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周瑜魅力無窮!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喜愛的原因!

      為什麼作為古人周瑜在今天仍擁有這麼多粉絲,周瑜與其他歷史人物相比,魅力究竟何在?也許正因如此,死了一千八百年,又被《三國演義》大肆醜化的周瑜,卻永葆不衰的魅力。

      一、儀表

      史書總是惜墨如金,很少相貌描寫。《三國志.周瑜傳》中“長壯有姿貌”幾個字足以令周瑜的愛好者相信他有著英俊的容貌和健美的身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美貌者的愛是人類的本能。異性愛戀,同性豔羨,有美好的外表是一個人引人注意的第一條件,也是一個人成為“偶像人物”的基礎。但世間美貌者多,即便歷史人物中,美貌者也不乏其人。所以,周瑜一定有更獨特的魅力所在。

      二、謀略

      作為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的周瑜,以其謀略和戰功久享稱頌。即便大盡醜化周瑜之能事的《三國演義》,也將他作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的陪襯,不敢小看他的智慧。而跟據正史的記載和分析,周瑜的眼光和謀略堪稱孔明之上。歷史學家指出,赤壁之戰“是周瑜一個人的功績”,這場中國歷史上的雙最戰役(最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和最著名的火攻戰役),使周瑜成為中國軍事史上一顆名星。

      不僅如此,周瑜的戰略思想體現出獨特的個性。這種個性就是韜勇抗威、不畏強敵、力佔先機的進取精神。赤壁之戰前,在敵人絕對優勢和已方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他說“操自送死”,勸孫權“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對此,著名華人歷史學家黎東方激動地寫道:“這‘操自送死’四個字,是何等的雄壯!周瑜,你真不愧為周瑜!當時,整個江東,整個中國,有沒有另一個人,敢說、能說,曹操是來送死的呢?”

      赤壁之後,在對待孫劉聯盟的問題上,周瑜體現了高超的智慧。他向孫權建議軟禁劉備於吳,自挾關、張征戰,並謀劃進佔益州,由於早逝,此理想未能實現。透過對正史的分析,周瑜絕不是《三國演義》中孫劉聯盟的反對者,而是聯盟中潛在的危機有清醒的認識,所以積極為東吳爭取在聯盟中的主動地位,以進一步的共同戰爭行動化解矛盾。劉備認為他“器量廣大,文籌武略,萬人之英。”孫僅則感嘆“公瑾雄烈,膽略兼人”。近代史家曾這樣評價周瑜的取蜀計劃“向使周瑜不死,先主無處所也!”

      總之,這種勇作國柱的不屈膽略、富有浪漫色彩的進取精神、以弱者而具有“橫行天下”的氣概,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以至歷史學家在評論周瑜時,都充滿了感嘆。《三國志》的作者是以嚴謹著稱的陳壽,但短短一篇《周瑜傳》仍從字裡行間流露著鮮明的個性。

      這樣一個驚世絕倫的青年軍事家,又加上英俊的儀表,足以令世人特別是女性迷戀不已、愛至瘋狂了。但我認為,這仍然只是周瑜魅力的這個金字塔“底層”!

      三、小喬

      提周瑜人們必然想到小喬,“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東坡的詞語,為人們勾勒出一段風流佳話。卓著戰功配上才子佳人的“人類永恆夢想”,足以成就出周瑜這個“男性一生得意的標本”。

      但我認為,周瑜應該以其歷史功績而彪炳,小喬只是他光彩一生的一點點錦上添花而已,而不是主流。

      四、音樂

      《三國志》記載了周瑜音樂天才,周瑜自幼精研音樂,酒過三巡後,樂隊演奏有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古來名將多,名將長得漂亮的也有那麼一些,但且有這麼高超藝術才華名將就不多見了!

      對音樂的迷戀可能也是周瑜軍事謀略與眾不同原因之一。浪漫藝術氣質使他敢想敢做敢進取,也使他富於創造性思維,“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陳壽語)。一生好曲的周瑜,赤壁之戰的壯闊篇章,才是他的真正的絕唱異曲。

      藝術也使得周瑜與歷史上絕大多數武將不同,賦予他儒雅的名士風範。中國封建時代是儒家士階層為主導的社會,這樣的周瑜比起一名將更得士階層的青睞和重視。“顧曲”成為讚揚他人欣賞音樂的常用詞。清代俞樾的餘蓮村勸善雜劇序中說“誰謂周郎顧曲之場,非即生公說法之地乎!”也許憑藉顧曲之功,《演義》的極度摧殘也不能改變歷代士階層中周瑜的儒雅形象。而且,《演義》對顧曲一個字也不敢提。

      五、“雙星”

      一個功勳大、風頭足、地位高的歷史上的重量級人物,外加美貌、風雅、韻事,已經是稀有動物了。偏偏這樣的稀有動物還有一個,周瑜有個好兄弟——孫策。

      孫策也是三國時代一個鮮明人物,在群雄紛爭中,他是最年輕的一個,也是真正稱得上白手起家的一個。孫策之父孫堅,是三國時代幾個數得著的糊塗人之一,而孫策,則是有政治遠見和領袖魅力的開國者。黎東方就稱孫策是“三國第一英雄”。可惜的是,這位天才領袖年僅二十五歲就去世了。

      白璧成雙足以驚世,寶劍成雙則使人聞之斷魄。力與美的相加,是力的極致也是美的極致。兩個同樣絕美同樣早逝的少年,合在一起,足以令人震驚大自然的力量!不僅如此,兩人的友誼也是令人感動的。人類渴望真誠的友誼,也許孫策的早逝,使他們沒能成為真正的君臣,使他們的友誼保持了完美。

      對孫策、周瑜開拓江東的時代,《三國志》曾記載:“策時年少,雖有位號,而士民皆呼為孫郎。百姓聞孫郎至,皆失魂魄;長吏委城郭,竄伏山草。及至,軍士奉令,不敢虜略,雞犬菜茹,一無所犯,民乃大悅,競以牛酒詣軍。”

      每看這段話,常驚異這麼浪漫的場面,居然出自古板的史書。對百姓這麼有魅力的少年,只出現過一次,以後就再也沒有了。

      六、受傷

      對一個戰爭中的英雄來說,如果沒有受傷的經歷,從審美上說總顯得有些缺憾。要知道,帶傷成功的英雄是最令人愛憐的,人們對他們的迷戀,總勝過全身凱旋的勇者,也勝過殺身成仁的死士。

      老天已經把周瑜塑得絕麗驚豔了,可老天並不罷休,還要為他新增異彩,增長韻味。

      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進兵荊州。對於周瑜取南郡之後,軍事史上分析的不多,實際上,周瑜在這次為時一年有餘的“江陵會戰”中表現出的軍事才能不亞於赤壁之戰。曹操雖敗,但在戰鬥力上仍保有絕對優勢,曹操命曹仁、徐晃守江陵,另有樂進駐襄陽,滿寵、文聘、李通等各駐在襄陽與江陵之間。面對敵軍的大包圍,周瑜的戰略構想是:先取夷陵,駐兵江北。此舉不但失江陵失犄角之援,也開通了吳軍進蜀的通道,大大降低曹操對益州的影響力,並趁勢使吳軍勢力擴充套件到江北。而後,逐步消滅荊州曹兵的有生力量,並積極與劉備配合,切斷江陵與襄陽的聯絡,孤立了江陵城,最後將長江以荊州地區的曹兵全部驅到襄陽。

      正是這此期間,一次“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掠陣,被流矢中右脅,身負重傷,臥床不起。而曹仁趁機“勒兵就陳”。周瑜則不顧醫囑,強力自起,“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這是勝利之前的緊張戲劇性場面,也詮釋了周瑜的“雄烈”性格。如果周瑜從來沒有受過傷,則顯得太文弱,太平凡,太缺少戲劇英雄該有的磨難。如果他光榮犧牲了,又成了一個千篇一律的大將死綏、馬革裹屍,而不是多智多謀的周瑜。受傷是對於周瑜的審美意義,是精彩之上的精彩。

      英雄必須受傷。本文既是談“魅力”,則要從審美的角度談,所以,受傷高居金字塔的第二層。

      七、早逝

      這樣一個周瑜,似乎只能以定格於青春做為必然的選擇。

      唯美來自簡練,早逝賦予唯美。古來名將如紅顏,不教世間見白頭。如周瑜者,何必活到老丑年?

      這第七個魅力,為前六條魅力的提綱攜領。如果沒有第七,前面後條會大大折扣,有了第七,面前六條則簡直是呈現“幾何積數”的增長。

      周瑜是中國歷史上少年統帥的代名詞。他的一切都那麼早,他總角料主追隨孫策,弱冠立基輔定江東,三十擁麾水軍治國,赤壁之戰時年僅三十三歲,病故於取蜀途中只有三十五歲,從現代人的角度講,那是青春與成熟的分界。

      受傷、疾病甚至死亡,都不能摧毀青春美貌,甚至使青春美貌更添異韻。能摧毀青春美貌的,只有衰老。用死拒絕衰老,於是他的生命燦爛如電又晶瑩如露,青春美貌之上的一切進取、英霸、智略、風流,都變得美玉般無瑕無憾。

      “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美的極致是毀滅。周瑜的死,把他那青春定格的壯麗,還有青春消隕的悲愴,空前絕後地交融在一起,留給後人。早逝,是周瑜全部魅力中,真正的頂點,關鍵的點睛!

  • 2 # Ad哥哥

    因為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他不光是一個受人崇敬的英雄將才,更是一個能讓女性瘋狂愛慕的優質偶像。

    年輕有為 赤壁破曹

    曹操率百萬之眾,劍指東吳。東吳群臣惶恐不安,吳侯孫權猶豫不斷。危難存亡之際,舉棋不定之時,正是周瑜一番話徹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

    而周瑜也是說到做到,領三萬水師進夏口,又與曹操鏖戰於赤壁。殺得曹操大敗而回,使其短時間內再無心思南下。

    赤壁之戰意義重大,不僅保住了江東基業,更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這一戰不光是三國中的三大戰役之一,更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中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作為總指揮的周瑜,無疑是此戰的最大功臣,而此時他也三十餘歲。放眼整個三國,有幾個能在他這般年紀作下這般業績。端的是年輕有為,將帥良才。

    氣量恢宏 心胸寬廣

    在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形容,把周瑜抹黑的不輕。在演義中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也成了周瑜抹不掉的標籤。

    更上演了諸葛亮三氣周瑜,大都督飲恨而終的故事。那麼歷史上的周瑜是這樣的人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周瑜並不是給諸葛亮氣死的,他也不會嫉妒諸葛亮。

    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

    由三國志中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周瑜是個心胸寬廣的君子。試問這樣的君子怎麼會去嫉妒別人?

    何況當時的周瑜,已然是東吳最高軍事統帥,又怎麼會去嫉妒一個只是在劉備手下的充當謀士的諸葛亮。

    我們再看江表傳中的這段記載,就更能看出周瑜無暇的人格跟氣度。

    普頗以年長,數凌辱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能將一個人從輕視自己,轉變成敬佩自己,並由衷讚賞,足見周瑜無瑕的品質。

    因而就算周瑜不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大將,光憑他完美的人格就已經足夠後人喜愛了。

    但周瑜不僅兼而有之,還有一個最受女性喜歡的優點。

    儀表翩翩 風流雅士

    周瑜是一個大帥哥。三國志中記載他長壯有姿貌。

    如果在三國曆史上來一個顏值排行,周瑜絕對名列前茅。故而被當世人稱為周郎。

    如果說男性喜歡周瑜是因為他的才幹跟氣量,那麼女性喜歡她,光憑一個“帥”字就夠了。

    可週瑜還不僅僅是帥,他還有才藝: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你說這樣一個又帥,又有才藝的英才,誰能抵得住他的魅力,誰能不喜歡?

    Ad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

    因此在千百年後他仍受人喜歡,絲毫不足為奇。因為他本就是一個完美優質的上上之人。

    雖然他英年早逝,但一生作為已足夠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江東風流士,還看大都督。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說起三國周瑜,首先想起了北宋大文豪、著名詞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對周瑜的讚譽:

    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赤壁之戰,名為孫劉聯盟抗曹,但主力卻是都督周瑜親率的東吳幾萬精兵。一舉擊敗十餘萬曹軍,使曹操失去了天下一統的唯一機會,進入了三國鼎立的時代。

    做為主帥的周瑜,千古流名,一直為後人喜愛而記念。但其氣量狹小也飽受爭議。這些對周瑜的負面評價,均來自元末明初大才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歷史的當年,周瑜三十六,孔明二十七。而書中的孔明被描寫成老成持重、神人般的長者、智者,周瑜則是一個青年才俊。

    著名的章節,如草船借箭、討荊州、東吳招親等都顯現出周瑜心胸狹隘、妒賢嫉能,屢屢設計陷害孔明,容不下比自己高明的人。

    然孔明技高一籌,使周瑜妙計屢屢落空,才有了三氣周瑜,使之氣絕身亡,臨死還不忘對天質問:既生亮,何生瑜?

    《三國演義》寫的好,以致掩蓋了《三國志》的歷史本來面目。幾百年來,三國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所傳頌,但都是演義的版本。但對周瑜的描寫,除氣量狹小外,基本還是正面的。

    年輕氣盛不服人,反而使人相信這種塑造更符合劇中人的真性情。故周瑜仍被觀眾喜愛並未打多少折扣。

    比蘇軾更早的唐朝詩人杜牧在他的《赤壁》也有過描述: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看來諸葛亮借東風的說法早已存在。羅貫中只是再加工一下而已。儘管編出了瑜亮情結的大戲。但周瑜的整體形象還是為觀眾所喜歡的。

  • 4 # 扁擔圈生活

    看過名著《三國演義》的人們,大都對周瑜這個話題人物褒貶不一。儘管他雄姿英發,年少有為,但依然免不了文人相輕現象。他心胸狹隘,因此才落得吐血而亡的下場。

    然而,《三國演義》並不是史記,只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編的一部小說,其中夾雜著作者嚴重親漢的思想。什麼“既生瑜,何生亮”的瑜亮情結,或者是心胸狹隘的狡詐小人,其實這些負面評價都有悖於正史。

    那麼正史上的周瑜是什麼樣的呢?

    一、雄姿英發,才思敏捷《江表傳》:年少有美才。

    周瑜,字公瑾。他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從魏晉開始流行的審美之風,周瑜的相貌自然符合華人審美觀。當代社會,注重顏值,僅從外表看,周瑜受人喜愛並不稀奇。

    周瑜不僅長得美,還有才。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才華橫溢,這樣的他更是不可多求。

    當時有“曲誤周郎”的美談,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熟通音律即使在盛宴中酒酣之後,演奏助興的伶人只要出現一點差錯,他都能察覺到並回頭看那個出錯者。因此很多貌美的女藝人,時常故意彈錯曲子,只為博他一眼相顧。

    魏晉之後,“曲有誤,周郎顧”常作為典故被眾多文人引用,大曆才子李端有《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這首詩就是化用典故,把女子故意彈錯曲子,欲得周郎相顧的情景。為什麼這些女子都爭相博他一眼呢?還不是他長得帥氣,又有才華,而且地位還高!

    二、文韜武略,忠君愛民

    周瑜作為東吳的大都督,曾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上火燒魏軍,使曹操敗北而逃,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之一。在這之前還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後來又在南郡打敗曹仁。由此可見,周瑜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以至於宋徽宗時,追尊他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更值得稱讚的是,周瑜不僅軍事才能突出,就是政治才能也十分卓越。孫策在世時常說:

    “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更有言之,“吾得卿,諧也”。周瑜21歲便開始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幾年間立下了汗馬功勞。五年後,孫策遇刺身亡,19歲的孫權繼位。面對年輕的新君,周瑜並不居功自傲,對待他比之其他臣子更加恭敬。

    此後十年,他一直忠於孫權,竭盡全力為吳國開疆拓土,履行了一位忠臣應盡的職責,直至36歲英年早逝。孫權常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更稱讚他有“王佐之資”。

    要說周瑜的謀略,不要說當時的眾多武將,就是一些知名的文臣謀士都望塵莫及。赤壁之戰後,他力主進攻益州,可惜天妒英才,他還未開始就病倒了。假如他沒有英年早逝,那益州很可能就不會被劉備所佔,歷史上是否會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也就很難說了。不過,歷史向來沒有“假如”。

    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東吳第一儒將風采,連宋代大文豪蘇軾都對他豔羨不已,怎能不讓我們這些後世為之景仰呢。

    三、雅量高致,品行高潔

    《三國演義》裡,把周瑜塑造成一個氣量狹隘的小人,一直誤導了後世。

    事實上,周瑜為人寬宏大量,有君子之風,但唯獨程普與他不合。程普自恃年長又是將軍,經常凌辱周瑜。每次公瑾都自降身份,不與他一般見識。幾番較量之後,程普對他心服口服,還對別人說: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後來,我們就常用“飲醇自醉”來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當時,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想拉攏據為己用,於是密下揚州派九江蔣幹當說客,勸服周瑜。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是長江淮河一代少有的人才。他到了東吳,周瑜以禮相待,最終用高尚的品格感染了蔣幹,他回去後跟曹操說:

    “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就是劉備也對周瑜給予了很高的讚賞,曾說: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當然周瑜品行高潔,也與他自幼出身名門,從小深受為人處世等方面的教育有關,在其進入社會以後,更是憑藉良好的教養倍受各方稱讚。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儘管有些人深受《三國演義》矇蔽,對周瑜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印象,但依然不減人們喜愛他的儒將之風,君子之才,臣子之心。

    隨著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名垂千古,周瑜身上的光輝越來越耀眼,更為後世所留念。我相信,周瑜的英雄形象會歷久而彌新,永遠充滿著激勵後人的魅力!

  • 5 # 低姿態

    第一,長的帥,風流倜儻,有才有貌。第二,忠心事主,義字當先。第三,謀略過人,文武兼備。善於用人而有用人不疑。舉薦賢才,為國所用。第四,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代儒將,世之名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城市人口越來越少,房子越蓋越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