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聽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是有時候聽了去更吃虧
4
回覆列表
  • 1 # 果先生747

    今天,一段獻給年輕人的演講《後浪》成為熱點被刷屏,字裡行間流露出前浪們對奔湧而來的後浪的羨慕與祝福,“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感覺年輕人們就可以恣意盡情地向前奔湧,做你們想做的事,說你們想說的話,可以盡情的踩著我們這些前浪,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了!可是熱血沸騰了之後,還是得冷靜下來想想,我們這些前浪的過來人是不是就真的只能任你們毫不留情地拍打,只能祝福,沒有還手的餘地了呢?

    五月一號當天,我哥做了一筆大生意,把他住了二十多年、不足一百平的房子賣出了1230萬的天價,而且是兩點鐘把房源掛出來,四點鐘就已經成交併且交了訂金,之後陸續要看房要談談的中介和客人的電話一直到七點都還沒停過。這其中的秘訣就是學位二字,因為房子帶的是深圳頂級的實驗學校的學位,所以周邊的學區房絕對是稀缺資源、炙手可熱。

    聽我哥說,買家是一對公務員加知識分子的組合,砸鍋賣鐵也就是要拼一個實驗學校的學位房,交了訂金之後就第一時間回去湊錢,生怕到手的鴨子就如疫情中的口罩一樣被搶走。他們急著籌錢,可是卻一點都不急著入住,因為他們的孩子此刻才只有三歲而已。我彷彿又看了一遍《小歡喜》外加《安家》,原來身為父母的,為了能讓孩子有個好學區,真的是計之深遠、嘔心瀝血啊!

    可以想象得出,這個孩子未來會上什麼興趣班,學什麼才藝,上什麼學校,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身為父母的應該都已經想過千遍了。如果有朝一日,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違背了父母的意願的時候,就會上演一場苦情戲碼: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能讓你讀上實驗學校,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嗎!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能讓你讀上實驗學校有多辛苦嗎!

    孩子在未成年以前,基本上所有的選擇都是父母幫著做的,而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幫兇。一旦到了孩子接近成年,開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大人的話就不那麼中聽了,就是喜歡對著幹、反著來,青春叛逆期不就是這樣嗎!這大概就是是年輕人不愛聽老人言的原因了。

    可是大人們卻總是喜歡苦口婆心、諄諄善誘,恨不得把一輩子踩過的坑、碰過的壁、撞過的牆都要提前跟孩子說一遍,希望孩子們不要走自己的彎路,真是費盡了心血絞盡了腦汁,可換來的總是孩子們的不以為然。

    說起來,我也年輕過,所以現在我不喜歡對年輕人們說大道理,因為知道說了也是白說,他們也聽不進去。我鼓勵年輕人做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沒有人能一帆風順地長大。年輕時交過的每一次學費、認識的每一個渣男,都是成長的條件。孩子非要輟學去選秀,孩子非要娶樊勝美、孩子非要學足球不要學鋼琴、孩子非要去創業不當公務員,首先,勸還是得勸,但勸了不聽,你就讓他去吧!路是自己選的,就要自己勇敢的走下去。年輕時的任性和代價是這個年紀可以承受的,總比年紀大了,老房子著火般悲催強。

    聽了老人言未必事事都對,不聽老人言也確實有可能錯。

    三年前,我校招過一個大學生,學設計的女孩子,一米七幾的大高個,美貌出眾,氣質也好。七月份畢業來公司報到參加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頭兩天培訓都還挺好,第三、四天參加拓展訓練,爬高下低的玩的也很開心。回來之後的幾天,總是覺得哪裡不舒服,結果一去醫院檢查,發現懷孕了,而且還是雙胞胎,已經有兩個月了而不自知。女孩嚇壞了,我們也慎重的聯絡了她的家長。

    原來雙胞胎的爸爸就是她的大學同學,可能是因為即將畢業了互相捨不得吧,交出了寶貴的第一次。兩家人一合計,雙胞胎必須得留下來,工作是不能要了,女孩馬上辭職回家結婚、養胎,可憐雙胞胎的爸爸也只是個剛畢業出來工作的大學生,兩家人外帶兩個孩子的命運就此走上了一條與常人不同的路。當時事情處理得很隱秘,後來也沒再聯絡,希望這對年輕的男孩女孩現在過得都還好。如果當初聽了老人言,愛惜好自己,至少做足安全措施,會不會人生能走得輕鬆點呢?可惜沒有如果。

    今年,我也校招了一個大學生,陳列方向的,三月份的時候來公司實習。女孩的專業和成績都不錯,溫溫柔柔的,一看就是別人家的有教養的孩子。實習的頭兩天是培訓,然後要下店學習實踐,瞭解銷售、熟悉貨品,學習基本的陳列規則。可自打她第一天來到深圳,她媽媽的電話就沒斷過,為什麼要我家姑娘跟別人合住?我家姑娘是來學習陳列的,為什麼要下店?我家姑娘又不是來當導購的,為什麼要接待客戶?為什麼你們公司不包吃?我們只是想讓姑娘來深圳看看而已,為什麼她要這麼辛苦?

    面對這個虎媽的十萬個為什麼,我們只好耐心地解釋了一遍又一遍,後來沒辦法了,我說孩子都大了,願不願意繼續學習這個方向,還是要服從家裡的安排,應該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結果小姑娘說了她也沒什麼想法,從小到大都是聽媽媽的安排,她怎麼都可以。最後我決定終止實習,馬上安排她回家,回到媽媽溫暖強大的懷抱裡,我覺得這個孩子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已經是21歲的大姑娘了,聽媽媽的話,既是幸福的又是遺憾的。

    有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老人言該說還是得說,只要說了就已經是在謀事了。最終決定是不是能夠成事的,我覺得還是看個人的性格,因為性格決定命運,而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最後,我也想對奔湧的後浪說幾句:生活就是一次旅行,你可以選擇參照攻略、跟著導遊一路看山觀海,當然也可以自己一個人揹著包踏雪尋梅。

    總之,祝你旅途愉快!

  • 2 # 王恆峰

    你覺得不聽老人言會不會真的吃虧,為什麼?我的回答是:一是此話確有道理。老人生活時間長,閱歷豐富,世面見的多,見得廣。通常話語是經驗的總結。老馬識途就是這個道理。涉及到為人,交友,處事應多聽老人意見,有益無害。二是此話有時無道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一些傳統舊思想,舊觀念與當前社會價值取向背道而馳。如國難當頭,中華兒女應主動勇於逆行。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毫不猶豫同歪風邪氣作堅決鬥爭,不能隨波逐流。要更多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別人,提升自己。做愛心使者,參加志願服務等方面,老人舊思想,舊觀點說的話,不要聽。三是選擇性接受。作為現代新中國公民,應有是非觀點,責任觀點,大局觀點。對老人意見要選擇性聽取。

  • 3 # 風雪夜的歸路

    古人云是有道理的,老人經歷的事比年輕人多,老人看的事物比年輕人看的要透徹,經歷了更多的人情冷暖,所以大多數老人說的話,都是對的,但是也有少數是錯的,因為時代在進步,以前的思維跟不上現在的進步時代,也很正常

  • 4 # 鶴城佛光

    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 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姜肯定還是老的辣,老年人的經驗無疑比年輕人多很多。

    第二就是如果老年人在某一方面也不太有經驗的話,他不會輕意給予建議或者引導。

  • 5 # xajh天下第一

    老人話是有道理的、他見識與實驗多、當然比年輕人懂的多、這也看在什麼方面、在玩心計方面老人有可能反應不過來、能反應過超年輕人、那他不是一般老人、

  • 6 # 山頭16

    這就在本人社會閱歷經驗,和自已思維敏傑反映度如何,老人老怕孩子年輕,進入社會吃虧上當受騙,老講自已經歷和聽到的事例講給孩子,給孩子提醒,實質上那個年輕人也不白給,都有自已的處事哲學,在社會上生活的經驗,你現在的老年人,不也在年輕時,在社會上這麼走過來的嗎,你還沒文化呢,現在年輕人都是有知識,有文憑的國家棟梁,但真就缺少道德品質,文明教養的教育及養成,大部人都比較自私,

  • 7 # 懸崖上的草8088

    因為老人家生活了幾十年經過的事,走過的路多,接受經歷過的事情也多很有社會經驗對人世間的情感,處事,教訓。所以適當的聽老人的言論還是非常有用。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或許老人的話不完全正確,因為老人的思想過於古板封建化,有些事情要量力而行,結合老人的話,也結會現代的新思想前進。

  • 8 # 顧智楓

    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老人有他們的生活經驗,時代不同接觸的事和物也不同,參考參考還是可以的,不能一味的相信或不相信

  • 9 # 雲在天邊有歸期

    我覺得不聽老人言會吃虧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這個問題是指在某一方面,與老年人看待問題不同,而且,老年人通常都是拿自己的經驗來說勸告!有實踐!所以有時候,我們經驗不足時,要盲目去做一件事情,就會容易吃虧。

    有時候聽聽老人家的勸告,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首先我們不是要盲目聽從,像個媽寶男,或者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我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我們所要聽從的意見,只是借鑑,可以隨機應變,而不是完全服從,是兩個意思。

    其次;我們也要去尊敬老年人;如果在他們勸告你時,即使有些意見不一致,我們也不要去,故意頂撞,來說一些能傷害到老人的話語,其實;時代在不斷更新,科技在不斷髮展,當我們老了的時候,也不一定能夠做到,與時俱進,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也會有老去的一天,我們也會向後人,傳受自己的,實踐積累下的經驗!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和借鑑。。。

  • 10 # 阿奇100

    太老就是老小了,舊事可以聽。

    一般70歲之前的老人,積累的人生哲理,完全應該聽,合適的就接受。

    但要看這個老人德是否高。

  • 11 # 愛哭鬼笑笑和麻麻大牙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不一概而論!老人們總覺得他們活了這幾十年了,經歷的事情比我們多,比我們有經驗,看事情和做事情就會比我們“專業”和“圓滑”。時代是在進步的,人們的思想也是在不斷進步的,有時候老人們的處事方式就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比如現在在普通的家庭都會出現的問題——如何教育孩子!老人們有時候還是按照他們那個時候的方法來的,可是我們卻不認同了!

    不過有時候老人們確實比我們有先見之明,舉個例子——有一天在超市,碰見一位媽媽和姥姥帶著一個小女孩逛超市,姥姥就說:看看不聽我的話吧,我和你爸說不早買夾在中間的戶型非不聽,現在好了吧!我聽了一下原來在討論買房子(華人的大事)哪位姥姥接著說了:我和你爸為了你買房子跑了多少樓盤了,問了多少人都說房子不要買西邊戶和中戶,除非你實在沒得選了,可是你不聽啊,你爸你媽會害你嗎?哪位媽媽也沒有說,好像已經習慣了一樣!

    我也承認在一些大事件上老人有時候確實比我們“專業”,可是老人們認為的好,不錯,卻不是我們認為的!我覺得還是得和老人多溝通的!

  • 12 # 錦繡三月春

    我認為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但當你聽的時候也該做一個取捨,像生活經歷方面的經驗他們還是多一點,聽聽他們的教誨定能耳目一新,改變陳見。但新潮、時尚方面的見解還是僅作參考,尤其是在調解予盾方面,多數老人的進諫是善良的、正義的、公正的,我們應釆訥。即使不釆訥,也應諉婉地溫和地拒絕,參考是必不可少的。

    關於吃虧的問題,只要是正義的、公平的、公理的東西,無論哪一方面,我們都應聽,不聽肯定是要吃虧的。時間會證明一切。當時的辯駁都是蒼白的。現在說什麼也是追誨莫及的。

    關於取捨是要有一定智慧的,智慧之人無論做什麼都很有分寸,進與退、取與舍、得與失、成與敗掌握的恰到好處。而聰明的老人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們往往說話很有份量,一言出口,感天動地,你不得不聽,不聽即吃虧。即言無虛發,言必行,行必果,可謂一言九鼎,鄭地有聲。

    老人言有時是點睛之筆,驚醒夢中人。老人言有時是陳年之酒,只有用心品才能感知它的深沉。老人言是多少代人飽經滄桑凝聚下的財富。他的份量,他的粘性,定會使人深思到發人深醒,展轉反側,夜不能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麥子三月份還能打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