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何旭18

    而把這個報紙放到手機上,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新媒體的一個特徵就是標題特別關鍵。過去買《讀者》、《知音》,你相信他的品質,不用看每篇文章的標題、內容,大概看一下本期選題是什麼,就會去買了。

  • 2 # 筆文姑娘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 

     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準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網際網路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網際網路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釋出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資訊的。沒有平面佈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 

     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 

     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係。近年來,受網路衝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誌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裝置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幹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影片等。 

     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網際網路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衝擊。 

    3、新媒體的傳播特徵: 

     今天回顧網路媒體的歷史,要從1976年的因特網協議說起。因特網誕生於美國,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甚至更長的基礎發展時期。相對來說,因特網在中國的年齡小得多。2000年,我們國內也興起網路熱,那是真正的泡沫。為什麼?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網路太沒有基礎了。在因特網成為第四媒體之前,美國社會的基本的資訊化工程已經做得很紮實了。大學、圖書館、政府部門的資料化工作差不多都做好了。大量的文字幾年前就錄入好了。所以美國人後來建資訊高速公路,無非是把分散的資料合起來。網路上一下子就有很多資訊、很多資料。而在中國,我們在建高速公路之前沒有一個充分的資料化過程。於是高速公路修完了,小區卻還沒有建好。缺少基礎的資料化建設,帶來的是網路的資訊沙漠化。你在圖書館找得到的資料,什麼名著、檔案,有用的資料,在網上卻很難找到。因為圖書館還沒資料化呢。那麼大量的錄入,誰去做呢? 

     新媒體有什麼傳播特徵?第四媒體的傳播者和接受者都是基於網路的。這是最基本的。我總結了七點。 

     7種特徵: 

     ①“開放性”。網路是沒有邊界的,不受地域限制。報紙受地域限制的特徵很明顯。(美國的報紙基本上都是區域性的報紙,除了《今日美國》很少幾份報紙是面向全美國的。)但是,網際網路卻沒有限制。網際網路媒體的“開放性”帶來兩個問題:(1)加劇了媒體的競爭。網路媒體大家都使用平等的傳播方式,勢必加劇新聞的競爭。今天的新聞已經沒有第一新聞的概念。“東方網”去年剛開始時,每天夜裡1點、兩點,就將各報上網,可是一早卻發現其他新聞網全上了。後來只好推遲,改到7點才上。(2)開放性就有了一個疊加效應。一份地區報紙,小山村的新聞,當天就可以傳播到全國,這裡就有一個放大效應。放大過程中就有新聞的失真。江西光明小學爆炸案,爆炸原因怎麼怎麼,一開始網上幾種說法。如果沒有網際網路,不會有這種現象。 

     ②“多元性”。在中國,新聞媒體應該是黨和政府是主控的,但在網路上,從技術上講,人人都可以釋出資訊。有兩個後果:一是打破了新聞機構才能釋出新聞的局面,引發虛假新聞氾濫。“網際網路”成了互抄網;新聞要素不全的抄來的稿子到處都是。另外,色情新聞、無聊新聞也到處氾濫。 

     ④“互動性”。網路溝通了傳播者與接收者的關係。 

     ⑤“大容量和易檢性”。報紙版面有限,廣播電視有時間性。而網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於是,資訊呈現出龐雜、雜亂無章的特徵。有效的資訊被掩蓋在大量龐雜的無效的資訊中。傳統媒體的報道是線性的,而網際網路的報道是網狀的。我可以透過做相關新聞、做專題、做資料,一步步地把一個新聞做深入。除了大容量之外,網路媒體還有“易檢性”的特點:查以前新聞、查相關新聞非常方便。 

     ⑥“多媒體化”。網路媒體可融文字、廣播、畫面為一體。 

     ⑦“個性化”。這是網際網路媒體的一個本質的特徵。由於技術的侷限,以往所有的媒體都是大眾化的。而網際網路卻可以做到面向特定的受眾,可以面向個人。個人可以在網上訂製他需要的新聞。國外大的新聞網站都做到了這點。新浪、21CN做到了。東方網也已經開始做。 

     以上是新媒體的7個特徵。下面說說中國的網路媒體發展狀況。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報下午版透過計算機網傳輸上了因特網,這是最早的媒體上網。94年後拉開大規模。95年chinanet正式對外開放。95年底,教育部辦的“神州巡禮”雜誌上網。到99年底有個統計:全中國新聞機構建立700多個網站。 

     中國的網路媒體發展、網站建設,到今天經過了三個階段:①網路版階段:報紙是什麼,網上是什麼。把報紙上的東西照搬到網上,一版、二版……什麼也不做變動。②電子報階段。把本報的稿子重新安排,重新設計版面,搬到網上。③建立大型網站。中國的報界接受網際網路,受幾個重大事件的觸動。……5月9日北約炸大使館,新浪網當天訪問率到300多萬以上。在此以前,頂多不過幾十萬一天。網路傳播新聞的影響力是其它媒體不能比的。因此近年國內的網路媒體發展非常之快。 

     說說當前格局:①中央新聞機構加強網路建設。人民日報網站,去年8月20日更名“人民網”,目前有5個語種,每天釋出新聞3000條,13頻道。新華社的“新華網”,每天2000條稿子。中青、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視,網站規模都很大,投入也大,影響也大。②各地聯手建立大型新聞平臺。“東方”是上海12家單位共同組建的;11家單位投資6個億。去年一年花掉二千多萬;每天2000多條新聞。這類網站,還有北京“千龍新聞網”,北京5家媒體聯合,資本3000多萬。天津有“北方網”。“南方網”目前在籌建,據說投入3個億。這都是一些大型的媒體網站。③各地其他一些已建或正在籌建的網站。但是投入規模有大有小。網站的投入沒有底。東方網的投入費用——機房一年68萬,通訊費200萬。這種開支不是都能承受的。 

  • 3 # 旁白醬

    傳統媒體藉助具有一定規模固定的傳播平臺,通常製作者是以團隊為單位,內容也相對比較優質,但是具有一定侷限性。而新媒體藉助多種多樣的媒介平臺來推出內容,可能是一個小團隊或者以個人作為創作者,內容參差不齊,但是持續輸出具有內容新穎性,比較個性化的優質內容的新媒體得以在這個市場分得一杯羹。

    面對這樣的差異,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有一定的打擊,但是傳統媒體有固定的受眾群體,有更多的資本和團隊去在市場持續下去,新媒體現在不斷出現已經開始趨向飽和,所以應該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發揮新媒體的長處,也會得到大家的喜愛。

  • 4 # 富察氏傅恆

    新舊媒體的比較研究

    推陳出新是人類需求的必然,新媒體的出現亦是社會進步的產物。我們的傳統媒介教育方式也隨著新媒體的普及逐漸向著新媒體教育的方向而進化。那麼新媒體教育相對傳統媒體教育又有什麼優勢和區別呢?

  • 5 # 浩自為之

    新媒體的一個特徵就是標題特別關鍵。過去買《讀者》、《知音》,你相信他的品質,不用看每篇文章的標題、內容,大概看一下本期選題是什麼,就會去買了。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彈子這個季節好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