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瑾說

    宋體在大陸地區才叫宋體,在日本、香港、臺灣等地被稱為“明體”或者“明朝體”,總不可能秦檜跑到明朝去發明創造的吧?而且可以看一下圖一,瞭解一下宋體字的模樣,橫平豎直,有稜有角,壓根就不是毛筆能寫出來的,用硬筆寫也夠嗆,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書寫字型,而是一種印刷字型。

    至於為何要叫“宋體”,那肯定是和宋代有關係的。兩宋時期,經濟文化高度發達,而且宋代重文輕武,所以社會對書籍的需求量就變得很大,楷體因為是手寫體,筆畫粗細不一,追求變化,在高需求下已經不適宜作為印刷字型。於是人們開始對印刷字型做出調整。經過一系列改良,雕刻工匠們在楷體字的基礎上,將筆畫由圓改方,由斜改平,由此可以提高刻字的效率。此時的印刷字型逐漸有了宋體字的特徵,但還是在萌芽期。如圖二和圖三,分別是北宋刻本和南宋刻本,南宋刻本就已經有了宋體字的一些特徵了。

    到了明朝,印刷行業繼續發展,活字印刷技術日臻成熟,當時的人們為了復古,開始刻字模仿宋代的刻本,這叫“仿宋”。到了明朝中後期,為了方便印刷,工匠進一步將筆畫進行平整,字形結構佈局更加均勻,變成了有稜有角的方塊字。這一時期宋體字也算是正式定型。如圖四即為萬曆時期刻印的《南齊書》。蒲松齡說:“隆、萬時,有書工專寫輪廓字樣,謂之宋體,刊本有宋體字,蓋昉於此。”此後,宋體字因為兼具美感與實用,因此倍受追捧,一直延續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重生到明末,你會如何挽救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