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軍入關剃髮易服,但為啥不逼迫漢族學習滿語?
27
回覆列表
  • 1 # 盜德高點

    事實上現在的普通話裡面有大量滿語:哈喇子、貓腰、麻利、巴不得…大量的詞彙都來自滿語。帶翹舌音zh、ch、sh的,兒化音的都是來自滿語。 普通話又叫Mandarin(滿大人)就是滿洲人學漢語說的怪腔。好比歐美人說漢語怪里怪氣的語氣被人習慣了,反當正宗漢語發音一樣。 從衣服、髮飾、語言、甚至菜餚等方面,漢族其實被滿化了不少的。不存在單方面的滿洲人被漢化。 現在的漢語,實際不是正宗古漢語,屬於滿漢混血兒。

  • 2 # 四眼觀天

    剃髮易服都不願意,老睿親王說滿漢不同俗,不必易服,出來個孫之獬自己剃髮易服了,被漢人嘲笑,就力薦剃髮易服,推行過程中,還有人趁機整人。文字獄也是如此,入關之初,滿人有幾個去讀漢文書的,都是漢人自己藉機整自己的對頭的。

  • 3 # 關外紅左任

    逼漢族學滿語,這個很難,滿人清朝入關時老幼婦孺才20萬,20人要上億的人學滿語不是笑話麼?且滿族也剛建立文字不久,要治理國家不能靠打仗,滿族漢化就非常重要,到乾隆時大部分滿人都不會說滿洲話,而是漢語。

  • 4 # 北洋海軍炮手

    學滿語這個很簡單,因為沒有這個基礎,不過對於知識分子自主學習也沒有干涉,清初不少漢臣都自學了滿語。

    易服這個事,指的是官服,每個王朝建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所以當時的人沒人反對易服,因為這是完全正常的事。而且易服僅僅針對官員 知識分子和軍隊的公務服裝,對於平常服裝和老百姓的服裝沒有要求。

    剃髮這個事屬於政治正確,因為當時說的很明白,目的是別順逆,政治正確就是無論你喜歡與否,一切以政治為準繩。所以剃髮這個事清初取天下的戰爭中從沒放鬆過,天下平定後不給朝廷幹活的就不剃頭朝廷也沒幹涉,而是採取默許的態度。而且清初雖然嚴格執行剃髮政策,但是執行上卻很寬鬆,只要在前額剃去一點即可,並不要求結辮,在很多清初的圖畫中都有體現。

  • 5 # 武陵基金投資有限公司

    因為滿語連北京城裡的好多物件都無法用滿語表達。 比如努爾哈赤在滿語裡就是野豬皮的意思,一個政權的建立者取名尚且如此。你覺得滿語的語言優勢何在? 歷史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滿族入關非常之偶然。 不要和我說滿八旗多麼厲害云云,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到多爾袞三代人幾十年時間都沒有打下過山海關!最後還是吳三桂開關放進來。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搜素以下戰役。戚家軍3000人渾河血戰 李定國桂林衡陽之役兩撅名王 閻應元江陰城下打死滿清三王十八將 這都證明八旗戰力並不是傳說的那麼邪乎。沒辦法,一聲嘆息帶路黨實在是太多。一個金聖嘆在太廟哭了就要被砍頭 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就可以滅人九族 大興文字獄。這充分體現了滿族統治者在文化方面弱勢而導致心理自卑 從而產生變態的報復心理

  • 6 # 第一軍情

    滿清進入中國後,一再總結蒙元失敗的教訓,以防止自己被漢化,落得跟元朝一樣不到百年就完蛋的下場。所以在入關後立刻實行剃髮易服的野蠻政策,要求漢人滿族化,因此引發了全國大反抗,著名的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製造了多次血腥大屠殺。而這只是剛剛強制推行剃髮易服的後果,就遇到了這麼大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滿清還敢強迫漢人學習滿語嗎?

    首先,滿族人的髮型和衣服在漢人看來是相當醜陋的,由於滿族人長期從事打獵活動,男人就梳個大辮子,放在腦後,前額光頭頭的,在打獵時候,這樣的頭髮可利於射箭,追趕獵物等。

    其次,滿族歷史十分短暫,由於本身就是遊牧民族,還處於原始社會,當年令漢人頭疼的匈奴都沒有創造出自己的語言,更何況才剛剛從通古斯來到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人,因此他們一直就沒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這個問題到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才創造了自己的語言--滿族話。但是毛病很多,說起來十分的不成熟,還不利於人們之間互相交流。這也是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客觀因素,也是主因。

    再次,光強行推行剃髮易服就遭遇到了漢人集體誓死抵抗,江南地區更是勢同水火,僅僅在江陰一個縣城就損失了10萬多士兵,王爺都死了三位。如果變成推行滿語的話,那等於徹底要滅亡漢族,引發的反抗勢必更加猛烈,可能會讓剛剛打下的江山岌岌可危,所以,滿清高層考慮到這一點就沒有強制推行。

    最後,漢族文化語言底蘊十分深厚,當年的蒙元都基本上被漢化了。滿清基本上沒有什麼歷史和文化,就連當時滅亡北宋的金國,都全盤接受了漢族語言文化,何況可憐的滿清。

    而且滿清在治理天下的時候,需要以漢治漢,因為這麼大的地盤需要很多地方官員,滿清才多少官員,要想維護好江山社稷,必須用到漢人,否則只知道騎馬射箭的滿族人只會將偌大的中國變成放牧場,這是無法想象的後果。所以從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起,就不斷學習漢族文化,這一學習就停不下來了。到了乾隆時期基本上滿族人都只說漢語了。

  • 7 # 聆雨軒史海探秘

    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明太祖朱元璋寫信給元順帝,勸其歸降大明,信中說,"胡無百年之運,能順天道,歸我中國,故上策也。"漢族面對遊牧民族的車輪戰,沉淪,破滅再到迴歸,復興,一直保持著頑強的韌性。為吸取元亡教訓,破除“胡無百年之運”的魔咒,滿清統治者採取了諸多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策略,即是剃髮易服,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外族像滿清統治者這樣,透過殘暴的手段推行剃髮易服,對於天下人民進行侮辱。清朝統治者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在西北等地區,清軍下令每攻陷一個城市,必須命令每十個人上交三十兩的頭髮,才允許投降。但是在實際推廣過程中,許許多多有骨氣的漢族兒女,為了自己的民族風俗和習慣,不讓自己的衣冠和衣裳因為異族凌辱而變更,寧肯留著頭髮去死,也不願苟且偷生,這種激烈的反抗出乎滿清統治者的意料。

    這裡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剃髮易服說明滿清入主中原是充分接收了古代入住中原民族被同化和融合的經驗教訓的,以武力屠殺的方式強硬推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推行滿族的髮飾衣冠,可以說是很想同化整個漢族的。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漢族為保留華夏衣冠做出殊死抵抗,那推行滿語有很大可能是意料之中的事。

    實際上在王朝初期,滿清的統治者也在強化和推廣滿語,當時皇帝上朝,以及公文寫作最開始那都是滿文來傳達,這也早期使得一些漢族官僚反而還要去主動學習滿語。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滿語是在加強的。為何後來最終沒有推行滿語呢?

    首先,滿語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說問題很多,畢竟努爾哈赤創立才幾十年,而且學習起來很費勁,所以推廣遇到了問題。

    其次,隨著滿清統治的穩固,漢文化的精髓逐步被高層統治者接受,從康熙開始,滿清上層就開始學習漢文化。

    再次,漢語是幾千年的文化沉澱,有著豐富的內涵,可以說華夏文明的深厚內涵和魅力,是其一直能夠同化其他民族的重要核心。滿清統治者亦不能例外。

    最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征服中原的過程中,漢族精英知識分子領導下的激烈反抗讓滿清統治者意識到漢族民族意識之強烈,在精神上對人口數量龐大的漢族進行徹底征服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之後的政策推行過程中必然要做出一部分的妥協。在完成平天下的任務之後,清朝統治者在治天下的過程中有充足的時間去總結元朝滅亡的教訓,最佳化和調整自己的統治策略。

    滿語消亡是滿清為了統治數量龐大的漢族人口必然要做出的犧牲,到了光緒時代,全國能說滿語的人就只剩下3萬人了。到了宣統時代,溥儀作為皇帝,只會一個滿語單詞,那就是“伊立”,也就是起來,平身的意思。這還是一些滿族老臣跪下請安,不得不說的一句話。如果不是這樣,估計溥儀壓根就不知道滿語。連皇帝都如此,更別說滿族的百姓了。

  • 8 # 當狗容易做人難

    清軍入關剃髮易服,但為啥不逼迫漢族學習滿語?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就是剃髮易服也在漢族人民的拼死抵抗下不斷改變。

    剃髮易服不是清軍入關後才存在的,而是在後金努爾哈赤時期就存在,每打下一座城市當地官員民眾就都要剃髮易服,“剃髮”是被滿族統治者當成投降的標誌,接受統治的“良民證”使用的。只不過當時關外漢人較少,反抗並不激烈,但仍有人不願剃髮絕食而死。

    滿清入關,繼續推行這個政策。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入山海關的第一天就下令剃頭,進入北京後攝政王多爾滾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但一政策遭到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朝中漢官大量外逃,京城附近百姓武裝反抗。多爾滾見統治不穩不得不撤銷命令。

    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初五日,清軍滅亡南明朝廷,多爾滾自覺大勢已定強力推行剃髮易服,此舉激起了全華人民的激烈抗爭。廣大農民、工商業者,有氣節計程車大夫和中小地主、總分官僚豪紳,都堅決反對剃髮,武裝起義此起彼伏,屠殺已經嚇不倒老百姓了。

    江陰人為捍衛頭髮起義,堅守城池81天,殺死清兵75000餘,有67000人戰死城牆上下。城破,清兵連殺10天,直到滿城殺盡,方才封刀。死於清兵刀下者又有17萬多人,僅有53名老小倖免於難。

    滿清統治見到漢人百姓的激烈反抗,為了統治穩固主動漢化,大量接納漢族士大夫參加政權,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高官顯位,都是滿漢各半。在這“滿與漢,共天下”的局面下,滿、漢民族矛盾逐漸減弱,日久天長,漢人也奉“滿清”為正統了,剃髮漸成習慣,但髮式已經和當年“剃髮令”時的要求不一樣了。

  • 9 # 探微閣主

    剃髮易服可以立即執行,效果立竿見影。而語言的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

    然而,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關鍵是,之後呢?

    眾所周知,滿語的創制借用的是蒙古文字。

    滿洲實錄記載,西元1599年,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將蒙古文字母借來創制滿文。後來達海增補了12個字頭,並於老滿文字旁邊加以圈點,使滿文更加完善。並通行於後金。

    也就是說,清統治中原時,滿文創制並沒有多久。其詞彙及表達均不能和漢語相比。

    比如,滿族原先居關外,其詞彙定限於遊牧民族生活生產所需。入關之後,撲面而來的是眾多的新事物。特別是南方,其各種生活生產用具,對滿族來說是陌生的,更別提那些詩詞歌賦、諸子百家藝術思想類的了。

    漢語已經演進了幾千年,其積累和表達已經相當龐大和完善。滿語作為草創文字,要把這些全部學會並翻譯消化成滿語,這是多大的工作量,可以說是完全不可能的。

    那麼,如果完全摒棄漢語呢?那麼清朝將堅持不了多久。

    一,滿族只是遊牧部落,並沒有如何建立國家,執行政府的經驗;

    二,畢竟滿族人數有限,要統治中原還得靠漢人配合,即知識分子的配合。所以康熙時再開科舉。那麼,沒有了漢語,沒有了四書五經,科舉到底要考什麼呢?如何漁獵?如何遊牧?

    如果強行推行滿語,只會激起更大的反抗。如果說剃髮易服只是把部分漢人推到了對立面,那推行滿語是把所有漢人推到了對立面。

    其統治必定無法長久。

  • 10 # 歷史風暴

    學習滿語就得寫滿文,就會和傳承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完全隔離開。這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不是滿清能接受的。

    早在剃髮易服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是心存抵制的,即便是勉為其難留了這個難看的髮型,在大多數人看來,仍然是一個恥辱的標誌。

    清初附屬國來朝拜的時候對這多有描寫。

    話說清朝初年,我大清國力強盛,萬國來朝,其中不乏華夏文明圈的屬國。這些國家的使節來北京覲見清朝皇帝的時候,因為他們的服飾還是明朝的服飾,所以街上的百姓看到故國衣冠,都垂下了眼淚!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

    可能在今天人們看來,剃髮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尤其是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搞個非主流髮型覺得很酷。別人看了頂多說兩句閒話而已!

    但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人們的想法卻複雜得多。數千年來華夏文化教育人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將頭髮搞成那樣無異於殺頭一樣。

    秦朝商鞅變法的時候,為了防止軍營內有人私鬥。於是定了個軍法,參與私鬥者要剃掉一部分頭髮。在今天人看來平淡無奇的懲處,卻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從此秦軍怯於私鬥,勇於公戰!

    三國時候的曹操在行軍中戰馬受驚踏踐了麥田,按照軍法要殺頭,但鑑於曹操是三軍統帥於是割下了一部分鬍子,結果傳為美談!

    可見鬚髮在古代對華夏人的意義。

    剃髮易服激起了民變。

    所以,清朝的剃髮易服,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抗。最著名的就是江陰城十幾萬百姓,抵抗數十萬清軍的圍攻,堅持了81天之後,幾乎全被殺死仍然沒有屈服。

    人們的激烈反抗,讓滿清被迫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就是所謂的十從十不從!

    剃髮易服都讓人們這麼反抗了,如果滿清讓漢人學習滿語,完全讓中華文明和這片土地上的人隔離開。那麼,過不了幾年他們可能就得回東北繼續打魚去了,或者連打魚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怎麼可能強迫漢人學習滿語呢。

  • 11 # 劉權林

    首先,做不到。漢族人太多,清軍入關後,刨去軍人,就沒有多少人口了,上哪能找到這麼多滿語老師呢,而且這個滿語老師還得非常懂漢語,基本上行不通。

    其次,成本太高。如果逼迫漢族學滿語,必然影響農業生產,進而影響稅收,但清軍入關後,還有沙俄、三藩、臺灣、準格爾等各種戰爭等著,沒有稅收、沒有糧食就要打敗仗,有改朝換代的風險,皇帝自然得分清主次,農業生產是第一位的。

    第三,滿文不成熟。學滿語就得會寫滿文,不然說的永遠記錄不下來,那就回到遠古時代了。但直到1599年,努爾哈赤才命人參照蒙古文創立滿文,1632年皇太極對滿文進行了改進,1644年清軍入關,也就是說清軍入關時滿文才創立45年,極不成熟。

    第四,滿族也有精神需求。漢族幾千年來有眾多文學作品,比如努爾哈赤就特別喜歡讀《三國演義》,還有皇室成員特別喜歡聽戲劇,如果等到漢族作家、戲劇家學會滿語然後創作出滿語作品,那得等很久,那皇室成員精神得多空虛,所以滿族搶先就去學漢語了。

    第五,漢族文盲率太高。在明末清初那個戰亂年代,沒有幾個人可以讀書,漢族文盲率太高,不識字就看不懂教材,看不懂教材的情況下學習一種新語言太難了,因為連背誦都做不到,比如“來是come去是go”,學生得拿回家去背,忘了就看一眼教材,如果看不懂教材,忘了就得打電話給老師“您上午教我的那句是什麼來著?”

  • 12 # 只愛潘多拉

    之所以會產生這個問題,在本質上是一個今天的現代人和我們的古代人,對於語言文字,在觀念上擁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造成的。事實上,在古代沒有錄音,沒有電視直播的技術條件之下,口語根本不具備遠距離傳送的可能性,對於國家,對於朝廷,對於政府來說,推廣口語一點意義都沒有,那個時代不但沒有去強迫漢人學滿語,甚至也沒有強迫漢人去學一種標準的漢語(即今天所謂的普通話),實際上在近代以前,漢語也沒有所謂的普通話,為什麼?因為口語不重要。對於一個根本就不重要的東西,為什麼要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去推廣呢!這就是為什麼清朝不強迫漢人學滿語的原因,因為清朝人或者說當時清朝的統治者根本就不會想到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古代是一個忽視口語,但是極度崇拜文字的時代,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文字那麼重要,但清朝政府似乎並沒有強迫或者大力提倡推廣滿文的使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因為會書寫一種文字即意味著受教育的權利,這種權利在古代是其實是一種特權,而不是義務。具體到滿文,實際上這是滿洲人群體所擁有的特權,而不是天下全體臣民應該去履行的義務。所以對於漢人來說,能夠學習滿文,那是你擁有的一種特權,意味著你的政治經濟地位比較高才有這樣的可能性。而且學習一種文字是非常複雜的、系統的教育工程,並不是朝廷強力推行,老百姓就真的能學得會的,試想一下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全民強制學習英文這麼多年,有幾個人真正學會了呢?

    不過清朝政府不能強制推廣滿文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跟滿文無關,而是跟漢文有關。試想一下,要使一個漢人真正要學會滿文的前提是什麼?那就是你首先得要會漢文,即你有讀書識字的能力,但在清代中國漢族人的識字率卻是非常非常低的,大多數人都是文盲,連自己的母語的文字都還沒有掌握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去學會一種新的文字呢!

  • 13 # 夢露居士

    滿人是不可能逼迫漢人學習滿語的,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學習成本太高。

    推廣滿語和剃髮易服不一樣,剃髮易服是一次性的,但是語言則需要長期的學習。

    如果滿人想推廣滿語,需要什麼條件?要在各地建立滿語學校,派遣大量老師,強迫民眾放下農活去學校學習。

    在封建時代,強制推廣滿語的成本將高到無法想象。大部分民眾連漢語和中文都沒有專門學過,有能力讀書上學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讓他們去學習滿語,可能嗎?

    這樣的社會管理能力和生產力都不允許清政府強迫漢人學習滿語。

    更何況如果沒有滿語的語言環境,大部分人不論怎麼學也掌握不了。想想華人是如何學英語的就知道了。那麼多人學了九年英語,可是還是不會說不會寫。

    第二,漢語相對於滿語有很大優勢。

    滿族在入關前是遊牧民族,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很低。滿文是努爾哈赤命人創造的,歷史很短,用滿文寫的書更是沒有。入關前滿族貴族看的書是從中文翻譯成滿文的《三國演義》等通俗小說。

    而漢文化源遠流長,有無數的典籍文章,有深邃的思想。就算清政府強迫民眾學滿語,可是他們還是得讀中文的書,寫中文的文章。那麼推廣滿語又有什麼意義呢?

    事實上到後來很多滿人自己都不會說滿語、寫滿文了,這證明漢語相對於滿語有壓倒性的優勢。落後的民族往往能戰勝先進的民族,但是落後的文化絕不可能戰勝先進的文化。

    當然,也不是沒有漢人學習滿語。因為清代公事有很多地方需要滿語上報,因此早期漢八旗中也有很多人滿文是非常好的,旗人,無論滿漢,都是要學習滿文的。

  • 14 # 待我施為地煞變

    原因有四點。

    首先,當時的漢文化代表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當時漢語的地位比現在英語在世界上的地位只高不低。不僅漢人喜歡漢語的文章、詩詞,有點頭腦的滿族親貴也以舞文弄墨為榮。比如,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兒子納蘭性德工於寫詩,康熙的三子胤祉,有空就投身文壇,吟詩作對;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十萬首詩。這些都是他們的驕傲,現在你說咱廢了漢語,都學滿語吧,不少滿族親貴都會一臉黑人臉問號,“納尼?!”

    再者,會嚴重損害辦公效率。滿語比起漢語來,又冗雜,表意又不清,一句漢語說精確的,三句滿語未必表達清楚。下面人打個報告,上面的下個指示,都需要花上比以前多三倍的時間來寫檔案。本來效率越高,上面對下面的控制率越高,稅收的越多,反叛撲滅的越早。這倒好,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嫌江山坐得穩嗎?

    還有,普及滿語的成本太高。以現在的通訊條件,教師數量,書的價格(現在一個人一月的工資買幾百本書沒問題,清朝時一年的收入也夠嗆買一本),還不能做到人人精通英語。這還跟剃髮易服不一樣,髮型服飾基本影響不了生活。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民都不識字,很多農民飯都吃不飽想造反,你還有多餘的資源教他們滿語?他買個菜不用滿語怎麼辦,派人抓?但抓人的衙役也沒學好滿語,縣太爺說的撇腳滿語,他聽不懂怎麼辦?

    最後因為儒家。滿清是最尊孔的王朝,皇帝去拜孔子都三叩九拜性臣禮,因為儒家君君臣臣的那套理論最利於他的統治。現在不讓學漢語,不能推行儒學,再讓大家回到滿洲在關外,誰拳頭硬誰是草頭王的年代?只要當皇帝的不腦抽,是決不想這麼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憑軍事實力,戰國七雄誰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