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境科學鑑定中心
-
2 # 東山草堂珍玩
其實也沒有什麼奧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時代特點,表現在古玉上也就留下那個時代的烙印,因為我們現代人從審美,製做工藝,人文特點,時代精神都不可能回到古玉那個時代的境界,也就沒有了古人對玉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了,追求古代的制玉的神韻不是不可能,而是付出的經濟價值太高,現代的勞動力的價格遠遠地超越古人,所以一味的追求古玉的神韻很多時候不被現代人欣賞,從經濟價值考慮是得不嘗失的!現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拿捏古玉那種古樸的神韻我想是完全可以實現,只是考慮價值,而不為!
-
3 # 收藏家雜誌
以商代玉器為例,商代玉器的鑑別,有很多種途徑,但如果僅從整體面貌及“神韻”上去把握,那麼粗略地歸納,大致需要了解如下一些特點:
1.玉材選擇極其蕪雜跟新石器時期在材質使用上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標誌不同,商代玉器在材質使用上基本打破了地域界限,因此品類十分豐富,除了確有不少質地精良的白玉外,但凡各式透閃石、蛇紋石、葉蠟石、石英岩玉乃至一些尚未考證來源的玉石,都能見到它們在商代玉器中的影子。所謂“商代某某墓出土玉器中和田玉的比例佔到80%以上”一類的結論,筆者認為未免有誤導的可能。即使征服了鬼方,但玉石開採也畢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何況商代先人對於玉石的審美習慣,未必唯和田是重。
圖1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 商代玉器 河南新鄉市博物館藏圖3 商代玉器 天津博物館藏即便這樣,我們還是能找到關於商代用玉選材的某些常見特色,比如那些透閃石性質明確的青黃色玉、青綠色玉,以及那些看似質地不夠縝密卻顯得純淨通透的白玉和質地縝密而器表瑩潤的青白玉,等等,似乎具有較多的使用頻率。而在一些重要的器物中,那些結構鬆散、光澤暗澀的地方性白玉也佔了相當的比例……多看考古出土物及官方展覽藏品並反覆比照,會對我們正確認識商代用玉的時代特徵帶來一定幫助(圖1〜圖6)。
圖4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5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6 商代玉器 山東滕州前掌大出土2.器型原始痕跡明顯在大多商代玉器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有非常明顯的原始痕跡,這些痕跡既包括器型的天然狀態也包含某些雕刻印記。因此,商代的肖生圓雕件很少有大小一致的形制,從器物邊緣到器身結構,它們或多或少帶有人工改造過的跡象,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循此找到它們的“本來面目”和改造軌跡。而片狀玉器即便同一型別,也是大小、寬窄、厚薄、形態不一,但紋飾流暢且隨意,沒有半點呆澀做作和機械刻意的感覺。這些溢於器表的原生態資訊,是我們正確判斷商代玉器真偽的一把鑰匙(圖7〜圖12)。
圖7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8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9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10 商代玉器 山東滕州前掌大出土圖11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12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3.形制神秘多變但有章可循商代玉器中有不少器型從題材到形制到功能,都有一些非常獨到而令今人不可捉摸的地方,比如常常將那些看似不相干或匪夷所思的事物和紋飾揉合在一起,比如有些非常冷僻的題材,如蜥蜴、鴟梟、蝗蟲等,或特有與首創的形制,如刻刀、耳勺、拱形鐲飾等,以及一些行為怪異、內涵深奧莫測的人物造型,如反手跽坐、陰陽玉人等,都帶有非常明顯的靈異感和神秘性。但是,如果我們能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文化有著更多的瞭解和熟識,那麼,便能幫助我們對那些靈異和神秘的玉器作出合理的理解和詮釋,這同樣是我們認識商代玉器所要補習的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圖13~圖18)。
圖13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14 商代玉器 陝西張家坡出土圖15 商代玉器 河南鹿邑縣太清宮出土圖16 商代玉器 故宮博物院藏圖17 商代玉器 山西博物院藏圖18 商代玉器 山東滕州前掌大出土4.紋飾相對規範固定儘管商代玉器的器型常有不很規範或參差不一的地方,但我們發現在紋飾的設計上,則自成體系而顯得循規蹈矩。比如,龍的頭上通常安上一個蘑菇狀角,猛獸(如虎)總是鏤刻齒輪形(或梅花形)口,以二或三刀短線上挑法琢為爪子,刀紋、盾紋通常用於人或動物的器身,而一些重要的器物邊緣常見排列有出脊紋。另外,諸如臣字目、方形目、重環紋目,二方連續的方格紋,雙陰折鐵線等等,都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琢刻與修飾模式。識別商代玉器,必須對這些相對系統固定的修飾模式爛熟於心,並對它們的使用規律有個全方位的瞭解,亦為其中最基礎的經驗之一(圖19〜圖23)。
圖19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0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1 商代玉器 上海博物館藏圖22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3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5.工藝成熟但不注重過分修飾玉器雕琢發展到商代,由於金屬工具的加入,其工藝手法已經變得非常系統和成熟。那些常用的手法如切割、鏤空、鑽孔、刻劃、打磨⋯⋯一應俱全並較前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對於一些體積微小的玉件雕塑也能做到運用自如。但在有些情況下,商人似乎對於效率的重視更甚於對於細節的磨礪與修飾,比如鏤空切割的邊緣常不作打磨;片狀玉件成型允許有厚薄的差異;更樂意在天然材質上進行改制而不求形制的規範劃一;玉表打磨時有粗糙而顯凌亂的劃痕,等等。因此,商代尤其是晚期的玉器風格中,雖然不乏把工藝做到爐火純青而美輪美奐的佩飾器物,但較多的,是以原始粗獷而不事修飾見長的佳作,因而觀其細節、察其氣韻,不失為一種更好的辨識辦法(圖24〜圖28)。
圖24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5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6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6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7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圖28 商代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綜上所述,我們說所謂商代玉器的輝煌,並不僅僅在於數量,而更重要的,是商代玉工如何面對形形色色的玉石、如何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現象、如何面對統治階層在意識形態與審美志趣上的追求、如何面對雖有進步但較之於後代還相對落後的生產工具,來殫精竭慮、不拘一格地去構思並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富有創意、又耐人尋味的玉器佳作。從一度成為王室貴胄無止境追逐的奇珍異寶,到逐漸走向上流社會的禮儀禮制化思想產物,再到作為儒家道德規範和名門望族身份的象徵,在這一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商代佩飾類玉器所顯示的獨特的成就,不單是一個時代的風光,它對於中國玉文化乃至整個華夏文明的貢獻,同樣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佩玉將將,其華灼灼——那些五彩繽紛、璀璨燦爛的商代佩飾類玉器,以及那些充滿著智慧靈性的造型構思藝術,除了讓我們沉浸在一種美不勝收的感官享受之外,其所留給我們那種神秘莫測的藝術魅力和深邃睿智的精神造化,也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
4 # 潞河堂古玉館主
古人治玉不惜工本,尤其是高古玉,也就是王玉時期,禮制限制了用玉之人的範圍,非王侯,國君不得陪組玉,非將相,士大夫不得佩玉,玉工是代代相傳的職務,沒有像現在計件工資的壓力,所以必是精益求精,現在急功近利,一天做兩個掙一百做十個就掙五百,玩兒玉的也是外行瞎起鬨的居多,也不明白好壞,連電動坨機和電腦雕刻機工都分不清更別提古代的水櫈工藝了,大多數圖片都是慘不忍睹。
-
5 # GW65916
分享,古人為了生活,學會鑿玉,木匠也是一門活,但行行出狀元,子岡就是壯元,在刻玉中找到悟性,使玉雕刻有神,畫畫,寫字的人也是水平有高有低的道理吧,本人見解,分亨清中期有神玉品。
-
6 # 檀核為樂
每個朝代的玉器都有每個朝代的特點,古人啄玉,全是手工雕造,可能不精緻,卻刀痕宛然,脫俗質樸,再加上年頭久遠,玉器表面的沁色包漿,自然神韻不一樣。
-
7 # 人求我
人類從新石器時代就有美石珠,美石環,到夏商周開始玉石被人們所認識,由於玉石質地堅硬,所以玉器都是琢磨成形的,在古代未發明金屬材料前,都是使用最原始的竹,木,解玉砂加工而成,古代的人物把它製成禮器,祭器,樂器和各種各樣的裝飾品,供奉在廟堂之上或佩戴在身上,在祭禮,朝聘會盟,饋贈,賞賜,日常生活中使用,就是兩軍停戰,雙方講和,有時候也用玉器或玉製品,所謂化干戈為玉帛,就是這個意思,它是親善和友誼的象徵,古人逐用它象徵美德,本人在8O年初收芷一件兩用蟬,根據紋飾,應該春秋戰國時,頂孔用於佩戴腰間,中孔用於佩戴帽中,佩戴腰間稱佩蟬,佩戴帽中稱為冠蟬,怎麼多年未發現相同蟬形。
回覆列表
古人制作器,不是塑造出的,是用手工創作雕琢出來的,很多種工藝手法已經失傳了,現代快速加工的工具取代了古法工具,所以所古玉的神韻和一些特殊的工痕特徵,現代玉雕器物上是沒有的。之所以現在收藏家們只欣賞和追求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