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位大神給說說這是什麼瓷器…
9
回覆列表
  • 1 # 以瓷惠友

    怎麼看瓷器的年代?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怎麼看瓷器的年代?

    看瓷器的年代最靠譜的做法是統一鑑定的依據、統一鑑定的尺度、統一鑑定的標準、統一鑑定的規則的“瓷器微觀氣泡衰變對比鑑定法”,由於氣泡衰變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本質屬性特徵,又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公開、公正公平的“三公”性,因而可靠性和可考性為百分之百。

    “瓷器微觀氣泡衰變對比鑑定法”相較於鑑定依據、尺度、標準和規則都不統一、不一致,主觀性、隨意性很強的“瓷器宏觀特徵眼鑑學”而言具有先天之優勢,因為所有“宏觀特徵”都不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本質屬性,而都不過是可逆、可仿、可複製和可取代的外在特徵而已,具有主觀性、隨意性的先天劣勢,所以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與可考性都極差,甚或為負數,是以絕對不能適用於所有“公鑑”領域,其生存空間僅僅為“私鑑私藏”即“誰鑑定誰購買”這一範疇之內,否則禍患無窮。

    用“瓷器微觀氣泡衰變對比鑑定法”鑑定瓷器極其方便、簡單,不需要死記硬背什麼條條框框,不需要有師傅引領,不需要有太多的瓷器常識,只需要一支幾十元錢帶光源的100倍以上的放大鏡、一雙正常的眼睛和正常的觀察力即可。

    上幾件古董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無框六字單行神級臻品青花弦紋龍紋高足杯。

    元青花鼎盛期神級臻品花卉龍紋高足杯。

    元青花鼎盛期神級臻品魚藻紋碗。

  • 2 # 雅識怡趣

    以下為同類器型製品圖片:雙耳瓶由漢代投壺式樣演變而來。因頸部兩側貼附雙耳,故而得名雙耳瓶。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造,由於耳的形式不一,名稱各異。龍泉窯、哥窯、官窯多貫耳瓶;鳳耳瓶、魚耳瓶為龍泉窯特有;定窯所制雙環耳瓶較為少見。 清·乾隆御窯天藍釉雙龍耳瓶

    元代有青白釉S形雙耳瓶,明景泰景德鎮窯有青花戟耳瓶,清代乾隆景德鎮窯有象耳、螭虎耳、龍耳等象形雙耳瓶。

  • 3 # 阿森聊世界

    個個朝代的工藝不同,比如商代的白陶。比如六朝的推塑,比如唐帶的絞胎,比如雍正的過牆花法。這個是一個。還有就是主流風格。這個的看功力了。沒有幾年真不行。大概的瞭解古代。還有所有瓷器都是過去的。包漿溫潤。即使海撈瓷也去了火氣。後代仿製前代。逼近它們時代的顏料和古代不一樣。用完了。差距特別大。有些仿製比古代的好很多。比如雍正朝仿就是最好的。幾句話只是大概。真想學習。不是幾句話說的清楚的。關注我。我們一起提高。

  • 4 # 文藝玩瓷器

    你好朋友,很高興被你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你這個問題也是所有收藏愛好者最大的一個問題。我這裡也是拋磚引玉啊,大家共勉共學。瓷器年代判斷市場一般這樣做了大致劃分:唐,宋,元時期作為分界線把更遠點的年代一般劃為:高古時期:把明清時期劃為市場最追捧時期也是今天的瓷器屆最熱門時期:把民國作為一個界線,民國以前稱老物件,民國以後為新物件。那麼確定每一個瓷器的年代,就要從,它自身所體現的具體因素來確定,比如,胎釉的材料,製作工藝特點,器型的時代特色,包括什麼時代用什麼胎土,什麼釉料,什麼一個工藝流程,工藝特點,到什麼時代一般用什麼料畫,畫工畫風的時代風格情況,如青花大致是什麼年代才有,元青花器型特點青花髮色特徵和繪畫手法,明代不同朝各個時期器型特點,顏料區分,畫法區分,清代各個時代有什麼特色,這些都是確定年代的因素而且重要因素。其實鑑定學就是一個比較學,當你瞭解了每個時代的共性和獨特性,把它們所體現的氣息對比就可以判斷它的年代。所以鑑別真偽就是在判斷這些不同的特殊因素。

  • 5 # v青春無願

    根據我的收藏體會:可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年代 器型 各個朝代 都有獨特的文化底韻 瓷器造型也必然會極具時代特徵 大大小小 形形色色 都會從各個角度充滿著朝代文化主流氣息 例如 宋代 大興文人之道 朝野上下 重文棄武 宋代瓷器崇尚極簡美學 因此 太多光素 簡飾的瓷器成為主流 文飾 更與當朝皇宮 文人的審美 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上古 大多以動物為圖騰 所以文飾多有動物 唐代 三彩具多 元代 青花龍紋 典故 花卉多見 明代 神話傳說 八大海怪 魚 鴨不少 清代 戲曲人物 刀馬人物 花 鳥 哲理故事為主 礦物顏料及胎釉 元代多用青花鈷料 蘇麻瀝青 與中國產料混用 明代成化以前 和元代差不多 成化中後期 弘治基本用平等青 嘉萬以回青混合石子青 明末清初 多用浙料 康熙中後期用珠明料 庸乾等多以浙料 石子青等 畫工 高古瓷寫意 元明飄逸 清代寫實加意境深遠 胎泥料朝代越早 越粗疏 但不泛瑩潤 乾爽 越往後越細膩 胎土不如前朝熟潤 總之 定位朝代 要綜合視之 多半是經驗圈定 細節佐證 大家見多了真品 確定年代 就不太難!

  • 6 # 量子收藏

    釉面晶體還原現象是鑑定古瓷器的根本出路

    在人類文明的今天,載人航天已成現實,網路科技已普遍應用於日常生活,科技進步仍在飛速發展的時刻,而在古瓷器的鑑定方面還是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雖然在古瓷器鑑定上有諸如熱釋光、元素鑑定法以及脫玻化等諸多方法,仍然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真正解決瓷器的新老問題。上帝給你製造一把神秘之鎖的同時一定會給你一把鑰匙,就看你能不能發現這把鑰匙,去開啟這把鎖。晶體還原現象就是一把開啟古瓷器之迷的鑰匙。

    一、自然界的晶體還原現象

    這個世界很奇妙,大自然總是給人規律,又給萬物以度做為形式的制約,超越了度形式就發生改變了。對於礦物質來說,主要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比如金屬礦的銅、鐵、金等等,非金屬礦的石英、長石、方解石等等,但不論是金屬礦還是非金屬礦都是以晶體形式存在,就是說自然界晶體是物質存在的最基本形式。而非晶體則是人為產物,如玻璃、瀝青、石蠟等等。晶體內部分子的排列呈現一定的規律性,內能較小比較穩定,有固定的熔點。而非晶體內部分子排列雜亂無章,內能較大不穩定,非晶體則沒有固定的熔點。由於人為因素破壞了物質原本的晶體結構,所以非晶體並不是物質本初的狀態,內能較大很不穩定,在時間長河裡,非晶體內部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直到達到晶體結構而穩定下來,這個過程就是自然界非晶體向晶體轉化的晶體還原現象。

    二、制瓷技術導致瓷器非晶體的產生

    我們講玻璃和水晶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矽,所不同的是玻璃是非晶體,而水晶就是晶體。從玻璃的製作過程我們知道,先把石英石、長石、石灰石、硼砂等原料粉碎,再經過高溫溶化,然後冷卻定型。石英石、長石、石灰石、硼砂等原料都是晶體,但粉碎、高溫溶化後人為打亂了物質的原有結構,冷卻定型後的玻璃就是非晶體了,這和瓷器的製作過程是基本相同的。製作瓷器所採用的胎主要成分是高嶺土、粘土、瓷石、石灰石等。其中主要成分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等,瓷器釉面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石、長石、石灰石等,同樣是粉碎後高溫溶化形成瓷器光亮的釉面。釉面的主要成分是非晶體形式的二氧化矽。根據自然界的非晶體向晶體轉化的晶體還原現象,瓷器的釉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釉面內部分子不斷運動最終還原成晶體而穩定下來。這個過程是很慢長的,不是一年兩年也不是十年八年,但經歷幾百年之後,釉面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晶體點,所以釉面溫潤不再是火光。經檢測清康熙瓷器釉面已經出現少量晶體點,明代瓷器釉面有較多的晶體點,宋代及以前瓷器釉面晶體點十分普遍。

    三、目前古瓷器鑑定方法優缺點分析

    1、傳統“眼學”鑑定法

    傳統“眼學”鑑定法是以館藏品做為樣本,歸納總結館藏品的特徵,從而得出鑑定標準,稍有不同便一票否決。這種方法主觀意識太濃,每個鑑定人員的認識理解也不盡相同,鑑定結果出入很大。而且館藏品很有限,根據館藏品歸納起來的特徵也很片面,所以這種方法產生的冤假錯案很多。但眼學鑑定法仍是目前官方唯一認可的方法。

    2、元素分析鑑定法

    元素分析鑑定法是採用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譜儀,對瓷器釉面進行無損化學成分分析,再與資料庫古代陶瓷的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後,作出真假或年代判斷的一種鑑定方法。由於目前古代陶瓷相關資料庫不夠完整,還不能足以支援這種鑑定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檢測釉面鋅的含量的多少來判定是否為仿品。

    3、熱釋光鑑定法

    熱釋光鑑定法是有損鑑定,它是根據陶瓷的胎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礦物,如石英、長石和方解石等,其中石英含量最大,同時具有最強的熱釋光效應。這些礦物質在受到核輻射(如α,β和γ等射線)的作用時,會積累相應的能量。透過把陶瓷樣本加熱,這些礦物在歷史上積累的能量會以發光的形式釋放出來,而且熱釋光的強度與它們所累積接受的核輻射數量成正比。一件古陶瓷在當年的燒製過程中,它胎土中的石英、長石、方解石等礦物晶體千萬年原始累積的熱釋光能量都會因燒製時的900~1300℃高溫而全部釋放掉,就像是把“熱釋光時鐘”重新撥回零。從它燒成之日開始,該陶瓷器將重新積累熱釋光能量,它與燒製後時間長短成正比的。熱釋光方法就是透過測量所累積的輻射能得出古劑量,古劑量除以年劑量就得出該器件燒製後距離現在的時間,從而達到斷代的目的。這種鑑定法對青銅和古陶器鑑定比較準確,而對以高嶺土為主要原料的瓷器只能鑑定傳世品,這是因為以高嶺土為主要原料的瓷器具有較強的吸光性,對於出土器來說,長期埋在地下不具備吸收光能的基本條件,所以即使是真老的出土瓷器熱釋光能量依然很低,相當於新品而失去鑑定效果。

    4、釉面脫玻化鑑定法

    釉面脫玻化鑑定法只能鑑定傳世品,因為傳世品瓷器釉面經過幾百年的光照釉面會出現明顯的脫玻化,出土器則不然,在地下封存幾百年釉面脫玻化仍不明顯,所以無法鑑定出土瓷器。

    5、晶體還原鑑定法

    晶體還原鑑定法揭示的是自然規律,它不受主觀意識的影響。人為破壞了礦物質的晶體結構,礦物質的分子、離子、原子都是不同意的,它們會在內能的作用下慢慢地回到原始的晶體狀態。實驗檢測得知瓷器釉面經過300年後會出現少量晶體點,600年以上會出現明顯的晶體點。這種方法對鑑定瓷器的新老有著獨到之處,是目前任何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能鑑定瓷器的確切年代。由於該方法對於確定瓷器的古代真品還是現代仿品不論是出土器還是傳世品都十分有效,就這一點來說是功不可沒。加上透過對器物的紋飾等因素的判定,斷定確切年代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古瓷器的晶體還原鑑定法,簡單實用,科學無損是鑑定古瓷器真贗的根本出路。

    四、晶體還原現象鑑定古瓷器的前景分析

    雖然晶體還原現象鑑定古瓷器的方法科學實用,但這一技術只處於萌芽狀態,還沒有得到普及更不被官方認可。一件新事物的萌生總是漫長的,它一定是知識的更新和技術的進步的結果,要麼就是有著某事物在某方面長期蒙冤而促使人們尋求真相大白的一天。由於在古瓷器鑑定方面沒有科學依據,始終控制在所謂某些專家的主觀臆斷的話語權之中,許多不明真相的收藏愛好者總希望自己的藏品得到專家的認可,又有多少國寶級的古瓷器被這些專家判為現代仿品。據說北京電視臺把在“王剛砸寶”欄目砸碎的瓷片展示給觀眾,證明這些確實和館藏品不一樣,不是真品確屬仿品,那麼和館藏品不一樣就是仿品嗎?21世紀人們熱愛的是文化,需要的是證據,根據量子力學理論,一件真品也好仿品也罷只要它離開了原始出生地隨著時間流逝,在缺少科學認知的情況下,一定會走向態疊加,會遭受無數質疑。換句話說,在沒有科學依據的前提下,證明一件仿品和證明一件真品同樣困難。“王剛砸寶”欄目本身就是掉進愚昧無知的陷阱,不論事後怎樣展示也只能越描越黑了。科學鑑定才是根本出路。

  • 7 # 古月軒0756

    熱釋光鑑定瓷器年代。這種現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體在受輻射作用後,只有第一次被加熱時才會有光被釋放出來。在以後的加熱過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輻射作用,否則將不會有發光現象。 自然環境中存在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處於自然環境中的晶體(缺陷晶體)一般都接受天然輻射作用而存在釋光現象。 對於陶瓷來講,其中含有大量的礦物晶體,如石英、長石和方解石等,這些晶體長期受到核輻射(如α、β和γ)的作用,積累了相當的能量,因此若把陶瓷加熱,將可觀察熱釋光現象,熱釋光的強度與它所接受的核輻照的多少成正比。由於陶瓷所受的核輻射是來自於自然環境和陶瓷本身所含的微少的放射性雜質(如鈾、釷和鉀40等)。其放射性劑量相對恆定,因此熱釋光的強度便和受輻時間的長短成正比。在陶瓷的燒製過程中原始的熱釋光能量都會因高溫而全部釋放掉,就象是把[TL時鐘]重新拔至零點。此後陶瓷重新積累TL訊號,所以最後所測量得到的TL訊號,是與陶瓷的燒製年代成正比,這就是熱釋光斷代的基本原理。 熱釋光( thermoluminescence,簡稱TL )是指深陷阱中的電子由於熱啟用而釋放到導帶,從而發生複合發光的現象。 20 世紀50 年代,美國W isconsin大學的Daniels將材料的熱釋光特性用於輻射劑量的測量。 最初使用的氟化鋰熱釋光材料具有很高的靈敏度,但是其熱釋光效能不穩定。 後來,研究人員相繼開發了具有更優異熱釋光效能的L iF:Mg,Ti 和LiF:Mg, Cu, P ,目前氟化鋰系列材料仍是熱釋光劑量學上應用最廣泛的材料。隨著科研和生活的需要,對熱釋光劑量學材料的要求(如較寬的線性劑量響應範圍、高靈敏度、重複使用性好等)逐漸提高,研究人員又開發了CaSO4:Mn, CaF2 :Mn,Li2B4O7 :Cu,MgSiO4 等新型熱釋光材料。 為什麼“熱釋光”是瓷器最權威的鑑定檢測 ? 瓷器熱釋光檢測鑑定技術乃一門高科技技術,已經為世界著名拍賣公司和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認同接受,在歐美更可以作為法院認可的斷代證據。但在國內一般的收藏家們對熱釋光技術還缺少了解,對它的科學原理和實際應用還不太熟悉。為 此我們對熱釋光技術做一些通俗的解釋。 簡單講,古陶瓷在它被燒成之日起,便不斷地吸收和累積外界的輻射能量,這個能量和燒成後的時間長短有關。“熱釋光”方法就是透過測量這件古陶瓷內累積的輻射能,從而確定燒成時間的長短,達到斷代的目的。由於該器件的時間資訊完全儲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該器件上取樣檢測即可斷代,而不必與該窯址的出土樣品資料進行比對,所以這是一種絕對斷代方法,是很準確可靠的。 1、全世界古陶瓷交易市場這么大,為什麼有名的檢測機構只有這兩家? 這除了檢測專家的技術和經驗等問題外,公司的公信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為高品位的古陶瓷是幾百萬過千萬元的商品,稍有差錯就將損失慘重。這兩家公司的專案主持都有一個共同點,本人都是科學家而沒有任何商業背景。牛津鑑證公司的史東翰博士,原在牛津大學實驗室工作了三十年,五年前才開設獨立於大學之外的認證公司。羅蔭權博士是鐳射物理學家,本職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古物鑑證公司從香港中文大學二年前獨立之後,他是不領薪的負責人。他們以一種嚴肅的學術態度來進行鑑定工作,嚴格地按實驗結果來作出判斷,由此作出的結論自然是令人信服的。這兩個機構也從它 們長期的鑑定服務中,確立了自己的權威性和聲譽。 2、對這兩家鑑證機構國際上又是怎樣比較的呢? 古陶瓷的熱釋光鑑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首先由牛津大學等考古實驗室發展起來,他們進行商業性鑑定服務也比較早。由於地處在歐洲,他們鑑定的不光是中國古陶瓷,還有大量的希臘和中東的古陶器。香港中文大學熱釋光實驗室成立於一九八六年,隨著近三十多年亞洲經濟起飛帶動的“收藏熱”應運而生,是後起之秀。它的客源主要是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臺灣、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近兩年大陸鑑定的數量不斷增加,己超過日本和臺灣。從測量裝置上比較,大家都差不多,香港的甚至更新一些。從技術上看也差不多,具體到古陶瓷的檢測上, 香港可能會更好一些。 3、有把仿品進行放射性照射的辦法或者是加進特殊元素來透過熱釋光檢測的嗎? 長期而又微弱的外來輻射與極短時間的強輻射,對陶瓷器物的物質微結構影響是不同的,因此經過輻射處理的仿品和真品的熱釋光實驗曲線性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為這問題涉及到一些現代物理概念,就不進一步解析了。對這種做過手腳的器件,由於光資訊紊亂,鑑證機構不會給你出具確定結論的證書, 而且會要你慎重對待這件東西。 4、器件的胎、釉成分,埋在地下的深度和環境,會影響檢測結果嗎? 應該說有影響的,但都處在正常的誤差範圍之內。如一件北宋的瓷器,檢測結果可能會給出:一千年加減五十年。這加減五十年就是誤差,它就是由其它因素引 起的。 5、加減五十年,時間幅度就是一百年,用這一方法就能確定"老"或"新",能 準確斷定是在那一個皇帝的朝代中生產的嗎? 一千年加減五十年,五百年加減也就是二十年,二百年就是十年,再透過器物本身的釉、風格、造型、大小等目測鑑定基本上是可以肯定檢測結果的。熱釋光現 象三百多年前就已發現了,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它被髮展成為一項考古、測年的新技術。目前世界上約有五、六十個實驗室從事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但進行商業化鑑定並有良好聲譽的機構只有兩家,即英國的牛津鑑證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學中科古物鑑證實驗室。 為方便廣大內地瓷器收藏家更加權威、準確地識寶、鑑寶、藏寶,為國內外大藏家和機構投資者徵集更多更好的古董珍玩與藝術精品,廣州誠德聯合頂級的瓷器檢測鑑定機構原香港中文大學古陶瓷熱釋光實驗室即中科研發公司精誠合作,承接陶瓷熱釋光檢測。

  • 8 # 廈門古寶閣

    目前藏品備案使用的一種先進儀器。磁共振斷代。就非常準確。對器物沒有任何傷害。我試做了好幾個。感到十分滿意。價格不貴。做一件最多100元。收藏的朋友。認為東西很不錯。做一做,心裡有個底。但是每一次的新科技出來。都會遭到。所謂的專家反對和質疑。因為這會奪走他們為所欲為的話語權。民間收藏品只有走科技這條路。才能有出頭之日。利用科技堵住了偽專家和噴子的嘴。希望國家在收藏品領域大力發展科技。給科技一個正規有法律效率的平臺。

  • 9 # 青瓷雅居

    跟事物發展規律去判斷。所謂事物的就是 器型 紋飾 工藝的發展變化。這叫器物年代學。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比如這隻鼻菸壺。乾隆年款 它是不是乾隆時期的呢?從鼻菸壺造型發展,紋飾繪畫特點,胎質,以及年款的書寫風格。可以判斷出它符合的是20世紀初(光緒-民國)的特徵。所以認定它是一件“乾隆寄託款”的清末民國時期製品。什麼這光那線我所見到的都是忽悠。

  • 10 # 擺渡的船

    這件瓷器是新的,從開片可知!

    一看瓷器的造型,就是瓷器的美感,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是產生器物造型美感的來源,大遼的瓷器和大宋的瓷器可比美感,元代的瓷器和明代的瓷器造型可以,清代早期瓷器和中後代瓷器可比。審美又是來源於當朝地主貴族階層對美感的一種理解,看待瓷器,首先要明白各個朝代的基本特徵,多閱讀些歷史書籍,還原當時的生活方式,就像唐朝盛寵佛教,離開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對於歷史的把握是欠缺的。

    二看器物的生產工藝,離開生產工藝去看瓷器的朝代也將會成為一句空談,中國歷史悠久,特有的瓷器只能在特有的社會歷史中,那才能證明歷史的痕跡,生產工藝會斷層,因為中國古代的生產工藝是家族傳承製度,戰爭對古代的家族生產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生產工藝是不能穿越的。青花清代早起的明珠料和光緒時期的洋蘭不能混為一談。

    三看瓷器歷史的年輪,瓷器畢竟是放在空氣中、水中、墓中,窖藏中。瓷器存在環境對瓷器表面造成的痕跡是不一致,我們要分清情況,再加以區別對待。存世的瓷器,由於氧化存在,對錶面造成傷害,這就是歷史的痕跡。這就要從微觀層面來分清,微觀就是要看瓷器釉下氣泡的生死狀態,幾百年歷史的瓷器,釉下氣泡必然會死亡。新的瓷器肯定沒有。

    四看圖形繪畫的手法,繪畫是由傳承的,畢竟繪畫可以儲存些,就像龍紋紋飾的發展,最早的豬龍,到了宋元龍紋的紋飾才固化下來,到了明清得以發展,清代早起龍兇猛些,清代後期的龍臃腫些,還有點富態,將軍肚也有了,社會生活到了後期,龍也不需要戰鬥了,不養膘幹嘛。

    再有就要從更細節上講了,總體而言,要把握審美。美無處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感受到。

  • 11 # 老豫章

    古瓷鑑定,年代判斷屬於正確古瓷理論知識的廣泛學習研究的博聞強記 ,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簡單,重要的是古瓷真假的辨偽眼力學識,這種眼力必須透過長期的實戰《包括長期真金白銀的親自收藏購買和大量不斷的對真品(包括古瓷片標本)上手觀察研究總結》還有對當下高仿市場贗品的深入觀察瞭解的與時俱進,才能成為真正的收藏鑑賞大家,所以如果僅僅有頭頭是道的年代判斷理論知識,就像很多文博系統的人員也許擁有理論年代特徵知識,完全沒有身經百戰的辨識藏品真假眼力,還招搖過市頭頭是道去教別人去真金白銀收藏古瓷肯定是害人買一屋子和書本圖錄上一樣外表特徵的贗品假貨。所以說理論年代特徵知識努力用心就可以得到,但辨別真假的眼力可能更多的需要一個人的強大邏輯性和智慧悟性了。。。

  • 12 # 羅某iSteve

    冰裂,看著像哥窯,但實際應該就是普通釉水。至於年代,感覺就是新東西,無款識、出處,大機率是景德鎮或者德化燒製的

  • 13 # 古道清風

    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是牛津熱釋光鑑定。

    英國牛津熱釋光鑑定與中國收藏界觸碰已有些年頭,在中國內地藏家眼中卻始終如霧裡看花。

    牛津鑑定到底是怎樣一種鑑定呢?

    古陶瓷的熱釋光鑑定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首先由牛津大學等考古實驗室發展起來。1997年英國牛津鑑定公司成立,對外受理古陶瓷熱釋光斷代的商業檢測業務。所出具的熱釋光檢測報告被各國博物館、知名拍賣行以及收藏家們認可,並且具有法律效應。

    我們知道陶器燒製,最低溫度都要800℃,瓷器1200℃,那意味著,從燒製過程中溫度超過500℃的那一刻開始,一件陶瓷器之前所累積的所有輻射都會被釋放掉,然後自燒成之日起,再重新吸收和累積外界能量。熱釋光的原理,就是透過測量一件古陶瓷內儲存的輻射能量,來確定距今燒成時間的長短,達到斷代的目的。

    比如,用一件宋瓷做熱釋光檢測,需要對其樣品進行加熱,當溫度再次達到500℃以上,樣品中積攢了幾百年的輻射能量會再次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根據光的釋放軌跡,可以確認距今年代。年代近,光較弱;年代遠,輻射累積時間長,光就越明亮。透過對一件器物所釋放出光的強度進行準確計算,可以判定該器物的燒造年代。

    這是一種絕對斷代法,其可靠性在於,該器件的時間資訊完全儲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該器件上取樣檢測即可斷代,而不必與該窯址的出土樣品資料進行比對。

    牛津取樣需在瓷器表面鑽取直徑4mm,深度5mm的圓柱形取樣點,每件器物上通常取2個樣品,採集的兩個樣品,一個用於檢測,一個留做備份。所以牛津檢測對古董是有損傷的,大部分藏友對此比較有顧慮。

    還有一種拉曼鐳射羥基無損檢測

    拉曼羥基無損檢測歷經多年對古陶瓷的研發,攜手世界一些著名的考古研究機構合作交流,基於全面理解古陶瓷的固有特性,並結合科學方法和先進技術的優勢,建立”拉曼羥基無損鑑定技術”,該技術包含:

    1,依據拉曼效應檢測陶瓷釉面的歷史年代痕跡,拉曼效應由印度科學家C.V.Raman發現,亦因此在193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使用X-射線熒光光譜檢測古陶瓷釉面成分,

    3,基於上述資料及其它相關技術,綜合分析古陶瓷的年份,為古陶瓷提供科學、準確的鑑定依據和報告。

    4,這項鑑定技術對陶瓷是完全無損,而且經得起多次反覆檢測,資料同樣準確。

    主要依據是否在陶瓷釉面發現“羥基”這種化學分子結構去判斷陶瓷是不是老的,因為“羥基”是天然生成, 而且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大概在10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在陶瓷釉面發現“羥基”,說明是古董,最起碼是清未、民國早期的瓷器。“羥基”和年代成正比,“羥基”峰值越高,年份越老。

  • 14 # 景德鎮南河公安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史作出了傑出貢獻。

    文物鑑定是一門科學,是研究與揭示歷史文物特徵、掌握其發展規律,達到正確斷代目的科學。然而長期以來,未能對其進行科學的總結,使其停留在“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性認識階段而缺乏理論化。

    文物鑑定是文物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保留至今的歷史文物十分豐富,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更是不計其數,這些珍貴的文物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對文物進行研究、鑑定、儲存,具有重要意義。陶瓷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也是中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瓷器鑑定當然也是文物鑑定的重要組成部分。瓷器鑑定是一門科學,就要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它,弄清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認為鑑定是不科學的、最多隻能是一種經驗、沒有什麼理論根據而加以否定。瓷器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文化遺物,講瓷器鑑定實際上就是講瓷器的時代特徵。然而由於時代的原因,瓷器特徵也就不同。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特徵的瓷器,這就是我們鑑定瓷器年代的科學根據。

    方法/步驟

    1、瓷器的造型是我們斷代的主要依據。因為造型最具時代特徵,什麼時代有什麼樣的造型,沒有什麼樣的造型;一類器物什麼時間開始出現的,什麼時間消失的以及它在其間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過程,往往是我們鑑定時代一種可靠的方法。因此,古代瓷器的造型演變是有規律的,找出它們變化規律和時代特徵,就能達到科學鑑定的目的。

    2、瓷器的紋飾題材與裝飾風格。隨著時代的不同與時尚的變化,而形成複雜多變的時代特徵,這常常被鑑定家們作為斷代的可靠依據。

    3、燒造方法。中國燒瓷技術的發展,是從低階向高階不斷髮展與提高的。因為各個時代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燒窯等技術上的不同,就給瓷器留下了不同的工藝痕跡。因此,燒造方法是導致瓷器具有不同特徵及其變化的根本原因。掌握各時代不同的燒瓷方法,也是我們用以斷代的重要依據。

    4、瓷器的胎、釉、彩繪特徵。由於各地、各個時期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瓷器燒成後在胎、釉、彩等特徵上也就不一樣,這也是我們用以區分不同時代瓷器的重要方法。

    5、瓷器年代的鑑定除了上述從瓷器的藝術與燒造工藝進行鑑定外,還有一個就是瓷器上的“年款”,特別是明、清瓷器。帶年款的瓷器與紀年墓出土的瓷器,則是排比研究的標準器,為鑑定中判斷窯口與斷代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瓷器鑑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鑑定

    瓷器年代的鑑定與窯口的劃分是研究瓷器的發展的基礎。瓷器年代的確定,為斷代研究創造了條件;瓷器窯口的劃分,對研究瓷器燒造區域的分佈以及燒瓷技術的品質與工藝水平、各地區瓷窯相互關係與它們之間的影響以及區別,提供了科學依據。

    研究瓷器發展史,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整體。然而明、清瓷器的鑑定就不同了,因為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以江西景德鎮為全國的瓷器燒造中心,除少數地方窯外,絕大多數為景德鎮的產品。所以明、清瓷器不存在產地的劃分,而只是一個時代的鑑定。

    關於瓷器鑑定的年代依據,宋以前的瓷器與明、清以後的瓷器是不一樣的。宋代以前瓷器的年代依據,主要是根據墓葬,特別是具有確鑿紀年墓葬出土的瓷器,鑑定家把它作為斷代的標準器。考古資料證明,什麼時代的墓葬與該墓出土的瓷器年代是相一致的,學者們透過對大量帶紀年墓出土的瓷器,進行科學地排比,找出各個時代瓷器在造型、質地、釉色、紋飾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徵,並以此作為鑑定宋代以前瓷器的科學依據。明、清時代的瓷器鑑定,因其墓葬很少,特別是帶紀年的墓葬就更不多見,出土瓷器亦少,而不能作為我們斷代的依據。所以明、清瓷器鑑定年代的依據是從明、清帶年款的官窯瓷器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排比出來的。然後將帶年款瓷器的造型特徵、胎釉及紋飾風格作為標準並用以解決不帶年款的官窯與民窯瓷器的斷代問題,同時,根據這些帶年款瓷器的造型、胎、釉及紋飾特徵,反過來又可解決這一些偽款瓷器的問題。因此,對宋以前瓷器窯口的斷定,必須對其燒窯遺址進行發掘,而對窯址年代的確定必須與帶紀年墓出土瓷器相對照。

    元代瓷器是在宋代瓷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元代瓷窯在南方除江西景德鎮、浙江的龍泉窯外,在全國範圍內尤其在北方地區仍有一些瓷窯還在燒造。因此,元代瓷器鑑定也還有一個產地問題,元代瓷器帶年款的很少,但也有一些帶年款值得注意的,如著名的元“至正十一年”銘的青花雙耳大瓶,經過對它的排比研究就解決了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器的斷代問題。因此關於元代瓷器鑑定,具有介於宋與明之間過渡性質。

    古代瓷器是歷史的產物,每種瓷器都必然打上其時代烙印。猶如一部文學作品一樣,有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因此必須從作品的內容去分析。古代瓷器不是以文字內容來表現,而是以它的造型、紋飾、燒造方法、胎釉特徵以及年款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所以鑑定一件瓷器的所屬窯口與時代,也必須從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結論。

    瓷器既是一種藝術品,又是一種實用品,一般稱之為“工藝美術品”。這就決定瓷器鑑定的一個基本內涵。既要從它的藝術角度去分析,又要從它的燒造工藝來研究,論其藝術包括造型與紋飾;燒造工藝包括制瓷的原料既燒成後的胎、釉特徵以及燒造方法。

    注意事項

    上述古代瓷器所表現出來的五個時代依據。雖然是相互制約的整體,但由於各個時代瓷器的不同而有所偏重,如隋代以前的瓷器鑑定的重點是造型;唐、宋瓷器鑑定的重點是燒造方法;明、清瓷器更多偏重於胎、釉、彩的特徵與款識。

    文物鑑定是文物研究的基礎。過去社會遺留下來而傳世至今或經過發掘出土的文物,都應當稱之為歷史文物;它們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是不相同的,要根據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以及研究的價值,對它們進行鑑定與研究並加以區別。鑑定文物除了鑑定它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外,還有一個鑑定真、偽的問題。隨著時代的推移,“假古董”的大量出現,鑑定文物的真偽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陶瓷鑑定學研究,是一門艱辛的學問。尤其是進入現代社會,一些利慾薰心者,不惜引進現代技術,仿製偽造陶瓷,混淆視聽、牟取暴利,給陶瓷鑑定帶來了新的研究課題。這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除了對過去傳統的鑑定方法進行科學的總結外,還要引進新的科學性檢測手段,以解決當前所出現的新問題。正如中醫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西醫用CT和磁共振的診斷的方法一樣,手段不同,目標一致。文物鑑定工作也一樣,傳統方法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鑑定,可以說是將來文物鑑定的一個必然趨勢。將來博物館的藏品以及拍賣會上出現的文物,經過專家鑑定和儀器檢測,才能稱之為科學的鑑定。

  • 15 # 懷古會館

    正確判斷瓷器的真偽和年代,必須要有科學的依據。古瓷器鑑定的依據,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第一、器物的發展演變規律:瓷器是具有一定形體的物品,由於其用途、製作技術、使用者的生活或生產環境、製作和使用者的心理情況或審美觀念等因素的作用,決定著物品的特定形態及其演化過程。

    第二、以紀年墓出土的瓷器為標準器:有確切年代標記的古墓葬,其隨葬瓷器的年代,可以以墓葬年代作為它的年代下限。這樣,其它未能確定年代的瓷器,可與這類標準器進行比較,確定其與標準器的異同,從而做出比較確切的判斷。

    第三、古代遺址出土的器物:古代遺址文化層所出的器物,由於不同時期的文化層是按時間早晚,以自下而上的順序依次推擠而成的,因此能夠確定他們的相對年代,即相對的早晚的關係。

    第四、器物本身的款識:有些瓷器在製作時,已經將年款書寫或刻印在器物上了,這種帶有明確年款的瓷器,也是鑑定時的標準器,但要注意是否是假款。

    鑑定古陶瓷的內容可以簡單的概括為:辨真偽、斷時代、定窯口、評價值,這也是鑑定的四個基本要求,或稱基本任務。

    一 辨真偽

    辨真偽非常好理解,即區分某件瓷器是否屬於真品,這是鑑定工作關鍵的第一步。對不懂行的人來說,瓷器的珍品、仿品、偽作很容易混淆。

    仿古作為陶瓷的一般特徵是鑑定工作中的“彼”。一下介紹的就是總結出來的幾點經驗之談:

    1、 胎體不是過重就是過輕,這是因為仿製品與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

    2、 胎質、釉質一般過細。

    3、 造型市區古物風格。

    4、 輪廓線條生硬。

    5、 無使用後的光滑感。

    6、與第5關相聯絡的是仿品釉面光澤一般太強(有些人稱此種現象叫“火刺”),不細膩,比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泛蘭兒不是泛青。

    7、 造型、紋飾方面的一些特徵太強烈、過分,看上去極不自然。

    8、 彩太鮮,比如白彩太白、紅彩太紅、綠彩太綠成墨綠色等等,沒有真品的時代特色和真品彩色的意蘊。

    9、 仿品紋飾的繪畫不自然,筆力拘謹,線條不流暢,有些拙劣的仿品紋飾粗糙。

    10、款識書法無力,字型做作不舒展自然,有些連邊圈邊框都明顯不規整,線條粗細不勻。

    以上所述這種種仿品特徵,在某件具體器物上,不大可能同時都鮮明表現出來。但只要我們知道這個道理,鑑定時用心觀摩,抓住了一點兩點,也就有了突破口,能順利進行了。

    二 斷代

    斷代即鑑定瓷器製作的年代。同一窯口的產品,有產於不同年代之別。如龍泉窯瓷器,宋、元、明均有生產。準確斷定年代,就是要鑑別出它是宋代,還是宋代或明代產品。景德鎮瓷業在明清時期有很大的發展,由於這兩代皇室甚至數朝同一品種瓷器的近似,因此對這類瓷器的斷代就顯得頗為困難。以前,收藏者往往習慣於把前後兩朝瓷器並同斷代,如明代早期青花瓷器,時尚是判以“水宣”,五彩瓷則斷為“嘉歷”,表明斷代的難度

    三 斷窯口

    斷窯口即鑑定古瓷的產地。如某件青釉瓷器,究竟是耀州窯產還是臨汝窯產,即需鑑定其窯口。準確辨認古瓷產地,是鑑定製品年代與真偽的重要環節。

    判定陶瓷器的窯口,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1、胎:古代各窯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什麼料燒什麼貨,所以大體上是各窯產品各具特色。

    2、釉:各窯工藝技術往往形成傳統風格,因而形成各自比較固有的特徵。

    3、裝飾手法:由於各窯所處時代、地理位置、性質(官、民窯)等諸種不同,瓷器在燒製時會受時代、區域文化、地方風俗等的影響,紋飾內容和技法工藝都產生各自不同的傳統特徵。

    5、器形:各窯性質、社會環境、地理位置不同,產品在器形上也就差別很大。

    四 評價值

    評價值是透過對某件瓷器質量優劣的鑑別,以評定該瓷器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鑑別器物的優劣,只要看其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變形等,以及是不是上乘之作、稀世珍品等,從而評定其藝術水平、收藏價值。

    在古陶瓷鑑定中,唯有此點似乎比較靈活些,有時候剪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件古瓷器的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收藏研究者中是不完全一樣的。

    一般來說,價值高的陶瓷器,必須胎質堅緻、釉色鮮豔、釉質瑩潤、彩色鮮明、繪畫裝飾精工、造型優美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多倫多機場入境時,要注意什麼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