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典戲說三國
-
2 # 海雅小鎮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人(又是紹興),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也可以說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之集大成者。以上頭銜全部實至名歸。這麼一個人,官封兵部尚書,以軍功封新建伯
-
3 # 鯤鵬國學
曹操,
文武雙全
文:
傳下來的詩篇最有名的有,龜雖壽,短歌行,東臨碣石!還有蒿里行,冬十月,苦寒行等!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武
更牛,有理論有實踐
註解孫子兵法,自己也著作了兵法,可以被騙後被自己燒了!
功業就是,統一中國北方,使得東漢末年中國北方最早結束戰亂,進入和平歲月!
幹掉了一個個的軍閥割據,最重要的就是官渡之戰幹掉袁紹,後來又徵烏桓,平遼東!
-
4 # 歷史系旅法師
歷史上文武雙全的這批人,你不能從武人裡面挑文人,你得從文人裡面挑武將。
比如說南北朝南朝梁的陳慶之。
這位爺武功平平,“射不穿札,馬非所便”,在南北朝這個梟雄時代連二流高手都算不上。
不是貴族,庶民出身,後成為梁武帝的隨從,說白了就是書童,徹徹底底的文人書生。
當時北朝大亂,北魏皇室元顥逃到南朝,梁武帝派陳慶之為將軍,率兵7000人護衛元顥北歸上洛陽稱帝。
半年中,陳慶之破城三十二,敗敵數十萬,威震北方,北魏的名將如同土雞瓦狗,一潰千里。
529年,陳慶之騎馬進入北朝首都洛陽,時隔百餘年,南朝的軍隊再次進入這座古都。
上次來到這裡的英雄,叫劉裕劉寄奴。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而今天,就是另一個英雄的故事了,白袍軍入城時,洛陽城已經流傳著童謠: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死後,諡號“武”。
就連說出“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毛主席,在看陳慶之傳後也只能“熱血沸騰,擲書而起”,最後“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當然,縱觀歷史,文武雙全不在少數。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辛棄疾。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陸游。
他們的一生也是金戈鐵馬。
就連課本中“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女謝道韞也是女中豪傑,叛軍至時,提劍出門,手刃數人被俘。
當然,主席的一生,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
5 # 子曰愛人
文韜武略的英雄也不少,說幾個拋磚引玉吧。
姜太公姜子牙,武廟十哲的主祭,周文王武王滅商的謀主,興周八百年,文可安邦,武能定國,齊文化的開創者,著有《六韜》,是兵家的始祖。
大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位面之子”,太學生出身,熟讀經史,擅長治國,昆陽之戰,一戰天下揚名,以萬人破新莽精銳四十餘萬,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魏武帝曹孟德,建安“三曹”之一,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統一了戰亂的北方,指揮了著名的“官渡之戰”,寫下了《龜雖壽》、《蒿里行》、《短歌行》等不朽詩篇。
諸葛武侯,武廟十哲之一,提出隆中對,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治理蜀漢,以益州一州之地,對抗坐擁十一州的曹魏,六出祁山,戰場上壓制司馬宣王,《出師表》、《後出師表》情真意切,均被選入《古文觀止》。
嶽武穆王岳飛,軍事上毋庸多言,民族英雄,一首《滿江紅》絕對是千古名篇。
最後當然是“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那位世界偉人。
-
6 # 小熙為人人
我認為歷史上能稱得上文武雙全的有以下幾位:
一、岳飛。
先看簡介:岳飛,字鵬舉,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要說文武雙全,嶽元帥首當其衝!他從20歲從軍,打到39歲被害,戎馬倥傯19載。一杆岳家槍神出鬼沒,無人能敵,一支岳家軍攻無不克,所向披靡。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率領的“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傷。
岳飛的才華也是武將中少有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千古留芳。 可惜被奸人所害,未得善終。
二、辛棄疾
看簡介:辛棄疾,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21歲從軍,頗有燕趙俠義之氣,曾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從萬人敵營擒拿,並全身而退,不得不稱之為孤膽英雄了。
然而辛棄疾一生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1207年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三、文天祥
看簡介: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1275年,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在臨安抵抗沿江東下的蒙古軍。三年後,終因寡不敵眾,在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高官厚祿,然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於公元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一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顯示了英雄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
-
7 # 海天一色6298
第一毛澤東
孫武子
曹操
岳飛
王陽明
辛棄疾
-
8 # 321321鳳凰
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這些元帥,可以說都夠上全才,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先烈,流血犧牲,牢記歷史,喝水,不忘打井人。
-
9 # 仲啟發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自古文武雙全者,毛澤東主席為第一人。《毛澤東選集》洋洋灑灑,博大精深。同時毛澤東主席是一輩子沒拿過槍的軍事家,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當之無愧的戰略家。所以毛主席為自古文武雙全的第一人選。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茫,照耀千秋萬代。
-
10 # 春夏秋冬4799
人類歷史記錄著偉大的人只有毛主席,開天劈地只有毛主席!
一個認知毛主席的人就是有見解的人。就是一個高尚的人!
-
11 # 錢多多讀文史
古人能得一聲“儒將”稱呼,心裡也是跟吃了蜜似地高興,故而詩人李白常佩劍,岑參跑邊塞。
古時知識分子們十分推崇“出將入相”,文成武就簡直是畢生追求。然而現實很骨感,多數文人只能坐而論道,而多數武將也只識彎弓射大雕。
然而牛人還是有的,老祖宗中,“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者還是有的。
且不論曹孟德“烈士暮年,壯心不死”,馬上皇帝趙匡胤,“逐卻殘星趕卻月”句氣勢驚人。就是不為帝王者,也有文武全才人。
北宋名臣范仲淹,《岳陽樓記》傳天下。令人佩服的是,這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者, 不僅詩文突出,抓經濟也有一手。
他在任地方官時,當地米價飛漲,他卻令人張榜,將糧米價格提得更高。如此一來,各地糧米蜂擁而來,米多價賤,達到了平抑物價的目的。
某年逢災,民不聊生。范仲淹又下令大興土木,舉辦“賽龍舟”等大型活動。他的舉措讓人不解,卻與現代經濟手段不謀而合:加大基礎建設力度,提供就業崗位,推動經濟發展。
他還是一位武將。他曾任經略安撫招討使、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樞密副使,這都是實打實的武職。
范仲淹更改軍隊舊制,分部訓練,輪流禦敵;並修築軍事基地,成立康定軍。他不僅統率軍隊,且親上戰場,曾率軍六千,擊退西夏軍隊。
有文才、有經濟頭腦、能統率軍隊上陣打仗者,范文正公仲淹,“出將入相”實至名歸(曾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論文武全才,公真無愧!
-
12 # 遊一看天下
唐朝初期可以很快的平定天下,擴大千萬里帝國版圖,和唐太宗“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的政治觀念分不開,但是也離不開無數名將為了唐朝征戰四方的功勞。
唐初無數名將崛起,個個驍勇善戰,文武雙全,很多人都可以稱得上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裴行儉便是其一:裴行儉,字守約,絳州聞喜人,裴仁基次子。於貞觀年間參加明經科中選,被任命為左屯衛倉曹參軍,安西都護等職位,在朝之時還創出長名姓歷榜等,後曾率軍名揚西域,盡平東突厥殘部。
在古代“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指文學造詣,曹植七步成詩便是如此;二是指治國的才能,是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指武力值,可以在戰爭之中衝鋒陷陣,如大唐薛仁貴勇三箭定天山;二是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如戰國時代的軍事大家孫臏孫伯靈。
裴行儉在這兩個方面的表現都是無可挑剔的,在朝中擔任禮部侍郎之時,和李敬玄等人一同掌管考選舉士,銓選職官之事。還首創長名姓歷榜,並引銓注等銓選之法,影響後世選才授官的制度。而裴行儉還擅長草書、隸書,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曾為唐高宗李治書寫《昭明文選》。
而在“武”字之中,裴行儉出身武將世家,其父親裴仁基“少驍武,便弓馬”,兄長裴行儼更是演義小說之中裴元慶的原型,號稱“萬人敵”,雖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其武力,但是絕對不差。
領軍方面,因為參加明經科考試被選中任命為左屯衛倉曹參軍,被當時的蘇定方看重: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可見其對用兵自成一家,還曾經孤軍深入萬里之外未曾動用武力,便捉拿叛黨威震西域,因此唐高宗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同時兼任文武兩種官職。
回覆列表
肯定是文武雙全的李白了!
大唐盛世,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疆域遼闊,番邦臣服,並承隋之科舉,廣開渠道,延攬人才,廣大讀書人普遍萌發了濟世建功的思想。
文采就不用說了!李白會武功嗎?當然會!行走江湖,必備技能,豈能缺少。李白自言“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25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不會武功,他敢到處亂行走?以他散金三十萬的大手筆,不會點武功,恐怕早被打劫幾百回了。
李白的劍術號稱大唐第二,師承大唐第一劍客,“劍聖”裴旻。李白是個很狂的人,什麼都敢說自己牛逼,但唯獨劍術甘願屈居裴旻之下,裴旻何許人也?
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俠客行》,這首詩寫於744年,那年李白剛從朝廷出來,在洛陽遇到杜甫、高適等人,有一天他去大梁城(今開封)遊玩,有感而發。大梁在古代被稱作燕趙之地,盛產俠士。44歲的李白來到這種地方,心裡很不是滋味,想我滿腔熱血,一身本領,卻無用武之地。他登上城樓,望著蒼茫大地,拍打著欄杆,朱亥、候贏的事蹟在他腦中一遍一遍地回放,《俠客行》一經吐出,便氣貫長虹。
他渴望“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豪氣和灑脫,他推崇“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一諾千金,他欣賞俠士朱亥、候贏的俠義精神,希望自己也能有他們“煊赫大梁城”的俠義之舉,他說他們縱然死去,俠義的故事依然會流傳百世,為後人推崇。這是李白的俠義宣言,他可不僅僅是詩人。作為一名大俠,行事作風必定是風流倜儻的,而作為大俠中最有才華、最會寫詩的李白更是風流倜儻的最高級別。要理想有理想,要義氣有義氣,朋友遍天下,武功沒得挑,風流倜儻,才華橫溢,這還是最精彩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