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水清風
-
2 # 水在雨中漂
眾所周知,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滿族是女真族的後裔,清朝的前身是後金國,被認為是金國的再生,這在教科書是明白無誤鐵板釘釘的說法,可是當我們認真思考就會發現存在著巨大差異,金國皇族姓氏完顏和後面的愛新覺羅感覺根本是兩個民族的姓氏,滿族的民族起源傳說又在直接就把傳統意義上的前身女真給拋到九霄雲外,滿族的文字更是在17世紀結合蒙文創造出來的圈圈點點和金國的方塊字迥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一提到清朝就聯絡到辮子和晚清的腐敗無能,可是早在清朝入關幾百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已經入主中原,可是印象中金國無論是否強制金國統治區漢族剃髮梳辮易服還是金國統治者似乎女真族的髮飾和清朝滿族的髮飾完全是兩個世界,那麼究竟教科書告訴我們女真族是滿族祖先,後金,清朝和金國是同一個民族建立的,還是他們根本就是兩個民族,完全不能劃等號的兩個概念?
這種髮型不能簡單的叫做"留辮子",而是剃掉前面的頭髮,將後面的頭髮打成辮子.
這是東亞民族普遍的一種習俗.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時代也是剃一部分,留一部分。
日本(和族)在明治維新以前,男子的髮型跟史書裡成吉思汗的髮型幾乎一樣,從浮世繪上可以看到.這種習俗跟南洋群島鑿門齒的習俗可能是同一起源,是有意造成身體某一部分的殘缺,是一種成人禮.
辮連子" 金代時期滿族先人梳辮髮。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辮髮。至清代,滿族男人髮式未變,把前額至腦後的頭髮剃去一圈,將留下的長髮編成一條長辮子,垂於腦後。編辮時,在髮梢加綴三股線穗,編結髮中,為辮梢裝飾品,稱為“辮連子”,俗稱“練子”。隨著審美需求的進一步需要,又有了很具裝飾意義的“熟(絲)線練子”。如發短者,在辮梢續編三股假髮,以增辮子長度。辮根用粗線繩紮上。在辮子當中再編結三股辮穗子綴上,辮穗用黑色。這種髮式直到辛亥革命後,才逐漸改剃光頭。解放後,仍有極少數滿族老人留髮,如新賓鎮石碑村上堡的滿族李××,人稱李小辮,一直保留辮髮,直至故去。 滿族人的這種髮式與當時漢族男子的總髮綰髻有很大區別。追本溯源,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祖先,終年以漁獵、遊牧為生,逐水草而居的粗獷生活造就了他們獨特的梳妝方式。
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公曆1635年11月22日),皇太極發表瞭如下公告:
“中國原有之名為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其無知之人稱之為諸申(女真)。夫諸申乃席北(錫伯)超墨爾根之親誼,與中國無涉。此後所有人等稱中國原有之名滿洲,若稱諸申,罪之”。
意思是說:“我們國家原來的名字是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有些無知的人把我們稱作女真,實際上女真是錫伯族超墨爾根的祖先,與我們無關。以後所有人都應該稱呼我們國家的原名滿洲,如果再稱女真,就是有罪”。
可見皇太極根本不承認自己是女真人的後代,而努爾哈赤當初使用“後金汗國”作為國名,也是為了借用以前金國的影響力,實際上努爾哈赤也不承認自己是女真人的後代。
努爾哈赤的真正民族,應該是北方的通古斯人與蒙古人的混血(其中也可能混入了漢人的血統)。
(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愛新覺羅.孟特穆,蒙古名猛哥帖木兒)
努爾哈赤家族最認同的是蒙古血統,比如努爾哈赤的父母給努爾哈赤和他的弟弟們取的名字就是蒙古語,“努爾哈赤(nur-gaci)”是蒙語的回鶻語藉詞,意為“光明聖子”,而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滿語nuheci(野豬皮)。
滿族成年男子額前結短辮齊眉,腦後長髮圍顱盤環,這種髮式也是便於山林中騎射。16世紀末葉,滿族在關外起兵。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建立了後金政權。連年奮戰,一些投降過來的滿族部落酋長和搶掠過來的明朝士兵紛紛歸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為了穩定軍心.明顯區別明朝降兵和投降界限,主張清兵統一發式,把前顱頭髮全部剃去,頭前部剃成半個月牙式,只留顱頂後頭發,在腦後編結成辮,長長的髮辮繞頸下垂。 滿族人認為髮辮是真魂棲息之所,視為生命之本,在戰場上陣亡的八旗將士,其骨殖若無條件帶回,髮辮必將帶回故里,隆重埋葬,俗稱“捎小辮”。
公元1644年定都北京後,清朝兵民帶著這種髮式入關。清朝統治政權為了在全國推行滿俗,三令五申地強迫全國軍民一律剃髮易服。強權之下,全國的髮式、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滿民族長期騎射生活習慣所形成的剃髮、垂辮以及旗袍、馬褂、箭袖等遍及城鄉四野。 滿族男人的辮子平時垂於腦後背上,辮根辮梢均有頭繩系扎。
可以看出,滿族人和金國的女真人並不是同一個民族。在南宋時期,當金國被蒙古消滅以後,女真族人就融合進了漢人、蒙古人和高麗人之中,原來的女真族也基本消失了。而後來努爾哈赤的後金,其祖先是來自通古斯地區的原始族群與北方多民族的混合體,而不是原來建立金國的那個女真族。
滿洲八旗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與蒙古人的關係,金國的女真人與蒙古人是世仇,金國最後就是被蒙古人消滅的。如果滿族人真是金國女真的後代,絕對不會和蒙古人互相聯姻,親如一家,聯合在一起共稱“滿蒙”。
-
3 # 公元前
謝邀,這是歷史的演變的結果,原本由女真血統繼承下來的滿州血統,經過社會形態的變化,民族交融的變化,後來又經過戰爭等的重組,於是在生活方式,服飾,民族等特點上一部分具有滿州血統的人發了變化。所以,雖然金華人與清朝人的血統相似,但清朝人的生活,文化等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總結起來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一、歷史演變的結果
女真族源自於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的肅慎,漢晉時期又稱挹婁,南北朝時期成為勿吉,到了隋唐時期又被稱為黑水靺鞨,後來的渤海國就是靺鞨人建立的。而到了遼朝時期又被稱“女真”人。“女真”依次最早出現在唐朝的初期。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落,不久,他打敗了強大的遼國,建立了金國。公元1234年,蒙古人又打敗了金國。為了穩定元朝的統治地位,元朝政府在松花江和黑龍江設斡朵裡、胡裡改等地設立了萬戶府,以此來管理當地的女真人和水達達。
到了明朝建國初期,女真又被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等三個大部落。後來又按照地域區分,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公元1615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為“大金”,歷史上稱為後金。公元1635年皇太極登記以後,改女真族為滿州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進駐中原。
從公元1127年到公元1644年,經過500多年的變遷,雖然都是女真部落,但是生活風俗和服飾肯定會發生變法。
二、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有歐亞草原民族習俗的影響,當時大家相互雜居生活在一起,時間一長就會接受其他民族的風俗,而且後來的滿人對這種風俗進行了很好的改進。
三、角色的需求清朝進駐中原以後,為了更好的統治中原,於是開始吸收中原文化,並結合自己的文化,最終形成了後來的清朝服飾。
-
4 # 使用者9050901528693
女真宋朝以後對一個地方的人的統稱而已,文化文字全是斷檔的。金國的女真怎麼來的我不知道,清朝的女真是俄羅斯人,蒙古人,漢人,高麗人,和本地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人組成的
-
5 # 刀刀割心3
漢朝人和現在人都是漢族,裝扮一樣嗎,唐朝人也是漢人,和現在一樣嗎,這問題問的和傻子一樣,社會在不斷的前進,文明也在不斷更新,給你一個第一代電腦你還用嗎?
回覆列表
金朝和清朝真的不是同祖的女真人。因為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於公元1234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滅,金朝滅亡後,蒙古人對女真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整個民族幾乎被屠戮殆盡。僥倖活下來的,都不敢以女真族的面目出現,大都融入漢族、蒙古族、高麗族。也有一小部分退回東北,過起漁獵的生活。這就是後來建州女真的葉赫部,他們才是真正女真人後代 ,也就是說元滅金後,女真這個民族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是滿族人的主體是早年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通古斯族群,這個族群以漁獵為生。當年,他們趁著女真人入住中原,東北空虛之機,逐步遙遠的西伯利亞遷移至此。準確的說,女真人屬於古書上記載的古老韋室族,滿族中有女真人,但他的主體屬於通古斯族群。
我們之所以把女真人和滿族混為一體,主要是努爾哈赤曾在歷史上建立後金,讓我們誤以為後金就是金朝的延續,其實二者沒有絲毫關係。努爾哈赤之所以打出後金的旗號,主要是想利用金朝來團結東北的各個部落,提高自己的影響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金朝是被蒙古人滅亡的,女真人與蒙古人屬於世仇,女真人不可能交好蒙古人。而努爾哈赤正好相反,他不僅和蒙古上層貴族關係密切,還與蒙古人聯姻。如果努爾哈赤真是女真人的後裔,他根本不可能認‘’賊"作父。另外,金朝是有文字的,也是方塊字,而滿族人是沒有文字的(滿文是後來才有的)。因此說女真人與滿人是不同民族的人。
歷史上的女真人從來沒有留過辮子,女真人的髮型是“三搭頭”。也就是頭頂上留一彎頭髮,兩邊再留兩髻。滿人之所以留辮子,是因為在打仗時,常常會出現頭髮掉下來擋住眼睛的情況。不僅影響打仗,有時甚至因此喪命。後來滿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額頭前面的頭髮全部剃掉,後面的頭髮則編成辮子,這樣打仗時就再也不會出現頭髮遮住眼睛的情況。入關之後,為了徹底摧毀漢人的反抗意志,實行所謂的滿漢一體,清朝的統治者就釋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殘酷命令,強迫漢人剃髮留辮,這就是清朝人留辮子的由來。
金朝與清朝的發源地雖然都在東北,但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民族概念,況且中間相隔幾百年,他們的裝扮不一樣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