

  • 3 # 來看世界呀

    生物只能被動進化,卻不能主動捨棄某個演化結果,就算敲掉所有的牙齒,無齒這個性狀也不會遺傳下去。嘴裡長滿牙的恐龍演化為沒有牙吃的鳥類,只能說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某種生物演化過程中的某種性狀的形成絕大多數都是無解的問題,因為現代能夠解釋的只有進化論,而進化論強調的是生物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係,生物演化成什麼樣都是環境的作用,生物自身並不能自主選擇。在鳥類的演化史中,大約是從始祖鳥的時代開始,但是始祖鳥並不是現代鳥類的祖先,而是和鳥類有一定親緣關係的另一演化支上的恐龍,演化為如今鳥類的恐龍可能是近鳥龍等恐龍種類,它們仍保持了很多恐龍的特徵,胸骨的構造、下頜的構造以及外周羽毛和翎羽的分佈及特徵,都與現代的鳥類有一定的區別,鳥類的確都沒有牙齒,這是鳥類和孔恐龍的一個重要區別,現在並沒有搞清楚鳥類進化的歷史,由於鳥類出現的時代距離現在十分久遠,化石的稀缺造成了鳥類演化歷史研究的缺陷,只是找到了幾種可能是鳥類祖先的恐龍種類。所以解釋有牙的恐龍進化為無牙的鳥,只能從進化論上粗略地說明。

    那就是自然選擇使某些恐龍的下頜構造發生改變,並且這種改變是比較有利於生物生存的性狀,最終這種性狀在整個恐龍種群中擴散成為主流。現代的鳥類我們可以很詳細地觀察,它們沒有牙齒也生活的非常好,以蟲子、植物或者野外的爛肉等為食物,只要能夠撕扯下食物碎片吞下肚子,和咀嚼後再吞嚥差別不是很大,這個過程並不能改變食物含有的物質種類,改變的僅僅是生物的進食過程,對生物的影響不是非常大。進化論並不強調生物會進化成什麼樣,按照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生物是優中選優,是不斷地淘汰已有的個體實現生物種群基因庫的改變,進而其演化方向就改變了,這種改變不受生物自己的意願影響,同時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哪些性狀有利於生物生存,相應的基因就會在種群中不斷擴散,成為主流的一種性狀。

    鳥類和恐龍分離後就在自己的演化方向上不斷地前進,成為如今的面貌,如果要問無牙這種性狀到底是怎麼出現的,那基本沒人能夠準確地告訴你,只能根據現有理論和觀測證據給出推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美國創業,有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