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40870026
-
2 # 歷史再回頭
這看似是一個問題,實則是三個問題啊。
首先,唐朝為什麼不修長城。第一,唐朝以攻代守,以軍事征伐取代了長城的防禦功能。
長城說到底是一個軍事防禦工事,其主要作用是中原王朝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減少遊牧民族南下騷擾的。但是這個遊牧民族南下騷擾的問題對唐朝而言卻並不嚴重。因為唐朝自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起,至安史之亂前,那一直都是不停地征戰殺伐,開疆拓土的。那時候北方遊牧民族恨不得集資修築一條“新長城”來阻隔唐朝的攻擊呢!
唐朝作為我國的著名盛世,其強盛不僅體現在國家實力上,更體現在國家心態上。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自古皆貴中華而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種兼收幷蓄,一視同仁的國家心態肯定不願意人為地造一條“邊境牆”。
第三,唐朝兼併了大量長城以北的地區。
唐朝兼併了長城以北的地區後,那也就是唐朝治下的領土了,在自己境內,自然不需要勞民傷財地修築長城了。
其次,宋朝為什麼不修長城。第一,宋朝很想去修長城,可是長城根本就不在他的領土範圍內。
宋朝是我國古代領土面積最小的中原王朝,其北部邊境限於燕雲十六州以南(也就是北京以南)。而長城遠在燕雲十六州以北的地區,他怎麼去修長城呢?
第二,宋朝無法利用前朝的長城防禦北方遊牧民族,他不得不想一些“偏方”來防範遊牧民族
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距離北方遊牧民族距離很近。據時人描寫是“賊虜旦夕可至城下”,這時候宋朝君臣上下也很擔心被北方遊牧民族突襲,所以他們想出來的偏方就是“在開封城外百里開外廣植林木,以森林來打斷北方騎兵的高機動性”。
最後,元朝為什麼不修長城。第一,元朝是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典型代表。
當初長城存在的意義就是防範他們這號遊牧民族的。如今他們入主中原了,怎麼可能允許修長城呢。更何況,那長城以北等廣大地區可是他們的老家,而中原地區就是他們的征服區,他們沒理由修長城。
第二,元朝只將自己視為中原地區的征服者,而不認為自己是中原地區的主人。
元朝入主中原後實行等級分明的“四等人制”,殘酷剝削壓迫中原地區的漢人。他們這種拒絕緩解民族矛盾的做法似乎昭示著他們只將自己視為中原地區的征服者。
他只想趁著自己軍事實力強大的時候掠奪中原地區的財富、人口,只要時運不濟,他們隨時準備捲鋪蓋回北方草原老家。在這種心態下,修築長城簡直是自斷後路啊。因為一旦自己撤出中原後,那自己修的長城不久成為新朝的防禦工事了嗎?
-
3 # 79衝
首先說下有的朝代為什麼修長城。
戰國及秦朝、明朝這幾段時期中原實力較強,遊牧民族的威脅也只是騷擾邊境,不能威脅中原地區,修長城是為了避免騷擾而導致人力物力上的牽制。
再說唐宋元為什麼不修長城。
唐:實力強大,周邊臣服,沒有騷擾,沒有威脅,無需修長城。
北宋:北方遼國實力強勁,這就不是騷擾了直接開戰,最後互稱南北朝,北宋始終沒能力沒機會修建長城。
南宋:北方金國實力強勁,不定期進攻南宋,根本不給南宋建長城的機會。後來北方換成了蒙古,宋朝更沒機會了,最終被大迂迴戰略消滅。
元朝:忽必烈說我有必要防我自己嗎?
-
4 # oOo獨自傷神oOo
唐宋元為何不修長城,其實就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和中國歷史整體來講。 從漢末戰亂近一百年開始,漢人人口減少,導致漢人虛弱無力,接著又是晉朝內亂主動引遊牧民族入關,開啟了漢人亡族滅種的時代,從五胡亂華,到後來的隋唐統一,國家主動融合遊牧民族,唐朝時期是用不上長城。 再後來就是五代十國無力修長城,到後期沙陀人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送給遼國,直接導致漢人長達400多年沒有長城守護,也直接造成兩宋的悲劇,所以宋朝是求長城而不得。 元朝是蒙古族,讓他們修長城防自己嗎!他們連城池的城牆都想拆除,北方農耕文明他們都想改造成牧地。
-
5 # 小逗一把長城作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防禦工事,幾乎每個朝代都要對其進行修繕,但在唐宋元三朝卻沒有修長城。
唐朝時期,尤其是唐太宗到“安史之亂”前這段時間,唐朝一直是以攻代守,兼併了許多長城以北的地區,使長城的防禦功能降到了最低點,所以不用修長城。“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勢力崛起,中央集權受到了很大限制,國家經濟大不如前,皇帝即使想修長城也修不成。
宋朝時期,雖然經濟發達,但修長城卻不是它的事。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長城正好位於幽雲十六州以北。這也導致宋朝在抵禦北方遼國和金國時一直處於劣勢,最終被金國打到了長江以南,修長城就更不可能了。
元朝時期,元朝本身幅員遼闊,長城南北都是它的領土根本用不著修長城。再加上本身的統治者就是遊牧民族,修長城來抵禦自己嗎?所以元朝也不用修長城。
-
6 # 小青御史臺
唐朝不修長城,一是因為軍隊戰力、綜合國力牛x,周邊鄰國沒人敢惹;二是唐朝施行和親政策,使得與鄰國的關係處理的比較和睦;三是唐朝的開放程度很高,一個追求開放的政權,怎麼會修建長城把自己困起來呢?所以,也因為這三點,唐朝的李世民才被尊為“天可汗”,意思是天下共同的皇帝,這個天下都是李唐王朝的,還會在自己家裡修道“圍牆”嗎?不需要吧。
宋朝不修長城,就很簡單了,因為長 城 根 本 不 在 自 己 手 裡 !想修也夠不著呀…
元朝不修,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長城外面也是自己家的!
其實還有個清朝,也是不修的,原因跟元朝相似,長城以外,都是滿清的“陪嫁”,都是自己的小弟,用不著防,所以也用不著修長城啦。。
-
7 # 腳步丈量
長城作為中原王朝防禦北方民族南下侵擾作出了巨大貢獻。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自於長城。
當時的長城主要是防範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連線和修繕長城,開始有了萬里長城的雛形,不過秦始皇及之前修建的長城為夯土結構,現在儲存遺留下來的很少,現在基本見到的長城都是明清時期的磚石結構。自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後,此後的朝代大多都進行了大大小小的修繕及加固,至於唐、宋、元不修長城,這其中有其特殊的原因。
《詩經·小雅·出車》記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於襄。”明言北方長城的作用在於防範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掠。
長城的作用在農耕文明冷兵器時代發揮作巨大作用。秦朝的滅亡,現代史學家認為很大的原因是秦始皇徵用天下民夫修建長城、阿房宮、秦始皇陵等,導致濫用民力致使天下大亂,最終秦帝國瓦解。
長城並不是一個獨立的軍事結構,它是一套整體的系統的防禦工事,在沒有電話、高速公路的古代,長城就充當了快速傳給資訊,及時調運兵馬至前線作戰的作用。
唐朝開元盛世,中國的富強在漢朝之後又達到一次高潮,出現萬國來朝的繁榮的景象,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根據史書記載,盛唐時期,和唐朝建立了朝貢關係的國家有70多個,這70多個國家派出了無數的使節、留學生、學問僧,再加上更多的外國商人,唐朝成為一個外國人比例相當高的國家。
由於與周邊國家進行友好貿易,在邊境線附近設立集市,北方遊牧民族不必冒風險要到中原來搶掠,透過貿易就可以得到中原的絲綢、布匹、茶葉、鹽鐵等生活用品,中原地區也可以得到遊牧民族的馬匹、肉類等,
再加上唐朝與周邊民族融合,透過和親來加強周邊民族的關係,邊境無戰事,自然就對修建長城這樣勞民傷財的事不感興趣了。
至於宋朝不修建長城原因,由於宋朝軍力羸弱從立國開始就一直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導致離長城這一道屏障還是有點距離,連長城的邊都沒摸到,自然不具備修建長城的條件。
元朝的版圖在此之前的朝代達到了巔峰,元朝的版圖在《元史》中是這樣概況的:“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裡數限者矣。”
元朝東西長達多少裡,南北長達多少裡,《元史》並未給出確切的資料,而是籠統的說元朝的版圖“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有難以裡數限者矣”,比漢朝、唐朝的版圖都要大。
如此大的版圖,長城都成了內牆,也就失去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作用,自然就沒有修建長城的必要了。
-
8 # 孤舟釣江雪
首先說元朝。元朝的統治者本身就是來自漠北的蒙古人,有什麼必要修長城呢?
其次說宋朝。長城為了抵禦外敵,是要依照山地的走勢而建的,宋朝建國的時候,幽雲十六州已經到了遼人手中,換句話說,今天河北大部分平原地區已經被對手掌握,請問長城修到哪裡去?總不至於在平原上修長城吧?這樣即使修了也沒用用啊!
最後說唐朝。唐朝的軍事實力很強,剛建國不久,唐太宗就擊敗了強敵突厥,因此唐朝在中唐以前幾乎是沒有外患的,修長城勞民傷財,修不修對唐朝沒什麼影響,因此中唐以前根本沒必要修。到了中唐以後,經過安史之亂,國家民不聊生,根本沒錢修長城。最關鍵的是,中唐以後唐朝的問題基本內部的藩鎮割據問題,還是沒有外患,這時即不必修長城,也沒人想修。
回覆列表
簡單說一下,在唐朝長城內外皆是王土,元代也是如此,可以看看地圖,到宋朝時農耕文明已無力控制北方,話不多說了看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