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臨摹的時候很像,創作的時候用筆也可以,但是結字總也沒有特點,過於平正。怎樣練習能夠提高?
7
回覆列表
  • 1 # 軫念信箱

    書法是一門藝術,但同時它又是具有技術性的,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既然書法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一定技術可言的,那麼這就為我們學習書法提供了一個基本思路,即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學習,拿下書法學習的“半壁江山”,至於除了技術層面之外的其他方面,我們其實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進行學習。

    一、書法學習的本質

    前面我們說書法是有技術性和藝術性的區分的,那麼就書法的學習而言,也就相應的分成了技術和藝術這兩大部分。而這兩大部分的學習其實方式是不同的。

    就難度上而言,技術的學習是低於藝術性的學習的。因為具體的技藝要想學習是有一定成法的,它是確定的,只要透過人們後天的努力,只要肯下功夫、肯吃苦,還是可以輕鬆達到的。

    但是這個世界真正殘酷的地方就是,有些地方你還真就強求不來,不管你多麼努力,總有一些東西你是無法獲得的,總有些能力你是不具備的。

    莫扎特三四歲的時候就能譜鋼琴曲,十幾歲就揚名於世界,但同樣有些人一輩子都是五音不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不是那個天才,但是我們也不至於一點能力都不具備,所以大部分人其實是中間狀態,而藝術性對於前兩者來說,要麼非常簡單不需要學習,要麼就算能學習也學不會,因此是沒有什麼指導性的。唯獨對於中間的大多數人而言,是有效的,普通的中間者還是可以透過學習掌握一些方法來獲得一定的能力的。

    書法學習也是如此。而我們狹義上講的書法學習,其實主要指的是書法技法的學習,屬於技術層面。

    二、技法學習的途徑

    書法技法的學習主要透過臨帖這一種手段來達成,可以說臨帖是我們學習書法唯一正確的途徑。而臨帖在本質上也是為了進行技法上的訓練。這種技法的訓練主要有筆法、章法、結構三部分。

    我們在進行書法學習的時候,首先是透過掌握一個個筆畫開始的。但是筆畫的學習終究只是書法學習中的一部分,猶如我們要做飯,已經備好了食材,接下來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將這些“食材(筆畫)”透過一定的“方法(結構)”進行烹調。如果追求最後的“造型(章法)”,那就需要一定的空間佈局。

    而在書法中,這些部分都是依靠臨帖才得以實現的。臨帖過程,對於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的鑽研,最後得以學習掌握。

    三、學與創

    書法的臨摹是我們學習書法最初的階段。這一個階段其實很像一個人學習走路的過程。一開始他可能需要幫助才能走好路,比如小嬰兒有專門的嬰兒車,其實就是幫助孩子走路的。

    而我們在學習書法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學習書法一樣需要這樣一個“嬰兒車”,他是一個輔助物,相當於柺杖。

    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他是不可能一輩子都要靠嬰兒車走路的。書法也是如此,臨帖就是“嬰兒車”、“柺杖”,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要靠這些東西來進行書法創作。所以最終我們還是需要自己進行書法的創作,完全獨立的、自主的創作。

    而在這一個從學習到創作的轉變過程中,我們其實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那就是集字學習。

    四、集字學習

    集字學習是我們進行書法學習中一個比較好的方式。而在本質上來講,集字其實就是一個強化我們章法學習的過程。原先我們臨摹字帖上的書法是章法被安排好的,是章法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書法作品。但是集字的過程就需要突破書法作品原有的一些章法桎梏,需要我們自己建立章法聯絡,這就很考驗人了。而這樣的鍛鍊,是我們學習書法必不可少的。

    如果說前面的書法臨摹是幫助我們掌握單個字的話,那麼後面集字的訓練則側重在於章法的訓練。這才是最後我們學習書法、將一個個我們已經掌握的單字重新編制、組合在一起的好的方法。

    五、邊臨邊創

    臨帖和創作並非是截然分開的兩個學習部分,他們應該更加嚴謹的組織在一起,我們可邊便臨帖、邊創作的方法來學習書法,這樣可以使得我們的書法學習得以及時鞏固提高。

  • 2 # 中國書法大課堂

    從臨習到創作是一個積累和逐漸成熟的過程,並不是轉換過程。這個過程好比一個人的生命過程,如果用藝術生命成長的過程來比喻:1、幼兒期(初學點畫明白了各種點畫的書寫要領和書寫動作,臨帖有幾分形似)——2、少年期(掌握了各種筆畫的書寫要領,對臨能達到形似而神不似)——3、青年期(背臨形神皆似而不精)——4、中年期(對臨、背臨都能形神兼備,筆法嫻熟)——5、成年期(進入創作階段,形不似而神似,用學到的正確方法,用自己的個性書寫習慣,形成了自己的面貌)——直至老去。

    這個學書成長的過程,因人而異,需要的時間有長有短,少則十幾年,多則幾十年,更多則終生尚未走完全程。看看自己的藝術生命處在哪個生長期?

    如果你處在青年期,想越過中年期轉換到成年期,這只是個願望,其實出來的作品還處於青年期或中年期(臨習階段),並未進入成年期(創作階段)。

    書家的作品,如果形象極似古人,像到以假亂真,殊不知並未進入創作期,是把自己定格在了臨習階段,恐怕終生也不會知道自己是誰。原因是:過度效仿古帖的形像,忽略了自己的個性表現,因此沒有形成個性面貌。

    晉唐時期書家無不學習鈡、張(鍾繇、張芝),流傳後世者均個性面貌突顯,雖全無鈡張表象痕跡,卻神韻俱佳。請看下圖領會、比較:

    三國鍾繇:

    漢張芝:

    東晉王羲之學鈡、張自成面貌:

    唐顏真卿:

    唐柳公權:

    唐張旭:

    唐懷素:

    唐楊凝式:

    宋代以後,書家無不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而自成面貌,個性凸顯。

    宋蘇軾:

    宋黃庭堅:

    宋米芾:

    宋蔡襄:

    元趙孟頫:

    元鮮于樞:

    明代董其昌是學二王書家中的失敗者,求嫵媚的形似而忽略了更多的內涵。

    明董其昌:

    以上為鄙人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3 # 宗少林實用鋼筆字

    書法是藝術創作。學習書法之前要首先要學會寫字。每一個字都要臨摹的很像。臨帖分為對臨,背臨。等等。當我們字寫的很像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書法的創作。書法的創作。有以下幾點,第一個文字內容的選擇。第二個款式的選擇。第三個印章的選擇。書法藝術創作凸顯章法布白之美。所以,我們一定要寫好字。並且要學好書法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才有利於我們的書法創作。這是我寫的《永州八記》第一記

  • 4 # 張勁逸

    古人有句書法名句:"不學古人,是為無法。盡學古人,何處著吾"。實際就是點到了臨帖與創作轉換的辯證關係。

    本來臨帖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脫帖創作,然而,臨帖習慣了,慢慢卻形成了慣性思維,或者嚴重了叫臨寫惰性。只能臨帖,不能脫帖創作;或者臨帖特別漂亮標準,而一離開原帖,就"原形畢露"寫不出應有的水平。

    那麼有沒有能把臨帖和創作結合起來的方法.回答是肯定有,只是我們平時臨寫書帖時,忽視了這一個關鍵環節,造成了臨帖與創作的脫節,下面介紹幾個平穩 快速銜接臨創結合的具體方法:

    一 集字法

    把自己臨的帖裡面的字,摘錄出來,也可以把比較擅長的字形剪下來,組成幾個字的格言短語,兩個字,四個字,一句話都行。

    儘可能把臨摹過的筆法結構用於創作中,其中肯定會有沒學過的字,一是查書法字典,一是參考帖裡類似的筆畫字形。

    初期創作可以直接借用古人優秀的作品章法佈置和布白。 不斷充實臨帖體驗,在創作中把自己熟悉掌握的字放大了寫,發揮優勢,提高創作自信,把自己還不太熟練的的筆法適當縮小和淡化了寫 。寫完再掛起來,蓋上印章,逐步培養自己的佈局章法意識。

    二縮放法

    有時候,字型的大小,對臨創轉換有很大影響 。所以要學會從小字到大字的筆法轉換法. 規律性的東西是小字只用到筆鋒的三分之一,而大字要用到三分之二以上(也就是筆肚),按這樣的比例即可以在書寫時多加訓練,把握控筆手感,逐步適應大字的書寫,做到可大可小,沒有這一步有意識的訓練,就會使寫得字容易狹薄尖刻,難以飽滿圓潤。

    三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臨創一體法

    不要把臨和創斷然分開,而是在每次臨完原帖,趁著熱勁,還有臨帖之後的餘熱及肌肉記憶。不要擱筆,順勢展開空白紙,直接就創作一幅作品。創作方式可以是從字帖裡選字,集字法,也可以用剛學自己學到的筆法創作。

    如果想更好的"穩,準,快"的銜接所學法帖,可以採取這種方式 ,就是到書店買一本原字帖的集字作品集。比如臨《聖教序》,就可以購一本《聖教序集聯作品集》類似的書 。然後臨完原帖後,先按照集聯原

    文自己寫一遍,再對照樣帖集聯作品找出不足,再臨一遍,這樣就可以實現臨帖——臨創——創作,一次到位的結合,既吸收了原帖的臨寫優勢,又能快速激發自己的創作意識和潛能。最主要是能夠容易的打通臨帖和創作之間的障礙與隔閡,實踐實踐證明這是很有效也很快提升臨創過度的好方法。

    隨著創作能力的提高和自信,有了作品意識。這時期就可以擴大視野,學習和借鑑你喜歡的優秀作品的線條和筆法。用到創作中,在不斷的取捨吸收中,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 5 # 重墨堂陳墨之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我目前也是遇到了這個問題,這幾天都是在困擾我。就我我現在的思考,說下我的感受,不能說是有什麼可取之處。

    第一,還是練的不夠,量不夠。量不夠就導致你寫的時候,無法心有成竹的把字的型寫準,量不夠,就沒有辦法拆分每一筆畫的提按。所以,出來了,覺得平平。

    第二,不集字,這個是我現在領悟出來的,集字看上去好像沒有水平,但是,這個太重要了,它是出於臨摹和自己寫之間。能夠讓你離開字帖之外,心中去研究的階段。不熟悉了,返回去看帖子,然後記在心裡,默默的寫幾遍,沉澱下來了,就能夠遇到這個字就會寫了,數量多了,就能寫出來了。

    第三,拋去心灰意冷的心情,離帖寫不好,那是太應該了,如果,太去糾結這些問題的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寫下去就是了,理他那麼多。

    第四,看帖,化更多的時間去讀帖子。這個不多說了,都明白了。

    第五,多看人家的作品,看佈局看細節看線條。

    這個過程是一輩子的事,前人都是在這之間徘徊,逐漸的完成任務的。比如王鐸,一輩子都是這樣。

    附一張我的臨摹作品,以供指正

    更多請關注@重墨堂

  • 6 # 紅塵彌勒

    題主所謂的臨、創結合,指的是自我從臨池臨摹的照貓畫虎,勾廓描摹,或者依樣畫葫蘆的仿寫古人字跡,過渡到自由意識支配下的自我創作,也叫有意識的自由書寫。

    臨,是我們每一個學書者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位書家都不能脫離這個窠臼,哪怕他是光耀千古的書壇領袖,一代聖手。

    我個人理解的臨,是指對某一幅感興趣甚至鍾愛的書法作品進行現場模仿練習,力求和前人的書跡儘量一致,或者學得前人的筆法,在不脫出大體框架基礎上,一種類似於自我解讀的書寫。

    創,則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外化,是將“我”心目中的意向述諸筆端,試圖將心中所想和手上所寫達成一致——是糅合了前人的筆法特點,摻雜進自我認知的一種書寫。

    兩者之間的轉換,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

    我個人的看法是所謂的臨摹,並不是要求寫得和前人一模一樣,而是要學到前人的筆法,在書寫中能自如運用。

    書法沿襲至今,之所以不斷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並不是陳陳相因的一味臨學,一成不變,而是把強烈的自我情感匯入筆端,完成一次自我意志的飛昇和提純。

  • 7 # 翰墨書道

    首先說一個問題,書法學習中搞什麼轉換,不是正常的學習方法,臨創轉換是在一個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精通一家之後進入出帖階段或習作、創作階段,為寫出自我,力求變化出現才採取非辦法。嚴格意義上說沒有必要這樣做,書法造詣和功夫不到的情況下 ,一味追求變化出新 可能會玩出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但真正的藝術質量不高,甚至會進入俗醜書行列。所以說還是紮紮實實練功夫為上。

  • 8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是一門藝術,但同時它又是具有技術性的,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既然書法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一定技術可言的,那麼這就為我們學習書法提供了一個基本思路,即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學習,拿下書法學習的“半壁江山”,至於除了技術層面之外的其他方面,我們其實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進行學習。

    一、書法學習的本質

    前面我們說書法是有技術性和藝術性的區分的,那麼就書法的學習而言,也就相應的分成了技術和藝術這兩大部分。而這兩大部分的學習其實方式是不同的。

    就難度上而言,技術的學習是低於藝術性的學習的。因為具體的技藝要想學習是有一定成法的,它是確定的,只要透過人們後天的努力,只要肯下功夫、肯吃苦,還是可以輕鬆達到的。

    但是這個世界真正殘酷的地方就是,有些地方你還真就強求不來,不管你多麼努力,總有一些東西你是無法獲得的,總有些能力你是不具備的。

    莫扎特三四歲的時候就能譜鋼琴曲,十幾歲就揚名於世界,但同樣有些人一輩子都是五音不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不是那個天才,但是我們也不至於一點能力都不具備,所以大部分人其實是中間狀態,而藝術性對於前兩者來說,要麼非常簡單不需要學習,要麼就算能學習也學不會,因此是沒有什麼指導性的。唯獨對於中間的大多數人而言,是有效的,普通的中間者還是可以透過學習掌握一些方法來獲得一定的能力的。

    書法學習也是如此。而我們狹義上講的書法學習,其實主要指的是書法技法的學習,屬於技術層面。

    二、技法學習的途徑

    書法技法的學習主要透過臨帖這一種手段來達成,可以說臨帖是我們學習書法唯一正確的途徑。而臨帖在本質上也是為了進行技法上的訓練。這種技法的訓練主要有筆法、章法、結構三部分。

    我們在進行書法學習的時候,首先是透過掌握一個個筆畫開始的。但是筆畫的學習終究只是書法學習中的一部分,猶如我們要做飯,已經備好了食材,接下來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將這些“食材(筆畫)”透過一定的“方法(結構)”進行烹調。如果追求最後的“造型(章法)”,那就需要一定的空間佈局。

    而在書法中,這些部分都是依靠臨帖才得以實現的。臨帖過程,對於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的鑽研,最後得以學習掌握。

    三、學與創

    書法的臨摹是我們學習書法最初的階段。這一個階段其實很像一個人學習走路的過程。一開始他可能需要幫助才能走好路,比如小嬰兒有專門的嬰兒車,其實就是幫助孩子走路的。

    而我們在學習書法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學習書法一樣需要這樣一個“嬰兒車”,他是一個輔助物,相當於柺杖。

    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他是不可能一輩子都要靠嬰兒車走路的。書法也是如此,臨帖就是“嬰兒車”、“柺杖”,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要靠這些東西來進行書法創作。所以最終我們還是需要自己進行書法的創作,完全獨立的、自主的創作。

    而在這一個從學習到創作的轉變過程中,我們其實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那就是集字學習。

    四、集字學習

    集字學習是我們進行書法學習中一個比較好的方式。而在本質上來講,集字其實就是一個強化我們章法學習的過程。原先我們臨摹字帖上的書法是章法被安排好的,是章法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書法作品。但是集字的過程就需要突破書法作品原有的一些章法桎梏,需要我們自己建立章法聯絡,這就很考驗人了。而這樣的鍛鍊,是我們學習書法必不可少的。

    如果說前面的書法臨摹是幫助我們掌握單個字的話,那麼後面集字的訓練則側重在於章法的訓練。這才是最後我們學習書法、將一個個我們已經掌握的單字重新編制、組合在一起的好的方法。

    五、邊臨邊創

    臨帖和創作並非是截然分開的兩個學習部分,他們應該更加嚴謹的組織在一起,我們可邊便臨帖、邊創作的方法來學習書法,這樣可以使得我們的書法學習得以及時鞏固提高。

  • 9 # 周輝明心跡

    在書法學習過程中,要完成臨創轉換就必須用心臨帖,古往今來不管是古帖還是今人作品都有其特點。臨帖時緊抓特點,用心臨寫,以求掌握古人用筆之道。掌握了用筆就掌握了其字的主要特點。用筆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它是衡量書寫者基本功的唯一標準。不會用筆就談不上用墨、用紙。用筆是每個書寫者性格的表現。其特點是一貫的,是不易改變的。而結字和章法是隨書寫時的心情變化而改變,是不穩定的,同時也是書寫者書法風格的表現。所以很多書寫者者臨帖時總感到不滿意就是因為書寫者在沒有掌握用筆的情況下臨帖,那臨帖的效果肯定不好。

    當然,前面說過用筆看似簡單是因為三歲小孩也會拿筆亂畫,而說用筆很難是因為近代以來,還沒有哪個書寫者在用筆上隨心所欲,達到爐火純青的上乘水平。僅單說中鋒用筆,第一需要書寫者將筆垂直於紙面,筆鋒在筆畫的中間執行,第二墨要濃淡合適才能使筆在執行時其鋒聚中,第三生紙的厚薄決定吸墨的效果,第四中鋒聚神,鋒散神散,也影響中鋒的執行。

    書寫者只有在長期的臨寫中把用筆練得滾瓜爛熟才能在書寫中隨心所欲,無意中寫出自己的風格,完成臨創的轉換。

  • 10 # 千年蘭亭

    看了這個題目,不由想起了金庸先生筆下的段譽,被習“六脈神劍”的他,空有一身高超的武功,卻不知如何使用,神劍時靈時不靈,鬧出許多笑話。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途,而如何由臨摹向創作過渡,是我們能否靈活運用所學技法的關鍵一步。

    我認為,由臨摹到創作,可以嘗試下面幾個小技巧:

    1、將原碑帖中的字集句、集聯、集詩訓練。

    這雖然 屬純集字式的習作訓練,但卻是在對範本臨摹的深化,掌握其固有特徵和規律,其中多少也帶有某些創作因素。

    一般臨帖二三年即可試行。此 階段採取邊臨邊用,不斷交叉往復地推敲, 以達到熟練程度。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在背臨的前提下,將原碑帖中字的點畫、結構、偏旁的零部件拆換,重新組合成為自己進行創作所需的文字 。

    透過結構的拆換、重新演繹組合,比直接從原帖中找字提高更快。若再加以運用墨法、筆法則更能充分展現原帖風格面貌。

    但這需要從整體上把握範本的神韻,反覆揣摩和練習,使筆畫銜接得體、到位, 以解決生搬硬湊之勢。

    它要求作者具有較的高審美能力和紮實基本功。在拆換、整合 過程中找到與自己暗合的氣格和品質,使 之與作品融為一體。其實這種演繹本身就 是一種創造。

    3、在專一博採基礎上的自由創造訓練。

    它立足於某一家,透過不斷對臨、背臨、意臨,吃深吃透,並融會多種筆 法。不斷完善技法使之純熟,進行重新整合,真正把握其內在精髓,逐步擺脫對帖的依賴 性。

    同時還要廣泛 學習相關法帖,通曉其他姊妺藝術, 豐富學養,加強字外功,從而融會貫。

    如上所述,經過臨與創的不斷反覆研習,博覽約取,並加以錘鍊,一定能順利完成從臨摹到創作的轉化。

  • 11 # 如石書藝

    這是書法學習過程中的普遍現象,書法不同於一門技術,掌握了就可以運用自如。書法的臨帖到創作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也是十分講究方法的過程。

    傳統的臨創轉換,不像我們現代人創作意識強。更多地是自然狀態之下,無意書作的自然天成。既使一些個性風格明顯之作,也是經過長期的筆墨練就而成。這種創作,是水到渠成,是真正意義上書法創作。

    而如今,社會節奏非常快,而且知識更新日升月異,加之工作、生活等日常事務多,既是專業書家,也不如古人對書法的心態好。這種情況下的書法創作,尤其不能操之過急,急於求成。如果我們做不到古人那樣對待書法創作,也切勿隨波逐流跟著流行書風走。

    心中有了定力,書法創作才能有底氣。

    再從方法上尋找突破。

    在掌握字帖法則的基礎上,可以進行臨創結合:

    一是“意臨”、或“意創”,即根據字帖精神,不看字帖完成書寫,而後將書作再與字帖對照,發現主要問題,反覆練習多次,直到糾正。

    二是“背臨”、或“背創”,結合字帖精神,融入個性筆法,參入自己主張,這個過程,是逐步確立自我風格的過程,一定要有足夠強大的自信心,即使出現不滿意的地方,也不要氣餒,更不能放棄。一定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注意總結規律,舉一反三,不斷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風格。

    三是獨立創作。經過前面的臨創結合,心中有了底,就可以放手一試。這個過程,雖說是一個“實戰”過程,也是對之前的臨創效果檢驗。所以一定要放鬆心態,如同前面的“演習”一樣。心裡有了法度,手上表現越是自如,創作靈感就會躍然紙上,作品就越能體現出自己的風格。

  • 12 # 一笑貫長天

    不要著急去完成臨創的轉換,潛下心去臨摹。

    每個書法人都有成名的願望,這是不需迴避的話題,既然學書法就要學成最好,就想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一樣!

    只是將軍不是一日既成的,即使真有一個奇蹟,那也是經歷了學習與思考之後的奇蹟!書法更甚,你跨不過臨摹與創作的門檻,是因為你的技藝上未翻到純熟,所以,你還需要去磨鍊,等到有一天技藝達到了純屬,創作也就水到聚成了!

    說到建議,我可以提出一點,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功底呢,可以試一試加快書寫速度,而且是逐漸加快,記住!一定是加快之後沒有出現敗筆再加快才行!書寫速度越快越好,書寫起來才有自如從容的感覺,有了自如從容的感覺,創作就沒有發的障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沈凌在《百變大咖秀》裡化妝演女生那麼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