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情調166532983
-
2 # 我是你糖爸爸
這個問題我不能準確回答,因為我不是這種聰明人,這世界上不是本人很難知道本人的想法,假設我是這種人的話,肯定想法活法更多吧,天才未必是變態,到肯定有自己的態度,活得更加明白,不擰巴,不混亂,不那麼的平凡,我多想也聰敏一把,但是笨的可憐,不知道體驗一次多少錢?
-
3 # 訣竅一點通
什麼感覺不好說,我舉幾個例子吧:
-------------------------------------------------------
當老師久了,難免會遇到名字裡面有多音字甚至不認識字的同學,有一位老教師教我的,點名的時候跳過這樣的名字,點完了問誰沒有被點到,然後問舉手的同學,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
大半夜,東航客服電話打了半小時永遠繁忙,而我急著改簽機票。突然我靈機一動選擇了英文服務,電話瞬間接通,我平靜的問“can u speak Chinese?”對方沉默了三秒後回答“你說吧” 。於是我們全程用親切的中文完成了交流。
-----------------------------------------------------------------
早上突然停電了,老媽讓我去物業看看是不是我家電卡欠費了,我賴在被窩裡,拿出手機,開啟wifi,列表裡空蕩蕩的。。。“媽~是小區裡都停了”翻身繼續睡。
---------------------------------------------------------------------
------------------------------------------------------------------------------
以上,看的時候,腦子裡是不是有種“重新整理”的感覺?對,智商高就是這感覺!請隨時保持這感覺,你也可以的,親!
-
4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和普通人打交道最常見的反應:
怎麼這麼傻呀?
這麼簡單都不會(這麼明顯都看不出來?)
XXX時候就說過了(XXX地方見過了),你怎麼不記得了?
-
5 # Feiht
智商高是相對來說的一個概念,所以它也可以分為兩個相對場景來討論,第一個場景:聰明人在一般群體中,第二個場景:聰明人在聰明人群體中。第一個場景簡單來說就是鶴立雞群,他能感覺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以及別人與自己的差距,但怎麼對待這個現象取決於他個人的性格。第二個場景就像異地見老鄉,因為生活中大多是第一個場景,以至於聰明人在遇到聰明人團體的時候會產生一種久違的歸屬感,但他可能是一個不合群或者內向的人,但不論從心理還是微行為層面上來說,聰明人對待一般群體和聰明人群體是有明顯不同的,因為聰明人群體更能理解他,也更能包容他,而人類是群居動物,是需要理解的。
-
6 # 學渣菌的冥想曲
智商超高的人更高冷。是因為 他們看穿了大多數人際關係的虛偽和無用,他們不惜浪費時間精力在那些敷衍客套上面, 因為他們做人直接又真實。
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所以自然會對超於常人的和低於常人的人產生排斥和看法,認為是別人不合群。
智商超高的人,是看破了不說破。 還有一種可能智商超高的與凡人沒有共同話題。
對於人際交往來說,真的是合則聚,不和則散,人應該找到自我,脾氣秉性不合,眼界格局不同,還有三觀不合的人,不用去管它,咱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了。
-
7 # 釋衍益
覺知正悟
聖賢覺知正悟人生淡如水性。
如若正覺平安一天清淨生活。
聖賢教義安平慈心善念一切。
從早至晚安守一念老實持名。
-
8 # 聆悟生活
智商有的是先天的,當然靠後天努力也是可以提高智商的;
人生是需要不斷創造奇蹟的,智商高的人可能在生活中、事業中,等等各方面都會佔一些優勢,但是人生努力的過程是不能忽略的;
所謂智商高,就是學習能力較強,領悟能力高,思維比一般人要快;
很多人認為高智商是事業成功的必須品。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較高的智商可能是你成功的一個因素,但它不是全部,積極的心態更能決定人們的成就,也是成長與成功的關鍵;
人生體驗上也只是比其他人進步快一些,思維敏捷一些;對於一些事也許過於敏感,可能性格會有些孤僻,甚至處處提防別人,不容易相處,但是沒什麼壞心思,當然只是個別,有些智商高的人,能說會到,人際關係也是他們的優勢;
-
9 # 天涯隨月
智商高的孩子:
1、問題多,愛追根問底。
2、記憶力好。
3、眼睛有神,想象力豐富。
4、堅持吃早餐,睡眠質量好。
5、調皮,鬼點子多
這種孩子,帶起來很費心。
-
10 # 海步深河尚
高智商,是讓人感覺像傻瓜蛋一樣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高智商的科學家,大部分情商較低。不要被媒體和電視劇欺騙了。
大智若愚。一般情商較高但是智商較低的人,時刻表現自己很聰明,洞穿別人一切的人,你喜歡嗎?
-
11 # 解憂文字
具體什麼感覺要看在什麼 peer group 裡面吧,這不是恆定不變的。如果在級別跟自己有點差距的 peer group 裡面,那當然是做什麼都顯得很容易,因為其他人對這個 peer group 的期望是基於 group average 的,所以本質上就是別人期望低於自己能力水平。當處於跟自己水平一樣的 peer group 裡,那就沒有任何特殊優勢了。
我中學 6 年都在廣東省奧校,這個班面對全省招 40 人,特殊招生考試考的都是競賽題。所有人進去之前都是 somebody,進去之後都是 nobody。就算是我們班數學競賽最厲害那一位,初一進出就提出說想要跳級到初二,老師就給他一份初二的競賽集訓試題讓他做,用分數證明他還是應該老老實實讀初一。這個班到最後有一半人拿到了保送,其中十來個是保送北大清華的。我在班裡排名一直就是中間偏上一點點,從來沒有什麼優勢。(我們班所有人的 IQ 都高於 130。)
在 Facebook 身邊各種 overachiever 其實也會有這種體驗。例如說我以前的一個 teammate,級別挺高的,做過 manager 又轉回來。我們吃飯時都討論數學競賽題之類的。有一次他說到,他讀大學時有機會參加奧運游泳培訓,但要求他留在學校 8 年,因此他拒絕了。在這種環境裡,真正的人生問題是「到底那麼辛苦成為 overachiver 是否值得」,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從戰略層面來看,《Grit》裡面提到的公式是正確的。技能等於智力對時間做積分,結果等於技能對時間做積分,所以智力是結果的二階導數。打個比方,如果結果用距離來衡量,那智力就是加速度。這意味著什麼?智力在短跑時的優勢很明顯,但只有能夠能持續努力的人能夠完成長跑。儘管智力高在長跑時也是有優勢的,但這是基於持續努力這個必要條件能夠得到滿足,否則沒有任何意義。
智力足夠高帶來的戰術優勢可能會誤導戰略決定。任何事情如果拼「淺嘗則止」的話,智力高的人有絕對的優勢,但這個 feedback loop 會導致智力高的人更傾向於不停地探索新技能,但沒有任何一門技能能夠達到世界級水平,因此也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夠做出世界級的結果來。
在年輕的時候,因為所有事情都還沒有進入到拼長跑的階段,智力高的人很容易得到好結果。但隨著年齡的增加,有些事情你是跑不過就是跑不過。不是說不能夠去追,也不是說追不上,只是這個心理過程對於智力高的人來說比較痛苦而已。智力高的人習慣自己跑在別人前面,如果知道一個長跑自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跟在別人後面跑,那會很不爽。有些人會因此學會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過去的速度比,只要自己今天的技能做到了自己過去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好事情。也有些人會選擇放棄自己沒有優勢的技能,不再嘗試去追。
真正的戰略問題,是在跨度幾十年的人生長跑裡面你要跑去哪裡,以及跑到哪裡你會放慢腳步甚至是停下來休息。在這個宏觀維度來看,智力帶來的加速度效應其實並不明顯,或者說無法被量化分析。能看到明顯智力差異的,往往只是微觀維度。例如說,如果你讀到「智力是結果的二階導數」時腦袋已經轉不過彎來,那我肯定可以在智力上鄙視你,但這又有毛用。
-
12 # 紫竹院的歲月
不論不換,美侖美奐,洞察力過人,思維方式好,邏輯性強,考慮問題較常人有優勢,過目不忘,講大道理滔滔不絕,做事從不自己動手,有的甚至不喜歡讀書,但經濟細胞活躍,不看重書本知識,對恆生指數升降頗為敏感,至死不渝,個性彰顯,辦事效率神速,內外考究,此類人不富即貴,引人尋思,耐人尋味。
-
13 # 天津宋老師487
感覺良好與壓力並存
處理問題得心應手自然感覺好,完成高難度任務當然有壓力,因為任何看似“偉大”的背後,都有“奴隸”般經歷和“駱駝”般的付出與承受。
-
14 # 向日葵7O89
我又不是高智商,怎麼知道?絕大多數的人對生活的問題所要的答案,都滿足於得過且過,精緻利己,實惠,在生活中都已經有了答案。
-
15 # 清茶挖電影
張亞勤,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前董事長、百度前Quattroporte。誰能知道他的“神童”身份? 1978年,只有12歲的他就成為當屆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78年3月8日,中科大為21名智力超常的少年舉行了第一期開學典禮,開始了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神童教育”實踐。爭議聲中,中科大的少年班已走過了40年曆程。少年班的學生並非“傷仲永”,絕大部分選擇學術研究作為終身職業。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仍離不開他們,只是幕後英雄罷了。一張張稚嫩卻認真的臉龐寄託著祖國的希望
11歲的“神童”謝彥波,入校後,他常獨自玩兒“滾鐵環遊戲”,承擔著他這個年紀不應有的責任和期許。後來畢業出國讀博士時,因與導師關係緊張,未能取得博士學位。“第一神童”寧鉑,2歲半時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藥;8歲時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名噪一時。寧鉑與方毅副總理對弈。神童’稱號成就了他們,同時也剝奪了他們許多應該享有的生活和娛樂的權利。2002年,寧鉑前往五臺山欲出家,被學校領回。一年後,他“成功”遁入空門。40年來,是否應該把寧鉑、謝彥波這樣的智力超常、心智發育不成熟的“神童”們聚集在一起進行“神童教育”,一直爭議不斷,但少年班並未因此中斷。2009年,中科大少年班從兩個班級發展成為獨立的少年班學院。2009年,11歲的龔民以639分的高考成績被少年班錄取,成為“集萬寵為一身”的“高考神童”
如今,仍有不少智力超常的孩子選擇在高考結束後參加少年班的複試筆試,期待進入少年班學習。為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少年班正在嘗試著“溫和的挫折教育”。
-
16 # 黃俊坤—談健商
高智商往往會有以下幾種特徵:
1.創新與創造能力:心理想法多的人,腦子時不時的冒出比較有新穎的創新想法,他們思維格局等比較新穎,不甘於將自己束縛在固定觀念之內。
2.心理上很孤獨:天才往往是孤獨的,通常感覺普通人是無法瞭解他的。心理學研究發現聰明的人更喜歡自己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這樣會感覺更自在、快樂.
3.心理上總愛擔憂:高智商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焦慮,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心理疾病風險高:智商高的這類人體會感覺很強,都是擁有智慧和清醒頭腦所以也就容易產生憂鬱。
5.心理上比較懶:聰明人往往愛思考,用腦時間多,行動比較懶。
回覆列表
首先要確定智商高到哪種程度吧!如果智商高到無人能及 ,那麼生活中的快感從哪兒獲得呢!我認為智商過高生活會很無趣,這就相當於有人問你有預知世界的能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剛開始會有快感,最後應該會很無趣,會自殺吧!畢竟生活中的什麼事情對你都沒有挑戰力,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