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楠德紅木
-
2 # 紅木女工匠小喬
我們外表是很難看出來的,紅木傢俱的榫卯都是做到木頭裡面的,除了明榫露在外面,所以這個就很考驗一個木工師傅的技術水平了,只有老師傅有這個手藝,現在一般的師傅接連難一點的榫卯都沒見過喲,
我們在訂製一款紅木傢俱的時候,先了解一下公司,對質量的要求,定位在什麼範圍,是包工、還是點工,質量相差很大!廠裡的成本預算大很多喲
如何辨別紅木傢俱是不是真隼卯結構?
我從事紅木傢俱行業十多年,從專業角度來說“無榫卯,不紅木”,紅木傢俱若是沒有榫卯做支撐,無疑是對紅木傢俱的褻瀆。一件紅木傢俱從選材到成品都需要經過幾十道複雜的工序,才能成型,而這其中,榫卯結構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這做一件傢俱之前,設計圖紙對榫頭卯眼的樣式、位置、數量都有記錄。
目前在傢俱上運用的比較多的榫卯結構主要有33種。我們先來看看最常見的榫卯結構。
No.1
龍鳳榫
兩塊相拼接的平板,板邊分別起榫舌和通背的按合構造,一般叫“龍鳳榫”。以龍鳳榫拼接,增加咬合力,並用糯米膠固定,熱脹冷縮時,板與板之間相互牽制,不易變形,保障檯面的平整性。主要用在平板相接的地方。
No.2
穿榫
適用於部件的中撐結構,一般用於產品的中間部位,將兩邊的框架連線起來,同時起到加強面板承重力的作用。主要應用於桌類的面板和櫃類的背部。
No.3
收縮縫
避免產品的膨脹與收縮帶來產品的開裂與漏空,讓木頭在受潮的時候自由膨脹,在乾燥的時候自由收縮(注:許多的紅木傢俱都不做收縮縫,要注意區分)。
No.4
粽角榫
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腳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線與四面平傢俱中。
No.5
套榫
明清傢俱椅子搭腦與腿料連線時不用夾頭榫,而是將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腦也相應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後將二者套接,這類榫卯結構稱為“套榫”。
No.6
楔釘榫
用來連線弧形彎材的常用榫卯結構。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兩片,將這兩片的榫頭交搭,同時讓榫頭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搭扣中部剔鑿方孔,將一枚斷面為方形,一邊稍粗,一邊稍細的楔釘插貫穿過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動。
No.7
格肩榫
常用於豎方與橫方的結合處,堅固耐用。
No.8
燕尾榫
相傳為魯班發明,被後世尊稱為“萬榫之母”,是明清傢俱中不可缺少的榫卯連線法。燕尾榫是指兩塊平板直角相接時,為了防止受拉力時脫開,將榫頭做成梯臺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作為紅木傢俱的靈魂,榫卯結構是必備條件。榫卯結構讓紅木傢俱不用一釘一鉚就能牢固地結合起來,但是現在一些商家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或並不熟知傳統榫卯結構做法,在榫卯結構上偷工減料,甚至用膠水、鐵釘進行連線,一旦傢俱出現題目根本無法修復,讓高價購買的紅木傢俱成為一堆廢物。
在結構製作上偷工減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時間本錢。例如用鉚釘代替榫卯連線,抱肩榫、插肩榫沒有“肩兒”,原本需要四五毫米厚的支撐框架只有兩毫米。這些偷工減料的方法將會直接影響傢俱的使用壽命,這種傢俱更不具備人們想要的投資價值。
那麼如何鑑別假榫卯呢?
No.1
觀察
近距離觀察榫卯銜接處是否有縫隙,倘若有一條平直的細線縫隙,那麼這樣的榫卯工藝是非常不錯的,若是縫隙寬窄不一,那麼榫卯工藝就不夠精湛了。縫隙較大的,有可能是膠水銜接。
No.2
聞味
靠近榫卯銜接處聞一聞,是否有膠水味,看看縫隙周邊是否有膠水的痕跡。
No.3
晃動
晃動傢俱,看看是否會晃動,如果晃動的厲害,說明傢俱榫卯銜接不夠穩固,工藝不到位。
No.4
敲打
用手敲打榫卯銜接處,感知內部是否充實,如果有空洞的感覺,榫卯結構也是不夠嚴密的。
No.5
工具
用強磁或者金屬探測器,檢測榫卯裡面是否含釘。
傳統榫卯結構,絕大部分都應該是直接在木材構件上出榫,這樣做既費工又費料,有些人想出了其他的辦法,兩邊都鑽眼,再用木棍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