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扉札記
-
2 # 壹斐說電影
分別是90後小學(嚴肅文學),中學(初中。青春文學),大學(網路文學)的食糧。_(:з」∠)_分別見證了從報紙書籍,到期刊雜誌,到電腦手機的載體變遷史。可以參考:我國現當代文學史裡,通俗小說(按小說型別分:言情,武俠等。按題材劃分)與嚴肅文學(按體裁分:小說,散文,戲劇,詩歌。按流派劃分)的區別。
【電腦手機派:網路文學】網路文學是延續了在當代曾中斷了若干年的通俗文學一脈,並由於媒介載體的改變,融入了網路的互動性。其中發展的文學的娛樂性和消費性,以及型別化的套路、同質的弊端,是通俗文學存在時候就已有的鍋。另外,嚴肅文學裡的海派文學等,也有娛樂和消費性,也是大眾文學的一種特性,對傳統文化吸收較多,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歷史演義、唐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小說。發端載體是網路論壇、部落格,現在多為各大小說網站、手機閱讀app(電子出版)。作者群體很廣,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各種受教育程度都有。重視小說的想象力,熱衷於創造虛擬世界或理想人生,多表現個人的奮鬥來實現成功,或藉助金手指,或不斷磨礪,抒發慾望,多勵志與yy色彩。在形式上不斷適應載體和媒介的變化——從pc端到手機端,內容上還有無線向、出版向、ip向之分。場景多發生在虛構的時空,但人物精神和性格其實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有意無意表達著自我的一些想法,多有代入感,引起共鳴,故事性強。被納入全民寫作、走向海外的願景,拓寬了閱讀的門檻,利弊都很突出。【期刊雜誌派:青春文學】郭敬明等人的作品,也是商業性比較強的,發端載體是青春類期刊(先連載,後發單行本),也走出版結集路線。介於嚴肅文學與網路文學之間。題材較窄,多是青春感傷類,或回憶往事類,或想象類,被納入80後集體寫作的概念範疇(新概念作文大賽炒熱了不少)。作者群體多為高校學生,有一定的文筆,但或浮華感傷,或批判戲謔,場景多為80後青少年時代的都市、校園。某種意義上,是當下網路文學中第一人稱文、女頻校園文、男頻青春文的風格發端之一。(一些作者也曾在榕樹下、天涯等發過作品)【報紙書籍派:嚴肅文學】與之相對的嚴肅文學,是近現代白話文出現後,更多的吸收外來文學流派,如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緊跟時代步伐。發端載體是報紙、書籍出版。作者群體多為高校教授(留學經歷、高學歷、教學經驗、博學多識),還有一些基層起來的知識分子(閱歷豐富,自學能力強,能及時消化傳統和外來流派風格),不少作家身兼多職(翻譯、批評家),對鄉村生活熟悉,對西方各種文學流派推崇。(很少有正面的日常都市生活描寫~大多是鄉村,提及都市就是各種批判和避恐不及。)主流為現實主義,多有文學流派論爭現象,不同流派常有相輕現象。場景多發生在鄉村。主流作家多熱衷於表現當下現實的宏大史詩敘事,致力於啟蒙教化和改良國民性,與政治生活密切聯絡,或有批判色彩(暴露陰暗面一脈,多引發爭議),或有歌頌色彩(讚頌價值觀一脈)。也有作家如京派追求純文學。實質上大多偏向精英受眾,即使在提倡“大眾化”時候,仍然不棄精英本位,只是換了主人公而已,要麼俯視要麼仰視,很少平視(寫到小人物~忍辱負重、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寫到大英雄~掉入典型環境典型任務的臉譜化二元對立上。以至複雜性格的“動搖”人物反倒更有生命力)。一度批判帶有娛樂和消費的文學,然而這正是“大眾化”的傾向之一,因而有不少作品都是想象的“大眾”讀者,實際上品評稱讚的仍然是圈內人士。並且其中的“女性文學”也只有兩次“爆發”(五四突出女性解放和八十年代突出身體隱秘,還有不少就籠統進入其他流派),嚴格來說很多還模糊了性別界限,或被其他優先順序代替(遮蔽了)了女性自身的經驗,在文學批評和寫作上也長久被男權觀點品鑑和審視。
與之相對的,網路文學有了專門的女頻,讓話語權真正掌握在女性手裡,也不用迎合男性的口味來寫作,而是對女性讀者(從白蓮花虐文,到宮鬥黑化,到女扮男裝征戰沙場,到女尊yy,到一對一勢均力敵女權,可以看出女性意識的變化,當然也不排除因為作家個人或一味迎合讀者而導致的價值觀參差的問題)。但相比嚴肅文學裡男權思想對女性文學和塑造女性形象的某些“偏見”,更接近真實獨立的女性形象和性格思想。
(最近某火劇裡的女性形象就很堪憂,顯然是男性視角:花瓶、剩女、棄婦、小三,事業再突出不敵嫁得好嫁得早、下屬逼婚上司、漂亮商業女強人是小三、有了孩子的大學教授也不敵年輕小三、利益婚姻卻遺憾沒孩子綁住丈夫、不去理解女人而覺得不講理哄哄就好、同有事業的夫妻把家務孩子都丟給女方~男方偶爾下廚就要感激涕零而女方就是理所應當、情婦識大體而妻子胡攪蠻纏、妻子想要工作狂丈夫關心被當做幼稚長不大……)
ps:嚴肅文學,在近現代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學流派經驗,想借此現代化的方式趕上世界文學的潮流……然而,率先打入外國市場的,卻是被嚴肅文學輕視的通俗文學的傳承者、更多吸收本土傳統文化的網路文學。
另:型別化現象也不止在我國通俗文學裡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上也有型別標籤的批次化生產。
網文作者的食糧比較雜,現當代嚴肅文學(抗戰、知青生活等)、通俗文學(以前我國的武俠、言情、演義、民國風雲等,西方的奇幻、推理、科幻小說等)、80後青春文學、古代傳統文學(歷史、神話、民俗、傳說、詩歌等)、其他媒介相關(ACG日本二次元動漫文化、韓國電視劇、歐美電影等)等都有涉獵,但瞭解的廣度和理解的深度上參差不齊,偏好也不同,文質各別。
網路只是個媒介,內容的優劣,也需要一個新的角度來評判,畢竟媒介載體和側重(場景、作家文化層次、題材取材、政治文學娛樂性的傾向、作家價值觀)不同。
更何況就連嚴肅文學內部也有過因派別不同而輕視彼此的偏頗(推重現實主義,認為浪漫主義不能太氾濫和突出個人,現代主義太消極失真。批判容易碰線,不批判缺乏責任感)而在一段時期遮蔽過一部分後來被奉為經典文字的作品。
網文也會因為讀者口味不同,埋沒一些或許會被嚴肅文學看起來是優質的作品。以訂閱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排行榜,無法代表文化性或教化性的優劣,而是代表大多數讀者口味的風格,但這並不能說其他小眾題材就沒有人看,只是讀者比例問題而已。
-
3 # 青絲蘸白雪Cy
粗略看了一下,覺得其他的回答有些複雜。
網路小說和文學刊物有什麼不同先說一下,出版的書裡,將網路小說排除之後,也並非所有都能掛上文學兩個字。事實上,大部分都不能。
文學刊物以其語言的細膩優美,莊嚴厚重;以其內容的深刻剖析,銳利反映。關注人性,關注社會,而長久不衰。
其實,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持久的娛樂,只有隱藏在表象之下的人生真諦中才能找到。”羅伯特·麥基。
文學作品,語言優美厚重,更關心人生真諦。而通俗小說,則以故事性,和趣味性先行,繼而表達個人看法和生活感悟其次。
不過,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應該是想知道“網路小說和出版小說的區別”。其實表面上沒區別,都是以趣味性先行的通俗小說。甚至手法,內容都沒區別。
你看《安珀志》一樣有世界亂竄,《魔戒》一樣是打怪得寶。《時光之輪》一樣是正義戰勝邪惡。
區別是核心。網路小說的核心目的,是引起大腦獎賞機制反應。手法是“價值的轉變。讓一個窮人,變成有錢人”,這種型別的價值轉變。來滿足一部分人的YY幻想,讓他們覺得很爽。爽過了就沒了。而出版的小說,則是依靠某種情感,愛或者犧牲;某種思想,正義必將戰勝邪惡,來打動讀者。即使在讀完後許久,仍然會回味無窮
所以,寫出“以萬物為芻狗”的《誅仙》。讚譽裡有一句:更像是出版小說。
如上
-
4 # 鮑家碭
先釐清一下幾個概念。網路小說是指數字時代以網際網路為發表及傳播媒介的小說樣式,是網路文學的一部分。文學刊物這裡應該是特指紙質文學刊物,是前網際網路時代主流文學作品發表及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傳統的主流文學一般也被視為正統的純文學或嚴肅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一般也認為以大眾通俗文學為主,但這樣的劃分只是相對的。
包括網路小說在內的網路文學通常沒有紙質文學期刊那樣嚴格的投稿及審閱編輯制度,發表作品的門檻相應較低,進入自媒體時代後,尤其如此。
時代和文學本身都在發展,新興的網路文學與傳統的主流文學開始出現一些相互交融的趨勢, 不再那樣涇渭分明瞭。有些網路作家的小說作品先在網路走紅,然後也被主流文學界接受,透過紙質媒體進一步發行傳播。當年明月的長篇連載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情形就是如此。
回覆列表
網路小說與文學刊物上的小說,從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發表的載體不同。都是作者構思人與撰寫的。非要說不同的話,就是人們當下的對於網路小說的認知度還是不夠的。總是認為網路小說的作者是碼字的,是純粹的商業寫作而寫作。寫的小說粗製濫造,文學水平不夠。其實對這一點本人不敢苟同。本人認為網路小說與文學刊物上發表的的小說沒有什麼區別。網路小說的優秀寫手要比文學刊物上發表小說的某些作家要勤奮的多。一部網路小說,每天更新5000到1萬字,連續更新好幾年,能寫到兩千章,這在現實生活中的文學刊物上也達不到這個水平。而且寫手並不是日常有工資好拿的,全靠自己的創作來取得經濟來源。要說網路小說的寫手泥沙俱下,層次不齊,其實文學刊物上發表小說的作家水平更加不堪,豆子粒大還是棒子粒大,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一個成功的網路寫手可以轉換成傳統意義上的寫手,而傳統意義上的寫手卻很難轉換成網路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