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西口西伯利亞
-
2 # 中華人李龍
五千年文明古國,一代一代又一代人的聰明結晶的傳統文化,搏大精深。是永遠的冶金石。西方與我相差很遠,中國文化雄立世界。
-
3 # 江上客舟
首先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這一點恐怕無人否認,第二傳統文化博大燦爛。有中醫,小說,詩 詞,戲曲,酒,茶,領域眾多,異彩紛呈。
應當承認,核心文化近代我們是落後西方的。文化是什麼,是思想觀念,為什麼近代改變生活方式的發明都來自西方,主要中華文化佔統治地位的儒家不重視自然科學,中國雖然也有一些科學發明,但從未得到主流文化的宏揚。政治生態文化也落後於西方,不是西方文化的輸入,中國不可能產生人民革命,十月革命一聲砲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是鐵的事實。除非外星人,誰都不會否認。
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士大夫文化。士大夫不是最高統治者,但有文化,所以他們的觀念易於擴散傳承,有些人也接近勞動人民,但規根結蒂是附在皇權這張皮上。最高理想是做官。傳統文化詩詞文章,寫得很美,因為寫的人是士大夫,全都是衣食無憂的,真正種地的,沒那閒情逸致的,魯迅雜文秋思,茶揭示了這點。真正勞動人民活得很苦很累,不信你看看外華人拍的清朝時華人照片,就知道了,我們埭上一百多家,僅二個人家屋上有瓦。由於擯棄了傳統,接受了西方的進步文化,所以近代才產生了魯迅的阿K正傳,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老舍的駱駝祥子,艾青的大堰河。小說中的生活自古就有,但傳統計程車大夫從不寫的,因為儒家認為這些受苦的是小人。
盲目自大的結果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科學發明,固然要有務實嚴謹,小說,文化的大宗專案,也是如此,中國雖然有幾大名著,但描寫人物社會的務實嚴謹,與託老夫孑,巴爾扎克,小仲馬等外國文學相比,是有差距的。紅樓夢,儒林外史稍好。
我們既反對自暴自棄,但也不能盲目自大,任何東西,肯定或反對一切,都是不對的。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看待文化的一切。
不講實事求是,單純講文化自信只能是盲目自大。
-
4 # 蛩嗚齋主
優勢嘛,就是你好好過來我能以柔克剛地融化你,你要恃強動武我還真不適應,因為我們是君子文化,以文弱為美,以禮樂教化為德。
-
5 # 帕札先生
我們喜歡談底蘊,說歷史,基本上習慣於向後看,或者懷念。
西方樂於向前看,說預測,基本上一副侵略的態度革新破舊
-
6 # 湯說
中華文化的實質是和平共處、團結互助、發光發熱、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圍繞這個道理,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儒家強調,建立等級禮制制度,鼓勵積極向上。
道家強調,道法自然、負陰抱陽,無為而治,鼓勵包容自然。
法家強調,以法治為中心,鼓勵依法治國理政,尊重個體發展。
佛家強調,以因果關係迴圈規律為依據,鼓勵人性去惡從善。
……
直到中國出了毛澤東,主席認為:“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於克服困難,較快地建設中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為鞏固,較為能夠經受風險。”
這是中華文化的實質,而西方文化的實質是:從肉體上消滅異教徒。
從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上看,東風必將壓倒西風,引領人類社會和諧發展。
-
7 # 草民879
環顧周遭,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是傳統文化?當然,如果從廣義上說,衣食住行也是屬於文化範疇。而從狹義上說,所謂文化就是人類的精神活動。修齊治平,不忘初心,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等皆屬於儒釋道的傳統文化,而歌功頌德與口誅筆伐,風花雪月與篳路藍縷又究竟是屬於傳統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所謂文化自信又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歷史說,催生人民當家作主的文化充滿自信。
-
8 # 玄谷真人
這問題提得還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不說出中華文化比較西方文化的優勢憑什麼文化自信呢?是不是?
中華文化比較西方文化有什麼優勢呢?
第一,在文化根基上更深厚,在終極問題的解決方面,中華文化不取令人迷妄的天國神靈宗教形態,而是以比較理性的道徳文化形態解決。中華文化在人文始祖聖皇伏羲那裡就確立下修真理性反其天真的路徑。中間經炎黃、堯舜發展,到春秋時代形成道家、儒家兩大道徳修養體系。這一文化根基比之西亞和泰西的一神教要有理性而深刻。西方由於宗教有迷信色彩,又非常霸道,所以,在西方歷史上曾經打壓了一切所謂異教文化,到中世紀更是死氣沉沉,一切理性文化的光輝都被壓制了,導致“基督教的中世紀什麼也沒有留下”(恩格斯語)。而中國在漢代尊儒以後,有道教發展,有佛教傳入,發展到唐宋已經是三教並存,互相磨蕩。也使隋唐發展了中古的東方文化,使宋明發展了近代萌發性的文化,文明發展有持續性和不間斷性。
第二,中國文化不僅講道徳修養,而且,有易學演示天道地道人道。易理象數體現在天文、曆法、地理、命理、軍事等諸多方面。這就使人可以在學習易文化時不僅有實用價值,更是可以思考參悟道徳性命。這與西方宗教文化只能信神、唱頌詩、聽牧師講經文比,要有深度,又有數理精度,落實具體。
第三,中國文化中醫學不僅養生、治病,而且,體現天人關係,體現天道。而西方醫學只就人體研究疾病。
笫四,中國文化以一種文字為載體,發展了幾千年。西方文化則一個民族一種文字,他們不同民族發展的文化湊在一起才能叫個西方文化。那麼,以漢字為載體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各方面文化自然非常深厚而豐富。
第五,中國文化對萬物的研究和認知,思維方法探求路徑更全面,形成的學科體系與西方有很大差異,這其中也就包涵科學。以西方為主的探究事物思維和路徑主要是經驗理性,而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講德性之知、聞見之知,西方的認識探究方法只相當於中國的為學部分或聞見部分。西方以有侷限的思維探究科學,自然形成的認識有由表層逐步探索和積累的性質。所以,學西方近代發展的學科總感到沒探索到根柢。
回覆列表
21世紀,跨文化交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怎麼來提高本土文化的地位,甚至能做到主流地位。這個一直都是文化領域研究的課題。
而中國從五四開始對傳統文化批判到文化大革命的顛覆,最後到改革開放之後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一直都在演變中,現在很多悲觀主義認為傳統文化已經丟失,並且政府也提出了復興中國的口號,其中文化自信作為復興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針而被執行。
除了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文化復興,在國際上透過建立孔子學院來推廣中國文化,這一系列舉措都是在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而文化本身沒有優劣,沒有對錯,只是有自己存在的土壤,離開了自己特定的情境,勢必會造成了文化不適。
比如“人情”--是華人引以為傲的,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撼動,在把華人的“人情”搬到西方國家就變得難以理解,甚至都不知道怎麼去翻譯,也沒有準確的解釋,我曾努力的人西方理解這一個詞,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個 替代詞之後才明白,這個“人情”變成了“情債”,更多的變成了債,而失去了情味。
再比如,這次疫情,中國能快速的抑制住並取得階段性勝利,只要還是中國的集體意識,集體榮辱觀,榜樣的力量,奉獻的精神,以及很強的憂患意識。而西方對待疫情,對待災難的時候,還是在追求個人自由,國與個人劃分很清楚,憂患意識不強。這些文化中的差異性在此時此刻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最後,對待事物的態度,華人喜歡夾雜感情,而西方人更多的實事求是,追求真理。
這些都是文化的差異性,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思維模式以及價值觀。
而真正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其實很簡單,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圍繞“人-人”之間的關係進行各種研究,倫理道德,宗法人倫,三綱五常等等。而西方文化則圍繞“人-上帝”自由,平等,以及“ 人-自然”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這種研究方法也就造成了中國的實踐能力很強,但缺乏系統的知識框架和理論基礎,而西方文化則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