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借我三分鐘邱明速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評述】管理&哲學:比權謀更好的方法?

    我在上學,

    我在工作,

    我在吃飯,

    我在陪家人旅遊,

    ……

    你知道嗎!這些看起來無關的事情,其實只是一件事情。就說上學吧,上學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讓自己以及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道德)。所以別看你做很多事情,其實只是再做同一件事情(良知、道德)。明白了這個,也就不難明白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了。

    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一切圍繞著德進行,就不會錯了。王陽明說過:“千事萬事只是良知這一事。”知道了只有良知這一事,那我們不管學習、工作、生活就可以集中起來去做這件事情,那麼我們就不會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做什麼。孔子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就是由此而來。

    任正非說:“中國13億人民,我們這幾個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幾個企業好好去發豆芽,把豆芽做好,我們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我們就是偉大祖國。”

    可見,做好良知這件事情,就意味著事業有成。就如營銷吧,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方法,真的要打動消費者的心裡,就需要道德。如果你的產品質量不行(缺德),事業能長久?如果你的價格過低,必然使企業無法盈利,這樣就虧待員工,這也是缺德,如此企業能長久?所以說“為政以德”是我們做事的原則、戰略,一切都要圍繞著這個“德”,事業才能做大做強。

    這個世上做強做大表面看起來是謀略,其實本質來說看誰更能為人民服務,誰的策略更符合老百姓,誰就能屹立不倒。

  • 2 # 老朱研政

    為政者,必須三功,一律功,嚴格自律,二戒功,看似小事卻不小,對家對己對社會不利均戒而不為,三慎功,凡事要謹慎,防落人把柄。要三為,一要有改革創新之為,二要有為民服務之為,三要有科學發展之為。做到這幾條,就可以讓百姓佩服你,也就是眾星共之,眾望所歸。

  • 3 # 王兆林0309

    什麼是德?積善成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舜之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市,三年成邑。桃李不言,下之成蹊。何以然者,德之為政也。

  • 4 # 一位退休的大學教授

    孔子這段話是說,領導幹部的威望來自於德行修養,以身作則,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贏得下屬的擁戴與追隨。就像北斗星一樣,使周圍的群星圍繞著它閃爍。

  • 5 # 補天心事

    這句話承載了孔子的“德治”思想,首先要了解北辰就是北極星。

    大家都知道北斗七星呈斗的形狀,將鬥口外沿的兩顆星的距離延長五倍,就可以找到北極星。地球一刻不停地繞太陽公轉,同時繞地軸自轉,將地軸不斷向上延長,就會經過北極星。

    所以人類在地球上仰望夜空,可以看到一年四季星空不斷變化,唯獨北極星巋然不動,眾星圍繞它旋轉。這是君主統治的理想境界,孔子說只要“為政以德”就能達到。

    什麼是為政以德?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刑罰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

    根據近年的天文考古學研究,上古時的中國人把北極星人格化,崇拜、祭祀天極神。商朝重鬼,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顯示,商王統治時簡直無事不占卜,無日不祭祀。周朝重人,周公制禮作樂最為孔子仰慕,周孔二人奠定了中國文化,影響幾千年至今。孔子雖然以北極星為例說明統治者應有的境界,但既不是讓統治者用刑罰恫嚇民眾,也不是神秘化自己,與天極神鉤連,而是把德來領導人,把禮來整齊人,用自己的道德做表率,如此使天下的人跟隨著你。

  • 6 # 泓澤書法

    孔子提出來為政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德。據南懷瑾老師講春秋戰國時代道德兩個字是分開用的,道就是道,德就是德。魏晉南北朝到唐宋之間才把這兩個字連起來,變成一個名詞道德。這個德過去表示行為的成果和作用。孔子講為政以德是好行為的成果。

    北辰乃是北斗七星,一年四季,天體星座都貌似聽著北斗星的指揮,跟著他,繞著他轉動。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君主內心有道,外在的表現就會很完美。就像北斗七星一樣,只要發號指令,手下的人就像滿天星斗一樣,跟著你轉動!

  • 7 # 好好學習x

    第一這是第二篇。第二篇講政治。“政”,就是正。張居正說,人君居萬民之上,要讓那不正的人都歸於正,必有法制禁令以統治之,這就叫政。但正人先正己,如果自己不正,什麼法令也正不了別人。所以“為政以德”,以自己的德行為根本。自己躬身實踐,以身先之,自家持守於上,然後立法以整齊天下。第二範氏註解說:“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處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眾。”管住自己,是管住別人的最好辦法,也是唯一辦法。第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以德”,就像北極星一樣,它自己不動,而眾星都拱衛它,圍著它轉。“共”,這裡念gǒng,即拱。後世天文學家註解說,北極星也是動的,而且動得非常快。但它距離地球非常遠,約782光年,從地球北半球的角度看,動得很慢,人們不覺得它在動。

  • 8 # 修行研習院

    有德者居之。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三句話就是最好的註解。

  • 9 # 1180八一廣場

    德的源泉在於道,德正方可為政。

    有德不僅僅表現在處理把握社會關係方面,而且還表現在對客觀規律的把握及時勢的預估能力方面。

    若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係,且能深刻掌握時態走向,能無追隨乎?故皆將受人愛戴。

  • 10 # 使用者大睛天72436

    為政者要身正,心正,學而用之。身正一身正氣,無私無貪為國為民。心正,修德養心,心存感念,善待百姓。百姓以些為標,如天上北斗恆定的方向。

  • 11 # 紹興李珍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感恩邀答:

    這句話是《論語·為政》的開篇語,孔子這裡打了個比方:北辰就是北斗七星。我們的日曆從何而來,這在《尚書·虞書·堯典》裡面就堯帝講到過:“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也就是說:“週年是三百六十六天,用閏月來確定四季,才能成歲。”這些都是根據二十八星宿來確定日曆的;用閏月即是陰曆。古代堯帝就已經知道日曆與月曆,並且日月合曆、就是陰陽合曆。

    其中北斗七星之第六開陽、第七瑤光連線所指的方向為季節時令。

    換句話說,我們的季節就是根據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為季節的。這是權柄的方向。

    仰望天空,浩瀚宇宙千萬顆星球,用什麼來彰顯其德?就是根據北斗星權柄的方向而知道季節的變化,從而指導人類的生活。千百年如此,變化得微乎其微。

    施政也應該如此:為政要有所得,有好的結果,就像北極星一樣。動之於未動,靜守其位,而眾星自然拱之。

    北極星不會干預人類的生活,它只告訴人類季節的變化。人類施政也只需告知:要做到怎樣,方向明確,具體做就不用費心了。並且,永遠記住,政策是恆定的,只能微調,不能大動,否則,天變地也變,人無所適從,當然只能跟著變動,就很難預料結果。敬奉!

  • 12 # 風水財運與人生預測

    為政府辦事,要有道德。古話以德服人。

    當領導要象天上的北斗星那樣。中國地處北半球,夜晚看北斗星在天中心,春天之時,斗柄指東,夏天指南,秋天指西,冬天指北。轉過一年,迴圈往復。

    古代人認為北斗為天上之中心,而眾星拱衛,以人事來看,就象當官的領導,處在眾人之中心,大家需要他,既明人情事理,又公正無私。上報國家,下撫百姓,勸課桑梓,不負眾望,留名於世,顯貴宗族。

  • 13 # 老崧

    這個為政以德,無非就是君君臣臣之道,即帝王有帝王之道,臣子有臣子之道,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管理之道,如同中庸的關係,如同原子核與電子層合成一個原子一樣,只是古人用北斗來比喻而已。

  • 14 # A小雅29

    可以這樣理解本命題:首先提出命題的核心思想——為政以德。然後列出闡釋——譬如北辰…………的比喻範例進行解釋。

    命題在表述的意義是:執掌行使政權(政權~制度法律的代稱。泛指國家到地方,一切企事業單位,及一個家庭的實權),要懂得固守德行(德行:德出於善的範疇,相對於惡,自私自利為惡行。相對公平公正義,就是善行。故:德行~就是要做公平公正義的事)作為立政之本,這是執掌行使政權的要覺。只有這樣!才可以:既利益民生,又可以維護政權本身。因此!只有德,才是政權存在的根本價值和意義。如下接續解釋!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北斗星,可謂眾星拱辰,位置(權力)顯得特別崇高而尊貴,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是因為:北斗星發散了~公平公正的定位凝聚力,眾星拱著它,才有方向感,才不會迷失,才有存在感。因此!眾星拱辰,是說明的是:眾星的向心力。而北斗聯眾,正是說明北斗:德行的凝聚力。

    由此例!可以說明:為政以德,是政權得以存在並受擁戴的根本要決所在。

  • 15 # 壽險規劃師劉普剛

    為政以德,是指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它代表了孔子的為政的思想,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 16 # 包包祥公子

    (1)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

    (2)北辰:北極星。

    (3)所:處所,位置。

    (4)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 17 # 胡說八道陳老師

    為政以德

    為政以德,是指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它代表了孔子的為政的思想,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作品名稱

    論語·為政

    作品別名

    為政

    創作年代

    約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

    作品出處

    論語

    文學體裁

    語錄體散文集

    作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最早出現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譯文:孔子說:“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

    註釋

    (1)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德,施捨錢財。

    (2)北辰:北極星。

    (3)所:處所,位置。

    (4)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讀解

    《為政以德》選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北韓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1]

    評價

    突出了孔子的德政主張,認為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君主就會像北極星被群星圍繞一樣,受到愛戴。

    歷史背景

    這是儒家德治論的主張,儒家繼承和發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罰”,但也進行了改造。儒家突出了“德”的政治意義,主要包括寬惠使民和實行仁政,認為“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二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認為“德”高於君主的權力,高於國家及法律,是區分“仁君”與“暴君”的標準,是執政、司法的指導方針。

    法律思想

    “為政以德”表現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輔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殺”。

    相關成語

    眾星拱北:天上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

    拱,環線在周圍保衛著,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極星。

    陳力就列:指貢獻出自己的才能去擔負職務。

    陳力,獻出才力。就列,歸入行列。

    開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沒有盡責,使籠子開了,老虎出來了。

    後比喻放縱壞人。

    既來之,則安之:把遠人招來之後,又要使他們安定下來。“來”、“安”都是使動用法。“之”指代上文的“遠人”。

    現代文含義:既然已經來了,就應該安下心來。“之”虛化,起補充音節作用。

    分崩離析:指當時魯國不統一,已被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分割。孔子哀嘆國家的沒落。分崩,破裂。離析,散開。

    後用以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大動干戈:發動戰爭。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戰爭。

    現代比喻興師動眾或大張聲勢地做事。

    禍起蕭牆:指禍患起於內部。

    後用以指內部出亂子。也指家庭成員中自起矛盾造成禍患。

    鳴鼓而攻之:比喻大張旗鼓地加以聲討。

    攻,聲討。

    風行草偃:風吹過的時候,草就倒伏。舊時比喻用仁德感化,人們自然心悅誠服。

    風行,風吹過。偃,倒伏。

    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風過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風吹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能看懂《大話西遊》了?